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需要處理好哪四種關系
鄭州
作為省會,天時地利,其優勢顯而易見,當老大再正常不過了!不必多說!
2.洛陽
剛剛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很厲害!不過空氣質量在全國城市中竟然是後十名!!這也是因為其工業基礎雄厚啊!
3.焦作
近些年發展很好的一座城市,以煤炭等重工業發展起來的城市!最近旅遊經濟異軍突起!城市干凈整潔!與同樣重工業出身的平頂山要好!河南第三城應該是她的!不過可能有很多兄弟城市不服氣!全國綜合競爭力96名!人均GDP80名!焦作的前景應該很好!在未來的中原城市圈中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4.安陽
工業基礎雄厚,地理位置優越,正在建設邯安機場,更給其增加優勢!且位於石家莊鄭州之間,利於發展!安陽與邯鄲雖然是鄰居,但是兩座城市的競爭關系更為明顯,南邊東邊不遠的鶴壁,濮陽也對其有挑戰!不過全國競爭力第82,河南第三說明她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人均GDP較低!應該是個擁擠的城市!
5.平頂山
工業基礎與焦作安陽相當,但是其他方面不如焦作突出!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能從一無所有發展到現在也不容易!在全國城市各種排名中,平頂山都不靠前,甚至比不上鶴壁,漯河,濮陽等規模小點的城市!
6.漯河
內陸特區,但是塗有虛名!和省內其他城市沒有太大區別!但是近年發展迅速成為豫中南重要城市!名牌產品多!有利於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城市漂亮!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前途光明啊!
7.鶴壁
被河南人自己遺忘的城市,5年前在河南倒數城市,但現在發展迅速!河南100大,鶴壁與安陽,南陽一樣擁有五個排在全省第六!全國城市競爭力109名!人均GDP全國第87,超過安陽,平頂山等城市!但是全市僅有100多萬人口使她發不出太多聲音,人氣不足啊!不過鶴壁新區建設的很好!也是河南未來重點發展城市!
8.新鄉
什麼都不怎麼突出,但是什麼都怎麼差!中上水平!、
9.南陽
文化城市,但是比較閉塞!
10.濟源
人口少,底子薄,但是發展快!什麼都不錯!後起之秀!人均值比較高!
11.商丘
交通發達,卻不懂得利用!永城獨立了,商丘……不過那麼好的地理位置發展不起來沒有理由啊!
12.濮陽
角落裡的城市!美麗的園林城市!缺乏工業基礎!油田不國家管的!工業興市,仍須努力!
13.許昌
北有鄭州,南有漯河,許昌就顯的失色了!
14.開封
沒落的城市!河南最新百大,開封一個都沒有!天啊!不過最近在新建電廠給予扶持!但是開封的名氣大!優勢很多,好好利用應該會有很好發展!
15.三門峽
工業較好!但是污染嚴重!水壩將要廢棄!三門峽何去何從?
16.信陽
寧西鐵路的建設會給信陽的發展加油,但是信陽的工業真的不怎麼樣!
17.駐馬店
比周口交通位置好!要努力啊!
18.周口
總量都不錯!但是人太多!幾乎什麼都在後面!
經濟發展優良城市:洛陽 焦作 安陽 漯河 鄭州等
城市建設優良城市:濮陽 焦作 鶴壁 洛陽 漯河等
生活環境優良城市:濮陽 濟源 漯河 鶴壁等
旅遊發展優良城市:焦作 洛陽 開封 濟源等
區域影響力大的城市:鄭州 洛陽 安陽等
㈡ 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是什麼
根據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和我國資源與環境狀況以及經濟增長的分析,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應在下述四個方面:
(1)資源瓶頸領域、戰略礦產領域、優質資源領域。
(2)高耗能、高污染、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領域。
(3)參與國際競爭的生產領域。
(4)對公共生活和社會穩定有重大影響的領域。
具體說來,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重點分布在以下行業和領域中:
(1)工業生產的重點行業,如冶金(鋼鐵)、電力、化工、煤炭、有色金屬、建材、造紙行業。
(2)再生資源領域,如廢舊汽車、廢舊機電、廢舊家電、廢舊橡膠、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中水回用。
(3)農業領域,如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
㈢ 當前為什麼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自始至終鮮明地貫穿著一個核心思想,這就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什麼五中全會特別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呢?這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的需要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長期持續高速發展,「十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又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其主要表現:
一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2004年城鄉的收入差距已經達到了3.2∶1,如果把城市裡的非貨幣的收入也計算在內,城鄉的差距遠遠大於3.2∶1,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達4∶1至6∶1。一位前德國駐華大使曾經形象地稱,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中國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實際上也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密切相關。中國東部最富省份與西部最窮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擴大至十多倍。而且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仍未改變。由於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和歷史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造成了國民的收入不均。如果不採取及時到位的調節政策,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仍將長期存在。
二是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一種「三高一低」的增長方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目前我國每年的投資率都在40%以上,投資額在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每年消耗的水泥佔到世界水泥消耗總量的40%;鋼鐵、煤炭、氧化鋁的消耗量,都佔到世界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電的消耗量也佔到世界消耗量的13%以上,但每年產出的GDP卻只有世界的4%。我國萬元GDP耗水量比國際水平高5倍,總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倍。
三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目前普遍性的供大於求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持續增長並存的狀況明確顯示,我國的供給結構與消費結構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而且我國的資源結構已經不能支撐現有生產系統的粗放式擴張。我國經濟發展的外貿依存度過高,200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為51%,2003年為60%,2004年超過70%,根據2005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可能達到80%左右,而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外貿依存度不到20%,經濟增長中消費貢獻為70%左右。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創新,我國長期存在重引進輕消化的問題。另外,對技術開發的投入也非常少。
四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我國GDP已經達到1.65萬億美元,煤、鋼、電、油等主要能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2004年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入國,按照現在的能耗增長推算,將來我們的石油供需矛盾會更加尖銳。我國人均耕地和可利用土地都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還在持續減少。我國淡水資源雖然總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佔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09位。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餘座供水不足,其中嚴重缺水的就有110座。全國七大水系三分之一以上河段被嚴重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一些地方無視城鄉規劃的嚴肅性,違反法定程序,盲目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盲目調高城鎮化目標,盲目大搞開發區,盲目擴大用地規模,盲目擴大拆遷規模,導致城鎮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遭到破壞,土地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我國城市空氣污染處於相當高的水平,主要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我國均排在世界前列。
五是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較多。「十一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就是解決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因為「十一五」規劃中著重提出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然而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肯定會排斥勞動力。這就面臨著既要減少勞動力就業崗位,又需要增加勞動力就業的兩難處境。我國人口眾多,每年大概會有1000萬的農民工從農村出來,再加上國企改革之後的下崗職工、每年新畢業的院校學生,城鎮每年要有2000萬的就業壓力。按照目前的從業率計算,應該工作而沒有工作的城鎮勞動力有4000萬左右。1990年100個城鎮人口中有56.44個人有工作,而2004年這個數字下降為48.7,14年間下降8個百分點。
我國收入分配問題更加嚴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已達到0.45,占總人口20%的最貧窮人口在收入或消費中所佔的份額只有4.7%,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則高達50%。中國居民的收入差距目前已經達到「黃燈」警戒水平,今後五年內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將惡化到「紅燈」危險水平。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特點的客觀要求
根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從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獨特的階段。一般來說,這個階段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很足。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使一個貧窮落後的大國的眾多民眾初步嘗到了發展的甜頭,也使得人們對「發展是硬道理」有了深切的體會,形成了空前的共識。從中央到基層,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村,到處都充溢著發展的沖動、致富的慾望。這將為中國長期持續的發展提供廣泛、充足的動力。
二是長期持續發展的空間很大。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最高的已經超過40000美元。我國剛剛超過1000美元,還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又有比較充分的發展要素供給條件。我國市場規模巨大,勞動力供給充裕,居民儲蓄率很高,生產要素組合的比較優勢明顯,消費結構將會持續由溫飽型向小康型升級,工業化進入中期,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城市化勢頭迅猛,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不斷完善,促使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十分雄厚。
三是經濟社會結構調整比較劇烈。中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劇烈變革時期,正在經歷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空前機遇與巨大沖擊。現有的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格局。
四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更為突出。2004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約佔全球的12%。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首次遇到工業與城市化發展的土地屏障。能源問題主要是石油,形成了供給的巨大缺口。2000年以來,中國粗鋼產量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0.7%,「十一五」期間即使按年均10%的遞增速度計算,到2010年鋼產量也要達到近5億噸,新增2億噸上下,新增進口鐵礦石至少要3億噸,加上目前的進口量將接近5億噸,而國際鐵礦石貿易量目前剛剛超過5億噸,中國是否有可能把全球的鐵礦石貿易全吃進來呢?在銅、鋁、鎳等進口方面也存在類似問題。總之,中國的主要礦產資源進口,在「十一五」期間都將陸續接近或突破國際市場貿易量的上限。
五是影響經濟安全的隱患更多。本輪經濟增長很顯然主要是投資拉動的,投資的特點是投資周期內是需求,但投資周期過去,大批項目形成產出能力的時候,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就必須實現從主要依靠投資需求拉動,轉換到主要依靠消費需求拉動,否則就會爆發生產過剩危機。「十五」期間,全國GDP年均增長8.8%,但在工業領域,高增長的同時就業增長步伐卻十分緩慢,就業增長率僅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現負增長。迅速擴大的貧富差距,有可能危及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不僅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大體平衡的需要。 在這樣一個獨特的發展階段,尤其需要正確地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尤其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
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吸取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
提出科學發展觀,不僅是現實發展的緊迫需求,也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的發展觀經歷了漫長曲折的歷史演進,人們從歷史的反思中,促進了發展觀的演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50~60年代以經濟增長為核心的傳統發展觀占據主導地位,幾乎將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但實踐證明,這一發展觀雖對促進經濟增長起了積極作用,卻由於經濟增長並不能體現收入分配的改善和社會結構的完善,也不能反映技術進步的變化,並沒有給人們帶來所期望的福祉,反而出現了高增長下的分配不公、兩極分化、社會腐敗、政治動盪、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綜合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逐漸成為主流,人們從實踐中認識到發展是經濟社會各方面綜合協調發展的系統工程,新發展價值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生活、文化等各項指標。上世紀90年代以來,聯合國提出了「人類發展」的概念,形成了以「人類發展」為核心的現代發展觀,明確提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發展應當以人為中心,經濟增長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溫家寶總理指出:「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科學發展觀,為我們妥善解決當前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我們應對新階段的新挑戰提供了戰略高度的指導,是我們在「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行動綱領。
㈣ 簡述環境容量是如何引導我們的經濟以至於其他領域的發展的
環境容量已經到我們經濟治理七大領域的發展是通過。環境的變化。來對我們起到警示作用。
㈤ ( 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目前,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嚴重困境。一些領城的實體經濟發展環
(1)①實體經濟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與其他行業利潤率差距拉大,使得社會資源配置方向發生異變,投向實體經濟行業的生產要素減少,侵蝕了實體經濟基礎,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市場經濟自發性弱點的表現。(4分)②國家在控制實體經濟過度金融化、金融資本過度虛擬化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2 分) (2) ①堅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強技術創新,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工業化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3 分)②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努力創造我國產業競爭的差異化優勢。 ( 3 分) ㈥ 某些地方政府領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他們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危害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直接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㈦ 發展智慧養老服務可以帶動我國哪些經濟領域的發展 「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新思路截至201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10.5%,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將達14.73%。「十三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少子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加劇,亟須從日常生活、居家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機制,提升養老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促進民政事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其中,發展養老服務業被列為五項重要任務之一,成為社會關注的「亮點」。與「十二五」規劃相比,筆者認為有三個重要變化。新手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服務業僅占第三產業的0.9%,社會服務業支出僅佔gdp的0.29%,占財政的3%,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因此,通過政策手段推進醫養結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金融服務介入養老服務業,使養老成為一個可以滿足供給的健康產業,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區別於「十二五」的一個顯著特點。具體表現在:一是醫養結合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我國國情和養老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需求。我國56%的老年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無醫之養」成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最大憂患。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使入住機構的老年人可就地享受醫保報銷待遇,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城鄉社區和養老機構。方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品質生活。二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建立。目前我國2.22億老年人中,約有4000萬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由於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缺失,失能老人和家庭支出過重,成為整個社會養老的沉重負擔。「十三五」應該開展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廣長期護理商業保險產品,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准、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和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比較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三是創新養老服務投融資機制。養老服務業有廣大的產業空間,但是長期以來沒有金融服務的介入,民非養老機構不能貸款,使養老服務業不能發展壯大。「十三五」時期從需求出發加大養老服務金融支持力度,拓寬養老服務業投融資渠道,滿足養老機構信貸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和提供養老服務。推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改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能力。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通過建立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等方式,增強吸引社會資本能力。機構養老的重新定位與改革與「十二五」相比,機構養老的定位有三個變化。一是「十二五」期間機構的「支撐」作用,回到了「補充」的位置,顯示了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機構的應然地位,同時也凸顯了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二是「十三五」期間發展機構養老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床位數」,而是根據未來五年我國老年人口結構和需求的變化,重點發展面向失能老人的養護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建設,以及醫養結合設施建設。三是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在養老服務業中,市場的作用日益顯現,等、靠、要的舊式思維方式日益被市場的活力和內生動力所替代。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明確政府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政府是路燈,又是紅綠燈,但政府不能開車上路」。政府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公建民營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和運營養老服務機構,重點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面向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和養護型、醫護型養老床位。更加強調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居家養老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與「十二五」比較有兩個變化。一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支持手段更加豐富。如,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手段方面,積極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服務,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創新居家智慧養老服務提供方式。二是強調依託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的重要性,使社區養老真正找到「依託」。如,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配備醫療護理、康復輔具、文娛活動等設備。對新建居住(小)區和老小區都明確提出按要求配建或置換增配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還是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要通過市場來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㈧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科學發展觀是新形勢下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要求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來發展。淄博作為一個正處於加速轉型時期的老工業城市,要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為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機遇,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層次,扎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區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命門,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始終把節能降耗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牢牢抓住不放。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我市傳統的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現狀,牢固樹立新資源觀,把我市現有產業鏈中大量的中間型、原料型產品作為下一步加快發展的新資源,通過拉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業已形成的龐大的存量資產,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產業布局、優化所有制結構等措施,注入優質增量,提高技術含量,搞好資本運作和品牌運營加以盤活,形成有效積累,夯實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㈨ 中國的經濟發展什麼時候可以領先世界
經濟運行有其自身規律,沒有人能夠改變經濟運行的規律。 與領好的服務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