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常州的紡織業在常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常州的紡織業在常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發布時間:2021-01-16 06:07:41

1.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好嗎

紡織化學工程系來的所有自專業. 畢業出來工作是不愁的. 從中選擇一個你比較喜歡的.
我建議你去讀那個系的雙專科,能學到東西,很有前途的! 比如說染整技術/國際貿易啦,紡織技術類/國際貿易啦.當然還有去服裝系,此系的服裝設計專業同樣強大.如果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還可以去經貿系.
其他的就算了..不過你可以跟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比比,紡院排名低點,可就業率比較高,特別是染整和助劑專業。我們學生會一個部長是學助劑的,包括他在內的14個人被常熟的一家單位招過去了,他告訴我,現在工資比較少,1200/月,包吃住。老闆對他們還好,做的好的話可以有獎金提成。還有紡織品貿易,檢驗的,都行。。。希望採納~

2. 我想知道常州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啊

常州紡院的男女比是看所在的系,如果是外語系和服裝系自然是女生偏多,專但是紡化系和機電屬系是男生居多的。常州紡院去年的錄取分數僅次於常州信息,不知道今年怎麼低了那麼多。常州紡院學校硬體設施很好,校園環境也很不錯,食堂的飯菜也很好,且可選擇的種類也很多,宿舍淋浴,有熱水,冬夏天都可以在宿舍洗澡。紡化系和服裝系還有經貿系現在是紡院的大系。

3.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訓及校訓的含義

位於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實驗區常州科教城內,是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一專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屬院校,始建於1958年,2001年6月由國家級重點中專獨立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佔地825畝,建築面積29.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7.3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257萬元。全日制在校生1.1萬人,教職工598人,其中專任教師392人;高級以上職稱148人,其中正高職稱17人,雙師素質教師28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幹教師12人,省級」333」工程培養對象4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

中文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簡稱:常州紡院、常紡
創辦時間:1958年
類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工科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
現任校長:蔣心亞
主管部門:江蘇省教育廳
校訓:進德、立業、敏學、篤行
主要院系:紡織化學工程系、藝術設計系
學校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滆湖中路5號

4.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專轉本嗎

可以的,專升本對口是有淮海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

文科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

理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機電一體化技術。

藝術類:環境藝術設計

考生在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三年,考核合格者可轉入分段培養本科院校學習兩年,畢業後頒發分段培養院校本科文憑。

(4)常州的紡織業在常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擴展閱讀:

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1年由國家級重點中專獨立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2011年均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學校佔地825畝,建築面積30.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9億元。教職工6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45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170餘人;江蘇省各類人才項目近40人;江蘇省市產業教授30餘人。國內、省內高級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工程師40餘人。

學校設有創意學院、紡織學院、服裝學院、機電學院、經貿學院、人文學院、創業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等教學單位,設有45個專業。

擁有中央財政支持資助發展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群)3個,省級高水平骨幹專業5個。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38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2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9項。

5.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一般工資是多少啊

我就是創意學院的,大三剛畢業。其實在常州大學城裡的6所學校里藝專術系是最好的,其它的屬就不咋地了。創意院的專業很多,因為常州裝潢業比較發達,但競爭也很激烈,如果你打算認真的學習可以考慮環藝,如果來大學享受的就不要選環藝了。還有平面專業工作也好找,一些廣告公司都要平面的。我學的是產品造型設計(工業設計),當然還有個是工藝品設計,我學的比較廣,平面環藝都學,注重的是軟體學習,當然廣而不精啊。產品造型設計(工藝品設計)他們注重的是一些手頭藝術,比如掐絲畫、十字綉、亂針綉、陶泥製作都學,女生可以考慮下。還有動畫專業,我不是太了解,不過常州動漫業發達,還是看你學的精不精。說了這么多全是我自己的了解啦。至於能不能幫到你就不知道了。
T1

6. 急求關於常州的紡織發展以及工業規模之類的資料

常州紡織工業在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發展規模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全國紡織行業低谷運行的情況下,近幾年來連續保持盈利;目前的主導產品有燈芯緘,牛仔布,化纖長絲,精紡呢絨,產業用布及服飾製品,紡織儀器及專件等大類.紡織工業已成為常州市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之一.特別是通過幾年來的壓錠重組,減員增效,取得了成效.給常州紡織工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從1991年以來,常州市(古三轄市)棉紡錠從505430錠壓縮到1997年底的436918錠,全市共計壓縮68512錠,市區從311480錠壓縮到1997年底的256400錠.六年中,縮減了七家文口汪明光鄒蓓琳下拍/下7企業.通過壓錠,進行了資產重組.常州市區(不古三轄市)現有企業30家,三贊企業56家,三產企業252家,現有職工38225人,資產總值46.59億元,總負僨29.38億元,凈資產7.2億元,負僨率63.06%.在現有的棉紡錠(古三轄市)43.69萬錠中,市區25.64萬錠,郊區2.93萬錠,轄市區5.03萬錠(武進6.97萬錠,金壇3.16萬錠.溧陽4.90萬錠).過去幾年的壓錠重組,主要採取0種方法.一是轉讓.將原國棉四廠80%的股份轉讓給儀征化纖集團.組建了儀化常州大明公司.二是兼並.1992年率先提出三改方針,原國棉一廠兼並了第三織布廠組建了大成集團.原第二色織廠兼並了第十織布廠,1992年底組建了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97年底又兼並了第一色織廠.1997年常州紡織器材廠和江蘇紡織器材研究所被中國紡織器材工業總公司兼並.三是掛靠.將原來效益較好的合成纖維廠掛靠中國華源集團,組建了常州化學纖維有限公司,現又發展為三個企業.四是租賃.常州燈芯緘廠的4條生產線租賃給台商以後,將剩餘的資產重組配置組建了常州燈芯絨一分廠.五是聯營.原國棉一廠將800頭氣流紡設備轉移到蘇北興化市,國棉三廠將閑置的600頭氣流紡設備與安徽阜陽地區聯營,提高了資產利用率.六是破產.在終結了第九織布廠的破產程序後.1997年又終結了長期虧損的常州棘廠,針織總廠的破產程序,由儀化集團公司收購,組建了大明針織廠.七是託管.國棉二廠託管了第五棉紡廠和第八織布廠.1997年.黑牡丹集團又託管了巾被總廠.擴大了資產營銷規模.八是轉產.整體遷出了四家企業.部分遷出三家企業,騰出了廠房和土地開發服務業和娛樂業,發展了六個大型的三產項目.如1.5萬平方米的蝶球賓館.2萬平方米的亞洲娛樂休閑廣場.九是置換.將國棉4/98經濟時刊17重現生機二廠的沿常州市主幹道的生活區,與武進市以土地置換方式聯營開發.建造了九洲服裝城.十是合資."八五"至今,共興辦三資企業45家.全行業三資企業已達56家.如國棉三廠與香港查氏集團合資組建了名力紡織有限公司,無論從用工上還是從管理上都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1991年以來.常州紡織行業的改組面達85%,改組後的華源東方滿足市場需要,形成了新的運轉機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還充分利用政策沖銷了呆壞帳14125萬元.同時,通過壓錠和重組還提高了紡織裝備水平.1991年以來,由於壓錠重組,常州紡織行業的就業數也從54635人減至1997年底的38225人,平均每年以6.3%速度遞減.其中棉紡織行業共減員7668人,平均以每年8%的速度遞減.僅以1997年實況為例:為了能加大壓錠重組力度,減輕企業負擔.為維護社會穩定作貢獻,加大了分流安置,技能培訓和培育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力度,採用了6種就業形式.一是開發型就業.三資企業安置6156人.三產企業安置5769人.二是約束型就業.清退臨時工276人,終止合同工1247人;----是自主型就業.鼓勵職工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辦停薪留職328人.四是輸出型就業.勞務輸出304人.五是保障型就業.為減輕企業安置壓力,辦理內退1630人.六是交流型就業.系統內部餘缺調劑803人,向外系統外省市輸送295人.同時,健全完著了再就業服務中心.至1997年底,紡織再就業服務中心的託管人數為2359人,1997年投人費用380萬元."中心"為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保障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維護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幾年的壓錠重組,使常州紡織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從1992年到97年的5年中,全系統銷售收人,工業增加值,實現利稅,實現利潤,自營出口每年分別以13.32%,13.50%,12.60%,4.13%,46.84%的速度遞增.199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8.7%億元,比上年增長9.49%;實現銷售收人37.86億元,比上年增長7.31%;實現利稅2.06億元,比上年增長8.95%;其中實現利潤4396萬元,比上年增長21.81%;工業增加值完成9.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3%.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完成了省,市下達的任務.是自1991年行業結構調整以來取得最好成績的一年.啟示幾年的紡織壓錠重組的實踐,給人們的啟示是:第一,紡織低水平重復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通過把"四類"(建國前生產的細紗機,…1字頭細紗機,1979年以前生產的""字系列細紗機,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設備)落後棉紡錠子壓縮,淘汰掉,有利於紡織這一支柱產業向高科技進軍,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通過壓錠進行有效資產重組,發揮它的應有作用.常州紡織各級領導認識早,行動快,是連續保持較好經濟效益的重要方面.第二,棉紡壓錠一定要與行業結構調整,資產重組相結合;與減人增效,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與加強企業管理,降本節支相結合;與產品開發增強發展後勁相結合.通過壓錠,把企業的綜合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第二,在壓錠重組的過程中,要深人做好職工的思想疏導工作,特別是要做好下崗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轉變思想觀念上下功夫,使其能順利地適應這個轉變,走上自我發展的新路,在市場競爭的海洋中,開辟新的綠地.第四,從組織角度講,要建設好"再就業工程"這個新生事物.常州紡工建立的"紡織職工再就業服務中

7.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到底怎麼樣

紡院的第一大專業是紡化,然後是服裝,計算機專業也就一般吧,沒有學紡化和服裝那麼強硬。
畢業生畢業之後應該不用多久拿到證書,除非是拖欠學費或者有重修補考不過關的得要花點時間去爭取畢業證書。

8.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在江蘇省教育實力怎麼樣啊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隸屬於江蘇省教育廳,學校座落在全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內,始建於1958年,2001年6月由國家級重點中專獨立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佔地825畝,建築面積29.1萬平方米,園林式、數字化、生態型、可發展的現代化綠色校園,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現有在校學生12000餘人,其中高中起點學生9700餘人。現開設56個專業(含專業方向),設有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紡織化學工程系、服裝系、機電工程系、信息技術系、經貿貿易系、外語系、常紡-萊佛士國際學院和繼續教育部等六系兩院一部。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538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職稱教師120餘人,雙師型教師200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18人。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教育專家、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省市級優秀教師30多名。此外,學校還聘有客座教授40餘名,外籍教師14名。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擁有價值6582.3多萬元的各種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科研陣容強大,尤其在纖維與織物的物理、機械性能測試及工藝試驗;染料、助劑的分析與檢測;新型紡織品設計、服裝設計等方面實力超群。
學校以「進德、立業、敏學、篤行」為校訓,秉承「辦學有特點、專業有特色,學生有特長」的辦學宗旨。

9. 常州紡織業現狀和特點分析,常州紡織業受金融風暴影響的原因分析

首先 你可以參考我的回答中所有關於 金融風暴對產業的影響 其中相關的文字 起碼可以堆個500字了-----這是大環境的影響 也有對輕工業的影響

其次 關於 地域 細分行業的影響 可以參考行業分析和政府分析

當然 按上述思路 寫出來的 算是原創類的 如果只是敷衍了事 或者 對原創的要求不高 我送上如下範文一篇 數據真實 內容可靠 是今年第三季度常州某協會的資料: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概述

(一)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重大影響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為:

1、證券投資損失。我國金融機構和中資機構因投資次貸證券及其相關產品造成的投資損失。

2、美元匯率損失。美元的不穩定加大了我國外匯儲備的風險,使我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承受巨大貶值風險。

3、外貿需求下降。由於外部需求減少,出口大幅下降,對出口企業、外向型工業和外向型地區帶來負面影響。

4、中間產品消極采購。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導致各國企業大幅壓縮庫存,延遲采購。

5、國際資本迴流。跨國投資者因流動性不足調回資金,大幅減少對外投資。

6、悲觀心理預期傳導。企業採取保守的經營策略,消費者因就業形勢惡化、收入下降放緩消費

7、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引發更多貿易摩擦。

(二)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分析

1、金融危機的本質

這場金融危機,表層原因是次貸危機,深層次原因是美國金融發展失衡、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其實質是對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即對需方過度消費、供方產能過剩的總調整。

2、金融危機對我國發展方式的思考

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嚴重問題。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過度依賴投資,是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應對危機的根本之道在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三個轉變:即以 GDP為主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轉變;以經濟發展為主向關注民主的轉變;以外需為主向內外需共同發展的轉變。

3、危機中蘊藏的發展機遇

一、危機轉為動力,倒逼國內經濟以內需和消費拉動為主,加速推進我國產業升級。二、經濟衰退造成的國際市場資源、能源價格回落,給我國創造了理順資源價格的契機;也給企業緩解了成本壓力。三、危機賦予了我國參與重建國際貨幣體系的機遇。

二、國際金融危機對常州經濟影響的綜合狀況分析

1、經濟總量增長放緩

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 10.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6.8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738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 加值402.1億元,增長14.1%。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下降了2.8%。

2、工業經濟增速回落

上半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780.5億元,同比增長8.2%,實現利稅 186.7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118億元,增長8.2%。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工業經濟增幅下滑了19.6%。

3、財政收支增速下滑

上半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91.2億元,同比增長10.2%;增幅比去年下降了21.4%。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6.0億元,同比增長10.1%,增幅比去年下降16.1%。

4、投資增輻下滑

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6.77億元,同比增長18.4%,增幅下降8.2%,其中工業完成投入479.82億元,增長17.9%。

5、外貿出口呈現負增長

上半年,全市完成外 貿進出口總額65.5億美元,同比下降22.3%,其中進口18.2億美元,下降19.1%;出口47.3億美元,下降23.4%。

6、利用外資大幅下降

1-5月份全市新簽協議外資項目64個,比去年同期減少25個,新簽協議注冊外資8.1億美元,同比下降34.8%;實際到賬外資7億美元,同比下降 40.5%。

三、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常州工業經濟現狀分析

(一)常州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態勢

今年上半年全市九大行業工業總值中,冶金、化工產業零增長,其中冶金行業利潤下降了16.16%;紡織行業增長5.79%,利潤下降了3.51%;塑料行業增長13%,利潤下降了19.74%;電子行業增長9%,利潤下降了24.38%。服裝行業增長14.37%,利潤增長27.53%;醫葯行業增長21.4%,利潤增長29.8%;建材行業增長19.33%,利潤增長27.56%;機械行業增長11.22%,利潤增長3.29%;1-5月,五大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309億元,同比增長7.48%,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8.56%,電子信息增長9.1%,生物醫葯增長15.8%,新材料增長3.7%,新能源增長3.8%。

(二)當前常州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1、產業結構不合理。近年來我市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依賴於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重化工業的拉動,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偏小,長遠來看,市場和資源瓶頸的約束,使得我市重化工業面臨嚴峻挑戰。

2、新增長點尚未形成。多年來支撐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機械、冶金和化工三大「發動機」出現明顯的減弱跡象。而增速較快的新能源、生物醫葯等行業規模較小,短期內難以彌補三大產業增速下滑造成的落差。

3、企業科技創新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差,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去年全市企業R&D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27%;缺乏核心技術,全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申請和擁有量不及深圳華為一家公司;產品附加值低,全市新增工業利潤主要來自銷售量的上升,所佔比重超過60%,真正質的提高所帶來的盈利不足四成。

四、常州工業經濟發展擺脫困境的條件和機遇

(一)促發展、保增長的條件分析

1、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

常州製造業已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已形成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產業特色和優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提高、機制不斷創新,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形成了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

2、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壯大

近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最快。2008年,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231.7億元,比上年增長48.0%,高於全社會投資增幅27.7個百分點,在全社會投資中所佔份額由上年的13.0%上升至16.0%;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的作用十分明顯。2008年規模以上高新企業全年完成產值23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2%,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4.8%,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份額達45%;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增長較快。2008年,高新技術產品完成出口1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9%,佔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9.2%提高到15%。

3、規模以上企業是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2008年,全市產銷規模居前50位的企業產值、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7.5%,高於全市平均增幅5.7和5.5個百分點。特別是46家利稅超億元企業全年實現利稅132.5億元,比上年增長39.8%,增速超過全市平均水平16.8個百分點;利稅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35.7%,對全市利稅增長的貢獻份額超過六成。

(二)促發展、保增長的機遇分析

1、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提供的發展機遇

據估算,4萬億投資計劃可能在未來數年總共帶來6萬億以上的GDP,相當於2007年廣東、上海、浙江三省市GDP的總和。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將給我市鋼鐵、建材、裝備製造、新型農機等行業帶來市場機遇。

2、國家和省產業振興計劃提供的發展機遇

今年國家和省分別出台了產業振興計劃,在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上分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許多計劃與我市五大產業密切相關,給我們保增長促發展、結構調整、產品開發、市場開拓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機遇。

五.常州工業經濟發展應對挑戰的思路、任務和措施

(一)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思路

我市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創新為主,重點突破,引進為輔,裂變跨越。

(二)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

1、推進裝備製造智能化,提升核心競爭力。

——軌道交通設備。我市軌道交通設備在內燃機車及材料、關鍵零部件上有一定的基礎。根據國家規劃,未來我國鐵路建設以電力機車和城市地鐵、輕軌為主,而城市地鐵、輕軌也主要是電力機車。這意味著,我市軌道交通設備在未來發展中,將逐步邊緣化。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向上爭取,引導企業融入以電力機車為主流的軌道交通設備產業。

——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電網是未來輸變電設備產業的發展方向。到2020年國家將投資數萬億用於智能化電網的建設。要引導企業參與智能化電網設備的國家標准制定;鼓勵企業參與智能化電網輸配電設備的研發;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在新一輪發展中,保持領先優勢,搶占制高點。

——工程機械設備。我市工程機械設備的自控系統、嵌入式軟體等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未來的工程機械設備主要向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我們要加快發展新一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新型農機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大馬力農業機械裝備、農產品深加工成套裝備、飼料機械等技術與產品。

2、招商引資、跟蹤培育,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裂變

——數字影視機。我國政府已做出規劃,到2015年基本實現電視數字化,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電視市場。國家組織了數字電視機標准制定,引導國內企業開發數字電視機。我市一些企業已幫國外公司貼牌生產數字電視機。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在新一輪數字電視機市場重振我市雄風。基於網路的藍光激光視盤機將是未來激光視盤機的發展方向,我市新科電子參與了這一國家標準的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要大力扶持企業,加快研發,迅速搶占市場。

——液晶顯示面板(TFT—LCD)。液晶面板在電視機上的應用,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液晶面板投資大(一條6代線投資二十億美圓)、產業鏈長(配套投資幾十億美圓)、市場廣闊(一條8代線可形成幾千億的銷售)、技術壟斷度性強、產業集中度高、企業風險大。為了降低成本和貼近市場,國外這一產業已開始逐步向長三角轉移。液晶面板是常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又一契機。要高度重視這一產業的轉移,以高屋建瓴的眼光,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瞄準這一產業,積極招商引資,形成常州電子信息產業的裂變。

——半導體照明(LED)。半導體照明是21世紀的節能環保產業,它將取代傳統照明,市場廣闊。我國台灣地區及國外企業開始逐步向大陸轉移這一產業。我市已有部分半導體照明產業企業,但規模小,技術含量低。我們要把半導體照明作為我市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突破口,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引進晶元製造、外延片生產等上游企業,形成自身特色的以LED為核心的半導體照明產業鏈。

——嵌入式軟體。嵌入式軟體廣泛應用於裝備製造等領域。常州軟體業應以嵌入式軟體為重點,重點圍繞輸配電設備智能化、軌道交通數字化、工程機械信息化、煤礦設備自動化等常州特色產業展開研發,促進我市裝備製造業水平的提高。

——網路游戲。這是軟體與動漫的結合。我們要以國家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為契機,大力發展我市的網路游戲產業,提升軟體與動漫產業的發展水平。可以採用與3G電信運營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網路游戲的增值服務,開拓3G新市場。

3、做大做強新能源,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光伏產業。我市要重點發展高效低成本晶體硅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零部件、光伏設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風電設備製造業。突破核心技術、擴大產業規模,重點發展兆瓦級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建設具有特色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核電裝備製造業。我市核電裝備產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集成創新,提高產業技術水平,進軍國內一級設備市場,並努力形成產業規模。加快核電用輸變電設備、核電主泵、閥門、電纜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生產。

4、擇優發展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基礎產業

——工程塑料。當前,首先要加快調整產品結構,積極引導企業兼並重組,集中企業優勢,做大做強企業,做大市場規模。

——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已被列為我國新材料重點發展的產品。高性能碳纖維具有技術門檻高、投資密集、研發風險大的特點,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市通過引進技術,已有企業正在開發這一產品。我市應把這一產品作為新材料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加強扶持力度,加快產業化進程,做到國內領先。

5、重點關注生物醫葯,布局新興產業。

國家在近三年將投入8000億改善全民醫保體系,這給生物醫葯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現代生化和基因產品。以生物酶制劑、抗癌葯物、心血管系統葯物、疫苗等為突破口,重點組織實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創制項目,特別是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化技術開發新型生物醫葯產品。

——先進醫療器械。必須進一步強化人工關節等醫療器械的技術優勢,並加快研製與生產新產品,擴大產業規模。

——醫葯研發外包(CRO)。醫葯研發成本的日益增長,催生了一個逐漸龐大的全球CRO市場。我市應該充分利用國外醫葯研發機構向我國轉移的契機,積極承接國際醫葯研發外包。

6、壯大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轎車製造。汽車產業的特點是轎車市場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在全球汽車產業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中,要積極爭取引進轎車整車生產,形成我市汽車產業的「核聚變」。

——汽車零部件製造。常州地處南京與上海兩大汽車製造基地之間,有利於構建「左右逢源」的汽車零配件產業的供應鏈,具有產業發展的空間優勢。要加大對汽車零配件企業扶持力度,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形成區域內汽車產業的配套能力。

7、規劃發展航空設備製造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幾年,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戰略是積極發展新支線飛機、大型飛機、直升機和先進發動機、機載設備,擴大轉包生產,推進產業化。這一重大戰略將為我國航空設備製造業帶來又一輪發展新機遇。

航空設備製造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高、產業鏈長、帶動性大。

——建設國家直升機製造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以蘭翔機械廠和飛機製造廠為骨幹,以我市先進的製造業為基礎,爭取建設國家直升機製造基地並成為直升機主要零部件供應商。

——建設國家商用大飛機零部件基地。以上海商用大飛機項目為契機,對接上海航空設備製造業,配套生產相關零部件;積極合資合作,引進飛機發動機、飛機零部件廠商。

8、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延伸製造業價值鏈。

——發展現代物流業。逐步構建以物流中心為核心、綜合性物流配送和專業性物流配送區為節點的物流網路體系框架,使物流服務直接滲透到企業、園區等各個終端。

——發展科技服務業。搭建主要為科技資源有效流動、合理配置的服務體系,把科技服務業作為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的重點加以提升和發展。

——拓展商務服務業。規范發展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機構,推動大型會展、廣告等服務企業為工業企業服務。

(三)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1、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經費投入,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

根據省政府文件,市級政府科技經費支出不得低於財政支出的3%,縣(區)不得低於2%,且科技經費增長幅度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據統計,近三年來除今年以外,市本級科技經費支出,均達到了規定比例。但各轄市區除新北區外,連續三年來都未達到規定的比例,且增幅呈下降的趨勢。此外,不論是市本級還是轄市區,科技經費支出增長幅度都遠遠低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要嚴格執行省政府文件,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經費支出,引導全社會科技投入。

2、積極推進與央企的對接,爭取在常建立基地

國家擴大內需計劃大多以央企為主。應積極推進我市核電裝備企業、航空工業企業進入我國核電站建設、直升機基地、商用大飛機項目,爭取央企在常州成立核電裝備和航空設備產業基地。積極跑部跑省,發揮企業在對接中的橋梁作用,創造有利條件,實現我市與央企的有效合作。

3、突出產業鏈招商,實現結構調整裂變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要實現常州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對液晶面板、半導體照明、轎車製造、航空設備等常州幾乎空白的產業要通過招商引資,做到「無中生有」。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招商,把招商引資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要破除怕吃虧,怕冒風險的意識,對大項目捨得投入。

4、培育高科技企業,成建制地引進科研院所

對我市已有基礎的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要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培養一批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要在現有科教城的基礎上,成建制地引進大院、大所、大學的實體研發機構在我市「生根」,建立分院、分所、分校;引導大企業兼並科研院所,成為企業的研發機構;積極探索技術研發外包方式,承接國外研發機構的業務轉移,有效提升我市產業的創新能力。

5、積極引導企業兼並、重組、聯合,實現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鏈延伸

鼓勵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兼並重組,推動企業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充分發揮現有品牌、標准、專利的效應,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龍頭企業。

6、鼓勵引導企業上市融資,走資本擴張道路

要加大宣傳,建立上市企業庫,積極培育上市企業,強化服務,協調解決問題,推動一批企業上市。

7、加大海外「人才抄底」的力度,引進產業緊缺人才

一方面,要鼓勵優秀海外科技人才來常州創新創業,興辦高科技企業;另一方面,也鼓勵高端技術人才帶團隊到企業開發產品。

8、科學制定產業區域規劃,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

要科學制定產業區域規劃,優化產業布局,降低產業發展成本。建議生物醫葯產業布局在常州高新區,半導體照明、風電設備及核電裝備布局在武進區,改變目前產業分散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常州的紡織業在常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