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十五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方針
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大課題:中國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增長方式集約化轉變工作一定要做。我們要不斷地解決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問題,同時,要努力地去理順經濟關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體戰略方針如下:
第一,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個課題。
第二,把擴大國內需求、開拓國內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的戰略方針。有這樣一個數據,中國的商品服務出口佔GDP比重超過20%,但美國約為 10%左右。巴西近幾年有所提高,但也是6%至10%。印度近幾年提高比較快,但也在12%以下。這說明,在人口、地域和經濟發展中,國內市場遼闊的國家,在世界范圍上也只有幾個。我們不能離開自己的優勢,應該揚長避短。我們有這么大的一個潛在市場,要去發揮。對於國內這么大的市場,又有這么大的潛力,沒有去挖掘,要作為一種戰略方針去研究。
第三,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
第四,進一步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第五,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六,對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
第七,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第八,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要解決中國的城鄉二元化結構。如果十五再不開始解決,這恐怕是個問題。如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現在糧價都跟國際接軌,是單純提高糧食產量,還是採取別的方法。現在是一萬億斤的產量,賣糧難,儲糧難,若是只單純提高糧食產量,相關的一些問題都將產生。農業的產業化,跟社會結構的調整是相關的,如果只注意經濟結構調整,而不注意社會結構的調整,調整的力度和作用不會明顯。如果注意推進城鎮化,就會有一次、二次 、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有教育、醫療、城市的公共設施健康發展,可以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員。
第九,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一旦已經達到了第二步戰略目標以後,那麼,是不是還像過去那樣不平衡發展,是不是突出地提出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考慮中西部重大項目同等優先,實際上是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十五期間,恐怕需要突出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這可能會有爭論,大家一起商榷。
第十,要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是十五主要目標之一,大概有三個基本要點、六個方面和一些大事
『貳』 新黨章中黨提出的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新黨章中黨提出的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版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權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十六大黨章是在新世紀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的黨章。
(2)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擴展閱讀:
中共十六大黨章的內容
第一、黨章總綱部分,增加了關於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歷史進程的表述,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第二、對黨的性質作了進一步闡述。
第三、結合中國實際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表述作了新的概括。
第四、總綱中對我國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指導原則增加了新內容。
第五、對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提出了新要求。
第六、對黨員隊伍和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叄』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在建黨多少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眾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1、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專; 2、到建黨100年時屬,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3、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肆』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表述正確的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鄧小平在規劃中國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了小康社會概念。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20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
(4)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擴展閱讀:
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國小康水平的特點,闡述了鞏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進而提出了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進入小康社會是一個分領域、分地區、有先有後的發展過程。進入新世紀的時候,我們只是剛剛跨入小康社會歷史階段的大門,處於小康社會的初期階段。這時候我們所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謂低水平,就是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人均水平還比較低。所謂不全面,就是在小康基本上還處於生存性消費的滿足,而發展性消費還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環境質量還有待提高。所謂發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不小。
『伍』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陸』 黨的十七大確立的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新世來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源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摘自——《中國共產黨章程》
PS:你也是要過黨課吧,呵呵。
『柒』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將十二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規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
具體為: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步目標、第二目標已實現。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捌』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會怎樣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8)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擴展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任務的形成,經歷了幾代領導人的發展,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到2000年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仍不全面、低水平、不平衡。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小康社會。
其維度不僅僅是經濟、政治,也包括生態環境文明等多方面。因此四個全面的龍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有後三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胡鞍鋼表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全面的小康社會,不是片面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而不是惠及少數人口的小康社會;是進入共同富裕階段,告別了先富論階段。為了確保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分兩個階段實施。
第一個階段即『十二五』規劃,加快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基本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第二個階段即『十三五』規劃,繼續加快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實現重大關系協調發展,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
『玖』 1在新世界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2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麼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把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事業總體布局的內容寫入黨章,有什麼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任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黨章總綱第九自然段在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現階段奮斗目標時,增寫了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內容,並在總綱第十四至十七自然段,分別論述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這樣修改,有利於全面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布局、目標、任務更加明確,有利於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時,黨章總綱第九自然段還增寫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內容。這就清楚地表明,我們所強調的發展,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4新《黨章》在黨的組織制度方面做出了哪幾項新規定
第二章對黨的組織制度作出了3項新規定。一是第十條第四款增寫了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的內容。黨的十六屆四中、六中全會都明確提出要推進黨務公開,各級黨組織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受到廣大黨員幹部普遍歡迎。在黨章中增寫這方面的規定,有利於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增強黨的團結和活力。二是第十一條增寫了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的內容。主要考慮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都對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對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在黨章中明確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為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創造條件。將來根據這項規定製定具體實施意見,明確黨的各級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代表的職責和權利。三是第十三條增寫了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的內容。中央決定實行巡視制度以來,取得顯著成效。把巡視制度寫入黨章,有利於加強黨內監督,促進反腐倡廉工作。
5新《黨章》對黨的基層組織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把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改用社會組織來表述。主要考慮是,用社會組織的概念來替代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的概念,可以涵蓋包括新社會組織在內的所有社會組織。作這樣的修改,有利於加大在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二是第二十九條第二款關於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選舉辦法的規定,增寫了提出委員候選人要廣泛徵求黨員和群眾的意見的內容。把第三十條中關於「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選出的書記、副書記,應報上級黨組織批准」修改為「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選舉產生後,應報上級黨組織批准」。主要考慮是,黨的十六大提出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范圍的要求後,不少地方開展了由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直接選舉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試點,實踐效果很好。作這樣的修改,有利於在基層黨組織選舉中普遍實行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候選人提名的民主,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建設;有利於給直接選舉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等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探索留出空間。三是第三十一條第二款增寫了組織黨員學習科學發展觀和學習法律知識的內容,把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修改為「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這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黨的基層組織提出的新要求,運用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有利於進一步激發黨員的內在動力。四是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增寫了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的內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各類人員在產業之間轉移和地區之間流動日益頻繁,其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是新形勢下黨員管理的新課題,也是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作這樣的規定,有利於黨員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層黨組織落實各自責任、形成管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