1. 著名經濟學著作是什麼
知名的有《國富論》、《資本論》、《經濟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經濟發展理論》等。
1、《國富論》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
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資本論》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
《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
第二卷在資本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講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這一卷講述的內容達到了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高度統一,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作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唯物史觀得到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3、《經濟表》
《經濟表》是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1758年首次出版。
《經濟表》是魁奈重要的經濟著作,他的經濟理論的主要原則都概括地體現在這一作品之中。《經濟表》不只是一幅單純的圖表,而是一種理論分析的工具,是為了解決當時法國的現實經濟問題和振興國民經濟而制定出來的。
它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試圖通過描述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商品流通運動,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客觀過程,闡明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及其在價值和實物形式上如何進行補償的科學理論。
雖然《經濟表》沒有能真正揭示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規律,也沒有能解決現實的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問題,但這種天才的嘗試對以後再生產理論的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濟表》是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對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理論研究的,是魁奈對政治經濟學做出的貢獻。
4、《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該書首次出版於1817年。
全書結構比較鬆散。前六章是全書的重點,包羅了李嘉圖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其餘各章則是李嘉圖理論原則的運用,或是對其原理的理解和補充。
該書分析了社會中三個階級,即地主、工人和資本家在社會產品分配方面的規律,發現商品的相對國內價值決定於生產這些產品的必要勞動量,利潤與工資是互成反比例而變化的,而工資是隨必需品成本的變化而變化的,還論述了其他許多問題。
該書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對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5、《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12年。
該書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論述了從靜止狀態的「循環流轉」到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包括了企業家的特點和功能、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的含義和作用,以及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則進一步闡述了信貸與資本、企業家利潤及資本的利息等問題。第6章運用創新理論分析了經濟周期的形成和特點。
該書從不同的側面,概括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現象,在描述歷史發展過程的同時,做了開創性的深刻論述,將歷史敘述和理論論證融為一體,體現了熊彼特的文體風格。他在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創新理論,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
2. 中國的經濟制度的作者簡介
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創立了合約理論,從而促成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他是一個攝影家,重視基礎,仰慕前人,但不守常規,對光與物的看法皆與眾不同。他也是一個散文家,影響了神州大地對產權及交易費用的認識,也開辟了整個中國經濟學散文的新天地。曾出版作品:《佃農理論》、《五常問答室》、《經濟學的缺環》、《經濟解釋》、《中國的前景》、《中國的前途》等。
3. 經濟增長的作者簡介
戴維·抄N·韋爾,布朗大學經濟襲學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和布朗人口研究培訓中心(Brown』s Population Studies Training Center)研究員。1982年,他獲得布朗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經濟增長方面的著述頗豐,涉獵很廣,涉及經濟增長經驗的跨國比較、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積累、適用技術、生育率、習俗的形成和健康;對非增長類主題也有涉獵,其中包括人口經濟學、社會保障學、貨幣政策和投資分配。他還是(《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經濟增長雜志》(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編委會的成員。
4. 現代經濟發展內生動力論的作者簡介
周紹森,1941年8月生,教授,博導,紐約州立大學榮譽科學博士。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曾任江西省教育廳(教委)、江西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南昌大學等三所高校黨委書記或校長,現受聘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南昌理工學院督導專員、黨委書記。近十年來一直從事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人力資本相互關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主持完成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3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代表性著作有:《科教興國論》、《新經濟論》、《科技創新論》、《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方略》、《論中國中部崛起》、《中部崛起與人力資源開發》、《中部崛起與科技創新》、《中國中部經濟發展報告(中部發展年度藍皮書)》。
5. 發展經濟學的作者簡介
德布拉吉·瑞(Debraj Ray)國際著名經濟學家,1957年生於印度。1983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職於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經濟學系。他還在《政治經濟學》、《經濟計量》、《國際經濟評化》等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過50餘篇學術論文。他兼任發展經濟學的主要研究中心;波士頓大學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他對於經濟學理論,特別是發展經濟學的各個主要領域有深入研究,是國際著名的理論經濟學家和發展經濟學家。他還是《經濟理論雜志》、《經濟計量》、《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評論》等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的編委會委員。
6. 經濟學百年的作者是畢業於
李義平,
7. 經濟學十部經典著作是什麼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8.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者簡介
楊萬東,1962年生,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雜志副主編,編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經濟學術期刊的編輯和宏觀經濟、虛擬經濟、產業經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及經濟學、管理學教材十餘部,在重要財經報刊發表文章80餘篇。
9.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作者簡介
李成勛,男,1934年3月9日生於河南省獲嘉縣,194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任基本理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1986年3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務長,教授。1992年2月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曾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兼職: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顧問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經濟戰略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
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
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專家組組長
平原大學名譽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財經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石家莊市、呼和浩特市、丹東市、新鄉市、商丘市、濟源市、都勻市等地政府顧問。
主要著作有:
《馬克思與[資本論]》,北京出版社,1979。
《[資本論]自學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經濟發展戰略學》,北京出版社,1999。
《1996-205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走向現代化的構想》(主編,作者之一),北京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