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貴州省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 徵文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讓青年技術人才脫穎而出
12月3日,百萬石油人倍感光榮和自豪。中國石油集團「雙星」——採油工趙奇峰、焊工劉新海,在第三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暨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頒獎儀式上,雙雙獲獎,熠熠生輝。這是黨和國家樹立時代楷模,宣傳「傑出青年」精神,展示傑出青年實現奮斗價值歷程的一個縮影。這也是中國石油集團始終如一重視青年技術人才培養,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以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實力的一次檢驗。
採油「奇峰」矗立,「焊海」點亮人生。有「採油技術革新尖兵」美譽的趙奇峰,在平凡的採油工崗位上,摸索總結出的「電流防砂法」和「鏈狀管理法」在遼河油田廣為應用,被稱為「管井絕招」,使已連續生產20多年的42口老油井累計增產原油3830多噸,創經濟效益1240多萬元。高級技師劉新海,先後掌握手工電弧焊、鎢極氬弧焊等焊接方法;1997年至今,參與多個項目的管線焊接,探傷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利用掌握的技術多次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提高效率,縮短工期,創效顯著,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雙星」技術超人、事跡感人、精神催人,代表了中國石油青年技術人才隊伍的勃勃英姿。
青年技術人才承載著國家的未來。近年來,國家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3年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各級團組織也扎實推進「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大力加強青年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石油集團高度重視青年技術人才特別是基層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起覆蓋集團公司各領域的青年技術人才隊伍。各企業、院校等把造就青年技術人才作為大事來抓。去年,大慶石油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前夕,提出「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號;2006屆畢業的4900多名本科生中,已有近3000人與用人單位簽約,其中90%以上到基層工作。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基層企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積極性。
培養和造就青年人才,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今年5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致中國青年群英會的信中指出,共和國的發展征程上,深深烙下了青年英模奮斗的足跡;共和國的歷史豐碑上,永遠鐫刻著青年英模閃光的名字。這是對廣大青年的巨大鼓舞和殷切期望。但不能不看到,青年人才短缺、結構失衡的現象依然存在。有資料顯示,我國每萬名勞動者中研發科學家和工程師僅11人,青年比例更小;而發達國家這一數字接近或超過100人。科技創新的主體在企業,青年技術人才的主體也在企業,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從未來的角度,創造讓青年技術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
「雙星」閃爍耀華夏,「雙星」生輝亮石油。「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趙奇峰、劉新海,超凡的技藝、奮斗的精神,將深深根植於中國石油青年的心中。他們的成就,將推動中國石油集團青年技術人才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30年 回顧與展望(一)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於改革開放,十七大報告中有兩句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這兩句話不僅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堅定性,而且也明確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見,今後,中央對改革開放只會加強、只會擴大、只會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滯。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闡明的一個全面的、發展的、深刻的改革論和開放論。
【今日主講】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翁衛軍
【中心思想】
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各方改革開放的共識,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所以在這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開放的未來,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課堂速寫】
為什麼要隆重地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因為改革開放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使社會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使馬克思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使我們黨煥發出新的創造活力。它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黨的命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躍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21萬多億,增長了57.5倍,到2007年則是24.66萬億元。中國外匯儲備去年底達1.5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長。現在中國的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們的載人太空梭已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工程也正在順利進行,等等,這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
中國在這30年的發展中是一枝獨秀。其他國家也曾有過快速發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國這樣持續30年以這么高的增長率發展是沒有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義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排名已從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4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與我們挨得非常近。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算,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50年的時候,將要超過美國。
經濟是和政治、軍事聯系在一起的,弱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國家強了,說話就有人聽,國家弱了,就沒有話語權。普京就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30年的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我們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話語權也更強了。比如,由西方發達國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和問題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要求吸收中國參加,就證明了我國的發展對於世界經濟已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全體國民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與此同時,全體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逐步向富裕邁進。
1978年,中國光農村的貧困人口就有2億5千萬,占總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時候降至2148萬,僅占我們總人口2.3%。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67%的成就應歸功於中國。也就是說,中國為世界脫貧事業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改革開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變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以後,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長7%。而同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下降到43%,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和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黨和國家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國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也給杭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28.4046億元,財政總收入9.9043億元。到200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了4103億元和778.43億元,城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時,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長63.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長57.9倍。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比如現在我們的私家車很多,有的人家一戶就有兩輛。還有些企業主是農民出身,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現在還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更別提手機、電腦啊這些越來越普及的電子消費品了。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識是30年前所不可想像的,特別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選擇,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自主、獨立,這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一個最大變化。原來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現在花花綠綠了、五光十色了,人們的思想也變得活躍了,創新力強了,人也聰明起來了,文明起來了。人的思想從僵化、半僵化,從「兩個凡是」走出來了,國家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了開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調動了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富起來了,但是我們要防止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後,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3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無比正確性。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外開放在帶來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會帶進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開放了,新鮮空氣進來,但有的時候,蒼蠅蚊子也進來了。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國門要打開,好的東西放進來,不好的要拒絕,蒼蠅蚊子要趕掉。此外,我們要正確看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難免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但我們走過的路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或:
第一個結合說的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既不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這樣的結合,推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生產力的解放。
第二個結合說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第三個結合說的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既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這樣的結合,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導致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整合。
第四個結合說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作為前無古人的創舉,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個結合說的是,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說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說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說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說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於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為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制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又或:
◆最早實行大包乾的村莊
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秘密簽訂契約,決定將集體耕地承包到戶,搞大包干。我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此發端。
◆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
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了我國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業的開放步伐加快。到2006年9月底,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營業性機構。
◆ 最早建立的中外合資公司
1980年4月,香港伍淑清女士投資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領到了中外合資企業0001號批准書。
◆ 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
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兩年後的1982年10月,我國又首次成功進行了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1984年4月初,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一試驗通信衛星成功定點赤道上空後進行了通信、廣播、電視傳輸試驗。
◆改革開放的第一塊「試驗田」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宣告成立。近30年,深圳特區從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據深圳市統計局2008年1月公布的數據,深圳2007年人均GDP達10628美元,成為我國內地目前首個人均GDP過萬美元的城市。
◆首位個體工商戶
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取了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合法的個體戶。到2006年底,全國個體工商戶已達2500多萬戶。
◆首次發行國庫券
根據1981年1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該年度財政部在全國發行了總金額40億元的國庫券,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購買20億元,城鄉人民購買20億元。實際認購46億多元。
◆首次大規模放開小商品價格
1982年9月16日,國務院決定將160種小商品的價格放開,實行市場調節。
◆第一台每秒運算上億次的巨型計算機
1983年12月,我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成功,它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的空白。
◆最早成立的股份制企業
1984年7月,北京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公司 —— 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隻股票
1984年11月,發行1萬股、每股50元、總股本50萬元的實物股票飛樂音響誕生(通稱「小飛樂」)。
◆第一家正式宣布破產的國有企業
是1986年8月宣告破產的沈陽市防爆器械廠。
抗災勝利印證改革開放成就
2008年早春,我國經歷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抗災救災的勝利,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揚,也進一步印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有人類以來,自然災害就與之相伴。在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無不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即使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概莫能外。《舊唐書》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晚明時期可算得上是農工商發展興盛時期,然而打開史書,仍不乏這樣的記載:萬曆四十四年「歲災,更異矣!百里如焚,芽茁不生;嚙木皮,茹草根,盡,則割人為食。」清代康亁時期被人譽為盛世,而《清史稿·災異志五》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歷史經歷了多少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讓人民不付出慘痛代價而度過重大自然災害。
憶往昔,看如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今天,當我們遇到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取得抗災救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涉及19個省市、數千萬群眾,直接損失1500多億元。然而大災並沒有造成大難。災害發生後,中央在第一時間下撥救災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食品、衣被、電力設施、搶險裝備、燃油發電車等民眾生活所需的一切,就源源不斷地送抵災區。各級政府機關對災區群眾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哪一方面設施被損壞,哪一方面的設施就及時得到搶修並恢復,受災群眾食有飯菜、寒有衣被、住有其所、病有醫治,災區的生產、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災之所無大難,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聚集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增強了我國承受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3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真真切切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GDP總量只有3624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的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長9.5%。30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外匯儲備年均增長36%以上。這種變化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我們可以從餐桌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衣著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從人的文化素養上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無疑,也可以從戰勝災害、有災無難中印證改革開放的成就。看成就,想變化,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您好!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B. 改革開放貴州人口四個發展階段
縱觀四十年來貴州人口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年-1990年,常內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增容速基本保持一致,人口保持高自然增長狀態;第二階段為1991年-2000年,總人口增速放緩,全省人口流動開始加速,外出省外人口數量巨大;第三階段,2001年-2010年,貴州人口再生產呈現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三低」態勢,常住人口呈負增長,人口遷移流動更加頻繁活躍;第四階段,2011年至今,人口發展進入平穩時期,社會治理、產業升級帶動城市人口分布再優化。
C. 從改革開放到貴州進入新時代,取得了哪些成績
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改革開放40年以來,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版發展,經濟總量持權續快速攀升。2017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萬億元,經濟總量全國排名上升到第25位;人均GDP達37956元,全國排名上升到第29位,與全國平均水平逐步縮小。
D.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已連續十幾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經濟發展已經擺脫了相對落後的地
增長速度而已,還是要看進度的
E. 黨的十八以來,貴州以什麼為重點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
貴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權「三變」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和社會事業體制等改革成效明顯。
F. 論文貴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
1、縣縣來通高速。
到2015年,源貴州的高速公里突破了5100公里,在全國排名10名,密度也在西部排名前列。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2、貴廣高鐵開通。貴州到廣州的高鐵。
3、2016年,9條高速公路開始建設。
4、貴州將建17個機場。目前建設了10個
5、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預計接待遊客達到4000-500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為300-400億元。
G. 改革開放後貴州有哪些巨大的變化
道路變寬了,綠化帶多了,旅遊業發展起來了,文化習俗得到繼承和發展,農村各種社保多了.......
H. 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所取得的減貧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大神指點
1、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4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巨變。1978年,回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答有3679億元,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摺合12.3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中國結構實現重大變革
40年來,經濟結構實現重大變革,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提高。2017年,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提高30.4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
3、中國對外經濟發展迅速
40年來,對外經濟發展成績斐然,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經濟活動十分有限,197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為20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
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萬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97.9倍,年均增長14.5%,居世界第一位。例如:2017年,雲南省GDP實現2603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94.2倍;對外貿易額233.9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200多倍。
I. 什麼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貴州民族關系最和諧民族地區發展最快少數民族群眾得實
文革時期改革開放以來,貴州民族關系和諧,民族地區發展。
J.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統籌推進什麼的總體布局協調推
黨的18大以來,貴州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同等推進什麼的?貴州省。響應18大的會議召開的指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