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太原的經濟發展怎麼樣那地方好不好
環境的話已經改善很明顯了,經濟發展還是要看個人,沒能力的人工資確實高不了,也就三四千頂死,但是一些有能力的,工資也挺高的。
『貳』 山西省經濟轉型是怎麼發展的
袁純清強調,實現發展轉型,關鍵是幹部要轉型。領導幹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別人的眼光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用別人的創新來豐富自己的路徑,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本領。二要有戰略的思維,善於在復雜局面中謀篇布局,在嚴峻挑戰中抓到機遇,在激烈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戰略把握上高人一籌。三要有「結合」的本領,在用好政策與破解難題的結合上長本領,在項目策劃、布局與項目推進的結合上長本領,在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結合上長本領。四要有敢闖的勇氣,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大膽探索,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勇於爭先,市縣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來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來考慮,一些地區、企業和領域要爭取全國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學習的自覺。堅持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掀起一場學習的新高潮,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實現全省幹部隊伍素質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僕本色、赤子情懷、擔當意識,把職務當作事業來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虛度;要珍惜榮譽、珍惜職位、珍惜人生,乾乾凈凈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艱苦、忍耐清苦、樂於吃苦,肯奉獻、能舍棄、耐寂寞,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
袁純清指出,要義無反顧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地實施開放引進戰略,讓勞動、知識、資本、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要大力實施開放引進戰略。山西發展得好不好、快不快,關鍵在於我們走出去的頻率、走出去的遠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樹立「發現即發展、開放即發展、招商即發展」的觀念,對於環渤海要主動融入,對於長三角、珠三角要加強互動,對於中部地區尤其中原地區要積極聯手,進一步拓展發展半徑。抓住世界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進行定點式、跟進式、持續式的精細化招商引資,掀起策劃、引進、建設項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形成外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軟硬環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要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一個地方一個班子的重要參數。二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少說不能辦、多說怎麼辦,落實首辦負責制和限期辦結制,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三是要發揮好國有企業的骨幹力量。國有企業要以資產資本化、資本股權化、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實施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高端化發展。省屬大企業要作轉型發展的先鋒隊、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太鋼要建設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十大資源型企業要圍繞轉型發展實施「雙千億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增投資和銷售收入各1000億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落實對民營經濟的各類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和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五是要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大擴權強縣工作力度,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激發基層政權活力。六是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做到群眾歡迎、幹部服氣;端正幹部隊伍風氣,在全省形成幹事創業光榮、碌碌無為可恥的導向;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讓吃苦的人吃香,讓有為的人有位。
『叄』 山西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除了煤礦還可以發展什麼
山西本身是煤礦大省,對礦產資源來說,山西有非常多的資源,但是礦產資源是屬於有限資源,如果采礦完了那麼山西靠什麼來增長經濟的發展的。其實山西有很多的特色的,比如說山西的汾酒就非常的出名,汾酒的產量遠銷國內外,山西人的汾酒是自己家釀的,當然有的酒廠也會統一釀制,在味道方面也非常的獨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需求上的追求越來越高了,很多人會喜歡去選擇旅遊,而且近幾年來國內的旅遊業發展非常得好,山西可以利用奇特的地形開發旅遊業。因為對於山西來說,地形比較奇特,在一些有山有水的地方可以開展旅遊業,比如說像平遙古城等。旅遊業的開發,可以帶動其他經濟的增長,可以在周邊開發,餐飲行業、服務行業等都是可能會被帶動起來的。
『肆』 與相對貧窮的省份相比,山西省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1. 煤資源豐富,其它礦產也不少。
2. 土地豐饒,水利也好。
3. 山西人自古就會做生意。
4. 離北京近,有地域優勢。
5. 文化底蘊厚實,可以炒作的古今名人多。
7. 基礎建設不錯,比如公路、鐵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伍』 為什麼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差
提到山西,會想到山西煤老闆,山西老陳醋,還有連綿不絕的山。山西省雖以煤而為全國所知,但是山西的生產總值卻不高,全省的人均GDP低於全國水平。根據2019年的經濟各省排名,山西省以17026.68萬億人民幣的GDP,排名全國第21。
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好。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山西為什麼經濟發展水平差的原因。
總結,山西省經濟發展水平差主要有三個原因,因為地形而導致的交通不便利,再有長期以煤炭為單一產業結構形成不了多元經濟爆發點,再有山西人思想的落後封閉也是導致經濟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於山西省為什麼經濟發展落後,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留言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陸』 山西經濟發展過程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042.4億元,增長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個百分點,再創1985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810.1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978.9億元,增長12.7%。全省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大關,達到1106美元,邁上一個重要台階。
主要市場價格漲幅回落。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城市上漲3.6%,農村上漲5.4%。從分月情況看,呈現出沖高回落的倒「∪」走勢,全年平均漲幅比最高的7月份(6.2%)回落2.1個百分點。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1%,比最高的9、10兩月的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6.1%,分月走勢呈先高後低的態勢,全年平均漲幅比最高的4月份回落4.4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4.5%,整體走勢呈現穩中趨降的格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7.3%,呈現逐月平緩上升的態勢。
勞動就業狀況明顯改善。年末全省全社會從業人員1466.2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453.2萬人;農村從業人員1013萬人。全年全省新增就業崗位41.7萬個,完成全年目標(28萬個)的148.9%。全省下崗再就業人數達到15.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14萬人)的111.1%,其中「4050」人員5.1萬人。全省登記失業率3.2%,控制在了4.5%的目標范圍之內。
二、農 業
農業生產出現重要轉機,主要農作物產量較快增長。中央一號文件和我省促進糧食生產的八項政策等一系列支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措施,以及糧食價格的上揚,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之相對較好的氣候因素,為糧食生產獲得豐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全年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388.1萬畝,比上年增長3.2%,其中秋糧面積3376.6萬畝,增長8%。糧食總產達到106.2億公斤,比上年增產10.3億公斤,增長10.8%,成為我省歷史上第三個突破百億公斤的年份(1998年為108.1億公斤,1996年為107.7億公斤)。全年棉花播種面積達到171.9萬畝,是199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總產達到12萬噸,成為歷史上第三個高產年(1984年為13.3萬噸,1982年為12.1萬噸)。
政策驅動、結構調整推動和市場價格拉動下,全省畜牧業生產更加健康地發展。全年全省肉類總產量達到82.9萬噸,比上年增長7.7%;禽蛋產量52.0萬噸,增長3.4%;牛奶產量61.1萬噸,增長14.8%。年末大牲畜存欄321.0萬頭,比上年增長2.1%;豬存欄600.7萬頭,增長8.7%;羊存欄1186.9萬只,與上年基本持平。漁業生產快速發展。全年全省水產品產量3.5萬噸,比上年增長13.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持續高位運行。全省以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目標,緊緊扭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不放鬆,「1311」規劃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不斷推進,有力促進了全省工業的較快增長。全年全省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7.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42.9億元,增長21.5%。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工業經濟增長在經過二季度高位回調整理後繼續保持高位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一季度增長23.9%,二季度增長18.8%,三季度增長22.1%,四季度增長21.7%。
各種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省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2.8億元,比上年增長21.8%;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0.8億元,增長18.8%;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5.3%;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4.3億元,增長24.1%;外商港澳台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9.2%。全年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煤炭、煉焦、冶金、電力等主導行業高速增長。全省37個行業大類比上年增長的有31個,佔83.8%。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25.7%,煉焦業增長26.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0.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1.0%,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回落。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8.5億元,增長30.6%。從進度完成情況看,呈現出平穩回落的態勢。全年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7.7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回落4.2個百分點。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29.8 億元,增長31.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7億元,增長26.1%。
五、能 源
一、二次能源投資、生產繼續較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能源工業投資共完成502.6億元,比上年增長64.9%。其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中用於煤炭工業的投資143.5億元,增長80.0%;用於電力工業的投資193.6億元,增長50.0%。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折標准煤4.3億噸,比上年增長11.3%;二次能源生產折標准煤1.9億噸,增長16.8%。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受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意願增強和上年基數較低的影響,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速加快。全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4.8億元,增長21.3%,增幅排全國前列。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63.5億元,增長19.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21.3億元,增長24.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20.2%,餐飲業增長25.3%,其他零售增長32.3%。
七、對外經濟貿易
海關進出口總額大幅度增長。全年全省累計完成海關進出口總額5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2%。其中出口40.3億美元,增長77.6%,進口13.5億美元,增長64.6%,進、出口增幅雙居全國各省市之首。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6.8億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貿易38.3億美元,增長74.7%;加工貿易2.0億美元,增長188.8%;機電產品出口4.1億美元,增長49.5%。在進口中,一般貿易10.9億美元,增長52.3%;加工貿易2.1億美元,增長3.5倍;其他貿易4542萬美元,下降15.6%。
八、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事業快速發展。到2004年底,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512公里。公路通車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長4.3%;高速公路達到1347公里,增長11.2%。省城太原對外航線38條,可直通全國45個城市。
、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省財政總收入一年內突破400億元、500億元兩個大關,全年達到533.5億元,比上年增長41.2%,增收額達到155.6億元,是建國以來我省財政增收最多的一年。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5.2億元,增長37.7%,增幅居全國前列。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強勢增長,拉動力顯著提高。全年全省四大稅種共計完成稅收421.3億元,同口徑增長42.2%,增收125.1億元,佔到財政總收入增量的80.4%,拉動總收入增長33.1個百分點,充分顯示了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的積極成果。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1949件,授權專利118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1.8%和1.2%。全省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439份,成交金額5.99億元。科研機構通過技術市場向各類企業共轉讓科技成果320項,比上年增加72項,增長29.0%。
『柒』 山西的經濟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改革開放二抄十多年來,山西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遏制,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形勢,客觀全面地研究山西省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分析經濟發展的各個因素,對各地區經濟的綜合指標進行評價,是決策部門衡量本地區的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發現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重要參考。本文採用多元統計的因子分析方法,通過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對山西省10個行政區(由於呂梁某些原始統計數據取得比較困難,這里暫不研究——作者注)的經濟發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山西省經濟發展的特點,分析產業結構的格局,探討實現均衡、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