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引發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經濟危機的是
答案D
點金:首先要判斷出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危機是1973年爆發的,其次要知道這次危機是中東產油國提高油價引起的。
❷ 損失800億元氣大傷!500輛坦克怎麼樣了400架戰機又怎麼樣了
另外雖然以色列戰前得到了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軍事上的扶持,資金補給也相當可觀,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們自身的空軍實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快速的反擊能力和出色的高強度出動,還是給不少中東國家帶來了威懾力。
❸ 美國從中東戰爭攫取了多少經濟利益
2015年,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巴林、約旦和埃及,它們希望購買數以千計的美製導彈、炸彈及其他武器,以彌補過去一年裡消耗掉的軍火。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限制美國軍工企業能賣給阿拉伯國家的武器類型,為的是確保以色列對其在該地區的傳統對手上保持軍事優勢。但由於以色列與這些阿拉伯國家目前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針對伊朗的聯盟,奧巴馬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願意把先進武器出售給海灣國家,對此也幾乎沒有來自以色列的公開反對。國防行業分析人士和中東問題專家說,中東地區的動盪,以及富裕的遜尼派國家為爭奪地區霸權與什葉派的伊朗作戰的決心,將導致對國防工業最新、最高尖技術硬體的新訂單激增。
中東戰爭表面上與經濟毫無瓜葛,但是其實五次戰爭都和石油緊密相關,所以中東戰爭對油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經濟上講,石油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液,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與進展。中東盛產石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其儲量佔全球總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而且中東地區是國際石油市場最主要的輸出者,歐美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大國都需要中東的石油。所以,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誰能夠控制中東的石油或者說能夠對中東的石油有話語權,誰就能夠擴大世界影響力且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另外,中東地區是聯通三大洲的樞紐,是世界要塞、貿易通道,而中東地區也是現今世界貨物貿易主要通道,在運輸成本與運輸效率上,都是優於其他地區的。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阿拉伯、敘利亞等國家直接切斷了對英國和法國兩國的石油供給鏈,導致英法兩國國內石油嚴重供應不足,石油價格更是一升再升。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阿拉伯再次拿起石油武器去支援埃及和敘利亞,在石油的對外供應方面,阿拉伯逐月減產50%,後來還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這給美國帶來了很大的的壓力。與此同時,石油生產大國趁機推行石油國有化的政策,將西方的石油公司的股份全部劃為國有。這一系列的減產、控量、禁運的措施,直接導致油價飛漲,油價的飛漲也是二戰後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中東戰爭中明顯可以看出,各國都在依靠石油來控制戰爭的發展,參戰方也都在彼此遏制對方對石油的控制,所以在中東戰爭中有很多的石油基地被轟炸。這些石油產量大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和發展都有直接影響,在戰爭期間,油價曾漲到過34美元一桶,這個價格在那個時代算的上是天價。
然而,戰爭過去多年,這些國家並沒有放棄軍備競賽。據跟蹤全球軍事開支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數字,沙烏地阿拉伯2014年在購買武器裝備上花了逾800億美元(約合4960億元人民幣),超過法國和英國這方面開支的總合,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國防產品市場。阿聯酋去年購買武器的開支近230億美元,是該國2006年這類開支的三倍還多。卡達是國庫充裕、希望在中東具有影響力的另一個海灣國家,它也在瘋狂購買武器。2014年,卡達與五角大樓簽署了一筆110億美元的交易,買來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愛國者和標槍防空系統。現在,阿聯酋正計劃購買波音公司的F-15戰斗機,以取代其老化的法國幻影戰斗機群。
美國的國防企業正在跟著錢走。波音公司於2011年在卡達多哈設立了辦事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在那裡設立了辦事處。2013年,洛克希德成立了專門負責對外銷售軍火的部門,公司首席執行官瑪麗蓮·休森曾表示,洛克希德需要增加出口業務,目標是讓全球武器銷售佔到其總營銷額的25%到30%,以部分地彌補五角大樓因9·11事件而預算一度大增之後出現的經費萎縮。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中東地區的代理人戰爭可能會持續好幾年,這將讓中東地區更渴望得到F-35戰斗機,該戰斗機被認為是美國未來武器庫的瑰寶。這個機型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武器項目的產物,它具有隱身能力,並已大量推銷到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國。但出於維護以色列軍事優勢的考慮,尚未向阿拉伯盟友銷售。
❹ 都說戰爭會造成經濟損失,為何以色列打仗越大越富,五次中東戰爭
實際上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已經經歷了包括5次中東戰爭在內的多場軍事沖突,而以色列的領土也從建國之初的一小片地區發展成了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的中東地區唯一一個發達國家。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人在歷史上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土,之所以能夠從巴勒斯坦人民手中佔得一半富饒的土地建國,完全是歐美國家出於補償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到的非人待遇有關。不過西方國家這種拍腦袋決定的補償計劃,卻完完全全給巴勒斯坦人民帶來了持續了幾十年的苦難。
中東戰爭讓無數巴勒斯坦人民流離失所
中東戰爭讓無數巴勒斯坦人民流離失所
在以色列建國之初,以敘利亞、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就對以色列發動了中東戰爭。而西方國家出於保護以色列這個中東「據點」的想法,在戰爭期間給予了以色列大量的軍事援助。如果說在和平時期美國每年僅僅會給以色列50億美元的援助,一旦以色列發生戰爭,這個經濟援助還將翻上幾倍。
以色列控制了許多水源地
以色列控制了許多水源地
除此之外,以色列在戰爭中還獲得了大量領土,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蒂朗海峽這個出海口。中東地區同時也是一個氣候非常乾旱的地區,以色列在5次中東戰爭中還獲得了戈蘭高地以及約旦河上游等重要的水源地。而大量的水源地的補充加上以色列在農業灌溉上的研究,使得以色列的農業可以成為其國民經濟發展的保障。另外,由於德國在二戰中殺戮的猶太人太多,從二戰結束至今德國政府一直在給以色列進行著經濟賠償。以色列使用這些錢,創造就業,利用德國科技發展技術,所以那自然是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富裕。
❺ 中東戰爭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800字
作為後起的西方強權,美國缺乏昔日歐洲殖民帝國的財富優勢,不能實行直接的殖民統治並無償獲取財富,而是以自身資源無償為全球秩序提供公共產品。美國中東霸權也同樣包含著這一缺陷。連綿的中東戰爭引發了美國金融危機,而中東劇變、中東國家主體意識增強和伊斯蘭勢力的崛起,進一步削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在利比亞戰爭中退居二線以及在敘利亞危機中不願出兵干預,表明美國中東霸權已經走到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帝國統治以軍事征服與領土兼並為手段,以財富掠奪為根本目標。美國是文弱的帝國,其在本土的擴張盡管也經歷了軍事征服與領土兼並,但總體上以經濟與商業擴張建立霸業。由於不能無償獲取殖民地與附屬國的財富,美國被迫消耗自身經濟資源提供公共產品,確保霸權秩序。創造財富的潛力是美國權力的源泉,取得政治霸權意味著美國戰略優先目標偏轉——美國為延續政治霸權而不斷地付出經濟代價,最終窒息了自身的經濟活力。
2008年美國債務危機的爆發,與美國體系的生存邏輯存在自然關聯。戰後以美蘇為代表的核均勢誕生,以核均勢為後盾的美蘇競爭形成恐怖平衡,其不戰不和的態勢限定了軍事力量的有效運用,美國的財富潛力由此得以發揮,以跨越半個世紀之久的巨大戰略對耗贏得了冷戰勝利,促成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核均勢的存在也決定了美國不能憑借數度領先的軍事優勢擺脫以債務苟安的窘境。美國國內政治體系孕生的普遍福利體系,加劇了自身經濟重負,與美國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一道促成了債務困境。
❻ 大家如何看待伊拉克經濟十年時間翻了八倍的狀況
伊拉克在2002年薩達姆統治時期的為189.7億美元,到了2014年的已經達到了2346億美元。這10年多伊拉克的GDP增長了12倍左右。有人可能會將伊拉克經濟的發展歸功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並不全面概括伊拉克經濟快速增長本身的原因。
❼ 請問有誰知道四次中東戰爭詳細時間與戰爭過程和經濟損失跟傷亡人數!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6年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3年
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2年
第一次中東戰爭
亦稱「巴勒斯坦戰爭」。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聯合國決議建國,激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次日凌晨,埃及、約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國即向以色列宣戰。這場戰爭斷斷續續地打了9個多月,在聯合國的調解下, 於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戰。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達2.07萬 平方公里,比聯合國決議規定的猶太人國家的面積還多6700平方公里,並驅逐了96萬巴勒斯 坦人。戰爭遺留下「邊界問題」和「難民問題」,為日後再次爆發戰爭埋下的禍根。
第二次中東戰爭
亦稱蘇伊士運河戰爭。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從英、法殖民主義 者手中收歸國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島。31日,英法 以「保衛運河通航自由和安全」為借口,向埃及發動進攻。在世界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下,埃 及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對於這場戰爭,美國同英國、法國之間存在著矛盾。英、法軍隊 於12月22日撤出埃及領土,以色列軍隊於1957年3月才全部撤離埃及。這場戰爭以侵略者的 失敗而告終。
第三次中東戰爭
亦稱六.五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不甘心失敗,念念不忘尋機報復。埃及總 統納塞爾在勝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蘇聯的蒙蔽,對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鎖亞喀巴灣,突然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動襲 擊。在以色列的空軍的大規模的空襲中,埃及近300架作戰飛機被毀於地面。埃及陸軍在失 去空軍的掩護下,遭以軍重創。接著,敘利亞、約旦在以色列空軍的突然襲擊下,大量飛機 受損,陸軍也先後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受到嚴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聯合國安 理會兩次通過決議,埃及、敘利亞、約旦在喪失大片國土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無條件「停 火」。在6天的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約旦管區、加沙地帶、敘利 亞的戈蘭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島,迫使50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
第四次中東戰爭
亦稱「十月戰爭」或「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 為收復六.五戰爭中的失地,集中51萬地面部隊和海、空軍主力分別向以色列軍隊佔領的西 奈半島(西線)、戈蘭高地(北線)發動突然進攻。埃軍當天渡過蘇伊士運河,8日摧毀以 軍「巴列夫」防線,收復部隊失地。敘軍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對戰爭初期不利形勢,以 色列迅速動員預備役部隊,使總兵力增至40萬人。決心先以北線為重點,集中使用空軍主力 對敘軍陣地進行空襲,以3個師轉入反攻。經激戰,迅速擊潰敘軍。爾後於16日,集中兵力 轉移西線,以軍偵察突擊隊喬裝埃軍深入埃軍後方,大肆破壞埃軍薩姆—6防空導彈陣地, 為以空軍開辟空中走廊,以軍後續部隊乘隙渡過運河,在西岸建立橋頭堡,並攻入埃及腹 地,對埃軍第3集團軍形成合圍態勢,戰局頓時逆轉。10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 要求雙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於22日,敘利亞於24日同意停火。此後,先後簽署了兩個 在西奈脫離接觸的協議。
第五次中東戰爭
亦稱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從陸 地、空中和海上大舉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軍佔領了從貝魯特到大馬士革的國際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這一地區的基地被全部摧毀,武裝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損失。駐貝卡谷地的敘利亞軍隊也受到以色列空軍的重創,薩姆導彈設 施和空軍力量遭到到重大損失。6月11日,敘利亞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接著,以色列調 集重兵對巴解總部所在地貝魯特西區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包圍和攻擊,後在聯合國的調解 下,在維持和平部隊的監督下,巴解總部及其萬余名武裝人員不得不撤出貝魯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個阿拉伯國家。敘利亞在貝魯特的1000多名部隊也同時撤走。
❽ (1)概括說明第四次中東戰爭對當時的世界經濟和國際格局產生的影響 (2)當今世界,能源之爭日趨激
❾ 第三次中東戰爭世界經濟的影響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半個多世紀里,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區像中東地區一樣,一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給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中東為何戰爭不斷?說到底,只有以下四個主要因素: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三洲五海一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的差異,都使中東地區介與矛盾之中。
一、豐富的石油資源
中東是目前世界石油出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影響。
但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也給中東帶來了無窮的戰爭。
美國侵略伊拉克就是一場石油戰爭,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阿以戰爭,表面上看和石油沒有關系,事實上和石油的關系大著呢!
可以說,歷次中東的戰爭都與石油息息相關!
二、匱乏的水資源
與豐富的石油資源形成鮮明的對比,中東的水資源卻很少。中東地區氣候乾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匱乏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
如果說美國和中東是為了石油而戰,那麼中東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是為了水資源而戰。
三、重要的位置
中東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非洲的東北部,歐洲的南部,中東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自古以來,中東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這便是中東戰爭的一個原因。
因為如果得到了中東,就等於得到了一張數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存摺,那麼,誰又不想得到中東呢?
四、文化的差異
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這里頻繁交流,多種民族在這里匯聚。各種民族都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習俗和生活習慣,因此,中東的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是導致中東戰爭不斷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個民族的人都想讓自己的民族發揚光大,這就避免不了戰爭,其中,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沖突最為關鍵,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著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長!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的兩大主題,作為世界注目的中東也不例外,但頻繁的戰
❿ 第四次中東戰爭,美元升值為什麼會導致歐洲經濟滯脹
中東戰爭導致油價上漲,美國作為石油消費第一大國,美元相對石油貶值,美元購買力下內降。歐洲高度依賴美元購買容力來拉動經濟,美元購買力下降後歐洲產業只能萎縮。本國經濟發展停滯後為了快速地恢復,就擴大內需,美國人買不動了,就讓老百姓買。老百姓沒錢買,那就印鈔票,發生通脹。宏觀來看,經濟停滯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