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紹興市經濟發展的現狀

紹興市經濟發展的現狀

發布時間:2021-01-14 19:52:38

『壹』 圖一反映的趨勢對紹興市經濟建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什麼

(1)圖一反映的趨勢對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什麼?回
(2)圖二反映的答變化,對我們應對上述挑戰有何積極意義?
(1)圖一反映了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出現負增長。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我市對人口增長的有效控制,將緩解人口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壓力。但是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加劇勞動力短缺,增加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圖二反映了我市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人口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嫌多的話可以取其精華)

『貳』 紹興經濟發展如何本地人回答一下。

紿興龍頭產業的話是釀酒業,旅遊業和紡織貿易出口,紹興柯橋是亞洲最大的紡織品市場所在地
最繁華的是解放路中段,輻射開去包括勝利路,人民路,中興路和魯迅路等,這一塊是所謂的市區

房價的話市區在一萬以上,從環城路到三環線這塊在7000到10000之間,我家就在這塊偏三環的地方,在7500左右。袍江開發區的房子應該嘴便宜,其次是城南的。柯橋房價近幾年猛漲,和市區的持平了

紹興人的鄉土觀念比較強,習慣居住在本地,但一些人會在杭州或蕭山買房。紹興的有錢人都比較低調

『叄』 紹興經濟發展如何哪些是龍頭行業。龍頭企業

紡織、黃酒、化工、太陽能、電池、

如:輕紡城、古越龍山、龍盛、向日葵、卧龍等企業

『肆』 紹興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你好 樓主!
很幸運的看到你的問題。
由於您的問題太過專業,而且積分又那麼少,所以沒人會。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裡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比較熱心,可能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你!
祝你好運。
祝你好運。

『伍』 紹興和寧波的各自經濟特點

「十一五」時期是寧波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寧波經濟社會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要把寧波基本建成華東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確立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的戰略地位。這是寧波市市長毛光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據了解,「十五」是寧波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台階的重要歷史時期。5年間,寧波的生產總值從1175.8億元增加到2446.4億元,年均增長13.8%。人均生產總值從22025元增加到38733元,年均增長9.5%。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1.7億元,是前五年的2.7倍;寧波港區貨物吞吐量達到2.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20.8萬標箱。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十強。

按照《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今後五年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力爭到「十一五」末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00億元,年均遞增11%,人均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寧波市為此制訂了五大重要舉措。

一是發展模式加快轉型。農業方面,在進一步加大支農政策力度,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提升的同時,把發展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區域化布局、標准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工業方面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產品和知名企業。進一步加強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和優質臨港工業的發展,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產業規模、市場份額、盈利能力居全國前列的重要產業基地。

服務業方面則優先發展國際貿易、港口物流、金融、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信息、中介、文化傳媒等知識型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增強港口城市的集聚、輻射和帶動功能。

二是統籌協調力度加大。充分發揮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形成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三是構築發展新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服務、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

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貿易結構,全面建設國際貿易平台,著力打造華東地區大宗物資和戰略資源的進口交易中心。引進對產業升級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和企業,加大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引資力度,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通過接軌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參與中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強與港澳台的經貿合作以及與浙東經濟合作區聯動發展,以此擴大合作領域,拓展發展空間。

四是構築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節約利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加強資源循環綜合利用,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快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全面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

五是社會和諧發展。營造人人參與創造成果、共享發展成果的社會環境;弘揚「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健全城市兩級和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城鄉統籌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提高;全面推進「法治寧波」建設。

今年是全面啟動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寧波市在提出生產總值增長12%預期目標的同時,還提出要重點做好十件大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拓展港口城市功能,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擴大內需,確保消費和投資平穩增長;推進內外聯動發展,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健全落實科學發展的體制保障;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和品位;加快文化大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陸』 紹興經濟發展情況

長期看肯定鏡湖新區會比較好,區位也是鏡湖新區好

『柒』 紹興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展示———紹興市
紹興模式———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優勢□紹興市人民政府
2008年02月27日
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紹興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經過自我積累和滾動發展,依託體制先發優勢,不僅迅速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已成為紹興市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截至2006年底,全市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183330戶、私營企業35239家,個體私營企業總注冊資本(金)6710802萬元,從業人員767313人,全年實現總產值39866319萬元;集體(聯營、股份合作制)企業9261家。民營企業在全市企業總數中所佔比重達到95%以上,上繳稅金佔到85%以上,民營經濟總量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90%以上。

紹興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
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紹興市民營經濟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黨的十五大確立了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以後,紹興市提出放心、放手、放開、放膽「四放」要求和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的「四不限」原則,這些方針政策的出台,使紹興民營經濟迅速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地位作用明顯增強,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最具活動力的增長點,並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機制上的活力優勢
紹興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紹興模式」,即「鄉鎮基礎、民營機制、市場經濟」。「紹興模式」是對「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的兼容並蓄,「溫州模式」的基本特徵是「個體為主、私營機制、市場經濟」;「蘇南模式」的特徵是「鄉鎮基礎、集體機制、外向經濟」。而「紹興模式」既具有蘇南民營經濟的區域集約性優勢,又兼容了溫州民營經濟高度靈活的市場機制優勢,從而形成了這樣一種復合型發展模式。正是這種獨特的發展模式,為紹興民營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並越來越迸發出迷人的魅力。
行業的群體優勢
紹興民營經濟主要集中在以紡織、服裝等輕工行業為代表的製造業。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達到98.4%,其中,大紡織業(織造、化纖、服裝)、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設備製造業三大行業總產值佔全部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6.6%、7.5%、14.4%,三大行業所佔比重共計68.5%。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了十分明顯的規模效應和產業優勢,從而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使紹興多種工業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不少行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骨幹企業的帶動優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紹興民營企業中已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規模大、實力強、行業領先優勢明顯的骨幹企業,成為紹興民營企業中的「排頭兵」,引領著紹興市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市工業企業中有6家民營企業銷售收入超50億元,其中超80億元的2家;全國500強民營企業中,紹興市佔了44家;2006年度浙江省百強民營企業排序中,紹興市佔了30席。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29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其中民營企業佔了25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4件,其中民營企業佔了48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1隻,其中民營企業佔了54隻。
產業上的集聚優勢
紹興市把培育發展區域塊狀經濟作為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著力點,逐步形成了「一鄉一業」或「幾鄉一品」的產業集群,民營企業依託塊狀經濟而成長,塊狀經濟因民營企業的發展而發展。紹興縣年產紡織面料20多億米,可以繞地球50多圈;嵊州市年產領帶3億條,產量已佔國內的80%、世界的33%,被譽為世界領帶之都;「襪業之鄉」———諸暨大唐鎮「萬台織機響,天下一雙襪」,年產襪子90億雙,全球人均一雙還多;諸暨市的珍珠、五金,上虞市的傘業,新昌的醫葯都在國際、國內市場均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2006年,全市38個特色塊狀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2982.9億元、銷售收入2875.7億元、利稅275.6億元、出口交貨值521.9億元、技改投入164.3億元。其中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有7個:紹興縣的織造印染塊狀經濟749.1億元,化纖塊狀經濟156.5億元;諸暨市的五金製造業塊狀經濟330.1億元,襪業塊狀經濟240.1億元,織造業塊狀經濟222.1億元,鋁塑管材塊狀經濟162.5億元;嵊州市領帶塊狀經濟115.5億元。塊狀經濟已成為紹興打造成先進製造業基地的主陣地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主體力量。
專業市場的依託優勢
民營企業的快速崛起和迅速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造就了紹興黃酒、化纖紡織、染料、化學葯品、塑料薄膜、機電產品及一些日用消費品等比較明顯的產業優勢,而且呈現工業、商業互動發展的態勢,各具特色、工貿結合的專業化產業區和市場互為依託。全市各類市場發展到379個,全年市場商品成交額超千億元。如紹興的輕紡民營企業依託的中國輕紡城年實現成交額301億元。目前紹興6個縣(市、區)中具有特色產業的塊狀經濟,相應形成了122個專業市場,極大部分的產品銷售依託相應的專業市場,基地和市場互為依託,共同發展。如紹興輕紡、嵊州領帶、諸暨襪業和店口五金、上虞精細化工和傘業等聞名遐邇的「基地+市場」區域特色。
地域上的人文優勢
千百年來,紹興形成了獨特的區域傳統文化,特別是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卧薪嘗膽」精神激勵和影響著紹興人民,紹興民營企業家秉承這一精神,形成了精明、理性、內斂、務實、不事張揚、穩扎穩打的風格,這是推動紹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化基因。正是這種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膽劍精神」,與紹興人精明務實的性格與大氣開放的氣度的有機結合,續寫著新時期的「膽劍篇」。紹興人民特別是紹興的民營企業家發揚「堅忍不拔、奮發圖強、崇尚科學、務實創新」的紹興精神,不斷創新創業創大業、謀事幹事干大事,是紹興民營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內在基因。

『捌』 浙江新昌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經濟發展如何

以茶葉種植生產、銷售為主要經濟來源,所產的大佛龍井很有名。現在市場上所謂的西湖龍井,80%其實都是大佛龍井。經濟狀況優於大多數內地縣級市。

『玖』 紹興縣具體經濟概況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一、農 業

全縣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51萬畝,總產量16.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0.3%,糧經面積比由上年的53:47調整為55:45。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7萬畝,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0.10萬畝,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種面積4.47萬畝,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林特基地不斷鞏固擴大,全年新發展林特基地1.22萬畝,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22.95萬畝,茶葉產量9223噸。農庄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漁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全縣有效控制了禽流感沖擊,全年生豬飼養量56.25萬頭,比上年增長3.2%,肉類總產量3.29萬噸,比上年增長6.9%,家禽飼養量603.38萬羽,比上年減少11.0%,淡水產品產量2.44萬噸,比上年增長4.2%。
科技興農進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纖維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進入規模化生產,全縣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生態農業建設全面啟動推廣,創新一批生態農業模式,「稻鴨生態共育標准」成為紹興縣首隻省級地方標准,新增國家綠色食品4隻,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隻,省級無公害農產品12隻。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
外向型農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萬畝,累計達到84.80萬畝,擁有外建加工企業18家,其中2家被當地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外設市場及農產品直銷點205個,境外貿易公司7家, 境外農貿市場1家。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清水河道」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完成水利總投入2.65億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3.95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4.54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7萬噸。

二、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03.4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363.25億元,利潤總額52.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5%、23.8%、0.6%,其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60.5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27.02億元,利潤總額40.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3.7%、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布及絲織品35.92億米,比上年增長14.4%;印染布113.51億米,比上年增長17.3%;化學纖維127.7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
大紡織業升級勢頭良好,印染後整理技術加速推廣應用。規模以上非紡與大紡織業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調整為28.7:71.3。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省級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數綜合得分196.34分,萬元產值電耗497.53千瓦時/萬元,比上年下降4.4%,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3.1%。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2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超60億元的企業1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縣上市企業累計達到8家,企業管理創新在全縣面上不斷推廣。
建築業發展迅速。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6.4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利潤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稅金總額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5萬平方米。年末擁有特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家,一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0家,二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8家。2005年,共創建省級及以上優質工程36項,其中「魯班獎」(含參建)3項、「國優工程」2項、「鋼結構金獎」8項、「白玉蘭獎」5項、「錢江杯獎」10項。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總量繼續增加。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5.5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工業性投資12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55.44億元。
投資結構明顯優化。非紡與大紡織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調整為60.9:39.1,其中大紡織業完成投資46.90億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紡行業完成投資73.18億元,比上年增長78.9%。
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全縣土地投資強度達到149萬元/畝,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0.3%,開發面積328.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9%,新開工面積109.9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5.4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3.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8%。2005年,房地產企業新增二級資質企業1家。

四、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長加快。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5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餐飲業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商貿設施不斷完善。輕紡城市場改造升級一期、國際貿易區一期基本完成,錢清原料市場改造一期進展順利,富麗華大酒店等一批商貿服務設施投入運行。農村現代流通網加快建設,全縣已開設農村放心店318家,學校放心店86家,在全國率先達到「鎮鎮有連鎖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標。成功舉辦了2005年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實現商品成交總額16.78億元。
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年末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74個,實現商品市場成交額47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中國輕紡城紡織面料市場成交額2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0%;化纖布成交量27.34億米,比上年增長6.8%;錢清輕紡原料市場成交額173.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五、對外經濟

全年自營進出口總額達4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自營出口33.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加工貿易出口額2.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5%;進口總額11.70億美元,增長11.1%。出口呈現產品、市場、主體、貿易方式四個多元化趨勢,非紡產品出口增長15.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2.1%,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173個,出口額列前三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阿聯酋3.76億美元、美國2.63億美元、伊朗2.29億美元。全年有自營出口業績的企業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全年新批三資企業83家,增資調整43家,合同利用外資5.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2.3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5%。濱海工業區和柯橋經濟開發區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縣80.0%和82.0%。利用外資呈現出跨國合作意識增強、結構調整型、資源集約型項目增多等特點。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3%,全年新設境外窗口16家。

『拾』 東晉及南朝時期紹興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地位的崛起有著怎樣的關系

東晉朝的開始——正當八王混戰、匈奴、羯起兵反西晉、黃河流域陷入大混亂的時候,長江流域算是較為安靜的地方,中原一部分士族和民眾開始渡江來避亂。三○七年,晉懷帝任命琅邪王(邪音牙yá)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鎮建鄴(晉愍帝時改稱建康)。司馬睿有了這個職位和地盤,來投靠的士族也就多起來,成為長江流域的中心勢力。三一六年,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三一七年,司馬睿被推戴為晉皇帝(先稱晉王,三一八年稱帝),建立起東晉朝。晉元帝(司馬睿)向來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宗室中又是疏屬,他能夠取得帝位,主要依靠王導的支持。王導出身中原著名的高級士族,是老練的政治家,是東晉朝的實際創造者。長江流域建立起漢族政權以後,有利於抵抗北方少數族的侵入,經濟和文化也逐漸發展。自東晉至陳亡約三百年間,南方經濟上升,文化更是遠遠超過北方。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

王導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收攬一批北方來的士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的上面,安置一個姓司馬的皇帝。這個措施說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完全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北方來的士族間、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間、王氏勢力與司馬氏勢力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便不可能建立東晉朝。王導的事業就在於調劑這些矛盾,造成苟安江左的局面。

王導勸晉元帝選取北方名士百餘人做屬官。這些名士避亂南來,得到官職,算是有了安身地。其中有不少人懷疑晉元帝能有什麼作為,例如桓彝,初到時見晉元帝勢力單薄,對人說,我到這里避亂,原想得個安全,不料如此不濟,看來難有前途。和王導談話以後,知道他有些辦法,才安心任職。大部分名士更是失望悲觀。例如,有一次諸名士在江邊一個亭上宴會,周

閱讀全文

與紹興市經濟發展的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