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的美麗鄉村夢想調查報告3000字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可是這雖然美,但美中有不足。中國
不能只是城市化的美麗,農村也需要美化!
從"美麗中國"到"山水鄉愁,"這些清新詩意的文字被寫入
中央文件,觸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對未來中國的美好期許。中國要
美!潔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當這些
生存必須成為民生的最要關切,當這些個人追求匯成億萬人共同夢
想的最大交集,保護生態壞境、建設美麗中國,慢不得,等不起!
農村更要美!如果說城市人僅是迷失在都市文明的鋼筋水泥叢林,
」望不見山水,尋不到鄉愁「;那麼,"垃圾只能靠風刮,污水只
能等蒸發",億萬農民的基本生存還在受到污染的威脅。
農村美是中國美的應有之義。農業大國的現實國情決定了,農
村是美麗中國建設不能甩過的大站。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如果要讓中國變得更美的話,不能只美化
城市,農村也同樣需要!因為即使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70%,仍
有數億人生活在農村。作為全體人民」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麗中國「絕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城市一條腿走路,億萬農民的夢
想是美麗中國宏大敘事最朴實、最動人的篇章。農村美是中國美的
有機組成。農村為城市提供了生態屏障,其涵養的水源和綠色的植
被,不離不棄的呵護著被污染的大城市。農村還具有城市不具備的
特殊功能,「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游,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
群感悟生態之美和人文魅力的假日驛站。同事,美麗鄉村建設對於
改造空心村,盤活和充足土地資源,提升農業產業,縮小城鄉差距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麗中國必須是魅力城市與美麗鄉村的兩翼齊飛,這符合國家
總體布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更符合農業農村實際和億萬民眾期
盼。
然而,我們不能只靠政府建設美化鄉村,我們大家也要保護環
境,保護公物!
美麗鄉村,承載著人們對鄉村所寄予的美好期望與幻想。拋棄
過往鄉村所在的詬病:垃圾圍村、臭水橫流、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古寨調敝、文化遺失。讓這一切沉浸在歷史的長河裡永不復醒,
順應當時把大的號召,順應廣大民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規劃中來,明確努力建
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
㈡ 對我村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作文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為了我們能夠對我們身邊的環境進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我們周邊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我們周邊的人進行了民意調查。本次調查是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和問卷是發電子版到受訪者的郵箱並提醒她、他進行填寫的方式進行的。本次發出問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後有效的問卷有32份。調查的范圍涉及了個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或者是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是不夠的。調查顯示真正知道世界環境日或者有意識去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受訪者只有50%。主動去關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們身邊環境的受污染程度是達到61%的。而這些污染的環境有45%是來自工業三廢的影響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於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等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做成的包裝材料。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35%的人群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
對於受訪者反應的種種問題。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首先我們要多了解有關知識 ,向身邊的人宣傳環保知識,協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們的生活中的廢棄物要分類回收。盡量使用可循環再用的日用品。還有就是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愛護植物,愛惜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吃野生動物也是為保護環境獻力量的一種做法。在個人方面要注意,平時不去做污染環境的事情;多參加一些環境宣傳活動;時刻記住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對於政府部門方面,應採取有力,有效,有法可依的方法,改變群眾觀念,開展少而精的宣傳活動,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實際行動是最好的方法。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有一半以上人類活動的結果,我們人類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只有先保持環境,才可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形勢相當嚴峻,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好環境是發展工業的前提,保護好環境也就是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環保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不可能說等到環境被破壞的無法治理的時候才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要知道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說: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衛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說,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衛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㈢ 我需要一份關於農村法制建設的調查報告誰給個範文啊
給你個大約3000字的 好的話給我加分
調查結果(一)農活的壓力大,勞動強度高農活的繁重,使得老人們長期勞動過度,身體狀況不佳。農村老人可以說是活到老勞動到老。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風濕或身體酸痛等慢性病。案例:吳某漢,男,61歲,有一兒子常年在外做生意,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家中有稻田1.5畝,在我調查期間因為農忙勞累過度,舊病復發,一直在家卧床休息,剩下的農活只能由老伴一個人完成。(二)農村老人經濟來源有限,金額少,生活支出多,生活沒有穩定的保障農村老人的經濟來源十分有限,而且是通過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然而生活之處的項目卻是五花八門。老人最忌諱的是生病,一旦患有重病,指出就佔有收入的大部分。案例:吳某平,男,67歲,經濟來源於自己每天到鄰村倒賣青菜所賺的微薄利潤,每天在15元到20元不等,兒女又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兩個小孫子給老人撫養,自己每月大約能賺400元到450元,兒子每月寄回300元,一個月總共75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經濟支出的項目卻比較繁多。首先,一部分用於日常生活,購買家庭必須的油鹽醬醋等,用於家人必需吃、穿;自己和老伴又患有風濕病,每天吃葯,這兩項支出大概要650元。家裡老小免不了會生病,還有一部分的生活開支就被用於醫療方面的支出,患小病時,醫療支出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省吃省用還能夠承受,然而家人患的是重病,那麼醫療的費用將成為一家所有的人的負擔,一家人只能無助的面對高昂的費用而無能為力。(三)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過於平淡,沒有合適的娛樂設施供老人在農閑時期娛樂老人在農村過慣了平淡的生活,對於精神生活缺乏足夠的認識,普遍認為精神生活可有可無。農閑時只是自己或家人慢慢打發。同時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一方面,年輕人忙於自己的工作,彼此之間的交流機會比較少。另一方面,老人不願與年輕人進行交流,擔心自己的事情給孩子們帶來煩惱和不便。事實上,這樣簡單生活著的老人很多,他們的生活平淡缺乏情趣。案例:吳某妹,女,72歲,喪偶。孩子都在外,家中只有自己一個人,她平時出來種了點菜就沒事在家,老人眼花又沒有文化,無法看電視,家中只有一台舊收音機,生活極其寂寞。鄰居親人又都忙於自己的事情,沒有人能夠常與她往來,村裡沒有可供娛樂的場所,也沒有任何老人組織,沒事干就天天呆在家裡,生活極端的單調乏味。(四)農村的醫療缺乏保障老人身體虛弱,容易得病,本村沒有醫生,看病只能到鄰鎮,而且鄰鎮也都只是一些個體診所,對付小病還行,但如果患上重病、急病,只能到很遠的地方醫治,而遠水根本解不了近火,很多突發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案例:吳某勝,男,73歲,去年因為突發腦溢血,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現偏癱在家,日常生活皆由家人照顧,家人又都沒有任何醫療常識,所以照顧起來十分吃力。四、對調查結果的建議通過本次關於農村老年人生存狀況的社會調查活動,發現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農村老人貧困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採取有效的措施。一要加快建立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為老人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在農村的一些地區,老人生活艱難,尤其是生病的老人窮困潦倒,看不起病可以說只能是在家慢慢的等死。二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增加農村救濟投入支持。農村老人收入有限,收入方式也很單一,加大對經濟困難的老人的經濟補助。老人們普遍希望政府能夠考慮到老人的實際情況,健全農村老人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三要改善農村老年文化環境。改變農村老人單調的生活環境,使老人感到生活的樂趣非常有意義。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助農村村委會建設好村級的老人會,滿足老人在空閑時的精神需求。同時加大農村社區文化基礎建設力度,使農村所有老人也能像城鎮的老人安度晚年。
調查結果分析(一)老人的日常勞動量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免不了要干農話,如種菜和養殖家禽等。由於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經商,農活大多交給老人,老人們每天都起早貪黑的操勞,農忙季節往往不得不進行超體能的勞動。調查時剛好趕上農忙季節,我親眼目睹了很多老人頂著烈日、冒著大雨在田間勞動的情景。調查的老人中,我79%的人還具備田間勞動的能力,這些老人在非農忙時節的作息時間差不多都是這樣:早上6點左右起床開始到菜地勞動,拔草澆菜,准備一家人一天菜,一般忙到上午8點回家吃早餐,吃完就開始煮豬食、喂豬。喂完豬就到稻田去巡視,看看稻穀的長勢如何,及時灌溉施肥,中午11點回家吃飯休息到下午4點再到菜地澆水,一直忙到下午6點多再去喂一次豬,就這樣結束一天的勞動。一天的勞動時間大概9個鍾頭,到了農忙季節其勞動量之大更是讓人難以接受。(二)老人的日常經濟來源由於本村地理位置偏僻,老人全部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所以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來源不是來自於退休金,大部分都來源自己的勞動所得。在所調查的200位老人中,平均年收入5400元,最低的年收入居然只有2080元,有61%的老人經濟來源於自己的日常所得,其中有28%的老人靠種地和養豬,有19%的老人靠養豬賣豬所得,有14%的老人是靠白天外出打工掙錢。其餘有35%的老人經濟來源於子女或其他親人,還有4%的老人要靠當地政府部門的接濟和以前的積蓄生活。由此可見,農村大部分的老人生活還不能得到穩定的保障,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勞動來維持生活或者依靠子女來贍養。(三)老人的日常開支本村的老人都是從貧窮的舊社會走過來的人,他們都知道錢來之不易,他們都會精打細算,合理的花每一分錢。由於年輕人多數在外打工,為了給外出的子女減輕負擔,許多老人還擔負著撫養和教育孫子、孫女的重任,所以生活的經濟壓力還是比較重的。數據顯示,農村老人平均有54%的生活支出主要在於飲食消費。由於本村老人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很多人積下了陳年老病,醫療上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除了飲食消費之外平均有30%的支出都在醫療費上有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老人在補品支出上也佔了醫療費用的一部分。目前,本村老人基本上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剩下的支出有7%用於補貼家用,6%用於農田灌溉、農葯之類的支出,還有3%用於其他如人情支出等。加上近期豬肉以及各類物價持續上漲,所以在飲食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多。(四)老人的日常娛樂方式農村老人生活比較單一。由於經濟落後,本村基本上沒有老人鍛煉的健身器材,大部分老人沒有文化,看電視看不懂其他語言的節目,只能看本地電台。其他時間只能在家與自己的家人或鄰居聊天,在與人的交流過程中獲得相關信息,同時也可將自己的煩惱向別人訴說,以獲得幫助。在調查的老人中,有28位老人由於經濟困難,家中沒有電視等電器,所以他們只能到鄰居家電視度過農閑時間,要麼天一黑就上床睡覺,精神生活非常單調。有的老人甚至怕使用過多電費而很少看電視。農村消息相對閉塞,一件家長里短的事情往往就是老人們幾天的群資,可見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比較空虛。原來村裡有一個老人會,但由於經費困難,已經關閉幾個月了,原來可以讓老人們一起聊天、玩樂的場所就這樣因為經濟困難而關閉。(五)老人享受醫療保障的情況在有1000多人的村子裡居然沒有一個衛生所或者個人診所,全村人均醫生量為0。根據了解,大部分老人遇到身體不適,為了節省醫療費用,只能是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一般看病都要到鄰鎮。有時迫於經濟、路途和時間的關系,有些老人只是根據經驗,自己拔些草葯用。除非等到非看不可才去醫院。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條件太差,醫療費用開支過大,承受不起,慢性病長期得不到康復,重病不能及時治療,導致老來貧困,一些貧困家庭,"看病難"成為老人最大的心病。根據調查,村裡76%的老人有高血壓,63%的老人有風濕病、慢性關節炎等慢性病,85%的老人需要長期服葯治病。
㈣ 誰幫我寫一篇《關於XXX鎮(村)風俗的調查報告》,200字左右
走進新農村 ----青塘鎮鄧屋村調查報告 為響應黨的號召,創建和諧社會,共建新農村,第155支部於2007年12月1—2日到英德青塘鎮鄧屋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農村調研活動。兩天時間雖然不算很長,卻也讓我們對農村的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一、 鄧屋村現狀: 按照共建新農村的理論,我們要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在青塘鎮鄧屋村調研期間,我們很高興的發現村民們基本實現了溫飽問題。但遺憾的是距離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還有一定的差距。鄧屋村共有2000人左右,按人頭分地,50年不變,所以每家都有地,可以自給自足。目前農作機械化小,基本還是靠體力勞動,但是地少人多,村裡無法容納這么多勞動力,村裡唯一的工廠也不要本地人,因此青壯年都出去城裡打工,為城市建設做貢獻了。混的好的都在城裡留了下來,混得不好的才會回來,村裡留守的基本都是兒童婦女老人,種地的都是35歲以上的。由於農業收入少,村裡還有1/3的家庭屬困難戶。這十幾戶困難戶還住在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圍村舊屋中,有些特別困難的家庭中甚至只有一個老人和幾個孩子,父母都去世了,孩子上學都沒錢。 讓人欣慰的是盡管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但是大家都很團結,民風朴實,熱情好客。而且有一支勤懇工作,為村民服務的村委會。鄧屋村以前沒有村幹部,雖然資源豐富,但是卻組織混亂,村民散漫,而且鄧屋村地處四縣交界處,治安非常不好。後來成立了村委,如今在他們的帶領下,村民組織起來了,成立了治安隊,治安比以前好很多,而且村委會還號召村民自己捐款籌錢來維修祠堂,建公路。可是目前最大的困難是資金不足。首先是村委會幹部的收入太低。目前村委會幹部都是兼職的,並不屬於公務員,之前有8-10人,現在減到6個人,而鎮政府撥款只有5個人,每人每月才450元。雖然是兼職,但是卻不準他們經商,所以他們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再來就是處理村裡事務的資金問題,由於資金不足,他們常需自己墊錢。這樣令到他們的工作開展困難。 鄧屋村農民有著最原始、最淳樸的鄉風,但是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他們在思想上卻沒有晉升到新的階層。和所有人一樣,鄧屋村的居民期望著富裕。為期兩天的調研中,村幹部不止一次提到招商引資的希望,大家都盼望著有人能到那裡去投資,給他們帶去資金,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在他們的心目中,到處是高樓林立,商業密集,才是富裕,他們希望的是別人給他們送去資金,卻沒有想到如何靠當地現有的資源把農村建設好。 二、 建議及行動 1、開展「感恩計劃」 針對這兩天所看到的情況,我們認為要發展鄧屋村,首先是要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對於這點,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教育一步一步解決。目前,鄧屋村裡很多家庭都沒錢供孩子讀書,而青塘小學的基礎設備也不完善,只有三層樓的教學樓,沒有球場,也沒有乒乓球場等娛樂設施,通往學校的路都是泥路,連象樣的水泥路都沒有,一到下雨天孩子們就得繞村串戶,跳坑過圳,弄得一身泥。學校只設到小學四年級,5-6年級都要到鎮上讀。 幸運的是村委會很重視教育,為了激勵村裡的孩子努力讀書,自己籌了幾萬塊,做獎學金,凡是考上重點市中學的獎勵500元,考上省重點大學本科的每人獎勵3000元,考上清華北大的獎勵10000元。可是,這畢竟是一錘子買賣,即使是10000元,對漫長的四年大學生活來說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而且孩子一年年畢業,村委會不可能每年都自己掏錢去供孩子讀書。孩子們沒錢讀書的情況還是沒有解決。 我們這次前去的黨員商議後建議村委開展「感恩計劃」。想辦法成立一個基金,對考上大學的孩子進行學費、生活費的資助,類似現在的助學貸款,畢業工作後,受到資助的學生需要歸還大學四年中「感恩計劃」對其進行的資助款,專款專用,學生畢業後歸還的這些款項必須回到「感恩計劃」基金,供其他讀書困難的孩子使用,如此循環不息,反復使用。不同與助學貸款的是「感恩計劃」資助的款項沒有利息,僅供本村的學生使用。 2、開展「自助農庄」項目 在如何解決貧困,帶領大家走向富裕這一問題上,村委期待的是通過招商 引資,耕地工業化。確實,招商引資是解決資金的最快最有效途徑,但是農村耕地減少卻會帶來無窮後患,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農村沒有自主創新能力。 對此,我們前往的155支部商議後建議他們開展「自助農庄「項目。這個項目,建議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按面積出租,租給城裡的人,租賃人只需要支付租金,至於決定種什麼、收成後怎麼處理,由租賃人自己決定,相應的,農葯化肥等由租賃人自己負責,村民就只需要負責把地按租賃人的要求種好。 例如:農民甲把2畝田按每畝田月租兩百塊租給了城裡的老闆乙,乙決定搞個小小的微生態圈,養了兩頭豬,一池塘魚,一群鴨子,種了半畝蔬菜。那麼,乙得每月付400遠給甲,另外得負責出資買小豬,魚苗,菜種,農葯,化肥,飼料等等;甲則負責幫億喂豬,喂鴨,種菜等,收成後,乙決定怎麼處理這些菜雨鴨等。 這樣的模式,村民雖然還是得種田,但是卻從本質上從農民變成了工人,沒有成本又保證了收入;對農村來說,既保留了耕地又沒有污染;符合了科學發展觀,又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減少了剩餘勞動力的同時又穩定了治安。 短短的兩天很快就過去了,面對著大片的良田,淳樸的村民,我們155支部衷心的希望他們能在黨的政策領導下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早日過上寬裕的生活。 3、關於農村文化生活的建議: (1)建立圖書閱覽室:在鄧屋大圍祠堂多做一些宣傳欄,如有條件,可以建立農村圖書館。國家在這方面有優惠政策,如果某個村鎮具備圖書館建立的要求,比如環境、相關管理制度等,國家可以免費下撥一定數量的圖書。這方面可以多了解一下。 (2)組織播放露天電影:村裡面盡可能創造條件,播放一些露天的有教育意義和娛樂性的電影,召集全村人一起觀看,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3)建立村舞蹈愛好者的組織:藉助村裡面部分舞蹈愛好者、健康操愛好者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定期(如逢周五晚上或者其他時間)在村廣場跳舞,做健康操等。從一開始就支持這些工作,慢慢營造氛圍,吸引更多村民加入,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營造良好農村文化氛圍。 (4)注意收集及保存農村非物質文化資料:對於「舞火龍」、元宵「吊燈花」等等一些農村非物質文化傳承和資料的收集,務必有專人負責,做好整理,保證其延續性。 (5)每年舉辦一次晚會:根據村裡面實際情況,聚集廣大村民的力量,爭取在每年的過年期間在村廣場舉辦一次簡單而富有娛樂性、村民廣泛參與的晚會。總結一年來農民生產生活情況之餘,發揮農民的多才多藝,在村民在辛勞一年後愉快的度過新年,營造健康、活潑、生氣勃勃的農村文化藝術氛圍。 (6)組織更多的「農村樂」活動:比如舉辦一些體育活動,或者在曬谷坪組織一些如「套鴨子」,「釣魚」、籃球接力等等,(網上有很多這些農家樂的游戲), 經費由村委出面向村裡有錢的募捐,紅榜公布,最多的還可以在火龍上點點精,用這些手段來吸引更多人的資助! (7)多學習其他農村文化建設經驗:廣州周邊的農村文化建設經驗值得大家多學習和借鑒。例如:從化、增城等地。還有英德其他鄉鎮的農村文化建設的優秀經驗都可以挪來參考借鑒使用。只要村幹部多學習,多借鑒,有好的提議,盡力爭取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就一定能夠為村農村文化建設創造更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更大的外圍支持。 總之,農村的文化建設需要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每一位村幹部的統籌規劃、身體力行,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這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只要村幹部積極領導、統籌規劃、廣發宣傳,努力克服各種困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就一定能夠從小范圍到大范圍的展開。這將對掃除農村黃賭毒、建立與維護農村治安、建設和諧新農村有長遠積極的重要作用!
㈤ 我村衛生調查報告作文100
過去,由於農村抄垃圾的數量和種類襲少、易分解,採用堆肥、簡易填埋或自然腐爛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維系平衡。隨著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目前農村垃圾不僅數量猛增,而且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農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齊」,處理難度越來越大。規模龐大的農村垃圾不僅佔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質還極易破壞地表植被,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土壤、河流環境污染,並成為農民健康的「隱性殺手」。隨意焚燒垃圾使得空氣污染嚴重;長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蠅、老鼠等,成為各種疾病的傳染源。因此農村的垃圾處理方式是否得當,影響著農村的發展和村民的身體健康。調查顯示,本村有65%的村民採取村委統一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另外15%的村民選擇集中焚燒和自家處理垃圾的方式,20%的村民則用其他的方式處理垃圾。該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選擇了較為正規的垃圾處理方式,但是還有部分村民處理垃圾的方式不得當。
㈥ 1000字左右的我是高中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調查報告
現在社會這么黑暗,你要的典型報告新聞聯播里幾乎每天都有的,你們那裡沒有新農村嗎,實在沒有隻有瞎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