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南經濟怎麼樣
湖南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 2009年GDP達到12930.4億元,比上年增長.6%,湖南在新的世紀再次進入全國前十,排名第十。(2009)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5510.31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增長1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7.4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4933.08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4216.16億元,增長13.3%。(2008) 外貿狀況 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25.66億美元,增長29.7%,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4.10億美元,增長29.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1.8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 200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308.55億元,增長16.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7.02億元,增長18.2%。實現稅收收入486.27億元,增長18.4%。上劃中央「兩稅」470.79億元,上劃中央所得稅120.73億元,分別增長13.4%和18.9%。 湖南2009年財政收入1498.06億 增長13.98%, 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為840.22億元,增加117.5億元,增長16.26%,上劃中央「兩稅」536.48億元,增長13.95%,上劃中央所得稅121.36億元,增長0.49%。省本級完成財政收入449.05億元,為預算的100.19%,增長7.2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9.6億元,增長2.66%。 外資利用狀況 2007年,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2.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1%。世界500強已有40家在湘投資設立企業。 農業 2007年,全省農業總產值2603.87億元,比2006年增長4.6%。 工業 2007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3360.59億元,比上年增長2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55.97億元,增長24.3%。其中,輕工業增加值862.88億元,增長20.5%;重工業增加值1793.09億元,增長26.4%,增幅繼續高於輕工業。優勢產業增長加快,實現增加值2004.60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加快4.7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429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 國內貿易 200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3.5%。 旅遊業 200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73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4.5%。接待入境旅遊者120.57萬人次,增長24.2%;旅遊外匯收入6.42億美元,增長27.5%。接待國內旅遊者10766.9萬人次,增長18.3%;國內旅遊收入681.54億元,增長24.7%。 勞動就業 2005年末,全省從業人員3801.8萬人,同比增加54.7萬人,增長1.5%。其中,農村從業人員2789.88萬人,基本穩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鎮從業人員1011.92萬人,增長6%。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7.5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 2004年,全年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2.3億元,共有21.2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或越過低收入線。全省建設飲水解困工程2171個,幫助24.67萬人解決了飲水困難;新建農村沼氣池30.45萬個;完成141所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幫助1.18萬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問題。 支柱產業 湖南的工業門類齊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體系。 [編輯本段]農業資源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就享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全省國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74萬畝,丘崗山地2.56億畝,河湖水面2043萬畝。全省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岳陽是著名的淡水魚類產地,產量全省第一。 特種動植物種類較多,森林資源充裕,開發利用潛力很大。宜農荒地總量在全國居第11位,種子植物資源約佔全國1/7,人均水資源是全國人均的1.5倍。 湖南無論是從氣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資源來說,還是從農村勞動力等社會經濟資源來說,都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農業大省。2007年,全省農業總產值260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種植業產值1193.61億元,增長4.1%;畜牧業產值1045.24億元,增長3.8%;漁業產值178.51億元,增長8.0%;林業產值144.10億元,增長9.1%。農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糧食播種面積5295.85千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種植面積155.74千公頃,增長14.8%;甘蔗種植面積 21.73千公頃,增長8.8%;油料種植面積926.55千公頃,增長0.9%;蔬菜種植面積1085.42千公頃,增長3.8%。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糧食總產量2910.1萬噸,比上年增長0.3%;煙葉19.58萬噸,減少9.0%;出欄肉豬7955.60萬頭,增長3.3%;出欄牛227.35萬頭,增長3.2%;出欄羊873.52萬頭,增長1.2%;出籠家禽6.41億羽,增長6.1%;水產品產量199.65萬噸,增長5.5%。 湖南的主要農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糧食產量居全國第7位,稻穀產量居全國第1位,薴麻產量居全國第1位,茶葉產量居全國第2位,柑桔產量居全國第3位。著名土特產有黃花、湘蓮、生薑、冬菇、苡米、辣椒等。畜牧業和養殖業產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寧鄉豬、賓湖水牛、湘西黃牛、湘東黑山羊、武岡銅鵝、臨武鴨、瀏陽三黃雞、桃源鳳凰雞等,最為著名。湖南水產品生產的天然條件較好,魚類資源共160種,其中青魚、草魚、鯉魚、鱅魚、鰱魚、鯽魚、鯿魚等4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不僅產量高,而且味道美。還有名貴的鰣魚、銀魚、鰻鱺、黃鱔、甲魚等,尤富有營養價值。經濟價值較大的水生植物有蓮、菱、席草、蒲草和蘆葦等。 總之,湖南在只佔全國3.2%的耕地上產出了佔全國6%的糧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豬肉、8%的淡水產品,不僅為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且為確保全國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出口創匯作出了巨大貢獻。湖南具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和良好的環境,它的跨世紀發展,已經有了一個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正是湖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重要時期。
❷ 湖南省近年來發展較快的幾座城市,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之處
這些城市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應該就是地理位置很好,旁邊的城市都會比較的發達
❸ 湖南經濟怎麼樣
最權威數據(已經經過國家統計局初步核實)
GDP總量排名 省份 億元 常住人口(億) 人均GDP(元) 美元(2010)
1 廣東 45472.83 0.97 46990.63 6941.52
2 江蘇 40903.34 0.79 52106.17 7697.20
3 山東 39416.20 0.95 41710.26 6161.50
4 浙江 27226.75 0.52 52058.80 7690.20
5 河南 22942.68 0.96 23898.63 3530.34
6 河北 20197.09 0.72 28247.68 4172.79
7 遼寧 18278.29 0.44 42019.06 6207.11
8 四川 16898.59 0.83 20408.93 3014.83
9 上海 16872.42 0.21 80344.86 11868.65
10 湖南 15902.12 0.69 23046.55 3404.47
11 湖北 15806.09 0.59 26609.58 3930.80
12 福建 14357.12 0.38 37981.80 5610.72
13 北京 13777.94 0.18 76544.11 11307.20
14 安徽 12263.36 0.62 19684.37 2907.80
15 內蒙 11655.00 0.24 47766.39 7056.12
16 黑龍江 10235.00 0.39 26243.59 3876.74
17 陝西 10021.53 0.39 25828.69 3815.45
18 廣西 9502.39 0.52 18451.24 2725.64
19 江西 9435.01 0.44 21210.37 3133.23
20 天津 9108.83 0.13 71723.07 10595.03
21 山西 9088.06 0.36 25244.61 3729.17
22 吉林 8577.06 0.30 28590.20 4223.38
23 重慶 7894.24 0.29 27410.56 4049.13
24 雲南 7220.14 0.46 15628.01 2308.59
25 新疆 5418.81 0.22 24978.38 3689.84
26 貴州 4593.97 0.39 11749.28 1735.62
27 甘肅 4119.46 0.29 14403.71 2127.74
28 海南 2052.12 0.09 23861.86 3524.91
29 寧夏 1643.41 0.06 26085.87 3853.44
30 青海 1350.43 0.06 24114.82 3562.28
31 西藏 507.46 0.03 16915.33 2498.76
所以說我們湖南排在中間,跟上海廣東比自然是稍微差一點,但是也不該妄自菲薄。湖南在內陸,先天的區位優勢不如沿海,但是自身發展也是很不錯的,比如這些年湖南省的旅遊就搞得很好,張家界,岳陽樓這些都是大家選擇的景點;電視台大家都愛看湖南衛視 ····湖南還有發展空間,繼續加油了!
❹ 湖南省現有經濟分區狀況
生態經濟分區是宏觀管理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旨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關系。研究依據省級生態建設與發展需要,從生態經濟系統原理出發,以行政縣為分類的基本單元,採用模糊聚類分析方法對湖南省進行了不重疊、內在的聚合分類。在此基礎上,對各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經濟特點、發展方向和環境保護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為宏觀指導湖南省生態經濟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經濟政策作如下通知: —、開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為了引導和調控文化事業的發展,自1997年1月1日起,在全省 范圍內開徵文化事業建設費。省物價局、省財政廳〔1994〕湘價費字 第197號文件《關於開征特種文化消費附加費的通知》停止執行。
(一)各種營業性的歌廳、舞廳、卡拉OK歌舞廳、音樂茶座和高爾 夫球、檯球、保齡球等娛樂場所,按營業收入的3%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廣播電台、電視台和報紙、刊物等廣告媒介單位以及戶外廣告經營單位, 按經營收入的3%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二)文化事業建設費由地方稅務機關徵收。省屬及中央在湘單位繳 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額上繳省金庫;各地、州、市及其以下單位繳納的 文化事業建設費先全額上繳省金庫後,再按實際上繳數額返還70%。具 體辦法由省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三)文化事業建設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並建立宣傳文化發展專項 資金,用於文化事業建設。具體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宣傳 文化主管部門商定。
(四)各級財政部門不能因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而減少對宣傳文化部 門預算撥款。
二、鼓勵對文化事業的捐贈 政府鼓勵社會力量資助文化事業,對捐資者可給予一定的社會榮譽。 納稅人通過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對下列文化 事業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 後,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
(一)對我省有代表性的民族藝術表演團體和電影生產單位的捐贈;
(二)對公益性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愛國主 義教育基地的捐贈;
(三)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捐贈;
(四)對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重點作品創作生產和精神文明 建設重大活動的捐贈;
(五)對其他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工程的捐贈。
三、繼續實行財稅優惠政策
(一)「九五」期間,繼續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繼續對宣 傳文化單位實行財稅優惠政策的規定》(財稅字〔1994〕089號), 文件規定的7類出版物,縣及縣以下新華書店和農村供銷社銷售出版物的 增值稅,繼續實行先征後退的辦法;瀟湘電影製片廠銷售的電影拷貝收入, 繼續免徵增值稅;省、地(州、市)財政繼續按宣傳文化企業上年上繳所 得稅的實際入庫數列支出預算,建立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省、地(州、 市)財政繼續在預算中安排部分專項經費,納入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
財稅優惠政策如因稅制調整而停止執行,各級財政部門要通過預算方 式相應解決宣傳文化單位由此產生的經費問題。
(二)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的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文明行業,發給 的一次性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三)宣傳文化部門確因工作需要購置專控商品的,優先安排專控商 品指標,對購置直接用於業務工作的采錄編輯設備、文藝演出設備、影視 製作設備等專業器材(不含小汽車、摩托車、大客車),按控購審批許可權, 經同級財政部門和宣傳文化主管部門審定後,免徵控購調節基金。
(四)對經計劃部門立項認定的標志性、公益性宣傳文化基礎設施建 設,除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994)財稅字089文件規定的固 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實行優惠外,其他應繳的有關費用比照安居工程優 惠政策予以減免。
(五)對政府興辦的公益性文化單位,包括圖書館、文化館(站)、博 物館、科技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地)、轉播中央台和省台廣播電視節目的 台(站),各級財政要確保人員經費和必要的公用經費;對圖書館的購書經 費應逐年有所增加;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文物保護、文物徵集和基礎設施 建設。
(六)各級財政要支持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躍農村群眾文 化生活。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從鄉村統籌提留中適當安排一定經費用於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四、建立健全專項資金制度
為促進我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增強宏觀調控能力, 保證重點需要,省要完善宣傳意識形態導向經費、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 優秀劇(節)目創作演出專項資金、優秀學術著作以及重點圖書出版專項 經費等制度,逐步建立影視創作發展專項資金;各地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建 立專項資金。
專項資金的來源為財政預算資金和按國家有關規定批準的收費。專項 資金是財政資金,財政部門要做好預算安排,並按照有關財政法規的要求 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專款專用,並接受審計監督檢查。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國家為什麼不重視湖南省發展經濟
國家並沒有不重視湖南省發展經濟。在2019年末全省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規模工業、投資、出口等指標逆勢上揚,位居全國前列。
2020年要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就要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要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用新技術、新模式為傳統企業賦能。
(5)2014年湖南省經濟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保持「穩」的主基調,迸發「進」的新活力,湖南省經濟呈現出「好」的總態勢。產業更「新」,發展後勁更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落地成長,高端創新人才加速集聚,「智能+」賦能製造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年有望突破6000家。
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逾6000億元,同比增長11.5%,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底色更「綠」,可持續性更強。綠色生產方式漸成潮流,成為企業、行業的自覺選擇。
湖南傳統鑄造行業中,金龍智造有限公司演繹了一出井蓋「變形記」。公司過去生產普通井蓋,能耗高、附加值低;現在生產的井蓋,既減少能耗降低成本,還增加了新功能:井蓋既是水質環境的「監測站」,也是5G信號的「發射站」。依靠綠色轉型,這家工廠近兩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
❻ 湖南的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
第一,自然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經濟;
第二,自然經濟是封版閉型權經濟;
第三,自然經濟是保守型經濟;
第四,自然經濟是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徵的經濟;
第五,自然經濟中勞動者的私人勞動直接成為社會勞動的組成部分。
❼ 湖南省2014年經濟總產值是多少
27,048.5億元人民幣,增長9.5%,排第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地方GDP之和超過了全國總量約4.78萬億元,重復計算、「統計注水」等導致的地方GDP之和大於全國的問題引至數字全無意義!
❽ 湖南經濟在全國排第幾
2019年1月的上半月,已經有至少10個省份在地方兩會期間透露了2018年其GDP的粗略數據了。
而湖南省則以3.62萬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力壓福建,在全國31省份中坐九爭八。
在2017年,中國已有14個城市GDP進入「萬億俱樂部」,具體來看:
1)上海、北京、廣州GDP總量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0年突破萬億;
2)2011年,深圳、重慶、天津、蘇州的GDP總量跨進萬億行列;
3)2014年,成都、武漢GDP總量突破萬億;
4)2015年,杭州GDP總量突破萬億;
5)2016年,南京和青島GDP總量超過萬億;
6)2017年,無錫和長沙GDP總量均突破萬億。
看見湖南長沙沒?😊
❾ 2014年湖南省各市州GDP排名
長沙
岳陽
常德
衡陽
株洲
郴州
湘潭
永州
邵陽
益陽
婁底
懷化
湘西州
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