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陝西清澗縣經濟發展

陝西清澗縣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7 14:31:14

⑴ 漢中各縣在2011年陝西省縣域經濟排名各排多少名,哪個縣發展最好

你好,2011年陝西省縣域經濟排名數據要到2012年3月才能出來。根據2010統計資料:
南鄭縣 排在全省第24位,我市第一。城固縣排在全省第30位,我市第二。城固縣排在全省第33位,我市第三
根據陝西省統計局發布的2009—2010年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
位次 縣(市) 位次 縣(市) 位次 縣(市)

1 府谷縣 29 旬邑縣 57 平利縣

2 神木縣 30 城固縣 58 富平縣

3 靖邊縣 31 蒲城縣 59 宜君縣

4 志丹縣 32 藍田縣 60 商南縣

5 高陵縣 33 勉縣 61 淳化縣

6 吳起縣 34 華陰市 62 白河縣

7 韓城市 35 千陽縣 63 永壽縣

8 黃陵縣 36 甘泉縣 64 洛南縣

9 鳳縣 37 隴縣 65 綏德縣

10 安塞縣 38 米脂縣 66 寧強縣

11 彬縣 39 長武縣 67 延長縣

12 興平市 40 麟游縣 68 山陽縣

13 定邊縣 41 旬陽縣 69 紫陽縣

14 鳳翔縣 42 富縣 70 留壩縣

15 岐山縣 43 石泉縣 71 白水縣

16 三原縣 44 澄城縣 72 吳堡縣

17 戶縣 45 潼關縣 73 佛坪縣
18 洛川縣 46 漢陰縣 74 清澗縣

19 涇陽縣 47 略陽縣 75 鎮坪縣

20 眉縣 48 周至縣 76 寧陝縣

21 禮泉縣 49 宜川縣 77 合陽縣

22 乾縣 50 太白縣 78 鎮巴縣

23 扶風縣 51 大荔縣 79 鎮安縣

24 南鄭縣 52 西鄉縣 80 黃龍縣

25 武功縣 53 洋縣 81 嵐皋縣

26 橫山縣 54 子洲縣 82 丹鳳縣

27 華縣 55 延川縣 83 佳 縣

28 子長縣 56 柞水縣

⑵ 清澗縣怎麼樣

地方不大,經濟在榆林屬於中下,而且方言很重,不好懂

⑶ 陝西省2010年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

2010年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

⑷ 誰了解陝西清澗,介紹一下

清澗縣
網路名片

清澗縣
清澗縣古名寬州,位於黃河陝晉峽谷西岸,榆林東南部與延安交界處及無定河、黃河交匯處。地處東經109°55′27"~110°38′50",北緯36°57′30"~37°25′,是扼守延安、關中之要地。東西長95千米,南北寬55千米。面積1881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0.91%,占榆林市總面積的4.31%。神延鐵路、210國道穿境西而過,渭清公路、210國道交匯於縣城。全縣下轄7鄉8鎮1街道辦事處,640個行政村,6個居民委員會。至2010年底全縣人口22萬,農業人口有19.1萬人,非農業人口1.93萬人,(占總人口的9.2%),人口密度為112人/ 平方千米。清澗縣是中國紅棗之鄉。

中文名稱: 清澗縣
外文名稱: Qingjian County
別名: 寬州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 寬洲鎮,李家塔鎮,高傑村鎮等
政府駐地: 寬洲鎮
電話區號: 0912
郵政區碼: 718300

地理位置: 陝西省北部,無定河下游
面積: 1881平方千米
人口: 22萬(2010年)
氣候條件: 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魁星樓
火車站: 清澗站
車牌代碼: 陝K
行政區劃代碼: 610830

⑸ 清澗縣的經濟

2014年,清澗縣全年各項經濟指標完成良好,完成GDP39.4億元,同比增長%,固定資產投資32.46億元,同比增長21.7%,規上工業增加值7.34億元,同比增長2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74億元,同比增長11.9%。清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3年上半年,清澗縣實現生產總值14.7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71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5.90億元,增長41.3%;第三產業增加值8.12億元,增長15.4%。 清澗縣境內,農業生產活動歷史久遠。在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中,屢有農業工具和人類活動的蹤跡。
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本境土地肥沃,草木叢生。春秋之際,白狄族曾在此放牧。秦漢時期,大批漢人遷入屯墾,農業逐漸興起。公元前179~157年,漢文帝採取「募民徙塞下」政策,漢人應募遷於上郡,進行大規模墾殖,農業迅速發展,縣境遂為半農半牧區。漢末至隋,漢人南遷,畜牧復興。唐時,特別是安史之亂後,大批貧苦農民逃至今陝北,墾荒毀林,擴展耕地,森林、草原受到破壞。宋代朝綱不振,西夏掠奪,農業停滯不前。蒙古人南侵,貴族廣占農田,專放孳畜,農桑凋敝。明時,陝北常有重兵駐守,糧食多靠本地供應,燃燒森林,大量墾荒,倒山種田變為常年耕種。清朝,改軍屯、商屯為民屯,封建王朝層層盤剝,人民生計艱難。民國時期,戰亂迭起,賦稅繁重,農業萎縮。1933~1935年,開展土地革命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澗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農業合作化,進而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農業生產蒸蒸日上。
「十一五」期末(即2010年),清澗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386元,接近2005年1450元的3倍,年均增長26.6%。
2013年上半年清澗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247萬元,比上年增長8.7%(現價增長)。其中,農業產值3814萬元,增長16.7%;林業產值1336萬元,增長16.2%;牧業產值5847萬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50萬元,增長8.7%。 清澗工業起源於古代。明清時期,除傳統的糧油加工外,還可生產農具、土布、絲線、皮張等;行業稀少,設備簡陋,工藝簡單,多為家庭季節性生產,自製自用,偶有出售。民國年間,城鄉個體手工業略有發展,主要行業為絲綢、印染、鐵器、小五金、磚瓦、木器、皮麻以及米面、食油、肉食加工等10餘種,從業人員不多。其中絲織業佔有突出地位,30年代,花綢等產品馳譽臨近省區。在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中,上萬名婦女紡紗織布,推動了清澗縣紡織工業的發展。由於工具落後,交通不便,部分行業盛衰不定,發展緩慢。1949年,清澗縣工業總產值5.3萬元,僅占工農業總產值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澗縣工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50年代初,手工業戶和從業人員增加。1955年始對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成立清澗縣第一個集體工業企業縫紉社。1956年,先後成立鐵業、五金、木業生產合作社及車馬挽具社,手工業實現合作化,促進了生產發展。當年,清澗縣工業總產值達87.1萬元,比1949年增長15.43倍。
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清澗掀起大辦工業熱潮,興辦鋼鐵、磚瓦、石灰、土肥等工廠以及果乾、果脯品加工等92個企業。同年創辦的清澗縣第一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縣綜合廠,從事發電、麵粉加工及小型農具、五金傢具修造。在上述企業興辦中,由於脫離實際,盲目冒進,原料、設備、資金和技術嚴重匱乏,同年12月清澗縣並入綏德縣後,這些廠子大多下馬。1960年縣絲綢廠建成投產。1961年,清澗縣有10個工業企業,總產值由1960年的127.5萬元下降為51.5萬元。1962年,縣麵粉加工廠上馬。1963年起,在「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指導下,設有火電、採煤、農機、農具、縫紉等項目。至1966年底,清澗縣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全民所有制4個,集體所有制9個,工業總產值達108.7萬元。70年代,相繼興辦規模較大的水電、建材等重工業以及印刷、食品加工等輕工企業,同時對一些原有企業進行擴建和改造。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營工業體制改革逐步展開,鄉鎮工業興起,縣內初步形成電力、煤炭、機械、建材、食品、絲綢、縫紉、木材加工、造紙、印刷等一系列工業門類。1990年,清澗縣工業企業939個,其中全民所有制9個,集體所有制17個(縣屬5個,鄉辦10個,其他2個),村及村以下工業913個(村辦6個,個體850個,其他57個),職工總數3571人;總產值1896.1萬元,比1949年增長356.8倍,比1978年增長3.38倍;全員勞動生產率5310元。清澗縣26個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從業人員1229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015.2萬元,固定資產凈值1673.6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004.8萬元。
2013年上半年,清澗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32億元,增長33.2%。規下工業實現增加值3.06億元,同比增長9%。 遠在原始社會,清澗境內就出現了商品交換。秦漢時期,半兩、貨布等9種貨幣廣為流通。北宋時,青澗城主種世衡重視發展商業。清乾隆年間,清澗縣紅棗被「里民販往山西、榆林、寧夏等地,計值在萬金以外」(乾隆《清澗縣續志·地理志》)。道光初,街頭小賣,習以為常。「會看街道三日集,兒童爭賣飯錢錢」。因生產落後,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群眾商品意識同外地相比,還很淡薄。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開放,清末和民國初,縣內私人字型大小和店鋪逐漸發展起來。1933~1936年,國民黨對清澗蘇區實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商業幾瀕停滯。抗日戰爭初期,公有商業從無到有,個體商業發展較快。1940年清澗縣解放後,隨著大生產運動的開展,商業企業日漸活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國營和供銷商業居於主體地位,發揮了積極作用。由於「左」的影響,1956年後排擠甚至取消私營商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營體制進行改革嘗試,個體商業迅速發展,市場空前活躍,國營和供銷商業面臨挑戰。
2013年上半年,清澗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9億元,同比增長17.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6億元,同比增長12.6%。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80億元,同比增長15%;住宿餐飲業實現銷售額0.55億元,同比增長24.8%。

⑹ 清澗家鄉的變化特點

陝西省清澗縣
地名來源
慶歷元年(1041年)宋仁宗放棄了進攻方針,改而採取范仲俺的守策。范仲俺推行修固邊城、精練士卒、招撫屬等相應的措施。修固邊城就是在宋夏交界
的前沿陣地修築寨堡,建立軍事據點。范仲俺的部下種世衡建議,在延州東北二百里古寬州的故壘上築城。這里地處要沖,右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糧食,北
可以進圖銀、夏二州。范仲俺採納了這個意見,派種世衡率兵前去修築,夏兵來爭,種世衡就一邊作戰一邊搶修。城內缺乏水源,他出重金獎勵鑿井,終於從地下
150尺處冒出了清泉,於是取名為青澗城。
建置沿革
東周襄王十七年(前635)獫狁被晉文公攘居西河圁(禿尾河)洛間,史稱白狄,清澗縣由白狄族居住。周顯王四十一年(前328)屬秦。秦時屬上郡膚施、陽周2縣。
西漢時屬漢上郡、圁陰。莽新為方陰縣。建安二十年(215)被羌族和匈奴占據。
三國至西晉,匈奴與漢錯居。魏黃初元年(220)地為魏國並州所轄。西晉統一後,屬晉國並州。
東晉十六國時,先後為漢(前趙)、後趙、前秦、後秦領地。義熙三年(407)匈奴酋長劉勃勃叛秦建夏,本境隸夏。南北朝時先後為北魏、西魏和後周所轄。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境內首設朔方縣,屬東夏州朔方郡。神龜元年(518)置城中縣。西魏大統十二年(546)設綏德縣(治今縣折家坪鎮境)。廢帝元年(552)析置延陵縣。
隋代先後屬雕陰郡綏德、城平、延福縣。
唐武德元年(618)屬並州道綏州。貞觀元年(627)屬關內道。二年屬延州。九年(635)境內置渾州,後渾州寬州並設寬州。後梁屬忠義軍。後唐隸延州彰武軍。
北宋初歸陝西路,繼屬永興軍路。北宋至道年間,為西夏所據,縣廢。康定元年(1040)築土城。慶歷元年(1041)隸鄜延路。元豐七年(1084)設青澗城。元符二年(1099)隸綏德軍。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青澗城升為青澗縣,隸鄜延路綏德州。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青澗歸蒙古汗國。元代屬陝西行中書省延安路綏德州。
明洪武二年(1369)青澗歸明,隸綏德州。四年(1371)縣名改為清澗。成化九年(1473)隸延綏鎮榆林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屬延安府。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佔領陝西,改清澗縣為天波府。
清順治二年(1645)復稱清澗縣,仍屬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綏德州升為直隸州,領清澗、米脂2縣。
民國間,隸屬幾度變化。1913年,清澗縣屬陝西省榆林道。1926年廢道,為省直管縣。1935年11月,大部地域屬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陝北省所轄。1937年12月,為統一戰線區所轄。1940年3月,屬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1949年5月,隸屬陝北行署綏德分區。
1950年1月,屬陝西省綏德分區所轄。1956年10月隸榆林專區。1958年12月,並入綏德縣,1959年3月,清澗成為中心鄉,仍隸榆林專區綏德縣。1961年,恢復清澗縣,屬榆林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2年,榆林地區改為榆林市,清澗縣屬榆林市轄縣。

⑺ 為什麼合陽縣是陝西最窮的縣

72 合陽縣 (合陽不是最窮的)

2008年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監測排名
位次 縣(市) 位次 縣(市) 位次 縣(市)
1 神木縣 29 蒲城縣 57 漢陰縣
2 靖邊縣 30 子長縣 58 大荔縣
3 府谷縣 31 旬邑縣 59 平利縣
4 志丹縣 32 長武縣 60 淳化縣
5 吳起縣 33 子洲縣 61 綏德縣
6 韓城市 34 旬陽縣 62 潼關縣
7 高陵縣 35 城固縣 63 富平縣
8 黃陵縣 36 華陰市 64 麟游縣
9 安塞縣 37 延川縣 65 紫陽縣
10 鳳翔縣 38 周至縣 66 商南縣
11 定邊縣 39 藍田縣 67 山陽縣
12 岐山縣 40 勉 縣 68 吳堡縣
13 鳳 縣 41 澄城縣 69 洋 縣
14 橫山縣 42 富 縣 70 佳 縣
15 興平市 43 永壽縣 71 丹鳳縣
16 洛川縣 44 柞水縣 72 合陽縣
17 戶 縣 45 隴 縣 73 白河縣
18 華 縣 46 石泉縣 74 白水縣
19 三原縣 47 宜君縣 75 西鄉縣
20 彬 縣 48 延長縣 76 寧陝縣
21 涇陽縣 49 宜川縣 77 鎮坪縣
22 禮泉縣 50 千陽縣 78 太白縣
23 乾 縣 51 米脂縣 79 黃龍縣
24 甘泉縣 52 略陽縣 80 嵐皋縣
25 武功縣 53 清澗縣 81 鎮巴縣
26 眉 縣 54 鎮安縣 82 佛坪縣
27 南鄭縣 55 寧強縣 83 留壩縣
28 扶風縣 56 洛南縣

⑻ 陝西清澗現在人多嗎

2012現在大約:24萬人 600多個村 清澗下二十里鋪學校QQ群:102428761

閱讀全文

與陝西清澗縣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