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在長三角的龍頭地位會被替代嗎
上海經濟總量在長三角的比例逐漸下滑
作為中國區域經濟最發達富饒的區域之一,長三角不斷崛起一批充滿活力的城市群,其中上海更是以龍頭地位的實力拉動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內外環境對原有地域產業的沖擊,上海經濟規模占長三角比重呈逐年小幅削減。
8月13日,長期跟蹤分析長三角經濟運行的無錫統計局發布了其綜合的數據:上半年長三角16座城市的GDP增速在企穩回升,整體的增速均值達9.4%,16座城市的經濟總量為42381億元。
而根據上海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上海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552.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增速落後長三角16市2.2個百分點,其經濟總量占長三角的比例為22.5%。而在2011年全年,這一比例為23.4%。
「上海經濟總量在長三角的比例逐漸下滑並不是這幾年的事情」,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寧越敏表示:「很早就一直都有這個趨勢。」
蘇南更為搶眼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處陳群民對本報表示:「長三角政府間有個信息共享的網路,大家都對彼此的發展數據非常關心,上海這幾年確實出現了這個情況,很難幾句話能說得清楚。」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11年全年長三角16市GDP達到82023億元,佔全國佔全國的17.4%。其中上海GDP19196億元,占長三角的23.4%;而在2007年,長三角GDP為46672.07億元,上海GDP為12001億,彼時上海占長三角的比例為25.7%。
同處長三角的江蘇則顯示了另外一番景象。
以2011年計,長三角范圍內的江蘇8市GDP為38767億元,經濟規模在長三角所佔比重達47.3%,較上年提升0.8個百分點。
此前在公布半年數據之時,江蘇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劉興遠表示,2011年,江蘇工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居全國第一,而「今年1-6月,江蘇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快於GDP增速2個點,實體經濟發揮出關鍵作用。」
「長三角的發展過程中,的確蘇南是一個極為搶眼的區域,否則怎麼會有蘇南模式出來呢。」寧越敏對本報分析:「由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上海處於後工業化的時代,所以相比而言,傳統工業的優勢逐漸式微是上海經濟的一個特點,這點上蘇南在總量上做得很好。
對於江蘇這個傳統經濟強省而言,傳統的產業規模依舊龐大,其中,紡織、輕工、冶金三大產業居全國一二三位。江蘇對於這些傳統產業的升級步伐也一直在延續,其已實施1.53萬億元的技改項目,目前已經有6個傳統產業做到萬億級。
江蘇社科院一位教授表示,江蘇幾年內培育出物流、科技、服務外包等8大類上百個服務業產業園。服務業佔比目前已經超過43%,為製造業升級提供了支撐。
上海地位仍難替代
由於近年來上海經濟增長速度幾乎是長三角地區城市中最低,加上經濟規模佔比的下滑,其作為長三角地區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否會下降甚至受到挑戰成為一大疑問。
寧越敏認為,這幾年上海的經濟總量雖在長三角中逐漸減少,但不意味著上海在長三角的影響力會減退。
寧越敏稱,上海中心城市的功能在這幾年已體現出來,例如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這些都能服務到整個長三角,「例如近兩年做起來的虹橋樞紐,就把整個長三角的交通體系給穿插起來了」。
因此,他認為,「在服務長三角的經濟功能上,江浙兩地很難能替代上海的龍頭地位。而蘇南和浙江環杭州灣地區的經濟,更多是加工貿易型的,生產型企業占據更大的比例。」
例如蘇南地區,其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178萬,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人均GDP達1.2萬美元,其中,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44%。
上海人口總數和蘇南不相上下,但據前瞻網了解,上半年,其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44.57億元,增長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65.7億元,增長10.3%,佔全市生產總值的60.4%,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
對此,有學者指出,盡管從總量上看,上海占長三角的比重在減少,但卻標志著上海經濟結構逐步趨於合理,恰好體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江蘇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周善喬也表示,蘇南也有蘇南的劣勢,如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加工製造業企業數量多,要轉型和調整難度相對上海比較大。
周善喬表示,大企業特別是大型工業製造業企業,其運營機制具有慣性,企業要實現轉型必須投入巨大財力,其中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也使得企業裹足不前
2. 上海經濟的繁榮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帶領長三角地區一同發展,一起富裕。
3. 上海在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什麼作用
以復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制江經濟帶。這里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長江三角洲快速積聚的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不僅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強有力地推動著這一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超級巨人」上海,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1.6萬億元,位列中國第一;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都成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基本都過千億人民幣。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2005年11月揭曉的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進入前十位。縣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
4. 簡述上海在長江三角洲的地位.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版分別是其權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故答案為: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5. 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帶動作用
上海國金融心從資金上來說招商引資從科技上來說:推動研發事業從對外角度:促進貿易發展從而拉動區域發展
6.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下列敘述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內流域乃至全國都有容輻射帶動作用.體現上海該方面作用的有擁有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為全國提供技術咨詢,擁有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輸入原料、燃料,輸出工業產品,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港口,上海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燃料,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可吸引國內技術好人才,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
故選:C.
7. 長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長三角」是長江三角洲的簡稱,是「一帶一路」於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三大經濟帶之一,擁有現代化港口、機場、公路、鐵路系統,面向中國腹地,是未來引領中國經濟的重點地區之一!
工業革命之後,雖然國力日弱,但是科技大發展,商品經濟大發展,促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的貿易重鎮,由早期的「內循環」轉向外循環,由此長三角地區逐漸成長為工業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而隨著交通的大發展,長三角城市群也開始全面擴充,截至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城市,輻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合計26座城市的超級城市群!
8. 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帶動作用
帶動作用:
江三角洲區域的企業可通過上海金融市場籌集發展資金;
上海是國際區域性貿易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為橋梁,積極開展對外貿易。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 21.07 萬平方公里。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長江經濟帶的引領發展區,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干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9. 上海的發展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特點是出口通暢,腹地開闊,口「惠」腹「實」。長三角地專區地理位置屬優越,其核心上海位於長江口,是長江流域的出海門戶,又是江海、水陸、空運的重要樞紐。長江中游以武漢為中心的經濟區域,上游以重慶為中心的經濟區域,縱貫數省,區域之間有干支流通航里程為7.9萬公里的黃金水道貫通,不但把中國的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把京滬、京廣、京九等南北鐵路干線連接起來,便於東西推進、南北聯動,使經濟發展的空間極為廣闊。長三角地區已初步形成公路、水運、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共同發展的綜合運輸體系。長三角以上海為龍頭,蘇、錫、常、通、杭、嘉、湖、甬等15個城市分排兩旁,組成了「口、腹、心」要素綜合、實力強大的經濟圈,它能夠更好地服務於長三角、服務於長江流域、服務於全國。
上海處於核心地位,經濟拉動以及國際金融城市的位置對長三角作用無疑至為關鍵。
10. 作為一個經濟學碩士的選調生,如何做能助力上海長三角區的經濟發展
居然是面試題,那麼你就應該了解,為什麼面試官要問你這樣的題目?他問版你這樣的權題目的目的是什麼?
他是想讓你講出宏觀的經濟學原理?還是只是想看看你在經濟學運用上面的思路?
所以我覺得你可以反過來試問一下,他問你這道題的目的,當了解對方的目的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做判斷。
我不是專業學習經濟學的,但是我非常喜歡經濟學也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