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西部最大的城市是哪個
重慶市是中國第4個直轄市,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地域最大,人版口最多(權有3000萬之多)。不過,重慶市的「大」有點名不符實,因為重慶有點相當於一個省的建制,很多人認為重慶應該和湖北、廣東並列,而不是和武漢、廣州並列。
B. "一帶一路"規劃中所涉及省市區中有幾個位於中西部
一帶一路涉及省市區中西部有:陝西、甘肅、新疆、西藏、雲南、廣西、重慶
C. 中國計劃單列市有哪些
中國國家計劃單列市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1、大連
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大連優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東北三省為經濟腹地,是東北的門戶,也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綜合性外貿口岸。
2、青島
是山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沿海、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台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
3、寧波
是浙江省下轄的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東南沿海,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
4、廈門
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東與金門縣、南與龍海市、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漳州台商投資區接壤。門港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海峽性的天然良港。
5、深圳
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南),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中國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D. 請問青島是計劃單列市嗎
青島是計劃單列市。當前,中國共有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廈門這五座計劃單內列容市,他們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計劃單列市,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是在大城市當中挑一些實力強的城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享有省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但在強省會時代下,計劃單列市的優勢正在被省會城市逐漸趕上。五座計劃單列市需要找到全新動能,以避免被「邊緣化」。而在五座計劃單列市中,青島各項主要指標均處於中游。
(4)重慶港口經濟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所謂計劃單列市,全稱是「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獲得這個頭銜最大的便利就是擁有更高比例的財政收入留成,同時還有更自由的較大經濟政策制定權。它們被視作「行政上的副省級城市,經濟上的直轄市」。
除了4大直轄市之外,中國還有15個副省級城市。在這15個城市中,又有5個城市的身份顯得十分獨特,這便是計劃單列市——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廈門在列。
日前,有媒體結合各地統計公報,從GDP總量、人均GDP、人均收入、資金總量、高新企業數等多項指標上,對五座計劃單列市進行了盤點。
E. 從宜居的角度考慮,定居南通好還是蘇州好
越來越多的人在蘇州和南通之間糾結,給我們傳遞了什麼信號?一種觀點認為,南通是個低調點的城市,但畢竟只和上海隔了一條江,公路橋鐵路橋通了還是方便了許多,雖和蘇州的區位優勢比不了,可也已經秒掉了全國大多數城市,所以經常會發現沒什麼名氣的南通,在經濟發展上卻排在全國前列。
南通
南通的方向在向宜居城市發展,但南通的房價依然是高水平(雖然比不上蘇州),再結合地區整體的薪資水平偏低,導致在南通買房並不輕松。因此,南通至少目前來講,並不宜居(南通土著除外)……
對此觀點不敢全部認同,如果是從更小的城市出來打拚,毫無疑問是蘇州,因為同樣的情況下蘇州的機會更多。但如果是南通本地人,有一定的社會人脈基礎,且沒有置業的壓力,相信留在南通不會比蘇州差,畢竟南通也是在上升期的城市。
越來越多的人在蘇州和南通之間糾結,給我們傳遞了什麼信號?應當看到,放二十年前,根本就不會有人糾結蘇州還是南通這樣的問題,這說明南通近些年發展得很快,縮小了與蘇州的差距。
南通
蘇州是一個介於上海的繁華與南通的舒適之間的城市,也是許多人理想的定居城市。但若有人同時也貪慕上海的繁華和南通的溫馨感,最終的選擇需要順從自己的需求。
相信南通在全面通航通高鐵、通地鐵之後會迎來飛速的發展,如果生活已經安定並且滿意現狀,完全可以久居於此。但是如果認為自己的發展遠不止於此,當然建議去蘇州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F. 中國有哪些經濟發達的內陸城市
很多人一直都自己家鄉GDP的情況,據有關機構研究,2019年中國大陸城市GDP排名已經出爐了。關於2019年度中國大陸城市GDP二十強相對於2018年的排名變化,明顯的可以看出城市間的「明爭暗鬥」,排名靠前的城市幾乎位置很難替換,主要是排面在中間的城市,總有種「你追我趕」的感覺,變化很大!
今天我們來看看,排名前五的這些省會城市的情況,本文的數據都不包含港澳台城市。
第五、江蘇省南京市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廣告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南京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4030.15億元排名第十一位。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第四、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5373.05億元排名第九位。
杭州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6000億元排名第八位。
武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第二、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7012.65億元排名第七位。
成都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享
G. 我們國家為什麼要設置4個直轄市
主要是考慮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管理設立直轄市。
原因說明:
起初,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的設立,主要考慮到建國初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當時的直轄市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舉足輕重。北京作為首都自不用說,上海和天津則是南北兩個經濟中心,建國時工商業底子最好。1949年上海工業總產值22.74億,全國第一,天津6.84億,全國第二。
重慶直轄則最初源於鄧小平的一句提議。據重慶市原副市長甘宇平回憶,1985年1月19日,當鄧小平在自己的故鄉四川走了一趟回到北京後,他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說,四川太大,不便管理,「可考慮劃為兩個部分,一個以成都為中心,一個以重慶為中心。」
據原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蒲海清透露,中央考慮設立重慶直轄市的原因,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四川省人口過多,1.1億多人,相當於英國和法國的人口總和;面積大,有57萬平方公里,管轄23個地級行政區、221個縣級行政區,是中國管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單位最多的省。我在四川當了11年副省長、副書記,還沒有把所有的縣走完。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縣,我只到過縣城,其他地方都沒有去過。
其次,是為了便於三峽工程建設的統籌管理。
再者,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轄市可以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7)重慶港口經濟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直轄市概念首先源自於1930年中華民國的《市組織法》,稱為院轄市。國民政府統治大陸期間,以人口達100萬人為基準,全國總共有十二個「行政院」直轄市,分別為:首都南京、陪都重慶,上海、漢口、青島、大連、沈陽、哈爾濱、西安、北平、天津、廣州。
建國初期,中國的直轄市只多不少,最高峰時有15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南京、沈陽、鞍山、撫順、本溪、西安、武漢、旅大(大連)、長春、哈爾濱。僅遼寧一地就有5個直轄市。
1954年,沈陽、西安、武漢、重慶、廣州等11個直轄市皆降格為省轄市,只保留了北京、上海、重慶、天津4個直轄市。重慶和天津又先後失去了直轄市資格。直到1967年1月2日,天津從河北省分離,恢復直轄市。1997年6月18日,重慶從四川省分離,恢復直轄市。四個直轄市的格局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