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戴相龍指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在三個方面推進創新:一是積極推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繼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個私經濟,深入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引進外資的水平,進一步完善國有土地有償轉讓市場和產權市場等要素市場,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二是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力爭在「十一五」末科技貢獻率達到70%以上,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以上,發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製造業。三是積極推進企業管理創新。要更好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大力培養職業經理人。
吳敬璉在題為《「十一五」規劃與增長方式轉變》的演講中指出,實現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是「十一五」的一條主線,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在於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他認為,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但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還會造成能源緊張、破壞生態環境、加大就業難度,抑制服務業發展。要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並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轉換增長方式最關鍵的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保證市場制度的健康發展和有效運行。鴻翥吉馬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充滿矛盾的中國創新管理》的演講。他認為,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是每個組織的核心能力,也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但企業對利潤的過分重視會影響對創新問題的關注,這需要通過樹立創新核心戰略,建立獎勵體系和評估工具、進行創新實踐培訓等來實現。在企業的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兩方面里,只有管理創新能促進企業成長,而不僅僅是為企業贏取回報。
B. 中央對經濟發展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變化,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中央對經濟發展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變化,體現了:
答:(1)堅持一切從實版際出發,實事求是,權針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了經濟教務長速度過快,公共服務投入不足等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體現了這一點。 (2)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焉,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了我們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結合。 (3)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C. 怎樣看待 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轉變為「又好又快」 發展
為了迅速崛起,我國曾提出「又快又好」發展,那時的提法是「快」字當先,專雖然老百姓從發屬展中得到了實惠,可那時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傳統工業化模式,經濟是發展起來了,可能源和資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突出問題。
在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又好又快」發展,雖然只是改變了字的位置,意義可大不一樣,這次提法是以「好」字當先,是觀念的質的改變,特別在這次「十七大」再次強調,充分體現黨中央在「好」字上下工夫的決心。
一個字位置的改變,直接關系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快又好」發展難免急功近利,而「又好又快」發展則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在老百姓分享發展的實惠時,也能享受自然環境的美麗,而且不斷子孫的活路。這是適應時代的變化,是質的飛躍。
D. 我國經濟怎樣又好又快的發展
(1)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2)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4)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⑸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⑺既要注重公平又要提高效率 ,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⑻促進各企業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9)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E.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1)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體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於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社會,有利於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形社會。
(2)①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②實施科教型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③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決不把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實行「節能減排
」。
④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⑤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知識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⑥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鼓舞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使其健康發展。
⑦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近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若要更多,還可無限延伸。。。抓住環境資源、科技、經濟三方面。
F.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什麼時候提出的
(2007年10月15日)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內
二、改革開放的容偉大歷史進程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G. 怎樣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2、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6、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7、要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8、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H. 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原因和背景是什麼
為什麼要強調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因為精神正常的人都是如此要求的,
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你認為如何對就如何做.
I. 如何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4、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9)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擴展閱讀
發展特徵
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徵,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是真正地發展?是否在是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
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范。
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後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註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發展度和協調度。
建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徵,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徵了對於發展的完滿追求。
應對方法
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嚴重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力、解決我國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得重要而緊迫。
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把有效應對危機與完善體制機制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J.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從又快又好發展轉為又好又快發展,你如何理解
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並不是十二五期間提出來的。
胡錦濤總書記2006年11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徵求對經濟工作意見建議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6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