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流對韓國經濟產生了什麼影響
首先是韓流本身即影視產業的巨大發展,接著是影視產業上下游產業鏈(類似迪斯尼專利玩具),同時也推動了韓國的旅遊產業發展等。
B. 韓流的好處和壞處
壞處多於好處吧,比如中國娛樂圈逐漸韓化,並有繼續加深的趨勢,韓國文化產業其實一內向是速容食文化,比如韓劇和韓國音樂,韓劇不用講了純粹的速食品,韓國音樂呢,基本都是熱舞歌手或組合,他們的歌曲都是舞曲,只是拿來跳舞的,本身就是口水歌中的口水歌。
逐漸韓化之後,實力派將會沒什麼出頭的機會,都是顏值為主吧。以後中國娛樂圈,估計會變得很糟,顏值好的偶像派在膚淺的粉絲面前賣騷賣浪,實力派等著哪天掉大運了才能走紅。
好處的話,就是方便了那些喜愛小鮮肉的女人,和喜歡搔首弄姿女明星的男人了,他們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C. 從大國關系角度分析韓流對中國的影響
韓國—來—整容大國、造星自工廠。娛樂公司眾多,綜藝節目發達,培養的明星組合多,並且明星都是從小就開始在娛樂公司當練習生。培養出的女明星顏值高身材好氣質佳又會賣萌又會撒嬌,韓劇裡面的長腿歐巴又帥又溫柔又會撩妹。街上的美女帥哥多,愛自拍愛打扮,並且會化妝又會穿衣搭配。韓國是個追求顏值的國家,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凡是滿了十八歲不滿意自己長相的,或者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的,家長都會出錢給孩子去整容,韓國人確實是把整容當家常便飯的,所以整容業也是相當發達的,也才誕生了那麼多五官精緻長相完美的男神女神。正是這些,讓國人為之瘋狂,為了追明星追韓劇去韓國旅遊,為了讓自己變得漂亮或想出名去韓國整容,因為自己喜歡的歐巴或歐尼而喜歡上韓國的文化。這些促進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推動了韓國旅遊業娛樂業的發展。這也讓韓國的娛樂公司想法設法地在中國大把大把地撈金。國人對這些的嚮往,會讓韓流在中國更加洶涌,韓國也會因為中國是它巨大的消費國,產生更多的合作,關系會更加緊密的吧。
D. 韓流的發展所給韓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我省發展文化產業有何啟示
通過韓流,不僅塑造了韓國的文化形象,也擴大了韓國的影響力。
韓流一路高歌的同時,在韓國的土地上則是漢風勁吹。在韓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自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於2004年創辦於首爾後,至今在韓國已經發展到了12家。在只有5000萬人口的韓國,如今有30多萬人正以各種方式學習中文。漢語水平考試在韓國已經舉辦了14年,韓國考生於2007年再創紀錄達2。4萬人,居世界第一,占海外考試人數的67%。漢風勁吹的另一個表現是到中國旅行的韓國人日益增多,2007年已超過400萬,包括商務、觀光、探親等。大批韓國人學習漢語,到中國旅行,為中國的文化傳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長遠來看,漢風的影響將更具潛力。韓流已經建立和發展了完善的文化產業鏈,為韓國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漢風則尚未在文化產業上形成優勢。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已廣為人知。韓流不僅是韓國文化產業的集中體現,更是韓國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縮影。韓國宣布,要把韓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由1%增加到5%,而且要成為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之一,而最終目標就是要把韓國建設成為21世紀的文化大國和知識經濟的強國。同時,韓國政府認為,不應該把韓流現象當作單純的文化傳播,而要使之成為亞洲的代表文化。可見,韓國政府已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也彰顯了發展文化產業和提高文化影響力的勃勃雄心。
* 詞條由網民創作並享有版權,請保護版權歸屬
了解更多 韓流 的討論 用網路知道
Hot影視指南,每日為你貼心推薦
韓流影響
目錄
網路名片
流行原因
韓流發展
各地韓流
香港韓流
台灣韓流
內地韓流
日本韓流
韓流服飾
韓流影響
E. 韓流對中國的影響(中文口語論題)(急)
韓流」一個新的名詞正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並逐漸被大眾所接受。而在這背後的本質卻是中韓文化的一次碰撞。如何理解「韓流」?如何對待她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韓流的熱潮」自90年代末,由中國媒體第一次使用以來,在既往的數年間「韓流」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了媒體常用菜單之一。中華圈及東南亞各國,通過報紙和廣播電視知曉韓國的大眾文化後引起強烈的反響。韓劇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幾乎婦孺皆知。如今,隨著韓國影視劇在中國及東南亞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普及,以韓國旅遊、購物、時裝、美容,以及其他韓國品牌為標志的「新韓流」將伴隨「韓流」旅遊戰略實施而啟動。
一、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在韓流的發源地中國,大眾音樂和電視劇成為核心。韓國大眾音樂被中國人廣為知曉是通過「漢城音樂廳」的廣播。從1997年在中國開播的「漢城音樂廳」,在中國大城市通過FM介紹了韓國的名曲。從1998年酷龍的《弓大力夏巴拉》受歡迎開始,Babybox,SES,神話,李貞賢,HOT,NRG以及近期竄紅的寶兒等的舞曲音樂在中國的年輕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特別是2000年的HOT中國音樂會的成功和安在旭在中國主要城市舉行的10次音樂會等,使中國人強烈地意識到了韓國大眾音樂的存在。在國內甚至出現了「哈韓族」,「韓迷」等新詞,用來指稱陶醉於HOT等韓國舞曲而模仿韓國歌手的發型、服裝的青少年。韓國的舞曲使中國社會聽到了強有力的振動音。
二、韓劇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
全國都在痴迷韓劇的事實通過2003年在北京和上海以2000餘名市民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得到了證實。尋問是否看過13篇在韓國最具人氣的電視劇時,回答收視過一次以上的人的比例是:《藍色生死戀》最高為68%,《明朗少女成功記》較低為16.1%。這證明中國人通過電視、VCD、DVD等媒體,在相當程度的接觸韓國電視劇。引起注意的是中國人對韓國大眾文化的消費根據性別、年齡、收入而不同的事實。以上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韓國電視劇是在女性當中、韓國音樂是在青少年人群當中特別受歡迎;而在
北京地區收入越少、在上海文化程度越低,韓國電視劇的收視率越高(李俊雄2004:296~297),而相比之下,北方比南方有更多的「韓流」追隨者。中國人頻繁接觸韓國電視劇的現象,也通過在中國國內所放映的海外電視劇中,韓國的作品所佔比重高的事實得到了證實。2002年度中國的進口電視劇放映片數:以香港133部(占總數的40.7%)占第一位,韓國67部
(20.5%)居第二位;進口電視劇放映頻道:韓國的《藍色生死戀》和《女主播的故事》在香港電視劇後佔有第二,三位(楊英鈞(音譯).文玉彪(音譯).宋道英(音譯)2004:73)。韓國電視劇的好人氣,也反映在每片進口價格的上升上:1993年《黎明的眼睛》和《嫉妒》等劇每片賣了400美元,而2003年《四姊妹的故事》則賣了4000美元,而最近人氣電視劇價格更是高於6000美元。關於韓國大眾文化在亞洲各國倍受歡迎的理由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的看法強調韓國大眾文化本身的優勢如韓國歌手的唱功、有韻律的舞蹈、電視劇腳本的優秀構成、演員的魅力和演技等。有的則提出儒家文化的相近性,另外還有人從亞洲大眾文化市場的地域性角度進行解釋(趙韓慧貞(音譯)外,2003 )。
三、「韓流」的沖擊對中國文化發展的啟示
韓國大眾文化受歡迎的秘訣可能有多方面。但最可能的是:對改革開放以後向市場經濟急速轉換的中國當今社會的多種需求和矛盾,韓國大眾文化以比較華麗和精煉而可親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對暴露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其物質萬能的消費文化中、處於諸多新的需求和矛盾中的中國人來說,動用華麗的道具來表現愛情與矛盾情節的韓國青春偶像劇和家庭電視劇有時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尤其在偶像劇中其純粹而堅定的愛情、家庭劇中家庭成員之間溫暖的情感以有趣的故事情節來編織出來,這些都被認為是韓劇的亮點。
1·「韓流」的大背景是文化產業的世界化和地域化的巨大潮流。在追求利潤為目的的資本和商品的國際性移動加速化的今天,特別是在以東南亞地區為中心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的交流和交易促使了韓流現象(請參考河鍾源(音譯).楊銀京(音譯)2002)。
中國從1980年開始了改革開放以後,以媒體產業為主的大眾文化市場迅速增長。其結果對香港、台灣等中華圈及海外大眾文化的需求也在大大的增長。在這種形勢下自90年代後半期開始,韓劇和流行歌曲逐步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了韓流的始發點。在電視播放呈急速擴張的趨勢中,受觀眾喜歡的電視劇有了飛快的發展。在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在改革開放後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從國內電視劇製作的數量來看,從1980年的177集,到1998年的9327集,18年間增長了52倍之多。2002年中國國內拍攝的電視劇有489部,共達9005集。但這個程度的製作量遠不能滿足眾多頻道對電視劇播放的需求,所以中國的電視台開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海外電視劇的進口。
2·「韓流」是隨著這種文化商品市場的變化而產生的現象。因文化商品需求量猛增,當然質地優而價格廉的韓國文化商品開始在中國倍受歡迎。較西方和日本的作品價格低廉,又能提供現代音樂和舞蹈的、結構嚴密、演技優秀、畫面華麗的韓國流行音樂和電視劇,很受中國大眾的歡迎。韓國文化觀光部副部長裴鍾信最近在出席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時說:「中
韓兩國的價值觀念非常相近,所謂』韓流』實際上是在韓國文化中重新找到了中國的古典文化。」《大長今》在中國走紅,使得「韓流」再度在中國掀起了一輪沖擊波。韓國文化為何擁有如此魅力,中國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現在,韓國文化官員的這番話,似乎告訴了我們答案:韓國文化在汲取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後,融入了韓國自己的意蘊,然後才放射出無限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說,「韓流」之所以在中國受歡迎,源於中韓文化同源,並且韓國人不諱言中國古典文學是源,韓國今天的包括電視劇在內的文化,不過是「流」而已。當然,人家這個「流」,因為是標準的「混血兒」,有兩國各自的文化精華作母乳,一經問世,便所向披靡,同時折服了韓國和中國的觀眾。所謂奧秘,不過在於誰能較好地繼承並發揚漢文化,誰就佔領了新時代的文化制高點而已。聽了裴鍾信先生的解釋,令人想到了一個詞:反哺。漢文化的乳汁喂養了韓文化,韓文化在日臻完善之後,重新輪回中國,反哺中國。這種現象,符合世界文化交流的規律,不足為奇。我們所需要面對的是,在「韓流」沖擊波面前,不必自卑;該學習的時候,也不妨放下惟我獨尊的架子。研究韓流的成功之道,對中國當代文化的成熟,很有必要。
3·當代中國的文化現狀,就整體而言,媚外有餘,尚古不足。即便尚古,照搬多於發揚,如此低級的「拿來」,和邯鄲學步沒有太多的差別。中國的文化工作者假如連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即韓國人所說的中國古典文化)是什麼都說不出個子丑寅卯,或者說一知半解,便忙著去「埋鍋造飯」,「烹飪」文化產品,嫌口味不佳,再弄點洋蔥、洋味精點綴,試想這樣的文化產品,中國文化的精華何在,外國文化的精華何在?假如只是個「大雜燴」,觀眾不叫好,就不能怪觀眾「崇洋媚外」了。缺少傳統文化的底蘊,缺乏當代精神的意蘊,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文化產品的致命弱點了。自己祖先的東西都視而不見,偏偏留給韓國和日本人去「啃」,吃虧的到底是誰,現在應該不言自明了吧。能流傳到今天的傳統文化,其生命力不可謂不旺盛。我們若能真正把這些古典文化當作遺產好好繼承,相信她們融入到現代人的血液中後,煥發出異彩當不成問題。「漢流」湧入韓國、日本之時,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課集體考試合格之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並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一個始終追尋新的目標,在追尋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相信,中國現代文化,會在其內部因素裂變的同時,在與周邊國家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成熟發展起來。
四 韓流對中國大學的韓國語教育的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他們中的不少人從小學時代就開始接觸韓流,這比人們預想的時間要早;大部分學生很喜歡韓國電影和
電視劇,並經常觀看,但對於韓國的流行歌曲,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比較欣賞。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為,韓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內容本身針對成人觀眾
設計,而H.O.T、NAG、GOD、COOL、PLT等流行音樂幾乎都是以青少年為對象製作的。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很多學生並沒有盲目地「哈韓」,而是對韓流進行理性地吸收,在他們學習韓國語並選擇韓國語專業的過程中,理性分析也起主要作用。
調查表明,韓流給中國大陸高校的韓國語教育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這個結論在目前的韓國語專業在校生的入學考試專業選擇,他們學習韓國語的動機中的以留學韓國為目的和僅出於對韓國的好感,以及對韓國語專業選擇的滿意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如實地體現。當然,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其原因不僅僅在於受到韓流的影響,韓國企業進入中國令就業形勢良好等變數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韓流」是一種潮流。「潮流」既可以是持久的,也可以是暫時的。韓流究竟是會持久存在,還是它也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這個問題還待留後觀察。因為韓流的生死存亡與韓流自身的發展狀況及青少年的成長有密切的聯系,而韓流自身的變化和青少年的生長過程都充滿了變數。
參考文獻:
金賢美·「韓流」話語中的慾望及現實·2002《當代批評》19號,216~233頁·
楊銀京·關於東亞偶像劇流通的文化相近性研究·《放送研究》2003年夏季號,197~220頁·
河鍾源、楊銀京·東亞電視的地域化與韓流·《放送研究》2002年冬季號,67~103頁·
韓洪錫·中國大眾文化市場的形成及對外國大眾文化的接受:以「韓流」發生的時代背景為中心
金秉運.韓流熱潮與中國大學的韓國語教育 黑龍江民族叢刊(雙月刊)2008年第4期(總第105期))
F. 韓流的流行原因
分析韓國文化「韓流」為何會在中國發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內容:
1、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很多歷史上的相同之處,兩國都在東亞文化圈內,有著儒家的文化傳統,這也是韓國文化相比歐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國觀眾接受的原因。但是因為韓國文化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也限制住韓流文化的繁榮局限於東亞圈范圍之內。
2、韓國政府的文化發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韓國政府一向重視發展本國的民族文化,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與本土文化的輸出,韓流文化的興起之後,在韓國的許多名牌大學開設了韓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專業,用於發展輸出韓國文化。
3、韓國的經濟發展,韓劇中的情景,使我們看到人均年收入2萬美元的人們的生活,這是我們一些年輕人所嚮往的追求。
4、韓國的歌曲中,和大陸,港台的歌曲中許多單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許多強調青年人個性發展,以及對未來嚮往的有益內容。
自2005年下半年以來,韓流文化開始出現蕭條。很多方面沒有了2005年之前的韓流文化的火暴。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內容:
1、韓國本國國內娛樂事業的蕭條。和韓國經濟近幾年的蕭條一樣,韓國本土娛樂事業也發展緩慢,固定的套路使韓流文化變得十分單一。歌曲上除了多人伴舞的舞曲和長相迷人的俊男美女的慢曲演唱之外沒有更多的發展,電視劇上,觀眾也疲軟於青年男女的糾纏的愛情故事,韓國電影中模仿中國香港,好萊塢痕跡過重,劇本單一,場面不夠宏偉,難得與美國電影進行持久戰的對抗。
2、中國本地有部分電視台等地方媒體開始限制韓流文化。
3、韓國明星來中國演出有許多耍大牌事件,韓國電視劇以及韓國的娛樂節目中許多民族主義過重,傷害中國觀眾心理的台詞,影響著中國觀眾的收視心理。
G. 韓流的意義是什麼
韓流,是指韓國音樂、電視劇大舉登陸中國後人們的一種形象說法,它諧音於「寒流」,暗指中國的音樂和電視劇處於被動地位。進入21世紀以來,「韓流」這 李貞賢,引入韓流第一人。兩個漢字頻頻出現在韓國的媒體上。一些報刊甚至刊登連載文章,介紹「韓流」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的流行情況,並且認為「韓國經濟的出路就在韓流之中」。「韓流」現象已經引起韓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韓國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韓流」現象更多更廣泛地進軍中國文化商品市場,使「韓流」成為促進出口的橋梁。韓國百變天後李貞賢 是把韓流引入中國第一人,並引起轟動,其次是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播放。隨著韓國歌手在中國舞台的出現,「HOT」、「NRG」等韓國流行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國傳播開來,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對韓國影視明星和歌手的興趣和關注,形成了一股韓國流行歌曲、電視劇以及韓國影視明星的「熱潮」。中國一些報刊把這一現象稱為「韓流」,韓國媒介則把這一叫法接了過去。目前,這股「韓流」似乎越涌越急,並向越南、蒙古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擴散。「韓流」滾滾,其內容也在不斷擴大,日趨多樣,一些青少年從喜歡看韓國電視劇,聽韓國勁歌,「追星」,進而發展到追求韓國的商品,如韓國的化妝品、結婚禮服、韓國比薩餅屋、韓劇服裝,以至韓國的二手車、幼兒英語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與此同時,一部《大長今》也將韓國飲食帶到我們身邊,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我們的餐桌.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星」,甚至專程到韓國旅遊,體驗「韓流」發源地的文化氛圍和情趣,拜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過,韓國文化界和經濟界的一些人士對「韓流」能持續多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韓流」現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現的一種現象,而青少年沒有收入來源,他們的經濟能力很有限。此外,他們還擔心中國政府會對韓國大眾文化過多地進入採取限制措施,並憂慮韓國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韓流」失去後勁,最終導致曇花一現
H. 為什麼韓流對中國的影響要大於日本文化
韓流的影響范圍僅僅在韓國和中國而已,其文化內核並沒有多少深度。之所以看起來專韓流對我們的影響要屬大於日本文化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幾點,一是歷史原因,二是我們的文化不自信,三是公眾人物或平台的推波助瀾造成的。
I. 是什麼原因導致韓流在中國衰退了呢
韓流在中國衰退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限韓令的頒布。自2016年頒布限韓令以來,國家在中國大陸地區封殺了所有韓國藝人。畢竟國家都給出政策了,也就沒有人敢請韓國藝人來參加節目或者拍攝影視劇了,時間一長,韓流明星就自然慢慢淡出大眾視線了。限韓令的頒布,表面看上去是娛樂圈的事,可是它真正的導火線是韓國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這就是政治層次的了,所以說限韓令能不能解除還不好說。
我感覺中國人愛國是刻在骨子裡的,很多人都說,雖然喜歡韓流明星,但是支持限韓令,支持國家的政策。
J. 「韓流」為韓國貢獻多少GDP
韓國年均GDP增速達8.5%的經濟奇跡時期持續了36年,直到1997年亞洲危機來襲。事實上,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正是基於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金紀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服務業對韓國的重要程度更高。而服務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化產業,「我們可以認為,韓國政府層面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正是在GDP年均增速放緩至4.9%的階段,韓國「文化立國」戰略發揮了作用。
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377051億韓元(1萬韓元約合9業,帶動效應為2.18萬億韓元。
根據韓國企劃財政部的。
游戲是韓國出口額最高的文化產業門類。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對華出口總額13.41億美元,占其文化產業總出口額(51.17億美元)的26.2%。盡管韓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出口規模遠低於游戲產業,但中國是韓國影視劇的最大出口市常2014年韓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對華出口規模分別佔到相應類別出口總額的42%和43%,韓國對華游戲出口占其游戲出口總額的32%。
根據額排序,韓國文化產業中銷售額最高的門類是電視節目、卡通形象和游戲;音樂和電影的銷售額基本接近,漫畫和動畫的銷售額較校
就銷售額第一的電視節目而言,出口佔到了很大的比重。2014年,韓國電視節目的出口總量超過3.3億美元,從構成來看,主要的出口內容是電視劇,佔比超過73%。
韓國電視劇的主要影響區域都在亞洲,占其出口額的95.5%。其中,日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的佔比分別為31.1%、22.4%和20.7%。
就韓國文化產業而言,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就出口類別而言,電視節目並不是韓國對中國出口最多的產品,而是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