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二戰對中國經濟影響

二戰對中國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17 18:58:07

㈠ 二戰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二戰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體現在一個說法上,過去中國人把西方工業成果稱作「斜的歪的」,如今被中國人稱作了「高科技」。

㈡ 二戰結束之後,中國與歐美主要國家的經濟差距有多大

舊中國總體經濟狀況並不太弱,主要弱在從清末到抗戰連年戰爭大量消耗了國力民力,專破壞了經濟,又因為屬無工業支持因此被人欺負。抗戰勝利後全面恢復了生產力,用現代GDP標准來衡量當時的話,經濟大約排位世界第40的樣子。
這個結果是有爭議的。因為當時能夠排入的國家不多,用現在觀點看當時歐美也並不富足。此消彼長。也有說當時的統計不正確。但現在也只有這個數據可以做參考比較。僅供參考。

㈢ 二戰後中國經濟恢復用了幾年

建國以後,1949年至來1952年,是我國國民經源濟恢復時期,也是新中國經濟體制的初創時期。在3年多時間里,人民政府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土地改革、統一財經、外貿管制、調整工商業等一系列改革運動和措施,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建立了與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這就是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和在保留市場機制基礎上建立並加強計劃管理的運行機制。

㈣ 二戰後中國經濟發展及其文化原因

二戰後中國經歷解放戰爭。國民黨當局濫發紙幣,通貨膨脹。新中國建立後,在蘇聯幫助下,版中國開始進行一五計劃權。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利用國家權利)。一五計劃建立了我國工業的基礎,建立了長春一汽,第一飛機製造廠等。1956年周總理在全國文藝工作會議上提出: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促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1978改革開放中國國經濟在資源的支持下迅速發展。

卻是以中國資源大量浪費為代價的!!!

㈤ 二戰後中國的狀況

經濟: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創傷,遍地都是廢墟,很多人還在吃不上飯,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但是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兩黨還是決定要將這些日本人送回他們國家。

這么多人口不論是從人力還是物力上都是非常了巨大的付出,後來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光是遣送這部分人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在中國的這部分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也全都是中國提供的,據當時資料記載,光是在沈陽的這部分日本人在糧食和燃料方面就花了一個多億,中國為了保障集中營里日本人的溫飽問題,還為其一次性買了糧食和燃煤共七百噸,共計最少也是五千萬。

集中營里的日本人享受著日此好的待遇,而很多中國人卻還在挨餓。

當然,除了糧食和燃煤之外,衣服和葯物等生活必需品的花費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不僅如此,中國還應日本的要求給日本的僑民和戰俘撥款,還有一批高達四百萬的管理費。

這三年內給日本的花費總共有十個多億,要知道當年中國的經濟水平並不高,一個人一年的收入還沒有一百人民幣,所以這個經濟負擔實在是太重了,十個億,那是多少個中國人多少年的收入啊。

如果按照二戰結束簽訂的協議,這部分錢實際上應該是日本方面出的,中國只是先墊上而已,可以抗戰結束的中國馬上就進入了解放戰爭,連日本戰後的賠款都放棄了,哪還顧得上這部分錢。

科技:

當時中國科技落後,時中國的飛機產量僅僅是日本的零頭。由於沒有制空權,中國軍隊被日軍壓著打,動不動炸彈就從空中丟下來了。

炮兵陣地經常打不了幾發就得趕緊轉移,如果轉移慢了很快就會被日本空軍炸掉。當時中國軍隊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堅持戰斗,可以想像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此外,日本已經開始研發原子彈、噴氣式戰斗機等先進裝備,而中國則一窮二白,連螺絲都要進口,可以想像當時兩國的差距有多大。但就是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中國軍民憑借大無畏的精神,前仆後繼,和日寇進行搏殺,最終用了八年的時間在盟軍的幫助下打敗了日本。

實事求是的說,中國能夠取得抗戰的勝利,真的不容易。抗戰的勝利是中國軍民用生命和獻血換來的,中國的大國地位是不屈不撓的中國軍民打出來的。中國無愧於世界五大國的地位。

(5)二戰對中國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㈥ 二戰前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近現代的中國,無論是北洋政府的「黃金時期」,還是國民政府時期的「黃金十年」,中國的經濟建設雖是略有長進,但經濟基本面滿目「硬傷」,金融風暴頻發,惡性通脹失控。金融史學家洪葭管先生曾總結在近代歷史上,舊中國金融風暴就有十次之多。1866年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因世界棉業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潮、1883年因倒賬嚴重爆發的金融風潮、1897年因高息攬存釀成的貼票風潮、1910年橡皮股票風潮、1911年因清朝滅亡政局變更票號集中倒閉、1916年中交停兌風潮、1921年信交風潮、1934-1935年白銀風潮、1947年黃金風潮和1948-1949年的法幣、金圓券崩潰危機。【洪葭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中國近代金融風潮談金融危機[N].上海金融報,2008年7月21日。】而發生在解放前國統區的惡性通脹是20世紀出現過的兩次最為著名的惡性通脹【另一次則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這兩次通貨膨脹都被作為惡性通貨膨脹的典型例子載入史冊。1923年德國的紙幣馬克流通量達到496×10^18的天文數字,價格指數由1922年1月的100上升到1923年11月的10^13。賀水金:論國民黨政府惡性通貨膨脹的特徵與成因[M].上海經濟研究1999(06).67-71.】,1949年解放前國統區金圓券的發行量摺合法幣高達2,038,374,000,000億元,上海的物價總指數由1937年6月的100上升為36,366×10^11。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中國東部地區工業重地和金融中心步步淪陷;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內戰一打又是四年,「黃金時期」和「黃金十年」苦心經營的經濟成果統統化作炮灰,新中國是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國家。

㈦ 二戰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在我看來來在二戰後到冷戰結束充源其量是一個「半球化」的過程而且是兩個半球。這個「半球化」加劇了中國的封閉狀態,而冷戰後中國絕對是全球化得標桿,以中國為代表的原社會主義國家大踏步的,毫無顧忌的發展市場經濟真正使得兩半球走向統一。為全球化創造了可能

㈧ 二戰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什麽影響

樓主講的二戰後,怎麼會沒"幾乎"影響呢? 中國是本來全世界財富最的國家,然而被列強們的強取豪奪,我們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後來我們經歷了短暫的資本主義,再後來我們抵抗列強,先輩們浴血奮戰,死而後已,終於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基本沒有經濟的發展,更不用談全球經濟化. 經濟全球化,在我們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幾乎還沒這個概念.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邁入了國際軌道,隨著東盟十國,上海合作組織(主要以軍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K),世界貿易組織(WTO)等的參與,我們正與世界各國分享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成果.但是現在論國際地位,發展中國家還是主要以出賣自身低賤的勞動力和半成品生產來發展本國國力.我們中國也一樣,所以經濟全球化是相對的,雙面性的. 為我們祖國的強大而努力,為我們祖國的復興而自豪!

㈨ 二戰後德國對中國有什麼經濟的影響

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以法國。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

㈩ 二戰後中國經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怎麼樣?
最佳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內以後,亞洲國家紛紛容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但是,亞洲各地經濟的發展速度很不平衡。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等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接著,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行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他們積極參與因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濟出現了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一躍而實現了工業化,引起了世界矚目。新加坡現已成為一個工業發達、貿易繁榮、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國家。韓國到90年代已步入先進國家行列,它的造船、汽車製造和電子等工業在世界上已佔有重要地位。
20世紀80年代,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加強與外國的經濟合作,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適時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對外貿易,經濟出現持續增長。

閱讀全文

與二戰對中國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