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的狀況

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的狀況

發布時間:2021-01-18 18:24:02

Ⅰ ⑴根據材料一分析開封集市貿易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市

特點:交易數額大(商業規模較大),商品豐富,種類齊全;商品交易分類分區內.
情況:城市中的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鄉村的「草市」更普遍,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也被打破,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

Ⅱ 宋代城市發展特點

宋代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繁榮昌盛,使宋代時期的城市出現了許多新特點:第一,城市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職能出現多樣化,有工商型城市、商業型城市和手工業型城市等三種類型。第二,農村商品經濟發達,「草市」逐步演化為商業性集鎮。宋代「草市」向集鎮的發展過程,大體上經歷草市大量涌現、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和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鎮轉化三個階段。第三,海外貿易空前發達,港口城市大量出現,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加速了貿易口岸城市的發展。
宋代是在經歷了大約200餘年的天災、戰亂之後的虛弱社會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政權。政治上是一個新興的政權,經濟上尚需百廢待興,文化上也有待恢復和重建。在有宋一代,盡管國力遠不及唐代,但就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還是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農業方面,主要表現在生產技術的提高、耕地面積擴大和農業人口的增加上。在手工業方面,也較隋唐發達,主要表現在礦冶、陶器、造船、兵器、紡織、造紙、制鹽、製糖等手工業門類的不斷擴大,以及分工更加細密。正是由於宋朝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宋朝時期的城市才在前代城市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並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致使宋朝時期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又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本文擬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對宋朝時期城市發展的基本特點作一探討,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指正。

一、城市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職能出現了多樣化

在宋代,由於社會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的經濟職能有了進一步加強。在城市建設上,那種傳統的坊里制度逐漸被打破,出現了臨街設店的景象;而在商品流通上,產生並逐漸推廣了「交子」(紙幣),「交子」的出現與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賦稅制度上,也開始徵收商稅,據《宋史》卷85~90《地理志》記載,宋朝時期全國著名的經濟都會總數不下四、五十處,僅徵收商稅在10萬貫以上的就有42個城市。由此可見,這一時期許多以政治職能為主的城市已逐步演變為政治、經濟職能並重的城市,城市類型開始多樣化。從經濟角度看,宋朝時期的經濟性城市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工商型城市、商業型城市和手工業型城市等三種類型。
1、工商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通常出現在農業生產和商品生產都比較發達的地區,它們既可以利用周圍農村提供的原料發展手工業生產,又可以吸收周圍鄉村集市的商品和自身生產和商品來發展商業貿易。例如,成都在北宋時期,既是成都府治,又是歷代全國的紡織生產基地,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工商業都會。當時,蜀錦乃為全國著名的絲織品,有「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之稱。[1] 蜀錦的產量也相當可觀,僅北宋中央政府每年就從四川地區采購「上供綾錦鹿胎萬二千匹」。[2]在南宋時,國都臨安(今杭州)、婺州(今江西金華市)、平州(今蘇州市)、鎮江、常州、湖州等地已成為當時全國最主要的絲織業中心。尤其是平州,既是府治所在,又是全國紡織生產基地和商品交換中心,成為江南地區工商業都十分繁榮的都會。[3]
2、商業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通常出現在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的地區,即交通樞紐地區,主要是由於貨物中轉和商業貿易比較發達而形成。隨著大運河的疏浚,在大運河沿岸,一些較大的政治中心城市如臨安、汴京(今開封)等一躍成為全國的重要商業城市,其規模之大,人口之眾,商業之繁華,在當時是其它城市望其項背的。據《汴都賦》記載:當時的汴京是「竭五都之鑲富,備九州之貨賄」。據周寶珠研究,在北宋元豐年間,東京(即汴京,今開封)的工商業者及其他服務行業共約有15000多戶。[4] 唐朝時期的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業者臨街開店,大小商號鱗次櫛比。主要商業區,終日車馬雜沓,交易繁忙。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開封城中汴河沿岸商業繁榮的真實寫照。這些商業區除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曉市。另外,開封城中還有相國寺、鼓扇百索市、巷陌雜市、乞巧市等定期交易市場,其交易規模也很大。[5]長江沿岸交通發達地區也出現了許多商業性城市,如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蕪州、江州蘄口、鄂州、荊州等,其中鄂州尤盛,其商業影響范圍東及於海,西至於川,南抵珠江,北達淮水,「蓋川、廣、襄、淮、浙貿遷之會」[6],「市邑雄富,列市繁錯」。[7] 真州(今江蘇儀征市),在北宋時也已替代了隋唐時期的揚州的地位,成為兩淮、江浙諸路貨物的集散地。[8]
3、手工業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與隋唐時期的手工業城市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起源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交通樞紐,它主要是依賴於手工業或礦業而形成發展起來的。這主要是宋朝時期在紡織、陶瓷、造紙、印刷、造船、兵器、冶金、制鹽等的生產規模、品種、數量和技術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使手工業型城市排除了原有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獨立發展起來。這一時期造紙技術已進入了相當成熟的時期,因而都城開封、浙江杭州、福建建陽、江西婺州、四川成都和眉山等都發展成為印刷業的中心,而吳江府的粉箋、溫州的蠲紙、台州黃岩玉版紙、杭州的藤紙、紹興府的竹紙、宣州的宣紙等,在當時也都是非常著名的紙製品。從紡織業來看,有蜀錦、定州的刻絲、婺州的花羅、東陽的花羅、潤州的花羅、青州與邵州的隔織、撫州連花紗、越州的壽陵和綿州的巴西紗子、亳州的輕紗、明州象山女兒布、平江府崑山葯班布等。從制瓷業來看,窯址遍及全國,非常發達。其中定州的白瓷、汝州的青瓷、耀州的青白瓷、景德鎮的影青瓷等都相當著名。[9] 由此可見,手工業型城市在宋代是相當發達的。

二、農村商品經濟發達,「草市」逐步演化為商業性集鎮

商業性集鎮繁榮,是宋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另一大特色。這種特色的標志就是「草市」的大量涌現,並逐漸演化成商業性集鎮。「草市」是由農村交換剩餘產品而形成的定期集市演變而來。正如《中國古代史》所評價的那樣:「在城市的周圍及廣大鄉村中形成了許多定期的貿易集市,北方稱集,南方稱墟,江淮地區稱草市,統稱之為坊場。這些坊場是連接城市和鄉村,鄉村和鄉村之間經濟聯系的紐帶,得以使農民自用自食之外的農副產品轉化為商品,與市場發生日益密切的關系。」[10]縱觀枕宋朝「草市」向集鎮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以把其分為草市大量涌現、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和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鎮轉化三個階段。
1、草市的大量涌現
草市始見於南北朝,隋唐時期已有了初步發展。[11]至唐末,在某些商業繁榮的城市開始出現夜市及附城草市,農村中定期的小市也越來越多。此類草市,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交通狀況,各有不同的集期,如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六日一集、乃至十日一集等。[12] 到了北宋,由於城市建設徹底沖破了坊、市之間的界線,商店可以隨處開設,從而導致了城市內部集市的產生。與此同時,許多城市由於規模的擴大,限於城垣以內的范圍已不夠使用,商業區域不斷向外擴展,與農村中的草市相呼應,從而加快了草市的大量興起。[13]
2、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
隨著草市的進一步發展和大量興起,使一些大的農村集市成為附近地區的集散中心和城鄉交流的聯結點,從而演變為市鎮。在早期,我國的市和鎮之間是有著比較嚴格的界線的。據《吳江縣志》卷4《鎮市村》記載:「有商賈貿易者謂之市,設官防者謂之鎮」。可見,「市」僅具有經濟職能,「鎮」則是鎮守地方,具有軍事、行政的職能。但是,到了北宋時期,這些市鎮的性質開始發生了變化,純粹以貿易為特徵的鎮市大量涌現,「諸鎮監官,掌警邏盜竊及煙火之禁,兼征稅榷酤」。[14]於是,在縣和草市之間也就有了鎮的建置。鎮的出現又加快了商業性集鎮的發展。這樣,市和鎮之間的區分標准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以商況較盛者為鎮,次者為市」[15] 。據樊樹志研究,北宋時代,黃河流域的市鎮發展佔有明顯的優勢,四京尤為突出,東京開封府有31鎮,西京河南府有22鎮,北京大名府有20鎮,南京應天府有13鎮。而同時代的江南地區相對較少,蘇州有4鎮,秀州有4鎮,杭州有12鎮,湖州有6鎮。南宋時代,隨著江南經濟的飛速發展,江南地區的市鎮異軍突起。臨安府增至28市鎮,嘉興府達15市鎮,蘇州達19市鎮。可見,經有宋一代,草市不僅發展成集鎮,而且數量增加也相當迅速。
3、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城鎮轉化
在宋代,各地市鎮盡管商業貿易職能較強,但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即手工業生產活動也非常活躍,也是市鎮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宋會要

Ⅲ (1)據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發展的主要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城市商抄品經濟發襲達;城市經濟文化功能增強。
(2)注重氣節和德操,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
(3)特點:文人畫注重抒情寫意;描繪民間風情的風俗畫盛行。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擴大;理學的興起,文人注重內心修養。

Ⅳ 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及表現(3000字)左右啊論文格式

我知道人口南移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額,貌似還有政局穩定和自然資源豐富等原因····

Ⅳ 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特點

特點:1、坊市制抄打破 2、打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3、官府的控制減弱 4、行政和軍事因素減弱,經濟功能上升 5.城市的面積和繁榮也超過前代,城市的管理范圍也日益擴大
影響:文化上隨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擴大,社會對商業限制減輕,促進了宋詞的產生與發 展.

Ⅵ 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特點

宋代城市來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
1.
農耕經自濟的發展;
2.
政府商業政策的放鬆。
城市規模大,人口多;
經濟功能增強,商業貿易繁榮;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鬆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
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貨幣經濟發展,出現紙幣。
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城市發展;農村人口不斷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城市規模逐漸擴大;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Ⅶ 高考歷史題,題干為,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經濟功能所具特點。請幫忙找答案。

商業活動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市場擴大;飲食服務娛樂設施比較完備;城市經濟職能增強。

Ⅷ 宋朝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1、賦役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成人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

2、農業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

3、手工業

瓷器製造: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

紡織業: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造紙術: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稈等。重慶、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渝川地區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

造船技術: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

4、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

5、會子危機

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寧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出現了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

6、海外貿易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

Ⅸ 根據材料說明宋代城市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

  1. 農耕經濟的發展;

  2. 政府商業政策的放鬆。


城市規模大,版人口多;

經濟功能增強,商權業貿易繁榮;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鬆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

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貨幣經濟發展,出現紙幣。

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城市發展;農村人口不斷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城市規模逐漸擴大;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Ⅹ 宋代時產生的哪幅圖生動描繪了宋朝時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盛況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專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屬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閱讀全文

與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的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