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

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1-17 21:55:54

A. 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的新變化有哪些

(1)據材料一分別概括春秋戰國、隋唐時期鄉村生活的主要特點。(6分)
(2)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的新變化有哪些?這說明了什麼?(8分)
【考點】(1)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春秋戰國城市發展;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租佃制;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明清商品經濟發展
【解析】(1)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特點抓住材料關鍵信息「有的甚至成為新興商業都市」、「新的居民點不斷出現」、「兼營家內手工業的自耕農成為鄉村主要勞動者」。隋唐時期鄉村生活根據材料「鄉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農家庭習慣於組成三代小家庭」來概括。
(2)變化根據材料「但這一時期的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農戶在種植糧食作物之外,都普遍開始種植旨在交換的經濟作物」、農民出現了階層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關系普遍採用契約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額的方式納租」來歸納。鄉村經濟與市場聯系密切,經濟作物在鄉村普遍種植說明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活躍。
【答案】(1)特點:春秋戰國鄉村生活逐步繁榮,出現新興商業都市;新居民點不斷出現;自耕農經濟為主。(4分,答出兩點即可)隋唐鄉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為主。(2分)
(2)變化:鄉村經濟與市場聯系密切;經濟作物在鄉村普遍種植;農民出現了階層的分化;租佃關系逐漸普遍。(6分,答出三點即可)
說明: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分)

B. 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哪些新特點

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和機器的工場主僱傭具有自由身份的專僱工,為市場屬的需要進行生產,這種現象被學界稱為「資本主義萌芽」。
史學界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的時間有爭議,有南宋說、明朝中後期說等說法。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後發展十分緩慢,自然經濟仍占據社會主導地位,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前夕。

C. (15分)明清時期是中國歷史重要的轉型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清時期手工業的興盛突


(1)新變化: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版包括新型地主、權手工場主、包買商等早期「資本家」;紡織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礙。(5分)
(2)特點:大多位於交通便利之地;數量眾多,分布密集;地位處在城市和鄉村之間。(6分)意義:加強城市與鄉村的聯系;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4分)

D. 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明太祖即位後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改革元朝留下的回糟糕吏治,懲治貪污的官吏,社答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明穆宗即位後,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

3、康熙帝注意恢復和發展生產,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措施。鼓勵墾荒,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

康熙帝適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進行一系列統一戰爭,使局勢趨向穩定,清政府的統治大為鞏固,又通過一系列的文治,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4)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明清經濟:

農業:棉花推廣,高農產品引進,農產品商業化,形成專業生產區域。

手工業:工具革新(紗綢機的出現),技術提高(雙色印套技術),分工細密,規模大,資本主義萌芽。

商業:國內市場擴大,農產品種類增多,國際長途販運貿易發展,江浙地區出現了以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

E. 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24分)材料一 明清是民間手工業的大發展時期。明中葉以來匠役制度的變化,使


(1)特點:①紡織、制瓷等行業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全社會手內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容②地區性分工日益明顯,出現了專門化的手工業市鎮。③部分地區逐漸出現耕、織分離和手工業內部的紡、織分離。④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創新,達到新水平。⑤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並緩慢發展。
(2)有利因素:①手工業規模大,數量多。②勞動力充足。 ③19 世紀初已經形成了全國統一市場。
(3)原因:①重工業發展緩慢。②中國未重視礦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③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科舉制度等難以培養出優秀的科技人才。④明清時期的「海禁」與閉關鎖國以及重農抑商政策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F. 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哪些新特點

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場主、包買商等早期「資本家」;紡織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G.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明清時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產棉區,如山東東昌府、江蘇松江府等。福建漳州


(1)特點: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形成區域化生產;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國內市場羅達,產品種類多;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南地區出現大批工商業市鎮等。
(2)分布:東部沿海地區。舉例: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或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原因:全國基本實現統一;國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等。
(4)必須清除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阻礙。

H. 材料一 明清時期耕地和人口的變化 時期 耕地面積 人口 明初 8.5億畝 6600餘萬 清前期 10

(1)特點: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存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
(2)時勢:西方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內。經濟政策容:重農抑商政策;海禁閉關(閉關鎖國)政策。
(3)影響:中國經濟落後於西方,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I. (13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附近農戶


(1)特點:官營手工自業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系)(3分)(言之有理答任意3點即可得3分。)
(2)特點:國內市場區域特徵明顯;海外市場拓展;對外貿易出超。(3分)
影響:沖突賤商傳統;倭寇、「洋禁」與海外貿易發展沖突;白銀流入與貨幣化。世界市場格局的主要變化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3分)(言之有理答任意3點即可得3分。)
(3) 內容:加強市場管理;實行「海禁」。(2分〉
影響:市場立法規范了商品市場,順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 實行"海禁"不利於開拓海外市場,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J. 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發展逐漸走向衰落的政治和思想原因分別是什麼

明朝廢除丞相 設立六部 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監視百姓和大臣 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版
清朝閉關鎖國 不與外權國經濟往來 沒有參加工業革命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是清朝君主專制的最高強化 還有遏制百姓思想的文字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為嚴重 在知識分子書籍中挑選只言片語 加以歪曲解釋 知識分子們經常被滿門抄斬

與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