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經濟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經濟

發布時間:2021-01-18 00:33:58

A. 長三角一體化具體指哪些內容

1 助推長江三角洲市場體系一體化

一是建立健全統一的市場標准化體系。把標准化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積極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築業與對外貿易等多個領域標准化體系建設與發展與發展,引導企業深人開展「尋標、對標、提標、達標」活動。加快培育標准化服務機構,支持各級各類標准化科研機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及歸口單位、標准化出版發行機構等。加強標准化服務能力建設與發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標准化服務機構建設與發展。引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提供標准化服務。

二是主動探索「基層出題、領導答題」的工作模式。改革推進上同頻。

匯總基層落實過程中的種種難題,打破不同部門之間「一畝三分地」的界限,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努力做到「幫忙不添亂、介人不陷人」。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務必加強上下聯動,密切溝通聯系,建立常態化改革服務機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堅持先立後破,發揮立法對各項改革舉措的先行保障與引領推動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經驗、工作模式以條例的形成固定下來,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三是嚴格環境准人,共建環境治理協調新機制。制定流域統籌、區域統一的行業污染物排放績效約束,嚴格行業資源環境准人,分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機制與退出機制。在國家層面建立強有力地推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環境管理協調機構,健全跨區域與跨部門協同、多種污染物與多種環境要素協同治理機制。

建設與發展環境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全域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建設與發展,健全長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協作長效機制。在環太湖、沿海、長江口、環澱山湖、蘇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區,健全與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對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因承擔生態功能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地區,通過設立專項基金予以合理的經濟補償。

B. 南京都市圈的意義

有利於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總的精神是: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南京都市圈連接東部與中部地區、銜接長江下游與中游的區位特點,使其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都市圈中的江蘇4市從地緣上講屬東部的長三角地區,安徽4市屬中部地區,這種城市組成屬性使得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建設具有東中部互動合作的典型意義。同時,作為南京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重要內容的產業合作與優化整合,將促進產業由東部向中部有序轉移,促進技術、資本等要素由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促進市場體系由區域中心向周邊擴展,從而增強長三角對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
有利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台標志長三角一體化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鎮江、揚州、淮安是長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員,都市圈8市又同為泛長三角西部城市群——南京經濟區成員。從本質上講,南京都市圈是泛長三角地區的一個獨立的城市群,同時也是長三角的有機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建設,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建設的創新實踐,將為長三角區域合作在體制創新、機制建設、產業合作、政策銜接等諸多領域提供先行先試經驗,從而為加快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新動力。
有利於提升南京的區域影響力。《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南京要擴大輻射半徑,提升服務功能,南京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再次凸顯。要將南京的潛在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區域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力,一方面要練好內功,加快南京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用大區域的觀點來謀劃南京的發展,從全國、長江流域、東部地區、泛長三角來審視南京的發展。從國內外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看,城市群發展與建設已經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方式與手段。推進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就是要在長三角地區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較優城市空間布局、較合理產業分工體系、較先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對周邊地區尤其是泛長三角西部地域具有輻射、服務、帶動作用,在國傢具有一定影響的城市群,並通過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建設來充分彰顯南京作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充分發揮南京對蘇北地區的帶動作用、對泛長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對長江上中游的傳導作用,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格局中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C.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體現的 新發展理念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對上海、對整個長三回角地區乃至長江流域都是一個答極大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會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作進一步明確。
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是新時期上海的三項新任務。1月31日,在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上海市市長應勇在記者招待會上對上述三大新任務逐一回應,並表示對上海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對於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應勇表示,要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實行有差別的探索,進行更大的風險壓力測試,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D. 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編制。經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2月印發實施。

實施方案:

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上海要主動承擔國家使命,強化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支點地位,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前沿和集聚輻射優勢,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深入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發揮上海核心城市功能和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國家戰略更好貫徹落實,制訂本實施方案。

(4)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經濟擴展閱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發展背景:

早在1982年,國務院就決定建立上海經濟區,包括當時的蘇錫常和杭嘉湖等地。

1997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包括長三角15個城市。

2005年12月,首次長三角兩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杭州召開。2008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擴容」,安徽省領導應邀出席會議。

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合肥、蕪湖等8個城市正式納入。

2018年初,由三省一市聯合組建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上海掛牌成立,《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隨之發布。

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長三角一體化真正按下了「快進鍵」。這塊經濟總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進出口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約佔全國三分之一的開放熱土,迎來了國家政策的高度聚焦。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範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

6月,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在上海舉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討論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E. 我國對通信產業發展的障礙是什麼

一、對通信一體化的基本認識從某種程度上說,通信一體化既是經濟一體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通信業自身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結果。提高對通信一體化的認識,是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的前提。
1.經濟一體化簡言之,經濟一體化主要指區域經濟一體化,即在一個區域內,經濟能夠實現互補、集群、同步、協調以及和諧發展。一般而言,經濟一體化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區域內部實現同城效應,通過同城化實現交通、科技、文化和教育等資源的融合與共享;二是在同一區域內遵循基本相同的經濟政策,實現政策的一體化;三是在同一區域內統籌經濟資源,協調產業布局,防止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等現象的出現;四是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注重協調發展,杜絕出現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等區域割據的局面;五是在區域內實現人、財、物資源的自由流動,逐步消除戶籍對人員流動產生的影響;六是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逐步趨同,形成一體化的區域市場。由此可見,經濟一體化實際上是通過消除行政割裂等因素,實現區域內經濟的協調、持續和快速發展。
2.通信一體化通信一體化就是要實現統一區號和取消漫遊費。這樣不僅可以方便通信用戶撥號,而且可以減少漫遊費,便利通信,有助於經濟發展。不同的通信參與主體,對通信一體化的理解和認識有很大的差異。
對於通信運營商而言,通信一體化並不是簡單的資費同城化,而更應該體現出客戶服務的一致性、客戶體驗的一致性和信息服務的一體化。
對於政府而言,隨著長三角、珠三角以及長株潭、武漢經濟圈等區域經濟和城市群的發展,各地紛紛提出了通信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希望能以通信一體化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在具體的措施上,不少地方政府把通信號碼的升位並網作為首選的手段,以此促進城鎮一體化、提升城市形象、拉動經濟發展。
對於各地的通信主管部門而言,通信一體化並不只是簡單的號碼統一和資費同城的問題。某一地區通信一體化的實施,既要與技術發展水平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又要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適應。因此,各地通信主管部門對通信一體化的認知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在具體的推進措施上也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通信一體化是指在區域之間取消各種可能的通信障礙,以實現同城化的通信運行,並在政府、通信主管部門和運營商之間建立某種協調和平衡。其核心內容是實現通信網路同城化、通信業務同城化、通信資費同城化。最終目的是讓廣大通信用戶享受豐富多樣、價廉物美、方便快捷的電信服務,使區域內通信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促進通信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通信一體化並不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它需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引,以市場為導向穩步推進、有序實施。

二、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發展動因分析在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處於我國經濟發展中心地帶的長三角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都在向一體化的方向邁進,支撐這四大流的基礎設施則是暢通的區域交通網和完整的城市信息通信網。在長三角地區,交通一體化已進入有序推進的階段,而通信一體化則相對滯後。因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推進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對推動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更好更快的發展無疑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通信一體化有助於長三角信息流的暢通信息流是開展各種經濟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命脈。通信一體化要求打破信息通信封鎖和阻礙,暢通信息流。這既有利於共同市場的形成,又能有效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在長三角區域內實現信息流的高效流轉,不但可以促進國際跨國公司向內地延伸以及統一管理,而且也給內地中小企業提供了向大市場發展的契機。與此同時,還能促進各種服務體系(包括國際航運服務體系、國際金融服務體系、高端製造業服務體系等配套設施)的建立和完善,全面提升長三角國際化水平和國際輻射能力,增強對國際生產要素的吸引力。
2.通信一體化有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直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通信一體化對促進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著多方面的作用:第一,進一步發展信息通信產業,使其在長三角的經濟地位得到有力提升,並在做大做強我國的信息通信產業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第二,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使長三角的新型工業化發展為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第三,通信一體化對促進企業間的合作,尤其是兩省一市內跨地域的合作有巨大的作用。
3.通信一體化有助於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形成通信一體化能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速度,通過信息化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優化生產體系、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以及客戶響應速度等,並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出現。
通信一體化的發展對充分應用信息通信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預見,伴隨著通信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長三角這一國內最為活躍的經濟區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必將會源源不斷地出現。

三、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發展現狀長三角是我國通信業發展最為活躍、需求最為強勁的區域之一,廣大通信用戶對通信一體化的發展要求也甚為迫切。經過多年的發展,長三角通信一體化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1.相關政策為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幾年來,長三角的通信業發展迅猛,其用戶規模、服務水平都走在全國前列。為了充分發揮通信一體化在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的作用,兩省一市於2006年出台的長三角區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規劃明確指出,要引導主營移動通信業務的企業開展長三角移動通信一體化的可行性研究,促進構築區域移動通信一體化網路,實現區域移動通信同城效應。這一區域性的合作協議,既對通信一體化提出了發展要求,又明確了具體的發展方向。
2.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幕拉開以來,兩省一市在交通、信息、能源、旅遊和環保等方面的合作得到了快速的推進。各大通信運營商也積極把握機會,把推動區域通信合作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予以推進。在網路維護方面,三家運營商的建設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交換小區基站數據,協商解決邊界漫遊等問題;在客戶服務方面,展開了針對高端客戶的異地繳費、充值、查詢、補卡等服務。
盡管各大運營商在推進通信一體化發展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利益沖突和合作障礙,但各方的積極努力,對推動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健康發展有著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3.運營商內部的一體化正在有序推進通信運營商在兩省一市范圍內實現一體化的運營和同城化的管理是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發展的基本內容之一,三大運營商為此展開了各種形式的探索,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中國移動推出了長三角異地一卡雙號業務,一張SIM卡上可同時開通上海移動號碼和一個外地(如江蘇或浙江)移動號碼,用戶可通過一定設置,在不關機、不換機的條件下進行軟切換;上海、江蘇、浙江三地聯通公司推出了在長三角區域統一漫遊費的商旅卡,打破了行政區劃的概念,實現了統一的通話費率;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還提出了加快跨行業滲透速度,加大跨區域合作力度,促進區域通信一體化,實現真正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戰略,為聯通自身在長三角的一體化鳴鑼開道;江蘇電信在長三角率先啟動了無線寬頻省際漫遊業務,江蘇、浙江、上海的中國電信無線寬頻用戶只要在原有的寬頻賬號後增加相應後綴,就可在兩省一市的無線寬頻覆蓋區域內享受互聯網接入服務。
不難看出,運營商內部的通信一體化實現起來相對容易些,但在發展深度上還存在著區域不同步和整體性不高等現象,有待進一步深入推進。

四、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發展存在的問題經過多年發展,長三角通信一體化已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管理體制的制約由於蘇浙滬兩省一市分屬於不同的行政區劃,由此衍生的監管難題成為制約長三角通信一體化推進的現實障礙。各行政區域在追求地方利益的同時,必然會從某種程度上忽視或損害長三角的整體利益。目前蘇浙滬通信運營商基本上是每個省或市的稅收大戶,實現通信一體化將暴露出各種難以調和的矛盾和問題。因此,在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下,要解決不同地方政府的利益沖突顯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絕非一朝一夕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長三角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雖然長三角兩省一市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全國總體處於領先地位,但兩省一市之間、甚至各省市內部仍存在很大差異,如蘇南與蘇北、浙東與浙西的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總體進程。因此,應盡快將兩省一市的通信能力及服務水平進行整體提升,逐步推進通信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以期能為長三角通信一體化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長三角兩省一市通信資費差距明顯由於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加上通信市場的不均衡性,各地的通信資費標准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雖然浙江聯通曾提出在長三角地區建立一個統一的通信資費標准,但這一提議由於各種現實障礙一直未能真正實現。因此,不論是不同運營商之間,還是同一運營商在不同區域之間,網間和網內結算仍然是個難題。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長三角通信資費的趨同化將成為通信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只有這樣才能使長三角的通信市場變得更加融合和同步。
4.通信業務運行的割據狀態依然存在目前各通信運營商的業務范圍一般都以省級作為劃分的依據,因而各省級通信公司所提供的業務辦理和服務一般也都局限在該公司的屬地范圍之內。
一旦該運營商的用戶離開其所屬地,在異地由於各類原因需要尋求服務支持時,其所在的當地服務商往往無法滿足相應的要求。直到今天,長三角通信服務的一體化也基本停留在一家運營商跨區域的充值繳費上,這與通信一體化的發展要求還相距甚遠。因此,在運營商內部到運營商之間在長三角范圍內實現通信服務的一體化,既是確保通信一體化的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通信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五、長三角通信一體化背景下江蘇通信業發展的對策長三角通信一體化快速、有序的推進,必將會給長三角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
江蘇通信業如何在這一新的形勢下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不僅關繫到江蘇通信業自身的發展,而且對江蘇乃至長三角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對此進行審慎的思考和積極的行動。
1.為江蘇通信業融入長三角通信一體化提供政策保障長三角通信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為更好地適應這一新的形勢,江蘇通信業必須未雨綢繆,並爭取成為引領這一潮流的主力軍。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將會給現有的通信管理體制、業務經營規則以及資費政策等各個方面帶來全方位的沖擊,因此必須在政策層面為江蘇通信業推進長三角通信一體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作為江蘇通信行業的主管部門,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應會同三大通信運營商共同研究和探討,從資費政策、網間結算和服務資源共享等多個方面為運營商之間的一體化提供政策保障。

F.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推進,你覺得對長三角城市有哪些影響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源報告》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僅讓各個城市之間優勢互補,而且有助於充分調動國家資源推進戰略落地。我國的三大城市群,分別是京津翼、長三角、粵港澳,其中一體化程度極高的粵港澳人口最少、城市群最少,人均 GDP 、城鎮化率卻遠遠高於其他兩個城市群。在長三角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長三角需要一個新的經濟爆發點,一體化的推進將有助於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結構轉型、互通互補,加快推進戰略落地。

G. 中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聯合會是什麼單位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整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格局中重要的一招棋。有幾個原因:其一是長三角的地位。長三角三省一市區域面積佔全中國的3.6%左右...

H. 長三角一體化是什麼意思

推進區域內部統一的社會文化市場建設,必須強化區域共同的社會文化理念、社會文化認同,以區域社會文化協定、社會文化規劃、社會文化建設行動計劃和社會文化框架等系統化政策模式推動區域社會文化認同與合作交流。推進長三角社會文化市場區域合作與一體化,主要在以下六個方面發力。

1.深化社會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社會文化市場體系

繼續深化社會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社會文化市場體系。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國有資本佔比過高所造成的長三角內資本准入門檻過高、社會文化企業競爭活力不足等問題,加快社會文化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社會文化企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市場准入監管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社會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對社會文化產業進行投資經營,實現所有制結構和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充分發揮市場對社會文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解放與釋放社會文化發展活力。

另一方面,要加強長三角各地社會文化管理部門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社會文化領域大部制改革,促進政府轉變管理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創建新型政府社會文化治理模式。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有關政策意見,改「先證後照」為「先照後證」,改審批制為備案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消除地區間貿易壁壘,降低社會文化市場交易成本,為社會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6.加強社會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組織

開展實施長三角社會文化產業人才行動計劃,加快構建具有長三角特色的社會文化產業人才發展機制,創造自由寬松人才發展環境,讓優秀的社會文化產業人才「留得住、進得來,用得好」。

一是加快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共同制定《長三角社會文化產業人才引進辦法》,建立引進人才的專門組織,以項目補貼、技術入股、柔性流動等方式,吸引全球各類社會文化產業類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在功能區開設工作室、創意坊、設計所,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頂級社會文化產業人才集聚區。

二是重視社會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三省一市達成社會文化產業人才培育計劃,推動產、學、研深入融合,優化社會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針對社會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及關鍵技術開展專項教育。

三是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產業人才發展環境。健全社會文化產業人才使用、流動、評價和激勵體系,建立長三角社會文化產業人才供需網和高級社會文化產業人才資料庫。鼓勵社會文化企業實施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大小參與價值分配的辦法,對具有重大貢獻的社會文化創意人才給予重獎,對帶技術、帶項目、帶創意來長三角創辦企業的文創人才給予重點扶持。(郭新茹,陳天宇,2020)

閱讀全文

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