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市的美稱是什麼
1、山城(歌樂山、真武山環抱重慶城)
2、江城(揚子江、嘉陵江橫穿重慶城)
3、霧都(有東方霧都之稱)
4、火爐(長江三大火爐城市之一)
5、橋都(主城區長江、嘉陵江上的橋梁是中國城市中最多的
Ⅱ 它們是屬於哪個省(市,縣)的哪處名勝
桃花潭:位於青弋江上游的涇縣陳村鎮境內,距縣城34公里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又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築,可發思古之幽情。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以南,濱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廬山山體呈橢圓形,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國內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
鍾山: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 鍾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亘於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聖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鍾阜龍蟠」。山上有紫色頁岩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於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於西南,由於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築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鍾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後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現建有玄武湖公園,佔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佔3.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盪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遊「寶地」。附近還有古台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
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白帝城:重慶奉節縣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原被稱為川東門戶.距重慶市區451公里。
據傳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因見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故自稱白帝,遂於此建都,並將紫陽城名改為白帝城。現存白帝城乃明、清兩代修復遺址。
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姑蘇,就是蘇州。
蘇州有一個典雅的別名「姑蘇」。相傳,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胥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為大臣,並把吳地冊封給胥。從此,吳中便有了「姑胥」之稱。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認,而在吳語中,「胥」、「蘇」兩字相近,於是「姑胥」就漸漸演變成「姑蘇」了。
巴峽:巴,古族名,相傳夏商時期曾活動於丹淅流域與漢水交匯一帶,周初隨武王克殷後封為子國,稱″巴子國″,後期曾先後在重慶、豐都(別都)、墊江(合川)、閬中建都,而以重慶為時最長,國土縱橫數千里。巴國是以外來的東方巴部族集團為主,融合和征服長江、烏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構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巴縣命名始於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北周閔帝元年改巴州為楚州,重慶簡稱″渝″,隋文帝時將楚州改為渝州。發源於大巴山而來的巴水,由嘉陵江、渠江兩水組成,它上溯陝西鳳縣、南鄭,下至合川、重慶,進而流入巴峽。相傳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安史之亂″期間,因隨永王李磷東巡失敗,長流夜郎時取道巴峽,觀看巴水瀉急如弦,源源不斷的巴船上,載著遠徵到吳、楚的大批男兒在急流中飛奔,不禁愴然命筆,寫下了一首《巴女詞》:″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十日三千里,郎行幾時歸?″。唐代,四川經濟發展較快,川東地區較為富庶,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均曾寓居川東或路經巴地,王維《曉行巴峽》詩寫巴縣″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反映出唐代巴渝的繁盛。綜上所述,杜甫詩中的″巴峽″,應指嘉陵江經重慶出口流經長江一帶的峽谷。
玉門市: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積1.35萬平方千米,人口17.72萬,漢族為主,另有回、裕固、哈薩克等20個少數民族。
離漢代玉門關有上百公里,離清代玉門縣舊址約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連山綿延重疊的余脈上,依靠著白雪皚皚的雪峰。市區有石油河流經,玉門鎮有疏勒河流過。
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口油井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油田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石化基地的地方,這里是孕育大慶、勝利、克拉瑪依油田的地方,這里是養育和繁衍中國現代工業的地方,這里曾經激盪著整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