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什麼好處
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可以吸引外資投入,可以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可以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還可以成為當地領導人的政績。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1984年5月,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倡導並積極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此後相繼批准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等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 全國已有122家國家級開發區以及1500多家各類開發區。
27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國務院確定的發展方針,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在體制創新、科技創新、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調整結構、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有效地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一是有力地深化了改革擴大了開放。27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不斷推進體制改革與創新,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體制,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既為自身發展增添強大動力,又為國內相關改革提供有益借鑒。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重要載體、平台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出口總額2051億美元,佔全國14%;進口總額1804億美元,佔全國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5億美元,佔全國21%,連續多年比重超過20%。
二是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實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所在地最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主要經濟指標在所在城市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額,已經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重要平台和載體,成為著力打造城市圈和經濟帶強有力的支撐點。2008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 佔全國5%,增幅高於全國同期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佔GDP比重72%;工業總產值近4.6萬億元,佔全國9%;稅收收入2481億元,佔全國5%。
三是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通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帶動了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不斷提高自主創新水平,2008年,高新技術產值已佔開發區工業產值的一半;通過加強國際生態領域合作,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基地和核心集聚區,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四是有力地推動了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集約經營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成為我國土地等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加快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成為全國科學發展的引領示範區。2008年,開發區創造了約佔全國5%的GDP、5%的稅收收入、16%的進出口總額,吸收了21%的外商投資。
③ 我國的開發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是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經濟區域。
2.是吸收外商投資最集中的經濟區域。
3.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投入成本少、產出效益高。
4.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佔主導地位的區域。
5.是發展潛力大、區位優勢明顯的區域。
6.是基礎設施先進、支撐體系健全的區域。
7.是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對外開放度高的區域。
8.是具有優越的投資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環境的區域。
④ 經濟開發區有哪些作用
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現實迫切要求我們進行土地資本運營,以達到合理使用土地,讓有限單位面積的土地產生最大利潤。 政府是國有土地的所有者、管理者,也是經營者。如何管理好、經營好土地資源,該文作者從運營原則、運營環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土地運營的四大原則 獲取最大利潤;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相統一;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必須建立在對國有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供應總量宏觀控制的前提下,目的是使國家、企業、個人投資者均受益。由此,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應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證使所投入的土地獲得超額利潤。 國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是國家,法律授權市(縣)以上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進行管理。因此,投資者或使用者必須按照當地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利用、經營土地。土地投放市場的壟斷行為,使政府有條件、有目的、有選擇地去尋求獲取不同的土地收益。一種是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時,一次性獲取的高額地價,如房地產開發用地等;另一種是通過對土地使用的限定,按年度長期獲得高額收益,如各類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用地。 必須堅持使所用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國有土地是各種產業形成和發展的載體,在進行土地資本運營的時候,必須與所要發展的產業相結合。哪些產業能夠帶來長期高效收益,在土地投放時就應向哪些產業傾斜。受土地資源稀缺性的影響,應優先發展「五少兩高」產業,即佔地少、耗能少、用水少、污染少、物耗少和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讓產業發展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的關系,是土地資本運營必須遵守的一項基本要求。首先,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應在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不僅要使國有土地得到最優利用,而且也要為土地持久、高效利用打下基礎和提供條件。其次,土地使用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服從社會及生態效益的要求。 必須堅持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在計劃導向的條件下,土地經營才可能順利發展和取得高效率。沒有計劃導向,土地運營必然會處於無序和盲目狀態,並且有可能畸形發展。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如美國和我國香港的土地經營模式中,也非常重視計劃的作用。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更應發揮計劃對土地資本運營的主導作用。 土地運營的六個環節 征地、補償、開發、出讓、建設、投入產出,必須依法進行 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對六個環節作以下分析: 集體土地徵用集體土地使用權徵用,是將集體土地使用權變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過程。承擔這項工作的主體應是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土地徵用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確定年度用地計劃,並根據用地計劃確定具體的征地范圍。二是根據已確定的計劃,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可採用一次徵用、分批次農地轉用的方式。三是在有條件的村鎮還可以採用預征土地的方式,通過協議明確安置途徑和補償費用。 拆遷安置補償征地過程中對農民進行拆遷安置補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既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又要科學地降低成本費用。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做好提前清查登記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加大政府征地費用。其次,征地補償費用和部分拆遷安置費用可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可採用將征地補償費變為股權、產權置換等方式,並要做好農民的就業安置。 基礎設施開發基礎設施開發要引進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招標,選擇有開發能力和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進行土地「九通一平「及功能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 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提供給入區企業。提供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對商業、旅遊、娛樂、金融、服務業、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一律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一種是對工業及科研用地採用協議出讓的方式;還有一種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及需要扶植的成長性很強的企業,可以採用租賃的方式。另外,為更加體現市場經濟的原則,確保土地使用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在開發區內可以摸索並實行掛牌交易的方式。 項目建設建設周期的長短直接關系企業的投產和土地效益的產生,因此,要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嚴格限定在兩年以內完成建設項目的施工和竣工驗收。 土地產出效益分析土地產出效益分析,是對土地利用綜合指標的考核,也是對前五個環節運行情況的總結。要從土地投入指標、投產企業佔地指標、企業利潤和財政稅收指標、環境效益指標等進行綜合分析。 必須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法律、規劃、范圍、金融四位一體,一個都不能少 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疇內探索。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要與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結合起來。新《土地管理法》確立了一系列重大土地使用制度,規定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多種形式,為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提供了法律基礎。另外,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涉及到巨額國有資產,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公開各種信息和程序,實行科學的民主決策。 要有超前的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指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超前規劃有兩個層次:一是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數量;二是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做好城市控制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地確定土地的利用率,因為土地的利用率,直接影響土地的投入產出效益。 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適宜進行國有土地資本的運營,因為它具備了基礎設施條件、招商引資條件、產業形成和發展條件;同時只有在一定范圍內摸索探討,取得一定經驗以後,對土地管理和使用才有指導意義。 要運用好土地金融管理手段。土地金融是指以土地使用權抵押而獲得的資金融通。土地金融手段運用得好,可以促進土地資本運營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從而保證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各環節更加暢通。
⑤ 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2、作用不同
經濟特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建立經濟開發區,有的是為了推動科學研究,開發高技術產業,故又稱為技術開發區。有的是為了引進外資,擴大出口,故又常常把這一類經濟開發區與出口加工區相提並論。經濟開發區是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載體,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進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3、優勢不同
開發區根據國家相關外資產業政策,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
建立經濟特區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⑥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南昌開發區地處中國最富庶、經濟最活躍、購買力最強的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中心地帶,背靠國內市場,面向世界,依託中國華中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信息、金融中心——南昌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綜合優勢。歷史上南昌曾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盛譽。南昌是唯一一個與最具經濟活力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相鄰的省會城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西進、北上、南下、東出的理想樞紐和交通要道。
尤其是在南昌經開區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全面覆蓋,人流、物流、信息流,暢通無阻,縱橫馳騁。京九鐵路越境而過,並建有客貨運站;昌九高速、105國道、320國道在區內交匯,6小時即可直達上海、廣州、武漢等周邊9個城市,構築起涵蓋中國三分之一人口、二分之一GDP的6小時經濟圈。
昌北國際航空港就建在區內,並已開通了國際航線;區內還建有江西省唯一一座國際集裝箱碼頭、國家級保稅物流中心和無水港,這些便捷的物流平台和立體交通,均是商務人士鍾情的驛站,可以為眾多海內外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供諸多便利。 南昌經開區不僅是座新型工業區,同時也是一座濱江園區、綠色園區和生態園區。區內有著美妙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渾然天成,一個初具現代規模的工業園區交融於秀麗的山水之中。
登上雄踞贛江之濱的滕王高閣,你能感受到這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妙佳境;置身於有「小廬山」之稱的梅嶺國家森林公園,你能領略到避暑勝地的鍾靈毓秀;徜徉於團花綿簇、植被如毯的休閑廣場,你能體會到綠色海洋帶給你的胸懷開闊和心境悠然;漫步在樹蔭如蓋、鮮花成行的湖濱大道,你能感受到經開區人用綠色裝點人居生活的款款誠意。 為了滿足企業建設發展的各種需求,開發區未雨綢繆投入巨資,高標准、高品味地規劃建設好基礎設施,園區道路、水電等「七通一平」已基本實現。另外,區內還建有1座電信大樓、2座自來水廠,2座變電站,程式控制電話容量為5萬門,日供水量達1 8萬噸,電力總容量20.3萬千伏安。
然而經開區人深深懂得,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現代企業投資發展不僅看重一個地方的硬環境,更注重這個地方的軟環境。為了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開發區又提出打造「新九通」的奮斗目標,正朝著實現「信息通、市場通,法規通,資金通等「九通」方向努力。 「讓點滴的服務,成就一個企業」,這是開發區樹立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多年來,開發區推出了一系列優化服務的舉措,在全國開創了多項「第一」。率先將審批制改為登記制,3個工作日即可辦完從立項到工商、稅務登記等全部手續;首創『經濟110,服務投訴中心,對進區企業提供隨時服務和終生服務;創立首問負責制、代理代辦制、限時結辦制等等,客商只要將自己要辦的手續開出「菜單」,專業服務隊就能在要求的時間內全部辦好。
一流的投資環境,一流的創業環境,不僅是吸引投資的重要法碼,也是南昌經開區放眼全球、融入世界的重要平台。
如今,源源不斷流入的資金、人才、技術,已經成為支撐開發區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批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集聚效益好的企業紛紛落戶。現已形成了家用電器、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現代造紙四大支柱產業。
中國家電驕子三星奧克斯集團,承一切按價值規律辦事的原則,投入巨資,在區內打造空調生產基地,力爭將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0萬台空調的產能。台灣晶湛科技,總投資8.5億美元,將中國大陸第五條8寸晶園生產線引進區內,並力爭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萬片晶園的產能。深圳鴻源數顯公司、香港新索麗等科技公司,在區內精心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顯示技術,批量生產具有世界前沿技術的電子產品。全國最大的造紙集團山東晨嗚紙業攜全球一流的紙業巨頭—南非薩佩和韓國新茂林公司,斥資80億元,在區內打造競爭力極強、工藝流程極高的現代造紙基地,並力爭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萬噸低淀量塗布紙的產能。
具有年產萬台環保柴油機生產能力的南昌凱馬公司,在區內著力打造國內先進水平的新型節能高效環保柴油機生產基地;具有雄厚技術創新能力的江鈴集團公司,在區內建立了寵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陸風牌越野車,第一個代表中國越野車出口歐洲,馳入全球。這一個個獨具特色、有著宏偉戰略的產業基地,已經成為開發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成為南昌製造業的響亮品牌。另外還有來自美國的企業、德國的企業、日本的企業,等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投資商,他們紛紛駐足,紛紛搶攤,將全部情感投入對開發區這塊熱土的迷戀。
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在2003年的開春和年底,以及2005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頭條新聞,分別對開發區的發展進行了激情報道。
殷殷囑托促崛起。2003年以來,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黃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回良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親臨南昌經開區視察指導,對開發區的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給開發區人予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
時代的風潮浩浩盪盪,博激征程豪情飛揚。在與時光的對視中,南昌經濟技術開區,已經沐浴著現代的光芒,變得更為誠信開明,風姿綽約,正朝著建設生態式、現代化工業新區的目標,信心百倍地走向璀璨而瑰麗的未來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部,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盛譽,是全國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性地位和樞紐性區位的獨特優勢。
【公路】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公路非常發達,四通八達,有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上海至昆明的320國道,福州至蘭州的316國道交匯於此。南昌至九江的昌九高速公路橫貫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六條主幹道寬度分別為40-60米,總長14.8公里。
105、320、316國道交匯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昌九、梨溫、贛粵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鐵路】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京九、浙贛、向樂、皖贛鐵路主幹線在南昌縱橫穿越。京九鐵路在開發區建有昌北客車站和昌北貨運站,區內建有鐵路專線。
京九、浙贛、皖贛等鐵路縱貫城區,2007年4月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後,南昌至上海、北京、廣州等主要城市的鐵路運行時間進一步縮短,鐵路客貨運輸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2010年昌九城際鐵路建成後,南昌到九江只需40分鍾。2012年向浦鐵路建成後,南昌到閩東南地區將比京九線縮短222公里,比滬昆線縮短117公里,成為南昌快速出海的鐵路通道。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小時的滬昆高鐵全面建成後,南昌到杭州只需2小時,至上海僅3小時,至昆明不到5小時。
【水運】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臨贛江主航道,並建有航運碼頭,水運可順贛江經鄱陽湖入長江,出東海,通達世界各地。
【航空】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約30分鍾路程。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南昌民航班機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台北、福州、南京、西安、海口、成都、東京、大阪、首爾、倫敦、紐約、洛杉磯等317條國內外航線。
4D級昌北國際機場開通了直通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首爾等國內外各大城市40多條航線。國際航空港的開通,南北與東西鐵路動脈的交匯,國際集裝箱碼頭的運營,高速公路網的結點,構建起了南昌通暢快捷的立體交通網,使南昌1小時航程、6小時里程即可通達周邊8個直轄和省會城市的「經濟圈」變為現實,這個圈中聚集著4.6億人口,並蘊含著12萬億元工業品的消費潛力。
【通信】
南昌是江西的郵電通信樞紐,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總量達到40萬門。開發區現有2座新建成的電信大樓,裝機容量達5萬門,已開通2萬門。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雙港、長堎兩座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8萬噸。區內已鋪設大口徑給排管道,可保證進區項目用水和排污需要。
⑦ 我國大力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意義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重大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⑧ 濟北經濟開發區的區位優勢
濟北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泉城濟南位於華北地區中部,既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原地區走向環渤海經濟圈的跳板。南抱群山,北依黃河,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在交通、環境、經濟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成本優勢。空間大,地勢平坦,土地資源充裕,開發利用投入相對較低;區域內群眾要求改善生產、生活現狀的願望十分強烈,改造拆遷的阻力相對較小,區域開發成本整體較低。
(二)交通優勢。轄區內有名列全國第三位的鐵路編組站、津浦鐵路、京福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和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貫穿南北,形成了進出暢通、內外交通便捷的交通網路。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四縱四橫」大框架,近幾年槐蔭區對經十西路、經一路、經六路、濟微路、二環西路、張庄路等進行了綜合改造,村級公路硬化、綠化、美化全部達標,為濟南西部的開發建設構建了初步框架。
(三)環境優勢。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質量良好,玉符河、小清河、臘山河流域覆蓋面廣,水資源豐富,平均水位海拔30米;地下水日可開采量60萬立方米,能滿足50萬市民用水;玉清湖水庫已向濟南市主城區供水。
(四)經濟優勢。汽車、機械、輕化、建材、食品為主導產業的30多個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槐蔭區的第三產業形成了以濟南華聯商廈、小商品市場為中心的西市場商貿中心;以山東潤華汽車貿易中心為代表的經十西路商貿中心等幾大商貿中心;並形成以小商品批發市場、山東汽車配件城、段店集貿中心等10大市場為主導的大流通格局。
(五)政策優勢。外來投資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繼續依法保障區內投資者權益的同時,將為外來投資商創造更加安全、更趨完善、更為優化的發展環境。為搞好招商引資,發展槐蔭經濟,我們將全面整治治安、人文、政策、服務等多個環境,形成親商、爭商、愛商、幫商的良好氛圍。
⑨ 我國劃定經濟開發區有哪些重要意義
建立經濟開發區,有的是為了推動科學研究,開發高技術產業,故又稱為技術開發區。有的專是為了引進外資,擴大屬出口,故又常常把這一類經濟開發區與出口加工區相提並論。經濟開發區是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載體,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進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