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

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

發布時間:2021-01-19 13:10:08

①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

我國現在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基本特徵有: 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回現社會主義現代答化的歷史階段; 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非農業人口佔多數; 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全國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廣大人民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②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

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徵、新問題和新趨勢
【作者中文名】 金三林;
【作者單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文獻出處】 經濟研究參考,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編輯部郵箱 2007年 01期

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若干特徵
【作者中文名】 馬曉紅;
【作者單位】 中共青海省委黨校 青海西寧;
【文獻出處】 攀登, Ascent, 編輯部郵箱 2007年 02期
【關鍵詞】 現階段; 經濟社會發展; 特徵;
【摘要】 認識社會發展階段及特徵,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本文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為視角,聚焦分析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幾個重要特徵,探其利弊影響,旨在理性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國情,積極做好相關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

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徵新問題和新趨勢
【作者中文名】 金三林;
【作者單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文獻出處】 現代鄉鎮, Modern Village, 編輯部郵箱 2006年 Z1期

准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的特徵
推薦 下載閱讀CAJ格式全文 下載閱讀PDF格式全文
【作者中文名】 徐貴相;
【作者單位】 中宣部理論局;
【文獻出處】 共產黨員, , 編輯部郵箱 2005年 10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方陣 CJFD收錄刊
【摘要】 <正>當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隨著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不斷完善,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加速,隨著我國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革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深人研究和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徵新問題和新趨勢
下載閱讀CAJ格式全文 下載閱讀PDF格式全文
【作者中文名】 金三林;
【報紙中文名】 中國經濟時報, 2006/11/13

1、經濟結構方面,低水平平面擴張被結構高度化所代替,投資和重工業將保持快速增長。以往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生產能力在較低技術層面,以外延為主的擴張支持,工業結構的高度化不足。新一輪經濟較快增長,主要依靠電子通訊、汽車、住房等產業拉動,由於這些產業的生產技術大多比較復雜,產業的前向和後向關聯鏈條較長,因此對生產技術的提高有較大推動,對各產業的影響度系數較高,從而會加快工業結構高度化的速度。在加入國際分工的背景下,這也是中國加工製造業整體升級的過程。這會使生產過程變得更加」迂迴」,中間需求擴大,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份額會有所提高;也會使產業的裝備水平提高,資金技術密集度提高。從而會使重工業的比重和投資率提高,重工業和投資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一現象目前已經有所顯露。
2、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運動特點發生改變,從周期性的供不應求轉變為周期性的供大於求。繁榮不是結束於過熱,而是生產過剩。不同條件下總供給與總需求有不同的均衡點,並決定不同的經濟增長水平。新一輪經濟增長,從供給條件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無論最終消費品還是基礎產品,增長的潛力都很大。一方面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供給充裕;另一方面企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而需求方面,居民購房、購車的速率預計會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轉為相對平穩,住房和汽車這些產品的普及,不會再現家電那樣」排浪型」的迅速擴張。因此,需求不足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的水平決定了供給的增長速度,供給不足僅僅存在於經濟快速增長的某些行業和部門,而且持續時間不會很長。階段性的生產過剩是這一輪增長中的突出問題。這表明十一五期間國內市場競爭普遍和激烈。
3、計劃軌加快轉向市場軌,經濟增長以市場調節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的很長時間內,國有企業、國有銀行、政府管理部門組成的計劃管理體系仍然在很大范圍內發揮著配置資源的作用,通常稱之為」計劃軌」。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別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國有企業開始從競爭性領域加快退出,依託國有經濟的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國有商業銀行等也都隨之轉變職能。」計劃軌」加快轉向」市場軌」,市場配置資源的范圍不斷擴大,經濟增長以市場調節為主。供求總量關系、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等諸方面關系,都處於市場調節的狀況下,都主要由市場決定。行政主導對各種直接的調控措施反應靈敏,而市場主導則對各種影響微觀效益的間接措施反應靈敏。因此,隨著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宏觀調控也面臨新的課題,一些市場化的調控手段需要加快研究和付諸實施。

③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④ 當前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這些階段性特徵進行了集中闡述。
這些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⑤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什麼發展階段

高質量。

實現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世界經濟復甦一波三折,前景不明。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呈現出「總量需求增長緩慢、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特徵,使得我國的外部需求出現常態性萎縮。

二、是我國傳統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正在加強。我國的經濟增長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三、是國際創新驅動競爭更為激烈,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正迎面走來,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圖搶占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這些新挑戰倒逼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要加快向創新驅動型轉換。

四、是我國市場需求結構升級加快,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高端製造品和高質量服務的需求更加突出,

但國內企業的現有產品供給還不能很好滿足需求結構的這一變化,導致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需求、高端製造品需求、高品質服務需求等高端需求轉向海外市場。

(5)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擴展閱讀

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繼續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二、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四、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實現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求有序放寬市場准入,促進貿易平衡,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
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二、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顯
投資體制改革明顯滯後。政府投資范圍過寬,習慣於藉助預算內投資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不善於通過政府消費來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准入方面偏重經濟性指標,忽視社會性指標。對全社會投資重監管、輕服務,缺乏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宏觀產業導向。
財政稅收體制不規范,政府存在過多干預經濟的內在動因。公共財政體系不健全,分稅制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務開支不足,一般經濟建設開支過多。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劃分不夠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獨立的正常收入來源。預算外收入和體制外融資的使用隨意性很大,其中相當多資金直接用於盈利性投資。
金融體制改革進展遲緩,金融參數失真。銀行體系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市場化融資的需要。利率、匯率機制僵化,資金價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經濟增長,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久拖不決,難以發揮擴大直接融資、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設項目幾乎不計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礦產資源稅目前還是按照實物量徵收,刺激過量開采。煤、電等資源型產品價格失真,容易導致不計成本、忽視效益的低水平擴張。
土地配置缺乏規范、長效的管理制度。土地產權主體和權利界定不清,保護不力。土地供應方式過於行政化,導致地價嚴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質缺乏明確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當混亂,各種「黑箱操作」和腐敗行為猖獗。缺乏權威的國土資源總體規劃和跨行政區域規劃,導致地方各自為政、任意調整規劃和貪大求洋。
政治領域的改革滯後於經濟領域,誘發增長速度攀比和數量擴張沖動。我國經濟波動的「政治周期效應」十分明顯,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黨委和政府換屆的時間。現行幹部選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體制都存在明顯缺陷,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機制也很薄弱。
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尖銳
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公共教育資源向高等教育過分傾斜,而義務教育的公共投入嚴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經費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為20%左右),農村義務教育卻面臨危機。公共衛生資源過分向城市傾斜,而農村缺醫少葯仍很嚴重。
現有公共財政和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挑戰。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大量轉移,而城市財政體系遠遠沒有做好准備。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日益高漲,而貧困群體和社會邊緣群體的呼聲往往被忽視;部分社會成員既得利益的減少或喪失將引發不滿情緒甚至過激行為。
人口發展態勢仍然嚴峻。基數大、增長偏快、素質偏低、「未富先老」,是未來二三十年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在現有技術水平和制度框架下,這種態勢必將加劇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多重經濟社會壓力必將接踵而至。
城鄉貧困問題有所反彈。隨著城市化浪潮和社會轉型加速,在失業人口、流動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貧困群體,貧富差距迅速拉大。這也鮮明地折射出社會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問題。
四、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生產要素流動將越來越取決於投資回報率和區域專業化分工等客觀經濟規律的導向,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勢將繼續擴大。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在加快,但與東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要害並不在於經濟發展差距,而在於社會發展差距。目前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還不夠,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還較低,區域政策在消弭市場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還沒有明顯改善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沒有顯著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後勁,還不能普遍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將不利於逐步改變目前全國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狀況。
五、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加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存,各國和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長期持續,並且可能發生分化重組。參與全球化將給我國帶來一系列新的經濟風險,而我國符合開放型經濟要求的宏觀調節手段和風險防範機制還不健全。
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將帶來持續的貿易摩擦。由於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而出口增長方式粗放,加之處於非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已經處於貿易摩擦高發期。今後我國還會遇到綠色標准、技術標准、勞工標准、企業社會責任標准等「新貿易壁壘」。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對國際市場和資源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經濟體和國際市場波動可能引發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異常。
入世過渡期結束後,我國將要全面兌現開放市場的承諾。國內弱勢產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國際競爭,同時還會進一步暴露現行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對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干擾加大,台海局勢動盪和朝鮮核問題等區域不穩定因素正在凸現,對我們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構成嚴峻威脅。這種復雜局面必將對我國完善趨利避害的機制和藝術提出更高要求。

很詳細吧,呵呵!

⑦ 試述我國當今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答: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主要是: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矛盾和問題;

(3)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4)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6)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選擇性、多變性、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8)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⑧ 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講述

  1. 經濟抄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發展中襲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是經濟大國,但非經濟強國。經濟增長方面仍主要依靠工業勞動,過於依賴物質資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低成本優勢。農業基礎薄弱,科技創新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差異大等等,對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全面進步,同時發展面臨新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未根本扭轉,統籌兼顧的難度增大等等,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⑨ 當前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首先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是最基本的國情 其次 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專 新階段 21世紀頭二十年仍是屬我們 必須必須緊緊抓住的 並且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大於挑戰 3 改革開放進入深入階段 當前 社會矛盾進一步突出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迫在眉睫 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這些都是在改革開放深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4 加快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發展方式轉變 縮小貧富差距 關心民生 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

閱讀全文

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