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做好 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規劃工作
為加快推進畢節市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工作,及時掌握試點工作新動態,認真總結改革工作新經驗,近日,畢節市農經站就織金縣官寨鄉紅岩村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織金縣官寨鄉在改革試點中制定方案,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力爭打好「生態農業觀光」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抓好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紅岩村成立了以副鄉長為組長,財政分局、村管、國土、經濟發展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共同商討,建立健全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通過完善各項權能,激活紅岩村各類生產要素,共同探索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營機制,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和農民權益受損,防止集體資產被集體組織內部少數人侵佔和支配,防止外部資本侵吞、控制集體資產,保證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二、利用區位優勢,制定工作方案紅岩村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7.8公里,僅需10分鍾車程,是烏江百里廊的核心地段,風光秀麗,氣候迷人;轄區內盛產柑橘、櫻桃、枇杷、果蔬等主要名特產品,吸引眾多遊客來此遊玩採摘,據統計,紅岩村共有農家樂17家,名特產品帶動每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東風湖庫區裸結河水上旅遊、生態農業觀光園與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連為一體;除此之外,面積2萬多平方米,政府耗資300多萬元建成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其中。鄉、村兩黨委就如何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充分結合該村經濟、地理、人文、環境氣候以及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依託鄉村區位優勢,制定以發展農村特色旅遊經濟為主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方案,全力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品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三、整合資產資金資源,發展集體經濟紅岩村將對集體資源和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讓集體資產變股權,明晰產權歸屬,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讓農民真正能把資產揣進口袋。同時,以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省級財政補助的80萬元扶持資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財政補助資金以及「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為牽引,進行折股量化後投入「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和經營中,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共同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共享收益分紅。除此之外,紅岩村將通過整合本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採用「公司%2B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形式和「考酒%2B養豬%2B建設沼氣池%2B種植發季節蔬菜」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創收,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四、做好宣傳工作,尊重群眾意願紅岩村充分做好了集體業態經濟發展宣傳工作,召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施群眾動員大會及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做到大小事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方案制定、實施堅持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既要重視和尊重村支書等關鍵人物的意見和建議,也要保證方案制定不以參與決策者個人意見為主攻方向,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充分醞釀、民主討論,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並經應到人數的2/3以上通過,方案報鄉人民政府批准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備案後實行。保證村民既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共享集體資產收益的受益者。
2. 到2020年國家對農村發展規劃的目標是什麼
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2014年村經濟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一、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
1、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二、認清形勢
1、農業現代化發展挑戰加大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後,大豆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增產超過了需求增長,部分農產品庫存過多,確保供給總量與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凸顯。
2、農業現代化條件更加有利
展望「十三五」,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蓄。發展共識更加凝聚。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為開創工作新局面匯聚強大推動力。
外部拉動更加強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加快建立,為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提供強勁拉動力。
3. 如何不斷完善村級發展規劃,為聯系村辦實事
村2015-2017年發展規劃
第一章 基本情況
第一節 自然條件及資源概況
一、地理位置
**村位於**鄉西南部,東靠**村,南與前進古城村相鄰,西與三鍋鎮黃水村接壤,北界大橋村。該村位於105省道沿線,距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
二、地質地貌
**村屬典型的山地,山高坡陡,高山多。
三、氣候
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四、土地資源
全村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
五、生態環境狀況
**村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人口構成。
**村由袁家河社、上溝社、雪旦山社、左家灣社組成。行政區域面積:2.4平方公里,總戶數:112戶,總人口:349 人 ,有建卡貧困戶19戶78人。年末實有耕地面積: 1183 畝,年末林地面積:9051 畝,茶園面積:411 畝。
二、貧困狀況
目前,**村共有建卡貧困戶19戶78人,佔全村人口22.3%,享受低保32人。通過調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1、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至今全村道路需硬化達5.7公里;有89戶村民住的還是舊房,佔全村總戶數79.4%,沒有互聯網覆蓋。
2、沒有產業支撐。全村主要靠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種養殖業均沒有規模,沒有支柱型產業,農戶增收困難。
3、群眾綜合素質低。勞動技能差,缺乏技術和長遠發展的創業眼光和自立精神,長期以傳統的種養業為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等、靠、要」思想。
第三節 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分析
一、有利條件
1、**村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納入了**縣綜合治貧貧困村項目,有政策和項目支撐。
2、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縣地稅局掛聯幫扶**村,為**村實施扶貧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外部條件。
3、**鄉在開展扶貧開發工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吸取了很多教訓,幹部和當地群眾發展意願強烈,脫貧致富干勁十足。
二、制約因素
**村地處山區,生產生活條件較為艱苦,生產生活方式、信息、交通等都制約著全村的經濟發展。
1、勞動力緊缺。由於務農收入較低,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造成勞動力緊缺。
2、土地貧瘠,產出降低。**村山高坡陡,石多土少,耕地全部是旱地,大於30度的坡耕地比例大,土壤蓄水保水困難,水土流失嚴重,養分流失,地力下降,耕種方式較為粗放,土地產出率較低。
3、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產生活條件艱苦。一是飲水難。**村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大,全村高山社每逢旱季,人畜飲水和生產生活用水方面就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主要靠水泵多級提水,使用、維護成本巨大,不能滿足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的需求。二是行路難。雖然已有3個社通砂土路,但路窄坡陡彎急,且雨季經常垮方,路況極差。三是看病難。村級衛生室設施簡陋,設備和醫務人員缺乏,大病只能到縣城醫院。四是住房難。部分農戶仍居住在老式土牆房中,住房還比較簡陋。
4、群眾綜合素質低。多數村民勞動技能差,沒有一技之長,外出務工更多是靠體力吃飯,回鄉創業意識缺乏,致富帶動作風發揮不充分。市場經濟意識淡薄,發展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發展種養殖業投資失敗,只有靠政府救濟。
第二章 總體思路、原則和目標
第一節 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農戶主體、社會參與、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強化產業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資源為依託,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種養結合,逐步構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基本門路。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進一步改善精準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持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面促進村域經濟社會、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在政府主導的同時,積極協調社會力量參與**村整村推進發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精準扶持、戶戶受益原則。准確掌握精準扶貧對象,按照缺啥補啥實行一戶一規劃,做到戶戶受益。
3、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原則。要充分發揮**村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揚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精神,引導幹部群眾搶抓發展機遇,主動對接各方幫扶,積極參與發展。
4、扶貧扶智、統籌推進原則。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掌握新的致富技術,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5、真幫實扶、量力而出原則。各幫扶單位和結對幫扶幹部,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戶制宜、量力而行,出實招、真幫扶、見實效。
6、保護生態、持續發展原則。扶貧開發與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實現資源、人口和環境的良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