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精準扶貧對西藏少數民族的意義有哪些
精準扶貧對西藏少數來民族的意源義有哪些:
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國家不斷加強對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扶貧實效.這樣做的經濟意義是有利於,增進民生福利,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② 新疆 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你是說經濟落後的原因嗎?自然條件的惡劣是主要原因吧,但是也不能全怪罪自然,還有就是經濟方面,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的運往東南,可是,新疆人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經濟效益還是太少。
③ 黨和政府在西藏地區實行的民族政策
中國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在中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在中國的憲法和有關法律中得到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
二、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政府解決民族問題採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一樣,同為我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民族區域自治是與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極大地滿足了各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願望。根據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一個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區內單獨建立一個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據它分布的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單位的多個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又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有利於把國家的發展和少數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如下兩個顯著的特色: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的領導。上級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和計劃、進行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幫 助和支持。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在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要有利於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利民族團結,又要有利於實行自治的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國家的建設。
截至目前,中國有民族自治地方155個,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
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國家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採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幫助、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經濟,並動員和組織漢族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條規定了上級國家機關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的義務。國家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有計劃地在少數民族地區安排一些重點工程,調整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結構,發展多種產業,提高綜合經濟實力。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力度,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呈現新的活力。
④ 要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保障促進西藏繁榮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適合我國國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有助於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它妥善地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放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自主權利。
第二,有助於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在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過程中,結合民族地區特點,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於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第三,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政府要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給予扶持和幫助,從而把民族地區豐富資源和先進技術結合起來,把人力和物力結合起來,在民族共同富裕的同時,國家也強盛起來。
第四,有助於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各民族維護祖國主權和統一,保衛邊疆,既是熱愛祖國又是熱愛民族的表現,既維護了國家的最高利益,又維護了民族自身的利益。 【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與民族平等共同成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關系,他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建設,各民族也就是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因此,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中的最高利益,也是個民族的共同願望。
1,民族團結是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2,民族團結是增強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3,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⑤ 西藏地區有哪些少數民族
〖藏族〗:遍布整個自治區,在拉薩河谷地帶的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分布在東部三江流域的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林業,兼營採集業;分布在藏北高原的則以牧為主,它從事野生資源採集業。
〖門巴族〗
:是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確認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本區南部的門隅地區,墨脫、林芝、錯那等縣亦有分布。門巴族主要從事農業,也兼營林業、牧業和野生採集。
〖珞巴族〗:系1965年經國務院批准確認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珞瑜地區,察隅、墨脫、米林、隆子、朗縣一帶也有零星分布。在珞巴族的內部,又分一些部落,但它又區別於原始部落而又帶有原始部落的痕跡。珞巴族居住的地方氣候條件較好,他們大都從事種植業,如稻、谷、玉米豆類等;還普遍兼營畜牧、紡織、狩獵、採集等業,並生產鋤頭、木鍬、木犁、砍刀等一些比較簡單的生產工具。
〖回族〗:是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陸續從甘肅、陝西、青海、四川、雲南遷徒而來的。主要分布在拉薩、日喀則、昌都、澤當等市鎮。主要從事商業、手工業和屠宰業。
〖僜人〗(族):多分布在藏東南察隅地區的額曲、察隅曲、格多曲以及杜萊曲流域。主要從事農業,也從事採集、狩獵等。
〖夏爾巴人〗(族):多集中居住在中尼邊境的樟木口岸和定結縣境內的陳塘區。主要從事種植業和牧業,兼營副業。
除上述民族以外,西藏境內還零星居住著納西族、怒族、獨龍族、白族等少數民族。
⑥ 西藏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西藏民族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農業以種植青稞為主,也有小麥、油菜、碗豆等農作物。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祖國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系。
藏族人民熱情開朗、豪爽奔放。他們以歌舞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揚頓挫,合轍貼韻,悅耳動聽。唱時還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鍋庄舞、弦子舞最為廣泛流傳。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還有其他的少數民族。
僜人
主要分布在自治區東南部察隅一帶的額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萊曲流域.僜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僜人中講著兩種話,分別有各自的自稱。講達讓話的僜人自稱"達讓",講格曼話的僜人自稱"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區中,通用達讓話。由於達讓話里"美登"是窮人的意思,是與"莫化"即富人相對的稱呼,因而解放後漢語統稱他們為"僜人";又由於是族稱,所以現在又把"登"寫作" 僜"。藏語把他們稱為"僜巴"。在藏語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稱為"僜人"。
夏爾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邊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崗)和定結縣的陳塘區。居住在我國境內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爾巴",藏語意為"東方人"。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
獨龍族
獨龍族聚居在貢山縣境內的獨龍江峽谷,人口有5500多人。獨龍族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生活習俗,反映出這個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現在,只有一些老人還保持著舊時的穿著習慣,他們在家中火塘邊,常是赤裸著大半個身體,其他成年人則悉如內地。但是,每逢入山勞動時,總習慣在外衣上加一條"獨龍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珞巴族
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經國務院批准確認),人口三十萬(一九六八年)。主要分布在自治區東南部珞瑜地區。其餘散居在米林、墨脫、察隅、隆於、朗縣一帶。在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除"博嘎爾"部落外,還有"寧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文字,長期靠刻木結繩記事。如約定日期。即用繩子打結,每日用刀割去一結;到沒結時,就是約定的日子。借實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紋就代表多少數量
⑦ 材料一:近年來,少數民族幹部以每年上萬人的速度增長。在西藏,全區藏族幹部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佔全區干
(1)材料說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培養、使用少數民族幹部是實現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措施,說明少數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參加國家和本民族事務的管理。國家對西藏的援助既體現了民族平等原則又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2)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妥善地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主權利,使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人。 |
⑧ 國家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統籌區域發展,使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