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河流)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專上升城市用地屬規模擴大
(3)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農村人口比重下降
(4)城市化
(5)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㈦ 誰有上海三橫三縱示意圖給我下

「三橫」北線為:虹橋樞紐-北翟高架路-北橫通道 - 周家嘴路隧道 - 自貿區(外高橋);
「三橫」中線為:虹橋樞紐-延安高架路-延安東路隧道-東西通道浦東大道(在建)-中環;
「三橫」南線為:嘉閔高架路(九亭)-南橫通道-龍耀路隧道-成山路-楊高南路-楊高中路-外環(金海路)。
「三縱」西線為:滬太路-華靈路-嵐皋路-泰州路-烏魯木齊路-東安路-龍騰大道-龍水南路;
「三縱」中線為:南北高架-盧浦大橋-濟陽路高架;
「三縱」東線為:逸仙高架-南北通道(走向為:曲陽路-臨平路-公平路-浦東南路-浦三路)-楊高南路。
㈧ 從小地理課就知道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經濟中心。今天一查地圖才發現上海面積只有6000平方公里,遠
嗯 中國第一大城市該是黑龍江伊春市,管轄15個市轄區,面積非常大 😃
㈨ 上海浦東的歷史 (最好有圖片)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從此浦東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短短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為這一國家戰略拓展空間、增強動力,更好地發揮浦東在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為起點,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南匯劃入浦東後,浦東新區區域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萬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並後的生產總值3676億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在新浦東區域內,集聚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洋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國家級的臨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先進製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區人民政府駐世紀大道2001號。郵編:200135。行政區劃代碼:310115。區號:021。拼音:PudongXinqu,英譯:PuDongNewArea。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浦東新區現轄13個街道、25個鎮及1個自然保護區: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康橋鎮、周浦鎮、航頭鎮、新場鎮、宣橋鎮、六灶鎮、祝橋鎮、大團鎮、老港鎮、書院鎮、萬祥鎮、泥城鎮、蘆潮港鎮和九段沙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浦東新區(不含原南匯區部分)舊稱川沙。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751年屬華亭縣。1292年歸屬於上海縣。1725年後分隸南匯和上海縣。1810年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11年辛亥革命時改廳為川沙縣,直隸江蘇省。1958年改屬上海市管轄。1984年將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1990年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南市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南碼頭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及楊思鎮),楊浦區的黃浦江以南部分(楊高中路—龍東公路—迎賓大道一帶、東昌路街道、歇浦路街道及欽洋鎮)。[2]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時,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浦東新區政協又相繼成立。2005年浦東迎來成立開發開放十五周年。2005年6月國務院辦公會議批准浦東新區為中國第一個綜合改革示範區。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國函[2009]52號)批復同意撤銷南匯區,將南匯區行政區域整體並入浦東新區。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文章《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工業總產昔日浦東
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全國第一;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積最少、缺房戶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道在上海引起強烈反響,上上下下對改造上海、振興上海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尋找上海新的發展方向,從80年代開始,上海從東進(浦東)、南下(以金山石化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灣、吳淞和寶山一帶)等三個不同的方向,展開深入研究,80年代中期,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率先提出開發浦東,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贊同,上海的思路開始集中到了東進上面,開發浦東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且思路從最初考慮把浦東作為上海中心城區第二產業的擴散地,轉移到了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上來。今日浦東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帶隊,對浦東進行專題調研,並迅速形成《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僅11天後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即在上海大眾汽車投產儀式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隨後,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希望幫到你~~

㈩ 「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城市分布圖」(圖10)和「1978-2007年上海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統計圖」(圖11)。 上
(1)上海港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便於港口建設;通江達海,海陸聯運,交版通便捷;腹地廣闊權,經濟發達,商品豐富;有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市作為依託 (2)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一直很小,且逐漸下降;第二產業所佔比重由1978年的占絕對優勢,下降到2007年的不足50%;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則從1978年的約佔20%,上升到2007年的約50%
與上海的經濟發展趨勢圖相關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