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你談談2020年國際形勢的最新變化及對中國的影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基本趨勢不變。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基本與2019年持平,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改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的結構性功能,統籌「穩增長」和化解風險的關系,加快建立健全促進消費長效機制,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
2020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8.5%,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4.1%,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比上年減少0.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5.1%,比上年略微減少0.1個百分點。
(1)召開經濟工作會分析疫情影響擴展閱讀:
觀察形勢有多種角度,但「變化」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視角。抓住了形勢變化的特徵、緣由、趨向,就把握住了形勢發展的新特點。這里,我主要講三個方面:
第一,世界經濟調整之變。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經濟的最大特點是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調整,中國也不例外。誰率先調整成功,誰就佔領了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
第二,國際競爭方式之變。實力變遷讓各國的競爭更激烈、更深入、更復雜,引發的利益調整以及世界經濟秩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都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第三,中國發展階段之變。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實力快速上升,但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同樣前所未有。認真思考這三個方面的變化,把握其內在聯系,有利於我們正確分析和判斷當前形勢的發展變化。
㈡ 濰坊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事關全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市交通局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以更嚴格的態度、更果敢的行動、更有效的措施,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當好「先行官」。
五是毫不放鬆抓項目建設推進。按照「穩在建、擴新建、督緩建、防停建」的原則,督促指導重點項目落實疫情防控和工程施工措施,在前段全面復工的基礎上,全力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加大工作力度,主動靠前服務,保障項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快速開展,多渠道籌資資金,用好用活用足各項政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結合國家為防控新冠疫情所採取的措施,簡述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製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㈣ 大連即日起駕校考試業務暫停,疫情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從2020年的春節開始直到人類社會因為這場疫情對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而且這種影響所涉及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
可以看到在疫情的影響下甚至改變了人們過年走家串戶的這一習俗而積極配合抗擊疫情的工作。除此之外,在疫情下的社會也不能夠像往常一樣正常運行必須要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才能夠更好地做好防疫工作。
㈤ 為了保命到底該不該把工作先辭了,等待疫情好轉再找工作
不該,可以請假或者在家辦公。現在如果把工作辭了,疫情還沒結束,沒地方找工作,在家裡沒工作坐吃三空幾個月,會變得很焦慮。而有工作就不一樣了,心裡總想著還有一份工作兜底,會從容很多。不要出門,心態放平,難得今年可以休
息這么久,就當給自己放假了。還有以下原因:
一、疫情過後,很多行業會受影響,有些企業還會裁員。
2020年註定是不太好過的,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而對於個人而言,保住現有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份工作,已經很幸福了。有很多企業在開工的時候,都裁掉了很多人,企業負擔不起了,所以不要輕易辭職。保
命也很重要,但是可以在家辦公,或者跟公司請假。現在全民抗疫情,老闆肯定是會同意的。
所以現在保命的最好方法是呆在家裡,哪裡也不去,該吃吃,該喝喝。工作就留著,等待疫情好轉的那天。大家都不亂跑,就不會再傳染那麼多人了,疫情也能很快控制住,也可以早些復工。
㈥ 為什麼今年工作特別難找
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在春節過後沒有按時的復工,很多企業也沒有及時的開工,由於疫情期間人們的消費減少,很多一些小的企業或者是個體戶等餐飲行業,收入驟減,沒有復工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所以在國內疫情得到相對控制的時候,國家及時開放政策,對一些行業進行政策支持以及資金的幫助,幫他們渡過難關,但是仍有很多企業由於資金不到位,面臨破產。因此必須通過裁員來減少支出。很多在近段時間求職的人,就會發現工作比較難找,主要原因還是受疫情的影響,其次就是畢業生的不斷增多,還有就是實體經濟受到沖擊。
還有就是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很大的困境。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目前實體經濟處於一個結構調整轉型期。需要資金、技術及人才的支持,但是由於發展的受阻,所以在當前面臨一個很大的困境。而實體經濟是人們就業的一個主要方式,疫情的影響對於實體經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導致需求進一步減少,所以很多的崗位需求人員減少。因此,人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大的困難。
雖然當前的就業形勢不樂觀,但是國家採取了積極的政策來進行調節,作為求職者,我們還是要通過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來改變,可以提高學習,比如讀研,或者學習技能,一些崗位必須的技能或者其他自己感興趣的技能,所謂“藝多不壓身”,掌握一項技能,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也可以作為副業來補貼生活,所以還是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不能自暴自棄。
㈦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合易認為:疫情之下,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控。
1)關心員工的健康。企業在疫情發生時,應做好對員工、客戶的保護工作,體現出非常時期的人性關懷。鑒於此次肺炎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各企業應把員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對員工進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內部採取嚴格的衛生防範措施,定期對辦公區域、生產區域進行全面消毒。
2)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項資金。疫情來臨時,企業應成立應急應變指揮小組,並安排應對疫情的專項資金,解決非常時刻的臨時緊急問題。
3)保持企業內部的穩定,努力練好「內功」。受疫情影響,企業的部分業務可能難以正常開展。此時,企業不妨將目光內轉,在系統戰略思考的同時,將以往沒有精力顧及和放鬆了的基礎管理工作抓起來,練好內功,為疫情過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4)建立健全危機預防機制。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有的盡管有企業危機管理機制的一些要素,但並沒有制度化。肺炎疫情的爆發再一次給中國企業界上了一堂沉重而有價值的危機管理課,中國企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建立完備的危機預防制度。
㈧ 二零二零年三農工作重點中央提出六保任務是什麼
「六保」指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主要內容
1、首保就業護基本民生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強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方面「保」的工作,與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密不可分。
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3月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大幅收窄。
但整體而言,疫情沖擊下,一季度經濟指標回落明顯。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我們有必要做好長期防控的准備。本次會議明確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部署各項工作,這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表示。
從「六穩」到強調六方面「保」的工作,牛犁認為,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更加重視保障就業和基本民生,在疫情可能長期存在的條件下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更精準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本次會議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分別居於前兩位。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下降0.3個百分點,但綜合分析,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疫情影響下,對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保障的重要性也更加突顯。
「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費,經濟發展才有基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保就業民生,是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把就業放在重中之重具有現實意義。
2、助力市場主體平穩運行
要實現保就業,與市場主體息息相關。目前中國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各類市場主體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保市場主體,在疫情之下同樣十分緊迫。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日前指出,從國內來看,現在最需解決的困難在於幫扶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從稅收、費用、各類成本、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渡過難關。「穩住了企業才有可能穩住就業,才有可能穩住經濟,才有可能穩住經濟大盤,保證經濟平穩運行。」毛盛勇說。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在財政政策方面,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同時減稅降費正大力推進。在貨幣政策方面,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牛犁指出,財政政策中,發行特別國債是多年以來再次重啟,而貨幣政策中,近年來中國降息、降准較為謹慎。「因此,總體來看,中國利用政策工具是有空間的,一季度支持力度也已明顯加大。」
3、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
此次會議強調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這也明顯體現了政策安排的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
保糧食能源安全——糧食和能源均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專家指出,糧食供應要確保安全,當前應抓好春耕備耕,糧食生產「穩」字當頭。能源方面,則需研判疫情和國際能源市場變化的影響,協調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持供需平衡。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是復工達產的重要保障。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9%,中小企業開工率達84%。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只有保持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中國經濟復甦的主動權才掌握在自己手裡。
保基層運轉——在疫情防控中,基層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財政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認為,保基層運轉,就是要保障各級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開門辦公的經費,使教育、醫療、治安、水電、公交等公共服務正常運轉。這是推動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也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當前各方面支持正有條不紊地推進。疫情是外部沖擊,要通過這些有力舉措對沖疫情影響,維護經濟平穩運行。」牛犁說。
(8)召開經濟工作會分析疫情影響擴展閱讀
提出背景
2020年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保」這六方面的工作。專家分析,這是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提出的要求,意在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㈨ 過了疫情後,經濟會不會好些,工作會不會好找一些
疫情過後經濟會隨著復甦好轉,相比工作也會有很多機會好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