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世博管委會世博經濟發展促進中心

世博管委會世博經濟發展促進中心

發布時間:2021-01-17 19:01:47

『壹』 舉辦上海世博會對中國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長三角是作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2008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7.0%,創造了18.28%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0.04%的財政收入和37.05%的外貿出口。上海世博會的舉行,必然進一步加強上海作為長三角增長極地位,通過集聚和擴散效應,帶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世博會將加速長三角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向上海的集聚。在資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會預計直接投資將達30億美元,加上世博會配套市政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投資,所需資金量巨大,僅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資金受到很大限制,會直接影響舉辦效果。長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政府資金和民間資本最活躍的地區。在世博經濟的集聚效應下,長三角的資金將加速匯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會舉辦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平台,向世界各國展示人類在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優秀成果。屆時,各類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將成為國際、國內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

首先,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通過資金投入、技術升級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響第二產業結構,加速第二產業結構的升級。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經達到75990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折算成美元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價1:8計算),而據統計人均GDP從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傳統產業將面臨「技術門檻」,關鍵是要整合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世博會是第一屆信息化的世博會,必然促使上海將信息化作為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突破口,而世博經濟更有利於放大高新技術為主體的外資流入量,從而進一步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其次,上海世博會的舉辦還將進一步強化上海技術創新的能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世博會展台顯示了當前全球工業化國家最新穎的產品,它們往往是各國頂級高新技術的結晶,代表了時代的潮流,成為會展國的驕傲。上海作為展示舞台的東道主,必然受到兩大方面的驅動力:一是與先進技術含量產品之間的落差所產生的壓力;二是從與先進技術含量產品之間的落差中獲得的啟迪。在產品展示、展評的競爭和交流過程中獲得的這種驅動力,必然會對會展城市的技術創新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其中尤以東道主上海為最。上海是我國都市中最富有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城市,限於條件,多數科技人員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阻礙了創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頂級的科技成果送上門來,這無疑是一種重大的機遇,它必將在全市范圍內激起創新浪潮的漣漪,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三、促進上海經濟中心建設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對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而言,出口這一指標應相應地改為「凈流出』,。世博會對上海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可以首先從投資、消費、凈流出三個方面來分析。

1.投資
世博會對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籌辦過程中。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報告》,用於世博園區建設的投資將達966百萬美元,用於世博村建設的投資將達94百萬美元,建設總投資共計達1060百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與世博會相適應的交通、航運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投資的重要方面。為確保在世博會展覽期間每日高達30萬人次的外來遊客住宿、餐飲、交通和通信等需要,需進一步完善航空、鐵路、公路、電信、供電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及沿江兩岸的環境建設,估計總投資將達200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投資必將有力地拉動上海經濟快速增長。除世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以外,世博會的舉辦也將帶動國內社會投資增長。國內社會投資的增長體現在諸多方面:例如在旅遊服務業方面,賓館、飯店等硬體設施的改造投資必將增加;在房地產方面,世博會帶動了黃浦江兩岸的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投資也將增加;房地產投資增加又會帶動相關企業如建材生產企業、裝演企業、家電企業投資的增加等。
2.消費
世博會對消費增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世博會舉辦期間。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報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預測參觀者人數將在3910一5410萬之間,更為樂觀的預測是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人次。可以肯定的是,世博會參觀者將是一個巨大的消費需求群體。遊客到達上海後,其衣食住行都將消費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同時還將增加上海在門票、娛樂、紀念品等方面的消費收入。世博會舉辦期間消費的劇增將對2010年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由於「乘數效應」的發揮,各種行業都將會被帶動發展,就業人數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根據微觀經濟學消費行為理論,收入的增加必然帶來消費的增長,這個方面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3.凈流出
資本輸出是經濟中心的主要特徵之一。世博會必將強化上海經濟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對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的輻射和服務能力,與全國其它地區的貨物、服務、信息、要素等交換將更加頻繁。同時,世博會也將提高上海城市的國際化程度,為國外企業了解上海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為上海企業擴大產品出口,與世界各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機會。不少專家認為,目前上海還處於經濟要素的集聚階段。在成為國際經濟中心的過程中,首先是經濟要素的集聚階段;而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它就會發揮出極強的輻射作用。在成為國際經濟中心的過程中,上海必須增強服務功能。與經濟規模相比較而言,服務功能也顯得非常重要。

四、結論

2010世博對上海經濟發展具有直接推動作用,它將促進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面崛起,加快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步伐。

『貳』 上海世博會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影響:
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博覽會應該始於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中國廣東商人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裝成12捆,托運往英國終於質壓群芳,脫穎而出,獨得金、銀大獎。
中國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國家身份參加的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個有智、有勇、有謀、有骨氣的中國人,但淹沒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李圭寫了一本書叫《環游地球新錄》,記錄了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雖然他是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但畢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覽會。

變化: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其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預示著上海及其他城市將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造福全體城市居民,其中綠化就是很重要的一點。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綠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滿綠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機,充滿活力。缺少綠色的家園就缺少了寧靜、安詳。 目前,上海正積極發展綠化。在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後,上海提出了要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現在內環線內基本消除綠化500米服務半徑盲區,建設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綠地,在綠地建設中不僅突出生態功能,更加註重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城市景觀功能。 不僅如此,綠化還帶會動經濟的增長。房地產投資方面有數據顯示綠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園綠地總是"澤被"周邊---公園附近的房價幾乎沒有不"草長價高"的.

閱讀全文

與世博管委會世博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