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宿遷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行政區
宿遷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宿城區。
Ⅱ 宿遷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行政區
宿遷市
經濟開發區屬於宿城區。
Ⅲ 宿遷泗陽縣有哪些縣.鄉.鎮.村!
泗陽縣轄11個鎮、個鄉、3個街道、2個場。分別為:眾興鎮、臨河鎮、新袁鎮、王集鎮、愛園鎮、裴圩鎮、李口鎮、穿城鎮、張家圩鎮、高渡鎮、盧集鎮、庄圩鄉、里仁鄉、三庄鄉、南劉集鄉、八集鄉;市農場、市棉花原種場;史集街道、城廂街道、來安街道
1996年,劃歸新設的地級宿遷市管轄。1999年底,全縣轄7個鎮、21個鄉,4個場圃。共有607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4839個村民小組。
2000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臨河鄉、城廂鄉、李口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臨河鎮、城廂鎮、李口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0年5月,根據江蘇省相關文件精神,同意撤銷眾興鎮周庄、冷庄、前進、紅光、俞楊、城西、五里、運南、東光、眾東、東華;洋河鎮東圩、大圩、西門、車站、庄西、新化、小街、三葛、平安;王集鎮王集、振興、直屬、集東;新袁鎮袁集、新集、新東、一號;城廂鎮聯合;臨河鎮肖庄、大興、臨河、臨西;倉集鎮倉集;裴圩鎮單庄、裴圩;愛園鎮農牧、愛園;李口鎮李口、其虎、葛庄、安康、楊碼等共43個村委會,設立43個相應的居委會。此外,泗陽棉花原種場增掛原種場第一、第二、第三居委會和小圩、廟東、五堆居委會牌子;泗陽農場增掛農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居委會和建華居委會牌子。
2000年5月,泗陽縣對行政區進行調整:經省政府批准,桃源鄉、史集鄉撤銷並入眾興鎮,葛集鄉撤銷並入來安鄉,魏圩鄉撤銷並入王集鎮,黃圩鄉撤銷並入裴圩鎮,屠園鄉前行、馮橋、解放、沙圩、西俞、二庄、周石七個村歸洋河鎮管轄,林柴場並入中揚鎮,果樹實驗場並入愛園鎮。
2000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中場鄉、穿城鄉、高渡鄉、鄭樓鄉、張家圩鄉、盧集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中揚鎮、穿城鎮、高渡鎮、鄭樓鎮、張家圩鎮、盧集鎮,實行鎮管村體制。2000年底,泗陽縣轄15個鎮、7個鄉。
2004年3月,經宿遷市申請,省政府批復同意將泗陽縣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西南五大重鎮給宿遷市宿城區管轄。2004年底,泗陽縣轄12個鎮、6個鄉、2個場。
200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調整泗陽縣城區行政區劃,撤銷城廂鎮、來安鄉,將其劃歸眾興鎮,全縣設11個鎮、5個鄉、2個場、260個村(居)委會。
Ⅳ 江蘇省宿遷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行政區域
宿遷現在到處都是經濟開發區 東南西北都有 你指哪個啊
Ⅳ 淮安市和宿遷市的行政區域劃分下轄幾個縣區
宿遷是三縣兩區,宿城區 宿豫區 沭陽縣 泗陽縣 泗洪縣
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Ⅵ 泗陽個鄉鎮行政村數目
宿遷概況
在秦漢文化的風雲際會之地,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個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省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自然資源
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興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雲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地理環境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33°8—34'25,東經117°56'—119°10'之間,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高度71.2m,最低點海拔2.8m。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佔77.6%,耕地面積659萬畝,總人口515萬,面積和人口在江蘇13個省轄市分別列第4位和第7位。下轄三縣二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共111個鄉(鎮)、4個街道,1418個行政村。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平時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6小時。
宿遷交通十分便利,水陸干線四通八達。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內河通航里程達897公里。京滬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級公路建成通車,新長鐵路、205國道、305省道穿境而過,徐宿淮鹽高速公路、宿沭一級公路、宿邳一級公路正在興建。西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里,北離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00公里,南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60公里,空港優勢非常明顯。
人口構成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准時間,全市總人口為514.52萬人,與1990年第
Ⅶ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泗河鄉有哪幾個行政村泗河鄉有幾個村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四河鄉有三個行政村,你可以直接去當地的鄉政府有關部門咨詢一下。
Ⅷ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行政區劃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來依託鄰里中源心,再建明日民眾聯絡所,2016年1月6日,宿遷市副市長,蘇宿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方文浜與居民代表侍軍共同為明日民眾聯絡所和明日社區居委會揭牌,園區第二個民眾聯絡所正式建成投用,第一個社區居委會正式成立。
明日民眾聯絡所總面積2108平方米,整合了鄰里中心的圖書館和鄰動文體,新建樂齡生活館、少兒陽光吧、舞韻雅樂居、民眾俱樂部、黨員活動中心、社會組織中心、社區調解室,共有九項便民利民服務載體,為園區居民提供溫馨的休閑活動場所。
Ⅸ 宿遷市行政中心在哪兒,從宿遷汽車站怎麼坐車
出站後往抄右走,到第一條馬路襲,面對馬路走左手方向,到十字路口,過馬路,沿著此方向此路一直走,大概2分鍾會到公交站台,再坐公交車即可。
宿遷打的不貴的,起步價5元,你可以打出租去,切記!!!別上車站門口吆喝你上車的那些車,上車後請師傅打表!現在小人很多,宿遷不是沒有。
Ⅹ 宿遷的行政區劃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宿遷轄縣一區,共有鄉鎮124個。
1996--2000年,先後有51個鄉撤鄉設鎮。
2000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撤並15個鄉鎮、6個場圃,新設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總數由原來的126個減少為111個。
2001年6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對宿遷范圍內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會進行了合並,村(居)總數由原來2299個撤並為1418個,撤並率為38%。
2004年3月,經宿遷市申請,省政府批復。將泗陽的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及泗洪的陳集劃歸宿遷市宿城區管轄。
2014年,宿遷轄沭陽、泗陽、泗洪縣和宿豫區、宿城區、湖濱新區、洋河新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遷軟體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和蘇州宿遷工業園區。有96個鄉(鎮)和18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75個,村委會965個、居委會477個。 新長鐵路
新長鐵路新沂至淮安段復線電氣化改造。新長鐵路新沂至淮安段現為單線鐵路,途經我市沭陽縣及泗陽縣。該段的復線電氣化改造已列入《江蘇省「十一五」至2020年鐵路建設和發展規劃》和《江蘇省軌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近中期改擴建規劃。目前我市正在爭取將新長鐵路新沂至淮安段復線電氣化改造列入「十三五」計劃新開工項目。該項目改擴建標准為雙線I級鐵路,設計時速提高到200公里/小時以上。
宿淮鐵路
宿淮鐵路西起京滬鐵路符離集車站,東至新長鐵路袁北站,途經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江蘇省泗洪縣、宿遷洋河新區、泗陽縣、並入新長鐵路淮安市袁北站。全長210公里,建設標准為國鐵I級,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預留160公里/小時,並預留電氣化建設條件。總投資53億元,2013年12月28日正式運營。
徐宿淮鹽鐵路
江蘇省「四橫「中重要的二「橫「,西起京滬高鐵徐州東站,經睢寧、宿遷、泗陽,並入連淮城鐵淮安、再經揚州、鎮江,最終並入滬寧高鐵丹陽站。設計速度250公里/小時。徐宿淮鹽鐵路排上2015年開工表,預計總投資在250億元左右。徐宿淮鹽鐵路西接國家交通樞紐徐州,與隴海鐵路及京滬高鐵相連,經宿遷在淮安與連淮揚鎮鐵路交會,形成淮安鐵路樞紐。而且,這條鐵路還將成為京滬高鐵徐州至上海的輔助通道。
合肥至宿遷至新沂鐵路
根據工可設計方案,合肥至宿遷至青島鐵路合肥至新沂段位於安徽省東北部和江蘇省北部,線路起於安徽省合肥市,向北經定遠縣、明光市、五河縣、泗縣,江蘇省泗洪縣、宿遷市、進入新沂市後,引入徐連客專新沂南站,線路全長約317公里,設計速度目標值350公里/小時。
寧宿新鐵路
宿新城際鐵路。宿(遷)新(沂)城際鐵路的建設,可將宿遷與國家東西鐵路大動脈隴海鐵路相連接,同時,該線路向南延伸,即寧宿城際鐵路,形成江蘇又一條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項目建設標准為國鐵Ⅰ級城際鐵路,設計速度為每小時250公里。項目總長約64公里,其中宿遷境內約35公里,目前我市正在爭取將該項目列為國家鐵路「十三五」規劃儲備項目。 2015年,宿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000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9.6億元增加到23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3倍,達18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了一番,達626.6億元,省列統的1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5項年均增幅達兩位數,普遍快於全省和蘇北平均水平,三次產業佔比由2010年的17.6:45.0:37.4調整到12.3:48.5:39.2,二三產業佔比提高5.3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突破40%,規上工業增加值翻了近兩番、達994.2億元。
沭陽縣連續四年躋身「全國百強縣」,泗陽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 2013年,宿遷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5.35億元,比上年增長4.2%。 宿遷市水產科技示範園建成蘇北最大鱖魚苗種繁育基地。
2013年,宿遷三縣兩區全部創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蘇中、蘇北率先實現縣區全覆蓋。在江蘇省率先設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項獎補資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比重達42.6%。農業綜合開發完成投資2.8億元。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80.6%。 工業
2013年,宿遷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1%,高出江蘇省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21.44億元,增長27.3%;實現利稅439.61億元,增長29.1%。其中利潤305.83億元,增長28.1%。
2013年,宿遷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10家、超10億元企業5家,總數分別達470家和23家;列入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超百億和30億元計劃的21家企業,累計實現產值370億元、增長28%,總量占宿遷規模工業的16%。宿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0億元,增長18.3%。堅持把集聚作為工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全面啟動六大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宿遷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10億元,增長35.6%;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2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至19%;耿車循環經濟產業園獲批為國家級循環經濟標准化試點。累計向1033家企業發放7247.4萬元創新券,撬動14倍的科技創新投入,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稱號;宿遷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率達100%;30個項目獲得科技部國家級火炬計劃和星火計劃項目立項,蘇北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為蘇北唯一獲省產業研究院項目立項支持的單位。
建築業
2013年,宿遷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57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51.59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完成竣工產值464.41億元,增長14.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044.52萬平方米,增長24.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714.89萬平方米,增長25.2%。
2013年,宿遷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05.46億元,比上年增長39.7%。施工面積3835.33萬平方米,增長50.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008.30萬平方米,增長56.8%。新開工各類房屋面積1237.85萬平方米,增長15.9%。其中住宅952.99萬平方米,增長15.3%。全年銷售商品房面積822.73萬平方米,增長59.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745.18萬平方米,增長69.5%。 金融業
2013年,宿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72.85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快於服務業增速8.8個百分點。截止2013年末,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2家,保險機構32家,小貸公司達45家。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截至201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475.58億元,比年初增加248.71億元,增長20.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282.09億元,比年初增加279.23億元,增長27.8%。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凈增量比2012年分別多19.63億元和36.27億元。企業直接融資額突破百億,達到105億元。截至2013年末,全市小貸公司貸款余額達38.67億元,比年初凈增2.54億元。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33.8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產險收入14.39億元,增長19.6%;壽險收入19.45億元,增長6.6%。保險賠付10.05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產險賠付7.14億元、壽險賠付2.92億元,分別增長27.7%和45.9%。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宿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0.75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從產業劃分看,第一產業投資6.69億元,下降13.5%;第二產業投資831.45億元,增長25.0%;第三產業投資452.61億元,增長28.2%。從項目規模看,項目個數和投資總規模均有所增長。全年共有1618個施工項目(不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比上年增加21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43個,增加23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191.74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156.95億元,增長9.2%。
2013年,宿遷億元及以上施工項目411個,比上年增加23個,占施工項目數(不包括房地開發企業項目)的25.4%。億元項目年內完成投資635.88億元,比上年增長30.9%,佔全市項目投資完成額的64.5%。
國內貿易
2013年,宿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85.44億元,增長14.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6.99億元,增長7.9%。按城鄉市場分,城鎮實現零售額345.13億元,增長14.1%;鄉村實現零售額97.30億元,增長9.6%。
對外貿易
2013年,宿遷實現進出口總額33.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出口27.80億美元,增長20.0%;進口5.42億美元,增長14.0%。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4家,新批協議外資11.98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5.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0%。
招商引資
2013年,宿遷建立「四新」重大項目月度公示制,組建央企及重大項目招商辦,成功舉辦第三屆經洽會、央企合作推進會、首屆中國綠色建材產業合作論壇等活動,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55個、新開工244個、新竣工177個,竣工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1.7億元。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實施招引千家台企「相知行動」,精心策劃「台灣宿遷周」活動,深耕精耕台灣,再次獲得台商投資「值得推薦城市」稱號。實際到賬外資5.18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31億美元。成功舉辦世界華校校長、駐外使節、德國北威州議會代表團宿遷行等外事僑務活動,與紐西蘭因弗卡吉爾市建立國際友城關系。平台建設創新突破。探索實施「港站快速轉場/集港通關」模式,啟動綜保區創建工作。宿遷及沭陽、泗陽三家開發區進入江蘇省開發區綜合考評第一板塊,泗洪、宿城開發區分別提升21位和2位;宿遷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取得積極進展;6個共建園區全部進入江蘇省第一方陣,蘇宿園區連續四年位居第一。
園區經濟
截止2013年末,宿遷各開發區投產企業總數達4967家,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工業企業2417家,比上年增長11.9%;外商投資企業305家,比上年增長7.4%;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比上年增長117.4%。全市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總產值1487.02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實現工業增加值372.42億元,增長29.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70.96億元,增長33.6%;實現利稅總額201.11億元,增長59.1%。其中利潤總額134.31億元,增長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