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8 20:37:40

❶ 我國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有什麼重要意義

民族文化就是一個民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民族特點的物質、精神文化的總和。任何一個民族文化都是該民族在特定的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創造的,表現出特定的類型和與其他民族文化的本質區別。
我國56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信仰意識、性格品質、禮儀習俗、風土人情、節日慶典等,這一構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特徵。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它的表現、傳播和豐富發展,還要藉助相應的媒體,如民族語言文字、新聞出版、電影、電視、戲劇等各種文化設施。而文化設施的數量、質量、種類、規模、技術水平等則依賴於經濟、技術水平的發展,經濟發展緩慢就會制約文化事業的發展。反之,文化又是經濟發展的先導,文化落後不僅制約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質量,人口的素質,以至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等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民族繁榮進步的重要內容和條件,而且文化發展的快慢又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社會整體結構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三者的統一體,任何一種社會現象又都是這三者矛盾運動發生發展的結果。所以,衡量一個民族的發展水平和進步程度不能只從政治、經濟方面來分析,也必須注意到民族文化的發展狀況。
中國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獨具特色和風格各異的文化。在新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都受到尊重和保護,各民族都可以自由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
為使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國家對各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有計劃地進行搜集、整理、翻譯和出版工作,保護少數民族的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國家通過組建少數民族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措施大力培養少數民族文藝人才,繁榮少數民族文藝創作,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事業。

❷ 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1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2有利於為鞏固團結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
3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民族凝聚力,提高我過的綜合國力
4有利於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5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

共同富裕,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凝聚力和穩定的社會,民族文化從屬和諧社會的內容,要是12分的題目我想我會這樣答,呵呵,我高三,文科,希望我的答案有幫助

❸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中央政策傾斜,旅遊業快速發展

❹ 中國的民族政策

中國的民抄族政策是實行民族區域襲自治制度:即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❺ 目前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進入歷史最好的時期。其中,內蒙古經濟發展速度連續8年居全國之首,新疆經

(1)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版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權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西藏、新疆、內蒙古的成就就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例證。

❻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則由於各種因素發展緩慢,其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東部相比差距更大。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則多數居住在較為偏遠、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復雜的西部地區。像貴州的岩溶山區和高寒山區,甘肅和內蒙古的沙漠化地區等。在這些偏遠的地區,信息滯後,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難度較大,較為貧窮落後。但是凡事都有好壞兩方面的因素,少數民族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偏遠的地理環境也使得他們居住的自然環境保護的較好,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然資源豐富,有待開發,發展潛力巨大。如何根據少數民族自身特點,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豐富的文化底蘊,美味的特色食品,優美的自然風景,瑰麗的民族傳說,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位於貴州省的平正仡佬族卻十分的貧困,沒有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沒有便捷的交通環境,人均收入少,這就是少數民族的地區普遍存在的情況。平正仡佬族鄉位於貴州省遵義縣西北邊錘,據歷史名城遵義70公里;是全國建制最早且至今冠名單一的仡佬族鄉,有中國仡佬族第一鄉之稱。平正仡佬族鄉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彝族等,其中仡佬族佔得比重最大。
一、現狀及面臨問題
(一)現狀
平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豐富的石灰石、鐵礦等礦產資源;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茶葉、油桐等。由於遠離較發達的中心城鎮,其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建築等保存相對完好。仡佬族傳統民居、民風民俗、傳統菜餚、干壁仡佬懸棺、李村「天奇溶洞」、盤龍山踏腳寺、天寶山佛教文化、黑腳崖紅軍洞及瀑布群、盤水河風光、千年銀杏等旅遊景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平正仡佬族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春節前後有供粑迎送老祖、亮燈、初三拜樹及梓潼願燈;三月初三祭山、七月吃新節、九月初九煮酒節、十月仡佬節、等。本民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竹王)與祭祀、語言、歌舞、服飾等有較完整的傳承記載。為了開發這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遵義市計劃將平正仡佬族鄉規劃為仡佬族文化村寨旅遊示範點。平正仡佬族鄉地勢起伏大,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依地勢特徵自然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分散居的人口分布特點。平正仡佬族鄉人均純收入只佔遵義縣平均人均純收入的50%,是典型的老、少、邊、窮鄉,於2003年列入貴州省100個重點扶貧鄉。
(二)存在問題:
1.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條件制約著經濟發展:平正仡佬族鄉位於遵義縣西部,距遵義縣城100多公里,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貧困鄉鎮。該鄉團結村有210戶農戶,分別散居在方圓十幾公里的陡坡上,地理位置封閉且錯綜復雜,往往存在著地形的天然阻斷,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山高地貧。而且,缺少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各種封閉造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阻塞,加大了對該地區的建設難度。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1)平正仡佬族鄉配套水利設施不完善,耕地石漠化嚴重,且耕層薄,跑水、跑肥、跑土嚴重,各農作物的單產較低,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2)學校文體活動設施和現代教學設施嚴重缺乏,學校師資嚴重不足,教育水平提高緩慢。而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後同時也導致了他們思想觀念的守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3)很多村的道路除通鄉公路和即將修建的高速公路外,全是泥石路面,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村民用不上自來水,電力設施不齊全,部分村莊仍未進行低壓線路改造。
3、科技水平與農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糧食、油料種植為主,綠色食品生產、循環農業發展所需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缺乏產後加工處理,無產業鏈,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村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術的難度大。大部分村莊缺乏集體經濟來源,所需經費基本上靠上級政府撥款。
二、解決措施
1、以仡佬文化、區位氣候為優勢,傾力打造黔北特色鄉村旅遊。

(1)竹文化自古以來便備受我國文人雅士的推崇,正所謂: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可見竹在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貴州平正仡佬族鄉正是竹文化傳承的有力代表。可以打造其圖騰崇拜(竹王)的文化底蘊,藉助平正仡佬族鄉黑腳岩瀑布群、仡佬石頭城、盤水河風光、天奇洞、峽谷景緻、干溪溶洞和馬廠千年銀杏等景觀,大力挖掘獨特的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風俗習慣,一方面弘揚仡佬族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為旅遊開發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撐。
(2)加大旅遊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把鄉村旅館改造升級旅遊賓館:加大景區周圍的餐飲服務,並對本鄉的民眾進行導游知識的培訓,促進本鄉居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就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3)加大對旅遊景點的宣傳力度,藉助電視、網路等進行廣告宣傳。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應從本鄉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著手,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
(1)加強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村通」工程,改變鄉村道路的泥石路面狀況,完成以網路電話為主的通訊基站的建設。
(2)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加大教育水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才能為本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奠定基礎。
(3)興建水庫,解決平正鄉缺水問題。為了本鄉的長遠發展,擬決定建一座水庫,請水利局的技術人員進行勘察設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綜上所述:以平正仡佬族鄉為例,可知由於受社會、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發展速度滯緩。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在最大化開發旅遊等文化資源的同時,努力維護好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已經迫在眉睫。少數民族是我們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俗話說:只有最平衡的木板才能走出最精彩的表演。我們只有把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好,平衡東西部、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差距,努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精神,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❼ 請問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希望有所幫助

環境與小民族生存——鄂倫春文化的變遷 的參數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以後,分布在世界一些地區的小民族,在現代化潮流的沖擊下,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殘存無幾,甚至出現整個群體滅絕的情況。他們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樣的處境?他們今後的前途會如何?這是人類學界多年來研究的問題。借鑒以住的研究文獻,結合自己的實地調查,作才認為,包括鄂倫春族在內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小民簇,其傳統文化是適應歷史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應用特有單一環境的結果,形成螽文化。面對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環境的急劇變化,傳統文化簡單性的特點,束縛了小民族適合應新環境的能力。因此,小民族生存問題,本質上,就是簡單文化與爭劇變化了的環境的關系問題。基於上述思考,這貢研究有兩個目標,一是依據民族志資料,重點對鄂倫春族所處環境的變遷與其生存和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二是通過這個個案,對小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總結。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由於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總體發展水平不高,落後的面貌沒有根本改變,與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且這種差距還在不斷加大。鑒於此,探索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機制不僅是少數民族地區也是全中國亟待思索和解決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少數民族 產業 可持續發展

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在的問題

1.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由於自然和歷史原因,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數民族地區人均GDP、人均工業總產值、人均儲蓄、人均消費、人均收入等指標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主要表現在交通和通訊上。通訊線路少,質量低,整體通訊能力嚴重不足,通訊基礎設施亟需改善。

3.產業層次低,比較效益差。少數民族地區是全國主要的農業經濟區域,而農業是效益偏低的產業。少數民族地區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少數民族地區採掘工業和原料工業等資源型重工業所佔比重較高,投資效益較差。

4.少數民族地區由於市場化意識比較薄弱,市場化程度較低,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非國有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這是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之所以難以實現高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

1.加大補償力度。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建立完整的利益補償機制,主要包括:(1)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資源開發必須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和未來發展利益給予補償,資源增值轉移必須對當地居民優先受惠權給予補償,補償費計入資源價格。(2)規范自然資源價格。自然資源價格應反映自然資源使用的成本。自然資源使用成本包括資源開發生產成本、資源消費成本、環境復原成本。資源品消費成本通過徵收資源品消費稅補償。環境復原成本通過列支資源生產消費費用標准。對生態環境維護和未來發展利益的補償,補償費標准依據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和資源品消費情況而定。對生態環境的補償應滿足生態復原的要求,對未來發展的補償應當為消費者所承擔。(3)設立不可再生資源未來發展補償基金。把一部分從不可再生資源開發中獲得的利益通過稅收途徑轉為積累,用於支持形成未來發展長期效應的基礎建設,未來發展基金的形成通過扣除不可再生資源總成本中的資源品消費成本來獲得。

2.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要做好以下幾點:(1)嚴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為此,國家要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教育投資力度,要加強對教育投資發放的管理,各級政府不得以各種理由挪用或推遲發放教育投資,保證教育投資的及時到位;同時,要加強九年制義務教育法的宣傳,使西部地區兒童平等地接受教育。(2)改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師待遇,增加教學設施的投資,定期派教師到條件較好的地區進修,提高教學水平;廣泛招攬有志於西部開發的畢業生到西部從事教育;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與東部地區聯合辦學:提高遠程教育和網路教育的接收率:同東部地區學校聯合,在一些重點大學開辦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盡可能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入學,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所需各類人才的培養。(3)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人才,職業教育的重點放在農、林、果木管理、家庭畜養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到那些條件艱苦且與所學專業對口的貧困地區扶貧。在貧困地區增加科普知識的宣傳,使貧困農戶基本能夠掌握一至二門技術,結合地區優勢,加快貧困地區脫貧速度。

3.改造傳統產業,發揮區域特色優勢。西部應加快資源型產業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主要是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技術改造。提高重要農業、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並規劃建設一批新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發展農業的規模經營和產業化。重點治理資源開發區、工業、城市聚集區的環境污染。調整改造、大力振興原有「三線」地區的國防工業。遠西部地區在加強部分有優勢的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交通、通訊、供水、居住條件和文化教育水平。促進地方資源的開發和農牧業的規模經營及產業化,通過富民以穩定邊疆。著手進行大江大河源頭地區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恢復。在制定遠少數民族地區開發方案時,要重新審視遠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問題。遠西部地區不宜再搞那些代價大、收益低的資源開發及其加工的大項目。增強中心城市的功能,以機械電子和化學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為主導,完善中心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樞紐職能,形成具有較高水平服務業的現代化城市經濟,形成西部經濟核心區,並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現代化。積極培育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二級產業帶和西部邊境開放經濟帶,增強整體經濟實力,以優勢資源的加工利用為重點,發展地區特色經濟,為長遠區域開發格局的完善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4.建立生態破壞的補償機制。首先要建立資源輸出地和資源受惠地之間的補償機制。資源受惠地要對資源輸出地因輸出資源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補償,這樣一方面可以限制資源受惠地對輸出地資源的無限制浪費,同時也可以幫助輸出地保護受破壞的生態環境。其次要在上游地區生態保護與下游地區資源開發之間建立補償機制。即上游的生態保護使下游資源開發得到了好處,則下游地區要對上游地區的生態保護給予下游地區的正面影響給予補償,一方面分擔上游地區生態保護的費用,提高上游地區進行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結語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標志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面臨許多機遇,同時也對今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合作中,以開放促開發,發揮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崛起。

❽ 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原因是什麼

您好,
為您搜集了一些資料。
在政治方面,雲南自建國後已先後建立了8個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和197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面積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0%。民族自治地方的州長、縣長均由實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鄉的鄉長亦由建立民族鄉的民族的公民擔任。1999年底,全省少數民族幹部已有26.7萬人,佔全省幹部總數的25.6%。
在經濟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二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1999年,雲南民族自治地方國內生產總值達561.71億元,發展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人民生活不斷改善,19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49元。
在社會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科技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已基本建立寄宿半寄宿制學校、民族中小學、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民族幹部學校、民族學院等相互銜接的完備的教育體系。1999年全省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少數民族在校生達232.15萬人,佔全省在校生總數的34.35%。8個自治州和29個自治縣都建立了專門的科研機構和科學技術協會,少數民族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有近14萬人,各種實用科技得到了有效推廣。
在民族文化方面,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全省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26種語言,14個少數民族使用22種文字,有1000多所學校進行民漢雙語文教學。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風俗習慣受到尊重與保護,到1996年5月,全省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五大宗教活動場所共有4789所(處),基本滿足了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生活的需要。民族醫葯、民族藝術和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也得到了正常的發展。
總之,中國政府根據中國國情制定的一整套民族政策以及這套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了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民族地區50多年的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在我國與周邊國家經濟合作中的作用突顯。內蒙古、西藏、廣西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調整優化。上半年,內蒙古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4.75%,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了5.23%。上半年,西藏國民經濟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經濟增長創造了10年來的新高,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農牧區上半年完成國家投資13.1億元,增長1.1倍,由於青藏鐵路的開通運營,帶動了西藏旅遊業和消費的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西藏消費增速高達26.6%,名列全國第一。廣西上半年全區生產總值增長了15.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創了13年來的最高。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的深化,新疆、雲南、廣西等邊疆省區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顯,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繼續擴大。一季度,新疆口岸中哈原油管道輸油量穩步增長,一般貿易出口123.4萬噸,增長66.8%;雲南省與東盟國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6.4億美元,增長45.5%。上半年,廣西與東盟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了11.6億美元,東盟繼續穩居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希望你滿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