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三明經濟發展問題

三明經濟發展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15 01:17:34

Ⅰ 想知道旅遊英語翻譯的錯誤分析的研究現狀

你這個沒有,只有翻譯得比較經典的文章,是在不好意思。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樣人們的旅遊慾望也愈加強烈。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people's income and living standard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and their desire for traveling becomes everincreasingly fervent.

旅遊業作為一項新興的產業,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
Being a new type of instry,tourism has a golden prospect.

近幾年來旅遊業日益成為三明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三明的重要產業支柱之一,每年為三明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提高著三明的知名度。
In recent years,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Sanming city and has brought in sumptuous profit.Being a pillar instry of Sanming, it has elevated the city reputation as well.

本課題主要通過全面考察三明旅遊業發展的現狀,系統整理現有的旅遊資料,從中發現三明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This topic is studied to find problems arised ring Sanming'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give suggestion to the development,on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quo of Sanming ci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listing the exsiting tourism materials systematically.

為三明營造新的旅遊環境,並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確立旅遊業的獨特地位,帶動三明經濟的飛速發展。
We should create new tourism environment for Sanming city, and establish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tourism i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romote economy development for Sanming city.

Ⅱ 據《2011年三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末三明市常住人口約為2 510 000人,2

C。

Ⅲ 永安三明沙縣哪個的經濟發展更快

永安經濟發展有潛力。分析如下:一是永安人口32萬,有20萬在城裡,人口城市化程度高。經濟的拉動和消費都離開人口。三明和沙縣人口都在20幾萬,而且鄉下人口比城裡多,內需拉動不及永安。

Ⅳ 三明市經濟發展如何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 25°29′-27°07′,東經°22′-118°39′。
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山地佔總面積82%,耕地佔8.3%,水域及其他佔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三明(市區)、永安、沙縣通行閩中方言,尤溪、大田通行閩南方言,寧化、清流通行閩西客方言,建寧、泰寧、將樂、明溪通行閩贛方言。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51.59 億元(居福建省第5位),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億元,外貿出口總值4.6億美元。基礎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擁有冶金、化工、煤炭、機械、紡織印染、塑料、造紙、森工、建材、電子、醫葯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大中型企業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煤炭等企業都在三明,有「曲氏」牌痛血康膠囊、「白菜」牌農葯、「三恆」牌彩色移印機、「福重」牌振動壓路機、「雙輪」牌輪胎定型硫化機、「飛鴿」牌聚氯乙烯硬片、「饒山」牌拷貝紙、「天河」牌竹涼席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三明有九個省定商品糧基地縣,其中有八個縣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寧化、清流兩縣是福建省四大烤煙生產縣之一;建寧蓮子、黃花梨、獼猴桃、茶樹菇,尤溪銀杏、姬松茸,沙縣蘆柑等土特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外;具有當地特色的雞、鴨、兔、牛、羊等畜禽飼養及加工產品已初具規模。
三明作為一個著名的工業城,過去曾為福建省的經濟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近幾年來,我們福建省的經濟在迅猛發展,而三明作為福建省的一個老工業城、文明城市,其經濟的發展卻十分緩慢。甚至有人把三明比喻成福建省的一個「死角」。。由此可看出,三明作為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在國家對工業投資比重顯著下降的情況下,三明應該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比如發展一些新興工業,或選擇一些盈利率較高的行業進行發展。就三明目前的情況來說,依靠工業仍然是促進三明發展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我們尋求新的發展措施:
1、要不斷加大工業企業的改革力度。企業的體制問題是制約該市工業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了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制度,解決企業的機制問題、結構問題、管理問題,工業經濟才能實現高速發展。
2、充分發揮重點企業、行業的骨幹作用,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形勢,積極吸引、藉助、聯合國際、國內的大型企業集團以及投資巨頭,實施強強聯合以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適合該市發展的產業龍頭。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優化工業結構要唱響科技主旋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奠定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其發展速度和所佔比重直接影響著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我國加入WTO後所帶來的對華投資熱潮,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果,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金量,加快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促進該市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以高新技術產業拉動該市工業生產的超常規發展。
4、積極開拓市場,做好扭虧增盈工作。對待扭虧無望企業,該合並的合並,該拍賣的拍賣。對待扭虧有望的企業,要加強政策扶持引導,積極引進外部資金、技術,盡快扭轉虧損局面。 從而進一步帶動該市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對三明發展緩慢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我們課題組在調查結束後得出的結論是:三明經濟的發展還是有著十足的後勁!因為三明具有可以切實依託的國有企業,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所以三明只要對重工業、機械製造業等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快傳統工業向新興工業的過渡,盡快同沿海地區接軌,那麼三明的發展前景將會是一片光明。

Ⅳ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胡村鎮怎麼樣 那裡的風土民情和經濟建設狀況如何

寧化縣湖村鎮黨委書記鄭洪欽

鎮長周文慶
一、鎮情概況
湖村鎮地處福建省寧化縣東部,距縣城26公里,鎮域面積16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68萬畝),山地面積21.6萬畝,林地面積15.6萬畝,森林覆蓋率70.1%。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88個村民小組,4311戶16227人,其中農業 戶 3581戶14693人。2009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 2.09億元,工業總產值6.7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3.24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338元。
主要特點:
文明古鎮。湖村歷史源遠,建村已歷一千餘年,黎坊的古建築群已逾百年。在「老虎岩」發掘的古化石,系四萬年前的古人類智人牙齒和哺乳動物牙床,是福建省已發掘的年代最久遠、保存較完好的古人類化石。湖村文化底蘊深厚,相繼出過「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一代才子張騰蛟,以及以書畫聞名的張華元等名人。
革命老區。湖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巫坊村鑼鼓坪是紅軍長徵集結出發誓師點之一,當年澎湃縣蘇維埃政府、中央紅軍醫院、兵工廠曾設在湖村,是紅軍的大後方、軍需物資補給地,全鎮有老區基點村13個。據調查統計,當年湖村參加工農紅軍的有314人,「二戰時期」為革命犧牲的湖村籍烈士有77名。
工業重鎮。是寧化縣的工業重鎮,全鎮現有企業44家,其中工礦企業33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省級重點項目——行洛坑鎢礦總投資額3.8億元,是全國探明的四大鎢礦床之一,三氧化鎢儲量達30萬噸以上,鉬金屬儲量1萬噸以上。
礦產寶地。境內鎢、煤、石灰石、高嶺土等礦藏豐富,煤儲量23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噸。
旅遊景區。湖村鎮旅遊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奇特,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已開發的旅遊景點主要有國家地質公園——天鵝洞群風景區。正在開發的有休閑度假勝地——蛟龍溪漂流、農業生態觀光園——銀杏山莊等。擬開發的有閩人資源——老虎岩、東南沿海最深的內陸湖——蛟湖、萬畝桃花園、靈隱寺、水晶洞等諸多自然生態資源,以及中央紅軍澎湃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紅軍兵工廠等一批紅色旅遊資源。此外,現代工業園——行洛坑鎢礦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重力選礦鎢生產企業,前臨796縣道,背靠巍峨大山,不僅是工業重點項目,也是觀光勝地,遊客可在采礦、選礦現場一睹機械化采選工藝。
二、2009年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1、農業生產穩步發展。旱作基地得到鞏固。充分利用萬畝旱地資源,優化種植模式,形成了年種植6500畝地瓜、8500畝花生、1.1萬畝水蜜桃、14萬株銀杏種植規模。特色產業初顯成效。開發和改造茶園860畝、改造老果園3730畝、培育豐產竹林2150畝、栽培食用菌11萬㎡,獺兔養殖業得到持續發展。
2、工業經濟成效明顯。礦產加工業平穩發展。礦產開發企業達18家,形成了以鎢砂開發、石灰石深加工為主的礦產工業集群。省級重點企業——鎢礦在制鎢基礎上,新建多金屬回收車間,提高資源再利用率,年產鉬精礦200噸、銅精礦400噸;騰龍水泥新上星光粉磨生產線;達輝鈣業新建多晶硅生產項目。竹木加工業逐步回暖。竹木深加工規模企業發展至5家。聯創精工投資5000萬元新上實木傢具生產線,產品以出口為主,在浙江等省市及阿聯酋、迪拜建立了直銷點;森林木業新上植物精煉油生產線,充分利用鋸末等廢料提煉精油,變廢為寶;福祥木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為規模企業;鑫源木業生產的寵物屋在日本的銷路不斷攀升。
3、旅遊產業迅速發展。順利完成「7·18」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抓住泉三高速公路開通、寧化至湖村紅色旅遊公路通車時機,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前來湖村旅遊觀光的遊客猛增,天鵝洞景區接待遊客量比上年增長43%。蛟龍溪漂流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有序展開。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一批餐飲、住宿、休閑服務行業相繼落戶鎮區,加快了我鎮第三產業迅速壯大。
三、經濟工作發展遠景
湖村鎮是寧化的農業特色鎮、工業重鎮、旅遊大鎮,在新一輪發展中,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縣委「四求作為」、「爭先作為」的要求,緊緊圍繞鎮黨委提出的「農業挖潛力、工業添活力、旅遊增魅力、民生藉助力」四力發展思路,迅速預熱高速經濟,進一步穩定農業、突破工業、搞活旅遊、改善民生,保持全鎮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工作遠景目標:2010年,計劃實現農業總產值2.25億元,增長7.6%;工業總產值7.46億元,比增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39億元,比增22%;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比增6.8%。至2015年,力爭農業總產值達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90元。
1、深入挖掘農業潛力。以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為依託,穩步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下埠村種植100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打造「綠色蔬菜基地」。充分利用湖村萬畝旱地資源,大力發展旱地經濟作物,鞏固萬畝地瓜、花生、水蜜桃、銀杏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變旱地劣勢為優勢,打造「萬畝旱作基地」。抓好全鎮14萬株銀杏樹的管護,做大做強以銀杏山莊等為龍頭的生態觀光農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銀杏茶、銀杏保健品、葯用銀杏等銀杏系列產品的研發,打造「銀杏種植觀光基地」。
2、不斷增添工業活力。湖村是全市工業競賽重點鄉鎮之一,將大力發展礦產、竹木兩大工業項目,確保企業穩產和達產。一是做強礦產品加工業。穩定鎢礦、騰龍水泥、旭日紅礦業、新型建築材料、達輝鈣業、宏凌硅業等一批礦產品深加工規模企業的生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新上灰鈣生產項目。抓緊鎢礦尾沙開發利用,延伸礦產品開發產業鏈。做大做強以鎢砂開發、石灰石深加工為主的礦產工業集群,力爭全鎮礦產品工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建成全縣及周邊縣市規模最大的鈣業基地和鈣業大鎮。二是發展竹木加工業。發展壯大聯創精工、鑫源木業、森林木業等5家木字型大小深加工型規模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打響企業品牌,扶持源豐建材做好「杉之香」、「維盛」兩大系列產品的注冊工作,並支持其新上生產線,擴大再生產。擴大聯創精工實木傢具生產規模,提高流水線自動化生產程度,積極申報省市級規模企業和龍頭企業,同時,逐步擴大實木傢具在歐美、阿聯酋的市場佔有率。支持鑫源木業開發生產各類新穎、美觀、耐用的寵物屋,提高產品在日本的市場份額。三是打造工業聚集區。天鵝路口至龍頭村公路沿線聚集了湖村大部分工礦企業,該區域內的企業聚集度高,資源也相對集中,將利用幾年的時間,按照產業聚集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布置若干個塊狀工業區域,將企業逐步向區域內集中,建成湖村特色工業聚集區。
3、持續增加旅遊魅力。湖村鎮距離永寧高速馬源亭互通口僅20分鍾車程,在新一輪發展中,將以浦建龍鐵路項目啟動、永寧高速公路明年底通車、紅色旅遊公路竣工為契機,主動對接高速經濟,加快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做強旅遊產業,打響旅遊品牌。一是加快蛟龍溪漂流徵地等工作,年內完成旅遊公路硬化、水庫水壩船筏缺口1處、台階式碼頭4處、上下碼頭管理房各1座及停車場等建設項目,計劃實現一期投資額1000萬元。二是繼續完善天鵝洞景區配套設施,加強與縣旅遊局的對接,建設天鵝洞景區門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游道、公廁及其他景區配套項目,計劃完成一期投資額1000萬元。三是充分利用湖村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人文景觀,聘請資質單位做好規劃設計工作,積極申報福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建設安心、安逸、安全的村鎮旅遊環境。同時,以國家地質——天鵝洞群為依託,輻射帶動全鎮旅遊產業的全面發展,主要抓好蛟湖、老虎岩古脊椎動物遺址、靈隱寺、佛隱洞、水晶洞、紅色遺址、鎢礦現代采選工藝流程等一批旅遊項目的捆綁策劃。並加大對這些景點的對外宣傳、推介力度,通過招商引資等辦法引進客商進行開發利用,與天鵝洞景區、蛟龍溪漂流共享遊客資源,形成集「地質游、生態游、紅色游、工業游」為一體的「兩至三日游」精品旅遊線路,努力打造國家級旅遊名鎮和旅遊新區。四是突出天鵝路口至集鎮路段這一重點區域,在區域內規劃新上一批有檔次、上規模、接待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餐飲、住宿及休閑場所、農家樂,逐步規劃和改造具有客家風格的旅遊步行街建築群,以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旅遊配套設施的全面建設,提升湖村鎮的旅遊接待整體水平。同時,開發有湖村特色的旅遊工藝品、旅遊食品,做好「吃、住、行、游、購、娛」六字文章,延伸旅遊產業鏈。

與三明經濟發展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