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採取了什麼對策其實質是什麼效果如何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了「新政」,其實質是用國家調節的手段,緩解資本主義版內部的權矛盾。結果是使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經濟逐步回升。
羅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後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核心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令》、《國家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社會保障法案》等法案。
B.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銀行倒閉的原因
過分的市場調節
導致消費不足
繼而產品滯銷
產業鏈斷裂
銀行倒閉
因為經濟存在商業周期
所以全靠市場調節
達不到潛在產出
必然導致生產y到不到生產可能性邊界
所以需要政府調節
C. 西方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經濟大危機和70年代發生的經濟危機有什麼共同點,不同呢
30年代 根源 資本來主義的自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
70年代 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因支持以色列,而巴以沖突不斷升級,中東戰爭持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是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石油的主進口區,石油漲價只是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嚴重受挫
D. 以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為例,說明政府在經濟危機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由於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產生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是通貨膨脹引起的,版生產是蒸蒸日上,但是這種生產權是不顧需求的盲目生產,生產大大高出了消費。這就早成了一種虛假的繁榮,商店裡產品豐富,但是那些都是資本家的和有錢人的。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的剝削關系沒有的到任何緩和,勞動人民還是貧困如初。這些無法銷售的東西,最後被資本家扔掉或是倒掉,就形成了很荒唐的局面,一面是勞動人民吃不飽肚子,另一面是大量的牛奶等物品被倒掉。這種日益增長的生產力同勞動資料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最後這種矛盾在股市的崩潰的推動下造成了20世紀30年代的主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因為影響特別廣,所以也稱為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美國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克服了經濟危機,保留了民主傳統;
E. 本次經濟危機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有哪些不同點和共同點
對美國經濟現狀及主流觀點的一些看法
由美國房地產市場走軟而引起的次級貸款危機,進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論危機的觸發還是原因都是源於美國這一事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本文對主流輿論及官方的一些觀點卻存在異議:觀點一,認為此次金融危機很像1929-1933的大蕭條,可以模仿羅斯福新政提出一些救市方案;觀點二,認為此次是金融系統出了主要的問題,應該大規模注資金融業。
此次金融危機與上世紀的大蕭條有很多本質的不同。在當時,國際上:本位幣不同,國際分工程度差(嚴重的貿易保護主意情緒),全球性的供給過剩。國內(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金融業混亂,農產品價格暴跌(受國際上影響),國際收支呈大額順差狀態,且當時為債權國,公司運營杠桿過高,而這里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當時的收入分配不均。1929年,佔美國人口5%的最高收入群體其收入大約佔美國個人收入總額的1/3。極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意味著經濟依賴於高水平的投資或奢侈品消費,加之一定的信貸消費(從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增為35億美元。1926年,70%的汽車是通過賒銷實現的),使大量公司擴大生產,用奇高的杠桿運營公司,導致產量過剩,當時收入分配不均,從而導致宏觀層面的消費需求不足,進而引發危機。
現在,就收入而言,年收入在3至20萬美元的中產階級家庭大約有80%,一般在郊區置業,有獨立的車庫,花園,兩到三輛私車。紐約年薪3萬美元的地鐵工人對薪水狀況不滿而進行罷工(這里不考慮物價生活成本問題,這是個很復雜的經濟學問題,三萬美元買到的車在中國30萬人民幣都買不到)美國人奢侈的生活方式另一些中等收入國家的居民都望塵莫及,人工成本的增加漸漸使一些低到中等工業附加值的工廠轉移到了中國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再轉進口到美國國內,這樣其供求狀況並不會失衡,並壓低了通貨膨脹率,從而讓美國人過著低付出高回報的日子。
但這種狀況直接導致從1985年到現在美國的經常項目賬戶基本每年都是逆差,石油美元及中國日本美元的迴流又炒高了美國資產(道聽途說加州的美國人抱怨,由於中國的貪官到那兒置業,從而炒高了房價)使美國人更加有錢,2007年美國的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了71%,如此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導致危機.(其實中國的高儲蓄率確實是美國經濟發生危機的原因之一,但說出來感覺很怪,就像一個胖女孩怪麥當勞叔叔做的漢堡太好吃了)。又由於政治的需要,美國又進行減稅及戰爭,又形成了大量的財政赤字。至2008年9月美國的總負債卻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53萬億美元,是GDP總量的3.79倍,這個數字意味著平均每個美國公民都背負12.88萬美元的債務(美國現有人口3.03億)。簡而言之,一個是供給過剩,一個是需求過剩,所以羅斯福新政提出一些救市方案至少一半以上不能照搬或模仿。
關於這次金融危機,先簡單說說次級貸款問題,這里把這個概念簡化一下,即通過一些金融產品把房地產市場杠桿化,這樣會產生兩個後果。1需求增加,2盈虧更加顯著。(我記得有一家美國房貸公司的職員說過(華人),他感覺每天來上班就是在印鈔票,就沒多少人想過早晚會出問題)加上海外美元的迴流,整個房地產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全部民的財富效應更加明顯,又加重了過度的消費,這里說明了整個金融市場也僅起了催化的作用,所以說最本質的問題出在了過度消費上面,即實體經濟。但是一旦經濟陷入蕭條,第一個陷入危機的則會是金融行業,而政府應該尋求新的救市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注資,此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美國通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二戰後幫助歐洲重建,建立起了美元帝國。拉美,亞洲國家外匯儲備的枯竭,通常會引發支付危機甚至金融危機,無數例子已經證明了這點。然而美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掌握這紙幣的印刷大權,這不緊為他們帶來無數的利益,而且這種權利還可以當一次免死金牌。當經濟出現大的災難時,像這次危機,美國可以用美元的信用換回經濟的復甦。可惜的是美元的大幅貶值會使美國的國際信用一落千丈,其國際貨幣的地位將不復存在。此招是救市的最有效方法,但美國人一定會慎用!
從實體經濟來看,想要度過這次危機,美國必須要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就像20世紀後半葉的電子,通信,等行業。有必要率先發起並領先於第4次科技革命,這個長期的經濟方案是最有效的,且無毒無副。但是僅僅政策的導向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也是相當的高。所以實際上美國的經濟情況已經非常的糟糕了,大家就拭目以待新一屆領導團隊能不能力挽狂瀾吧!
F. 簡述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原因:① 根本原來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自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
② 具體原因:生產和銷售矛盾尖銳
a.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b.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了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c.股市投機行為使得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真實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③ 直接原因:股價暴跌
特點:① 影響范圍廣(從美國開始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② 持續時間長(1929-1933)
③ 破壞性嚴重
影響:① 加深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階級矛盾尖銳,政府信譽掃地,法西斯興風作浪)
② 加劇世界局勢的緊張 a.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因市場爭奪更激烈)
b.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進一步加緊掠奪所致)
G.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為什麼變成世界經濟危機
美國工業生產在1929年6月達到最高峰,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漸衰落下去。10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產,特別是23日、28日和29日連續發生大破產,有價證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驚恐不定的幾天內,第一流有價證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即破產。
美國在當時的世界一是第一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持續下降,商業繼續萎縮,失業不斷增加。直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才開始從危機轉為蕭條。
1929-1933年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從未有過的,國際貿易額的實際貿易量也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僅生產下降的幅度驚人,而且,其延續時間也異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機中,生產下降的延續時間不過幾個月,而這次卻是幾十個月。以美國為例,由危機時的最低點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所需的時間,煤、生鐵、鋼等都長達四十多個月。因此,1929-1933年危機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世界經濟危機。
H. 20世紀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
原因
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版。其次是生產權的相對過剩引起的產銷矛盾突出,還有就是國家放任經濟發展,缺乏宏觀調控的弊端,另外還有世界市場的影響等等
特點
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強,且對國際政治產生深遠影響(主要指二戰)
影響
日本和德國等國走上法西斯專政道路,大肆對外擴張,跳起二戰,而美英等國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逐步走出危機,壓制了國內法西斯勢力,並最終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更深遠的影響是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通過宏觀調控來協調產銷矛盾,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I. 面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應對策略
20世紀30年代那就是193幾年了。那個時候的。經濟政策呢?美國採取了羅斯福的新政,也就是政府進行干預。使美國擺脫了這個經濟危機。其他國家奉行的是市場經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