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20世紀20年代政治、文化背景(不要經濟的)是什麼
20世紀2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1918),經濟大蕭條(1929)還沒有到來。美國在一戰前期大發戰爭財,後期參戰,撿了個便宜,之後贏得了發展經濟的寶貴時機。由於一戰的殘酷,使得很多人對傳統的價值觀(比如國家、榮譽、民主、自由等西方意識形態)產生懷疑,失去信仰,放浪形骸,沉湎於享樂(跟中國現在差不多)。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已經土崩瓦解,享樂主義開始大行其道。用當時流行作家菲茨傑拉德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樂時代」(一般指一戰以後,經濟大蕭條以前的約十年的時間),這個時代表面的奢華背後隱藏著空虛和無奈。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伴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急劇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長達七年之久的「柯立芝繁榮』』。在這種劇烈的社會變化的沖擊下,原有的道德規范被迅速瓦解, 人們的內在精神狀態無形中開始失衡,甚至處於混亂之中。至此,道德規范開始一場深刻的轉型,美國進入了對日後影響深遠的道德轉型時期。
處於道德轉型期的20年代,美國呈現出與以往傳統的道德規范格格不入的種種景象:其一,美國民眾的消費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商品無止境的追求,使消費主義道德觀和享樂主義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的主流。其二,婦女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獲得了選舉權的婦女走出家門,擁有了獨立的經濟地位,並在生活方式方面發生革命性變化。其三,汽車的普及帶來的出行便利、舞廳跳舞興起的新形式、維也納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羅伊德學說的推波助瀾和日益興盛的好酒之風增加了大大削弱男女之間的禁忌。
美國在「柯立芝繁榮」時期的經濟騰飛,促進的不僅是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形式,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的全面轉型。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道德,在這場轉型中表現出對傳統道德規范深層次、全方位、綜合性的挑戰和反思,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深遠,直接促使了美國現代生活方式的形成。
20年代的美國社會道德轉型提高了婦女的地位、促進了婦女的解放。但另一方面,在拋棄舊日道德准則同時,新的准則卻還未建立,它的拜金主義和縱欲主義為大蕭條的出現埋下了禍根,繁榮背後潛藏了種種的問題。
Ⅱ 以美國為例,經濟政治制度對經濟發展和生活的影響。
我憑印象回答:
在小布希時期,就是小政府`大自由的經濟政策,給予民眾絕對自由回的經濟答權利,結果使美國經濟在進入新世紀後突飛猛進,成就了網路奇跡和金融奇跡,最後也"成就"了金融危機.
政治制度就用自己在世界上強大的政治優勢,脅迫別國打開市場,最後幫助自己國家的企業侵吞別國的市場份額...還有對自己的農業產業進行龐大的補貼(美國農場主可以用很低甚至不要錢把糧食賣到別的過家而且自己還不虧損),以低廉的糧食價格控制別國的民生,最後再用這個把柄來保護自己在海外的利益(這主要是在非洲).
Ⅲ 60年代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
文化: 6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反文化運動,比如搖滾樂、吸毒、性反常、墮胎、裸奔等迷戀怪癖和追求荒誕的嬉皮文化,以及嬉皮士們在紐約中央公園、舊金山金門公園和紐約郊外伍德斯托克(Woodstock)的晝夜狂歡, 及至以後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 、多元文化(muti-culture)及其對主流文化的挑戰。 反文化運動的主要口號是:愛、正義、自由和和平。就運動本身而言,它包涵以下幾方面內容:⑴民權運動;⑵ 反戰和平運動;⑶文化反抗運動,即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反抗一切現存文化的運動。經濟 :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一、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二、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三、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四、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五、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至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百分之十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烈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已,以至積重難返,對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也有人認為,60年代起美國經濟便開始逐步被金融寡頭所掌控,美國由此走向衰退,從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變成靠剪「外國羊毛」—剝削別國為生。
Ⅳ 美國政治制度如何影響美國文化
經濟政治與文化是相互影響的,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所以說美國的政治制度肯定會影響美國的文化。
Ⅳ 美國為什麼很強大 從政治經濟文化上講文化
首先美國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國民大多是歐洲的移民,其中又以清教徒為主,所以從一開始就內是按照近代資本主義容的模式進行發展的,而沒有經歷過之前的社會階段尤其是封建社會階段,可以說一開始就是按照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模式來發展的,一直在快車道上而且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
其次美國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他被兩個大洋所包圍,可以說是天然屏障.周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對他構不成威脅.而且美洲大陸資源豐富,也是他發展的重要原因.
再就是一系列的歷史機遇.美國獨立後除了一場南北戰爭外本土就再沒發生過戰爭,和平穩定的局面為國內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吸引了歐洲大量的剩餘資本.同時緊緊抓住了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機會,實現了長期的高速增長.另外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最後參戰的大國,而且戰場都在海外,不僅本土沒有受到破壞,相反還將勢力觸角伸到了海外,參戰前利用中立的地位獲得大量軍火訂單大發戰爭財,參戰後則利用戰爭刺激了本國經濟的增長.所以世界大戰不僅沒削弱美國反而成為了美國發展的黃金機會.
Ⅵ 移民對美國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影響
給幾個points
1。黑人,結合OBMA在政治上的表現
2。拉丁人口,主要可以談語言、文化上的影響
Ⅶ 論述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地位
說真心話,我不覺得美國的文化能影響全球,全世界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美國雖然說是世界第一強國,但是也只是個近代才崛起的殖民強國,它實際上也沒什麼深厚的傳統文化,美國如今能影響全世界的有很多方面,比如經濟,軍事,政治等等,估計讓世界上很多人都羨慕的是美國的民生以及自由程度,人們擁有權利(人權)互相平等這一些,不過美國人也就對他們自己國家的人那麼做,對其他國家的人就喜歡指手畫腳了,說到底美國如今的確很強大,但是美國開始已經出現很多小問題了,你們可以考慮下為何如今美國要縮減軍費,美國要重新規劃翻新國內設施?美國財政已經慢慢陷入赤字問題了,美國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需要金錢維持,但是美國經濟由金融危機後開始衰退,經濟狀況不理想,反觀中國還是良好的,中國存在的問題也多,不過總體趨勢還明朗,而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開始減小,但是並不大,美國現在還是超級大國,還是有最強的綜合國力,中國還比不上,但是文化方面,請不懂的人不要裝懂,美國那兩百多年的歷史也能是世界第一文化?我覺得說歐洲的文化都比美國好得多,我天朝五千年歷史文化,魅力非凡,會比不上美國,說難聽,美國的文化估計都沒它那些領國悠久,文化和歷史是必然的牽連,美國是殖民國家,根本就沒有什麼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文化也有傳統和現代之分,而美國現在的確是現代文化的強者,傳統文化的弱者!所以美國的文化並不足以號稱世界第一!
Ⅷ 英國文化對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影響,具體點啊
美國人信仰:
有78.4%的美國人信仰基督教
(含新教徒51.3%、
福音教派26.3%、
主流教會18.1%、
天主專教23.9%、
摩門教1.7%、
耶和華見證屬人0.7%、
希臘或俄羅斯東正教則不到0.3%),
4.7%的人信仰其他宗教
(包括猶太教1.7%、
佛教徒 0.7%、
穆斯林教0.6%、
印度教0.4%、
其他1.3%),
16%「不屬於任何宗教或信仰」。
唯一不信馬克思教。
——————————————
美國人信上帝,
受耶和華保護的,
遵守《聖經》神十誡,
不敢做壞事,
2.5萬美元屬於特大tan官,
所以有華盛頓盛世至今。
發達國家歷屆總統班底家庭世代信仰耶和華神,
100美元上面印著——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
諾貝爾獎得主大多數出自基督教國家,沒有宗教信仰的或信仰淡薄者21人,佔3.29%, 信仰各種宗教的有618人,佔96.71% ,
Ⅸ 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美國政治抄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1、美國政黨的產生是與總統的競選相聯系的,也是為總統競選服務的,同時,它的發展也是同選舉權的擴大緊密相連的。可以說,美國總統的競選造就了美國的政黨,美國選舉權的擴大,則推動了美國政黨的發展。
2、美國政黨的內部組織十分鬆散,在黨內團結上表現出相當低的水平,沒有嚴格遵守的一套思想體系或政策目標,黨內權力結構分散。
3、政黨之爭存在於聯邦和州一級的政治機構中,在州以下的地方政府中,政黨的色彩比較淡漠。
(9)美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的影響擴展閱讀:
美國政黨的產生是18世紀末的事情。當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在1776年起草《獨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憲法》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看到政黨在政府制度中所起的作用。
通過各種憲法上的安排,諸如分權、約束和平衡、選舉團間接選舉總統等,使得新的合眾國遠離政黨和小黨派的影響。當時華盛頓就有過一個天真的想法,他認為這個新興的國家沒有政黨一樣也能存在,他曾說,「如果黨派存在,我們得使它們合而為一。」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高新軍:美國的政黨政治及其運作規律和特點
Ⅹ 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有什麼特色尤其是和別國的不同之處!
美國的所謂「民主」實質
整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民主制度了,人民都當家作主了~~~~~~~是嗎?那為什麼整個世界還是不太平?今天這里政變,明天那裡騷亂,後天又有武裝沖突……大多數國家的制度只是打個幌子而已,難道人民一上街遊行示威打倒政府就是民主嗎?當然不是,人民很可能是受了一小撮人的煽動和誘騙。原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是個民選總統,夠民主吧。可是海地照搬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取得了糟糕的政績:海地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下,全國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文盲率高達80%。 前幾年發生武裝政變,阿翁向聯合國求援,但美國國務卿賴斯卻說:我們並不認為局勢已經發展到了需要聯合國出兵維持秩序的程度……雲雲,拒絕支援。阿翁最後被迫辭職,出走中非共和國,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客氣地指責說,是美國逼他下台的。
事實證明,美國推行所謂「民主制度」,其實質是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既然是「民主制度」,那麼人民通過「街頭革命」推翻現政府就是合情合理了。但實質上美國是許多「革命」的幕後推手,尤其是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國家,如果其政府跟它作梗,美國就會仗著財大氣粗支持其反對黨煽動人民強行推翻現政權(哪怕它是民選的合法政權),以獲取反對黨更加偏向它的政策。這就是美國的民主,愚弄人民的工具,有些人卻信以為真,大肆鼓吹其如何如何好,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