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17 06:28:15

⑴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

二戰後日本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1、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

戰後日本進行社會改革,通過解散財閥、不允許獨自佔有、勞動民主化等方式,進一步掃清生產過程中的障礙,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下,根據國際形勢分析,美國為日本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在朝鮮戰爭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軍工產品,經濟得到很大恢復。

2、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

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神武景氣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受到很大沖擊,製造業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8%驟降至-1.2%。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開發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以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經過一段調整後,日本率先走出危機,但從此經濟增速明顯放緩,1975~199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5%。

(1)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本土遭到轟炸,工廠、機械以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但人才和科技還在,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注入很快就能進行重建。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

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業、社會等各個方面,日本基本確立了民主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富有活力和動力。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扶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僅是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援助大國和債權大國,1987日本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⑵ 日本二戰後經濟發展特點,並說明發生這一特點出現的原因。

特點: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原因:
國內方面 第一、實行有力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第二、重視科技。發展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第三、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
第四、日本長期實行低消費、高積累的政策。
第五、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國際方面
第一、美國對日本進行獨占和政治改造。
第二、出於「冷戰」的需要,美對日政策由「限制削弱」轉向「扶日反共」。
第三、日本巨額戰爭賠款被取消。
第四、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第五、美國的「核保護傘」戰略。

⑶ 日本二戰後經濟發展原因

主要因為美國的扶持與日本自身的全面發展戰略。具體原因如下:

1、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強大,實現其自身的霸權戰略,由最初想佔領日本,並且扶植日本發展,從而輻射整個亞洲,所以那個時候日本就作為了美國在亞洲的代言人。並且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發展,美國認識到日本的經濟文化的恢復有助於自己在亞洲勢力的擴張。

2、二戰之後日本制定了相對全面的發展戰略,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重視科學與教育,國內的企業也制定出符合國家國情的發展策略,日本人獨有的民族心理幫助他們在二戰之後短時間內將日本的經濟迅速的崛起。

(3)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日本經濟發展歷程:從「成功」向「失落」的轉折

1. 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1868-1945年)

2. 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1946-1985年)

3. 泡沫膨脹及後泡沫經濟階段(1986年至今)

二、當前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徵與前景展望

1. 長期失落導致經濟疲態盡顯

2. 經濟前景展望及「安倍經濟學」評價

三、日本經濟從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層次原因分析

1. 政策層面看,出現了一系列決策失誤

2. 制度層面看,日本式經濟體制出現「制度疲勞」

3. 供給層面看,老齡少子化加劇,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四、全面看待日本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

1. 無論是國家還是國民富裕程度仍在全球名列前茅

2. 經濟增速雖低,但發展「質量」較高

3. 社會穩定程度較高

4. 城市化與基礎設施水平世界領先

5. 國民素質、醫療社保等處於世界較高水平

⑷ 1.簡述二戰後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徵。2.二戰後日本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徵是高速發展日本賬號對外貿易發展羞澀的原因是由於美國大力的支持也是當時欣欣向上繁榮的國際市場用印。

⑸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地位如何

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地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1956年-1973年,日本進入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1956年,日本進入以趕超先進工業國家為目標、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

這一時期,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工業增長率則平均達13.6%。這種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在此時期,日本工業生產增長8.6倍,對外貿易從1965年開始出現順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長3.5倍。

這18年時間(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成功實現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遠航」。所謂「經濟奇跡」主要是指日本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

(5)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二戰後50-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日本經濟崛起的一個最根本原因是調整生產關系,變革落後封建因素之束縛,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是日本經濟興旺發達的基礎和前提,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鏟除封建殘余勢力,這無疑將會為本國經濟發展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打通迅速前進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產力越提高,經濟躍居大國之首,這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根源。

2、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對軍國主義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在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使得軍國主義濃厚,正是這股勢力的膨脹,最終釀成了亞洲文明遭到踐踏。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義,雖然難動搖其根,殘余猶在,但民主勢力已佔上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軍國主義的抬頭。

3、日本重視科技教育事業,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根據本國國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轉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來促進經濟的偉大復興,建立高科技高資本高附加值的新興企業。通過一系列教育事業,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使生產率大大提高。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只有科技才能興國,只有科技才能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正是這樣做的。

4、明治維新時期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二戰後經濟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向帝國主義過程中,日本國家政權還與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了基礎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這一切使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最大的債務國家變成債權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奠定了基礎。

5、日本經濟的發展與美國的推動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屬國,但由於美蘇爭霸需要,美國積極地調整戰略,扶植日本經濟,保留了日本的經濟基礎,使之不但未遭破壞,反而坐收漁利。此外朝鮮和越南的軍事訂貨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其經濟發展。

⑹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呈現了什麼特點

(1)根據材料一,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作一個大致的描述回。並試分析答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或繁榮(或年增長率在5.6%以上),70至80 年代經濟衰退(或出現負增長),到90年代,美國一方面進行社會經濟改革,同時加大科技教育投入,轉變經濟結構,進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又有了持續穩定的發展。

(2)根據材料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呈現怎樣的特徵?試簡要分析主要原因。
(2)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主要原因:美國的扶植;適當的經濟政策和大力發展技術和教育。

⑺ 二戰後西歐日本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

西歐:西歐國家百廢待興,經濟高速發展,五、六十年代呈現繁榮景象專。(1945-1950年:經濟恢屬復時期;1950-1970年,高速發展時期;1970-1980年,經濟危機-滯漲;1990-今,復甦、繁榮時期)
原因:社會改革,調整政策,發展社會經濟;利用美國援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發展高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新興產業。
日本:發展迅速,60年代末,日本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1987年,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原因: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美國扶植日本;日本戰後實行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生產率;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⑻ 二戰後日本經濟怎樣發展起來的

一、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
日本經濟體制的重要特點是政府一直重視和強調對經濟的管理、干預。當代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獨樹一幟,這種模式的形成既與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所逐步建立的具有東亞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有著歷史的聯系,又是戰後日本學習歐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經驗,並將其同本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日本的經濟是在政府的直接扶植和保護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實行「戰時管制經濟體制」,國民經濟完全置於政府的統一控制之下。二次大戰結束後,一直到1952年基本實現經濟復興為止,在美國佔領軍控制下的日本政府仍然高度集中地控制國民經濟,實行「統制經濟體制」。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之後,日本才逐步確立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自由競爭機制。但是,政府並沒有放鬆對宏觀經濟的干預,政府主導型的宏觀經濟管理體 M一直延續到現在。只不過是政府控制宏觀經濟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行政手段為主改變為經濟手段為主,從直接方式改變為間接方式。
正是這種歷史導致日本的經濟雖為市場經濟,但有著遠比歐美各國更廣泛、更深入和更有成效的國家參與和干預。歐美型的市場經濟模式首先是市場制度自身的運動,政府幹預只限於對市場制度自身運動的缺陷進行補充。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則不只限於此,這是由日本特殊的國情及其市場經濟形成和建立時期所處的特定的歷史環境決定的。二戰之後的日本經濟要在戰爭的廢墟上重建,同時要盡快趕超歐美經濟水平,世界經濟發展的壓力和日本自身的國情都不容許它走英美模式發展的漫長道路。為實現超常的發展速度,日本選擇了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將過去那種政府與壟斷資本的密切關系來了個變種,演變為一種新型的政府強有力的指導經濟活動的關系。日本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是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由政府出面,積極主動而強烈地干預經濟。這種干預不等於直接管制和行政強制,政府的計劃是導向性的,主要通過產業政策有目標、有步驟地引導資源配置過程,推動經濟發展。
日本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基礎上的政府主導型模式,具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強有力的經濟計劃導向
(二)卓有成效的產業政策調控
二、計劃法和產業政策法為主導的宏觀調控法
歷來計劃與法律,看起來毫無緣份,但兩者間尚潛在著一種本質性的內在聯系,同時在歷史性的發展過程中,計劃在法律上的意義也更加明顯起來。經濟計劃被直接以法律形式表現出來,或者被賦予法律意義,或者以法律規范計劃,還是二次戰後的事。西方國家在二次大戰以後,其計劃與法律的關系就開始日益密切起來。它們往往根據國家計劃制定經濟政策,又根據經濟政策制定有關法律。
經濟計劃在日本的宏觀調控法中佔有重要地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期間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但這些計劃只屬於經濟政策的領域,在法律上並無任何規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逐漸出現了有關經濟計劃的法律。在戰後糧食不足對策的《確保糧食臨時措施法》中制定了《農業計劃》;同時在《糧食管理法》修改時制定了《配給計劃》。另外,這一時期許多有關物資供給的法律中都有對計劃的要求,這些計劃主要有:根據《穩定蔬菜生產交售安全法》制定的「生產交售現代化計劃」;根據《甜味資源特別措施法》制定的「生產振興計劃」;根據《石油業法》制定的「石油供應調整計劃」和根據《石油供求調整法》制定的「石油生產計劃」等。
日本的產業政策法數量多、覆蓋面廣,可分為四類:一是基本的法律與法規。主要針對基本經濟關系及各類產業,為各類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理順關系,是具有綜合性的法律與法規,如企業合理化法。中小企業法等。二是培育振興的法律和法規。主要目的是扶持基礎薄弱的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如機械工業振興措施法、汽車工業振興法等。三是協調產業內部企業關系的法律與法規。四是調整援助的法律和法規。這類法律法規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產業和衰退產業的調整問題,如平穩調整產業法等。
日本產業政策法的基本特徵是具體的產業政策立法都有相應的產業政策規劃為依據,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規劃為具體的產業政策立法提供了指南。在日本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產業政策法律,每一階段經濟發展的方向大體上也與產業政策所指的方向相吻合。
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與宏觀調控法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密切聯系,這種一致性絕不僅僅是一種巧合。法律作為一種上層建築,是被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和宏觀調控法正代表著這樣一種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這是二者之間存在的第一位的關系。雖然除去市場經濟模式之外,社會政治條件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等也是影響一國宏觀調控法體系的重要因素,但相對於基礎性的關系來說,這種影響要弱的多。當然,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與宏觀調控法的影響是相互的,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日本之所以在戰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市場經濟模式,除了經濟和政治因素外,還與它的法律制度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它的法律制度有效地支撐了其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但宏觀調控法對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相對兩者的關系來說只是次要的、第二位的,一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對其宏觀調控法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影響才是根本。只有真正協調、處理好二者之間的本末關系,才有助於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

⑼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1、美國的全面扶持計劃

美國戰後的經濟崛起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輔助因素,那就是美國所實施的全面扶植計劃。美國最開始是希望能夠藉助賬戶的契機迅速佔領日本,但是伴隨著美蘇關系的緊張。

美國開始清醒地認識到,邀遏制蘇聯在亞洲的勢力,必須通過扶植日本而不是佔領日本,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遠東地區的軍事佔領,實現遏制中國和蘇聯的目的。美國最終確定了扶植日本經濟發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之下戰後日本的經濟恢復的很快,日本為了進一步的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當前國際的實際形勢,,制定了外向型的發展戰略,積極的走出口戰略的發展道路。

整個日本國內各項資源稀缺的現實情況,決定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作為其進行加工貿易的主要行業,並且確定了國際發展策略。

(9)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實現騰飛,被稱為「日本奇跡」。近年來,大家已不大談「日本奇跡」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術,仍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且多年來一年獲一個諾貝爾獎,這都說明曾經的「奇跡」一直在產生後續效應。可見「奇跡」何以可能,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峙的國際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日本企業因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軍需訂單,從而為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出於抑制日本並與蘇聯對抗的考慮,美國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軍、陸軍保護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這意味著,日本得以將大量經費從高額國防開支中轉移出來,為其工業和技術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晚至經濟早已「起飛」的20世紀80年代,日本年均國防開支僅116億美元,而同一時期法國、英國、西德為210至240億美元,美國更高達2390億美元。

按人均計算,1983年每個日本居民只需為防務支付98美元,而英國人為439美元,美國人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麼直接卻可能更重要的原因,還得回到德川時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對德川時代日本有過嚴厲的批評,如德川幕府迫害壓制基督教,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而自閉於世界潮流,在孤立狀態中停滯不前。

但事實上,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並非嚴格,日本並沒有停滯不前。盡管與外界相對隔絕,被日本人稱之為「蘭學」「洋學」的西方學問因長崎繼續對荷蘭人開放而源源不斷輸入,哥白尼日心說、牛頓力學和西方醫學都於18至19世紀引進日本。

也在這一時期,中國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陽明學乃至一般意義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態變得更為入世。這對明治以降的工業化、現代化運動有促進作用。

⑽ 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①二戰專後,日本政府進行屬民主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這就為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1948年後,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首先是一再削減直至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井將已拆遷的工業設備全部發還日本。同時,美國還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 ③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通過提供商品和勞務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⑤日本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 ⑥日本還提出「貿易立國一出口第一」的口號,因此選A。
考點: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