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為什麼上海戶口上鎮江牌照是8000 揚州牌照是12000 但是鎮江揚州地理位置差不多的啊 哪
嚴格的講,揚州(蘇K)距離上海比鎮江(蘇L)更遠的,牌照理應便宜些。但回實際答上,外牌的價格不是這么定價的。
關鍵要看辦理這個地方的外牌,需要花費的成本了(具體費用不能多講)和難易度了,而且這個價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形勢的變化,比如上牌數量,管控松嚴程度,也會調整。
希望可以解釋你的問題了。
『貳』 江蘇揚州從地理上講應該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江蘇揚州從地理上講應該屬於南方。
『叄』 用地理知識幫我分析一下揚州衰落的原因
其實揚州的衰落,我個人認為地理的作用只是很小的一方面而已,因為從揚州的興盛到現在也回不過幾百年的時答間,地理上的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以前在東經118現在還是118以前北緯32現在還是32,以前季風氣候現在還是季風氣候,可以說揚州地理基本沒有改變。
不過你既然這樣問了,我就從地理方面跟你一起探討一下(死掰、瞎掰哈哈)。
1,海岸線的東移(相對於經濟最發達時期——隋唐)。
在以前揚州靠海,緊挨海邊制鹽業發達地區,所以統治階級開通了大運河,當然運河的開鑿不止這一個原因,不過這極大的促進了揚州的發展,到了現代,海岸線不斷東移,揚州所處的長江中下游沖擊平原不斷東移,揚州的鹽運樞紐作用日益喪失了,加之公路系統,航空。航海的發展,運河的淤塞,導致運河作用不再突出了,也直接導致揚州的落寂。
掰完了。。。
『肆』 揚州地理位置如何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1][2][3][4]
『伍』 揚州市的地理位置。
揚州,位於東經119°01′至119°54′、北緯32°15′至33°25′之間;揚州市區位回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答處,東經119°26′、北緯32°24′。揚州市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毗鄰;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東部和鹽城市、泰州市毗鄰。揚州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廣陵、邗江、儀征等3區1市;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由北向南溝通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4湖。
揚州市的最高點為儀征市境內的大銅山,海拔149.5米。
『陸』 揚州在地理上處於中國的什麼位置呢
揚州處於中國的東部地區。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內統特色的風容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6)揚州地理區位變遷與經濟發展分析擴展閱讀:
揚州的地理環境:
氣候
揚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
地形地貌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征市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盪地區。境內最高峰為儀征市大銅山,海拔149.5米;最低點位於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平均海拔2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揚州
『柒』 地理(關於揚州自然災害)
揚州新聞網訊 近幾天,陣陣春雷伴隨著雨水滾天而過,人們企盼的春天來了。然而,這一陣陣響徹天際的春雷,帶給人間的不僅是美好的春天,還有災難。3月31日,儀征青山一農婦在山上撿石頭時,不幸被雷電擊中,當場死亡。同一天,儀征真州、市區西湖一農家房屋也遭雷擊,屋頂都被擊成一個大窟窿。
昨日下午,市安監局、市科協、市氣象局和市氣象學會聯合舉行了以「防雷減災服務社會」為主題的「防雷減災宣傳周」活動。專家告訴記者,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農村已成為雷電災難的重災區,統計資料也表明,近幾年來,我市發生的雷擊傷人事件均發生在農村。
青山農婦在雷聲中倒下
3月31日上午10時許,儀征地區或緊或歇地下著陣陣雷雨,雷聲不停地在耳邊響起,閃電不停地在眼前閃耀,青山鎮農婦張某等人像往常一樣,來到該鎮沙石場的山上撿雨花石,突然,一聲雷響過後,張某應聲倒下,沒等救護車到來,張某就已經氣絕身亡了。
記者昨天趕往青山鎮的事發地點,當地人告訴記者,張某今年45歲,遭雷擊的地點在山頂,位於該地區的最高處。登上山頂,記者發現張某倒下的地方還有上百袋雨花石存放在那裡。事發當時與張某同在現場撿石頭的朱先生告訴記者,當天上午10點多鍾,天上正下著雷陣雨,農婦張某與另一人撿完石頭後,坐在裝滿雨花石的袋子上休息,當朱先生雨衣才套上一隻袖子時,感覺渾身突然麻了一下,回過神來一看,剛才坐在雨花石袋子上的兩個人都倒了下去,呈現在朱先生眼前的是一陣泛白的煙霧,味道特別難聞。再仔細一看,農婦張某半個身子都被烤焦了,沒等救護車到達就斷氣了。另一人雖被擊中,所幸並無生命危險。
真州村民遭雷擊破頂
幾乎同時,儀征真州農民王先生也遭遇了一生以來最可怕的剎那。
據王先生介紹,那天因為是星期六,他就在家睡了個懶覺,睡夢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雷聲,大約在10時左右,他突然被一聲炸雷驚醒,緊接著,就聽到「嘩」的一聲,屋頂上瓦片便紛紛掉落下來,幸虧他反應快,迅速翻身下床,否則很可能就被亂瓦片砸傷了。
王先生說,被雷擊穿的屋頂就在床的上面,當他翻身下床,看到眼前床上滿是碎瓦塊,屋頂上出現一個大窟窿時,頓時驚呆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他告訴記者,不僅屋頂被雷擊個大窟窿,樓梯口的窗戶也被擊壞,位於樓梯口的電源閘刀被燒得一片漆黑。幸運的是,由於電冰箱等家用電品事先拔掉了插頭,沒有受到損壞,否則,經濟損失將更大。
過去兩年揚州因雷擊致死5人
市防雷減災中心主任姜長稷主任說,根據市防雷減災中心對發生在我市的雷擊災情的統計,過去兩年,在我市境內導致災情的雷擊總共發生過45起,其中,因雷擊災害造成5人死亡,1人重傷。同時雷擊使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網路系統遭受破壞,不少居民家中的電腦、空調、電視等家用電器損失嚴重,我市因雷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數千萬元。
2005年7月25日下午2時30分許,寶應縣射陽湖鎮一村民在田間勞作時,不幸被雷電擊中身亡。
2005年7月30日晚7時左右,邗江區楊廟鎮某配電房附近的一根電線被雷電擊壞,當地一位53歲的農民路過時,碰到此電線觸電,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5年8月17日的雷電大風過程中,寶應縣黃塍鎮一村民在河邊捕魚遭受雷擊,當場身亡。
2006年7月2日下午3時左右,高郵市遭受了強雷暴襲擊,卸甲鎮一37歲農民在田間施化肥時遭雷擊身亡。
2006年8月26日,江都武堅鎮一男子在河中行船時,遭雷擊落水身亡。
雷擊傷亡「重災區」在農村
氣象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我市遭受雷擊的傷亡「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廣大農村地區。
姜長稷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域廣闊,野外作業無雷電防護措施所致。儀征農婦張某當時遭遇雷擊地點是山頂,這個山頂並沒有避雷防雷擊裝置,當雷電到來時,易於被擊中,況且,當時下著雷雨,農婦身上的雨水更成了導電的媒介。
姜長稷認為,一些農民在田間地頭或空曠野外勞作時,潮濕的地表土壤電阻低,人在那樣的環境里「鶴立雞群」的高度又成為雷電閃擊的最佳目標。另外,大部分勞動工具是金屬,易導電,農民又往往存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人身安全保護知識,雷雨天不避開,使這部分人群極易成為雷擊的受害者。
專家指出,從目前情況看,農村大部分房屋都沒有裝配防雷裝置,這也是農村居民更易遭遇雷擊的原因之一。
氣候變暖雷災變幻莫測
「從傳統氣象學上分析,雷擊災害一般發生在每年的5至8月份,但由於現在氣候發生了變化,雷電發生時間已變得不確定,早春和晚秋都有發生雷擊災害的可能。」姜長稷主任說,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球環境惡化,氣候變暖,導致現在的雷電發生時間具有了不確定性。今年3月,我市就迎來了立春以來一場春雷,那場春雷造成了一些居民的家用電器被損壞。而這次春雷同時也提醒了氣象部門:雷電來臨的時間已變得無規律可循了。
因此,以前人們印象中的雷電高發時間已經提前或者滯後,人們要時刻提高預防雷電造成災害的意識,平時多掌握一些防雷電知識,在任何時候都要多留一個防雷的心眼。
專家教你防雷擊知識
針對近年來雷擊災難頻發事件,姜長稷主任提醒農民,要學習必要的防雷知識,懂得一些避雷常識,建造房屋時一定要裝上避雷針。在田間勞作時,遇有突然來臨的雷陣雨,一些農民往往採用大步奔跑,急著往家趕,姜長稷主任提醒說,其實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大步奔跑的時候,兩腿之間的電位差加大,跨步電壓增強,提高了被雷電擊中的幾率。在露天作業的農民,遇到雷陣雨天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臨時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蹲下來,以防止被雷電擊中。
遇到雷陣雨天氣時,除了要注意不能站在大樹下避雨、不能使用手機外,同時不宜在較空曠的地帶打帶金屬手柄的雨傘或手持金屬物體,不宜快速開摩托車、騎自行車,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
揚州屬雷災較高度或中度脆弱區
2006年11月,江蘇省氣象台專家第一次描繪並公布了江蘇雷電災害圖,揚州大部分區域屬於雷災較高或中度脆弱區。
江蘇省氣象台專家介紹,雷電高度脆弱區,包括蘇州、無錫、常州東部、南京市區、鎮江的揚中和泰州的靖江,面積達7675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7.5%。
雷災較高度脆弱區,包括南通和泰州沿江、揚州南部、鎮江東部、常州西部、南京市郊區及高淳縣,面積11952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1.8%。
雷災中度脆弱區,包括南通、泰州、揚州三市的北部,淮安等部分地區。該區東部為水網密集的里下河地區,西部有洪澤湖和高郵湖。
雷災低度脆弱區在江蘇北部,包括連雲港、徐州大部、鹽城和淮安北部。記者 劉繼寶 顧益東
揚州電 11月15日,揚州市正式出台實施《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明確政府各部門和單位在發生重特大突發性自然災害時的工作職責,以便高效有序地開展救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據了解,該預案適用於洪澇、乾旱、地震、風雹、台風、雪災、霜凍、低溫、病蟲害、滑坡及其它異常自然現象造成的損失和危害。預案要求,自然災害發生後,災區政府必須迅速組織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災情,並在災害形成3小時內向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初步災情,以後每日一報災害的發展情況。災害結束2日內,報告核定後的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災情上報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或不報。
為確保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後緊急救援高效有序進行,揚州市按照不同災害等級,將應對工作設定為三個響應等級,並明確了各個等級的響應工作規程。(
『捌』 揚州從地理位置上說應該是江南還是江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來,揚州位源於長江以北。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現轄區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揚州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緯32度24分、東經119度26分。全市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64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350.7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28.0平方千米)、縣(市)面積4240.47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3.6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856.2平方千米,佔73.7%;水域面積1735.0平方千米,佔26.3%。
『玖』 泰州地理位置比揚州好為什麼經濟卻比不過揚州, 領導的原因還是...
揚州除了說自己是個歷史名城,還能做點什麼,一直不上不下的,泰州都從揚州分下來多少年了,馬上都要趕超了,揚州還在說自己是名城,哎。。。。
『拾』 常州大學、揚州大學、合肥學院、銅陵學院的近三年安徽文科二本錄取分數線各是多少經濟區位,地理優勢...
這兩個相比 因為合肥是省會 地理上和其他方面肯定更具有優勢些,分數線會比專銅陵學院的高一些。銅陵地方比屬較小,但是發展前景相對也很不錯。 對於就業這個問題,其實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只要有能力,地方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