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教育發展進程與其經濟發展進程

教育發展進程與其經濟發展進程

發布時間:2021-01-14 19:50:55

A. 徵信是什麼意思

個人信用報告是徵信機構出具的記錄您過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它可以幫助您的交易夥伴了解您的信用狀況,方便您達成經濟金融交易。
當前有兩種查詢渠道可以查詢清楚一個人所有的信用記錄。
1、央行徵信報告。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件前往當地的央行網點即可查詢,徵信報告中會顯示出用戶過去5年的借貸平台,借貸金額,借貸期限,負面信息等數據內容。
2、查完徵信報告後,需要查詢網貸資料庫。只需要打開微信首頁,搜索:七九數據。點擊查詢,輸入信息即可查詢到自己的徵信數據,該數據源自全國2000多家網貸平台和銀聯中心,用戶可以查詢到自身的大數據與信用情況,可以獲取各類指標,查詢到自己的個人信用情況,網黑指數分,黑名單情況,網貸申請記錄,申請平台類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額,信用卡與網貸授信預估額度等重要數據信息等。
相比央行的個人徵信報告,個人信用記錄的氛圍更加廣泛,出具的機構也更加多元,像七九數據、芝麻信用分等,都於個人信用記錄的一部分,整體而言更類似於網上說的大數據徵信,是傳統個人徵信報告的有益補充。

B. 英特爾和微軟是什麼關系 啊他們是 同一個公司還是不同的公司啊

您好。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內新和市場領導的容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微軟
微軟是美國的公司

創建於1975年的微軟公司是世界個人和商用計算機軟體行業的領袖。微軟公司為用戶提供范圍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並通過優秀的軟體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進行溝通的能力。
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C. 譚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嗎

譚嗣同是中國近代戊戌變法的主要成員之一,在實行變法的過程中,由於他拉攏袁世凱不成,反被袁世凱將計就計出賣了,所以慈禧太後就下令反對變法,逮捕了留在這里的維新人員,而他在變法失敗後就被斬首了,與其餘被殺害的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這五人並稱為“戊戌六君子”。

我們應該多關注他為當時的中國所做出的貢獻。他曾經提出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校,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提出開辦工廠,修建鐵路,發展中國的經濟;提出改革官僚體制,清理政治上的弊端;出版了許多融匯了他自己思想的作品,如《仁學》。雖然最後變法失敗了,他想用生命的代價去喚醒當時麻木不仁的百姓也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反而被人們誤解。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事是,他畢生致力的維新變法還是取得一些成效的,維新變法促進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使變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動了更多的人想要拯救中國的熱潮,而且還推動了政治經濟的發展,慈禧在後來也廢除了科舉制度,開始實行新政,這就說了維新變法是具有進步意義的,這也算是沒有白費譚嗣同等仁人志士的犧牲了。

D. 馬克思的生平簡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經常看到有人問這個問題,那就是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對於這個問題的話,人們的說法很多,但是我看到像國學大師,季羨林,人家90多歲所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就是說人生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你可以賦予你的人生意義。

也就是說如果說你碌碌無為的話,那麼你的人生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但是如果說你能夠發光發熱,對你的外部環境做出一些重大的影響,那麼你的人生就極其的有意義。

而在世界的近代史上,有這么一個人對於整個地球的影響非常的大,他就是馬克思。

追隨愛妻而去

馬克思與燕妮成婚於1843年,在1881年,他的妻子燕妮去世,而對於馬克思來說也經受了非常大的打擊,在1883年馬克思積勞成疾去世了。

E. 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進程與其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

教育的發展肯定可以促進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因為教育教出來的是國內家、社會的新鮮血液,容
是社會的新一代接班人,所以,一個民族、國家、社會的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大事。
當一個社會重視教育發展進程,千方百計重教育,就能為各行各業輸送所需人才,推動
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同樣,政治經濟發展對教育有促進作用,只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滿足教育所需的條件,
在社會動盪、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教育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和制約。

F. 如何查找Oracle用戶與其在操作系統上的進程關系

linux /Unix 上的好查
windows 下的不好查

通過V$session 和 v$process 關聯 ;查詢到具體的 spid
這個spid 就是操作系統的進程號

windows下 資源管理器 查找內 oracle.exe 的進程;容看不到明細

G. 「進程運行速度與其擁有線程的數量成反比」什麼意思阿。擁有線程越多,速度越快嗎謝謝

理解來反了.有的線程越源多.線程運行的速度就越慢.
原因如下:
所謂多線程,其實也並不是並列運行.多線程其實就是CPU在線程代碼中快速切換,只是這個切換速度太快了,造成多個線程是並列運行的假象.
比如,一個線程運行,CPU的時間可以100%的給這個線程使用.
如果,兩個線程,那麼可能每個線程使用了CPU 50%的時間.
以此類推.
如果一個線程的工作量是1 .獨佔CPU時,需要1秒鍾完成,那麼速度就是 1/1 = 1
當現在有兩個線程時,CPU只能分配0.5秒運行這個線程,那麼就需要2秒來完成1的總量,所以速度就是 1/2 = 0.5
這就是所謂的,線程越多,線程的運行速度越慢

H. 在對心直動從動件凸輪機構中,基圓半徑與其行程有何關系

沒有啥關系,行程你得看凸輪形狀唄,對心情況下,要是個圓形凸輪,行程應該是0?正常的凸輪(圓加凸起)的話,對心情況下行程就是回轉中心刀凸輪最大半徑的距離減掉基圓半徑?

I. 初三歷史復習資料

給你一些熱門題和世界歷史的資料(在後面)

1.文藝復興最早興起於哪個國家?其實質是什麼?
答案:義大利 是資產階級扣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2.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中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有哪兩件?這兩國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麼不同?說明了什麼問題?
答案: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首先在城市發起暴動,最後奪取政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首先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的勝利。
說明革命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國情符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3.如今的美國有「超級夢幻大國」之稱。根據你所學知識,回答美國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你有什麼啟示?
答案:兩次社會革命的影響:即美國歷史上的獨立戰爭和內戰。獨立戰爭摧毀了英國殖民主義枷鎖,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美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
兩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國領先一步,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到19世紀末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國在二戰後經濟繼續發展,保持了世界工業大國和科技大國的地位。
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戰前期,美國利用"中立"地位,大發戰爭財,戰後工業迅猛發展;二戰期間,美國遠離歐洲戰場,再發戰爭財;戰後初期美國以絕對的經濟優勢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霸權。
美國經濟發展還得益於:適時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如羅斯福新政;豐富的國內資源;控制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引進人才、技術、勞動力;穩定的社會環境等。

5.<<獨立宣言>>所表達的基本思想是什麼?它的發表有何意義?此後哪一個國家也發表了類似基本思想的什麼文獻?
答:思想:提倡平等自由。意義:美利堅合眾國誕生。(或者宣告美國獨立。 文獻:法國<<人權宣言>>
6.你認為美國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否遵循了<<獨立宣言>>的基本思想?試舉一例說明
答:美國的霸權行徑有違「平等自由「的思想。如對伊拉克的戰爭。(或者科索沃戰爭等)

7.法國在資本主義民主法制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請列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統治時期的重要法律性文件。
8.美國獨立後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建設的憲法性文件是什麼? 20世紀3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寫出與之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9.1954年,新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答案:7.《人權宣言》《法典》
8.《1787年憲法》、羅斯福新政
9、 你知道1989年以後,歐洲的政治版圖發生了哪些變化?歐洲政治版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原因的出現導致了哪一國際組織的解散?

答:變化:①1989年東歐劇變後,歐洲的政治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羅斯聯邦等11國共同簽署建立「獨聯體」文件,這樣蘇聯解體了。

原因: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導致了歐洲政治版圖的變化。

這一原因的出現導致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

10、 二戰前及其期間,世界歷史上出現了哪些堅持反法西斯侵略的著名政治家?選擇其中一位,談談他從事反法西斯斗爭的事跡。

答:堅持反法西斯侵略的政治家有: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戴高樂、季米特洛夫、毛澤東。

丘吉爾:丘吉爾是二戰期間英國首相。德國空軍對英國進行空襲期間,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進行了頑強抵抗,粉碎了德國的企圖。丘吉爾領導的英國同中、美、蘇等國為反對共同的敵人法西斯而走向聯合,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丘吉爾出席了二戰期間的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貢獻。

羅斯福:1933年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使美國經濟從經濟危機中逐漸復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羅斯福於1942年初聯合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組成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二戰後期,為盡快戰勝德、日法西斯,分別與中、英、蘇等國召開了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協調了盟國行動。為最後戰勝法西斯作出重要的貢獻。

11、 你認為對二戰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你選擇這些事件的理由是什麼?

答:除考試說明中的外,還可舉:《開羅宣言》發表、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雅爾塔會議等。

12、 科技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也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你能談談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哪些便利嗎?以比較的方式來表述。

答:交通: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人們坐的是馬車,後來坐的是汽船、火車,第二次科技革命後坐的是汽車、飛機,給人們的旅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照明:工業革命前,人們使用自然火或蠟燭等照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後電力的廣泛應用,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為人類驅走了黑暗。

通訊:工業革命前,人們通過郵寄或寫信的方式來傳遞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後,人們使用有線電話、有線電報或無線電報來傳遞信息。

13、 簡要評述拿破崙一生的政治軍事活動。

答:拿破崙是法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他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名聲大噪,成為資產階級強有力的代表人物。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實行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秩序。他頒布《法典》,確立了資產階級立法的規范。他還率領法軍抗擊歐洲反法同盟,打擊了歐洲各國封建勢力,但他也借對外戰爭進行掠奪,遭到各國人民反對。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封建王朝得以復辟。

14、 美國一位歷史學家指出20世紀3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點是「走向戰爭」,你認為這個觀點正確嗎?談談理由。

答:我認為正確。①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打擊下,意、德、日先後建立和強化法西斯統治,擴軍備戰,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②30年代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增強了實力,世界面臨戰爭威脅。③西方大國的「不幹涉」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④受侵略國家人民雖然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沒有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聯合陣線,有效抑制侵略。⑤德意日法西斯卻於1937年組成「軸心國」軍事政治集團,侵略氣焰更加囂張。⑥1938年英法同德意共同製造了「慕尼黑陰謀」進一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法西斯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最終使世界走向戰爭。

15、 有人說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最大的受益國,因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國轉變為參戰國的。請問: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美國是怎樣完成這一轉變的?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答: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兩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初期,美國實行的都是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同交戰雙方進行貿易,大發戰爭橫財的政策。

轉變和影響:

①一戰進行到1917年,交戰雙方都已筋疲力盡,美國為撈取戰利品,爭奪世界霸權,向德國宣戰。這一做法加速了一戰的結束,戰後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②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戰火燒到美國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國的參戰對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打敗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貢獻。

16、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德國的經濟發展為什麼能趕上並超過英國和法國?

答:因為美國和德國在電力方面領先一步。除直接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外,還因為在美國方面:①內戰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②資源豐富;③大量的歐亞移民提供了技術和勞力;④吸收了大量歐洲剩餘資本。 在德國方面:①實現了國家統一;②從法國得到了大量戰爭賠款③通過普法戰爭從法國奪取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重要礦區,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礦藏資源。

經驗:發展經濟要積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更新設備,擴大海外市場,引進外資。

教訓:①不能固步自封,拒絕先進技術和外來資本。②充分利用國內資本,發展民族工業。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J. 對心直動凸輪機構中基圓半徑與其行程的關系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在設計凸輪輪廓曲線時,凸輪的基圓半徑、推桿的滾子半徑和平底尺寸等等,都假設是給定的,而實際上,凸輪機構的基本尺寸是要考慮到機構的受力情況是否良好、動作是否靈活,尺寸是否緊湊等許多因素由設計者確定的。
1.凸輪機構中的作用力和凸輪機構的壓力角

(1)凸輪機構中的作用力
直動尖頂推桿盤形凸輪機構在考慮摩擦時,其凸輪對推桿的作用力 F 和推桿所受的載荷(包括推桿的自重和彈簧壓力等) G 的關系為

F = G /[cos(α+ψ1) - (1+2b/l)sin(α+ψ1)tanψ2]

(2)凸輪機構的壓力角
推桿所受正壓力的方向(沿凸輪廓線在接觸點的法線方向)與推桿上作用點的速度方向之間所夾之銳角,稱為凸輪機構在圖示位置的壓力角,用α表示
在凸輪機構中,壓力角α是影響凸輪機構受力情況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角愈大,則作用力 F 將愈大;如果壓力角大到使作用力將增至無窮大時,機構將發生自鎖,而此時的壓力角特稱為臨界壓力角αc ,即

αc=arctan{1/[(1+2b/l)tanψ2]}-ψ1

為保證凸輪機構能正常運轉,應使其最大壓力角αmax小於臨界壓力角αc 。在生產實際中,為了提高機構的效率、改善其受力情況,通常規定凸輪機構的最大壓力角αmax應小於某一許用壓力角[α]。其值一般為:
對直動推桿取[α] =300 ;
對擺動推桿取[α] =350~450 ;
回程時通常取[α] =700~800。

2.凸輪基圓半徑的確定
對於一定型式的凸輪機構,在推桿的運動規律選定後,該凸輪機構的壓力角與凸輪基圓半徑的大小直接相關。即

tanα=[(ds/dδ) - e]/[(r02 - e2)1/2 + s]

由此可知,在偏距一定,推桿的運動規律已知的條件下,加大基圓半徑r。,可減小壓力角α,從而改善機構的傳力特性。但此時機構的尺寸將會增大。故凸輪基圓半徑的確定的原則為:在滿足 αmax≤[α]的條件下,合理地確定凸輪的基圓半徑,使凸輪機構的尺寸不至過大。
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凸輪的基圓半徑r。的確定,不僅要受到αmax≤[α]的限制,還要考慮到凸輪的結構及強度的要求等。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凸輪的基圓半徑常是根據具體結構條件來選擇的。必要時再檢查所設計的凸輪是否滿足αmax≤[α]的要求。

3.滾子推桿滾子半徑的選擇

採用滾子推桿時,滾子半徑的選擇,要考慮滾子的結構、強度及凸輪輪廓曲線的形狀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主要分析。
(1) 凸輪輪廓曲線與滾子半徑的關系
當凸輪的理論廓線為內凹時,由於凸輪的工作廓線的曲率半徑ρa 等於理論廓線的曲率半徑ρ 與滾子半徑rr之和,這樣,不論滾子半徑大小如何,凸輪的工作廓線總是可以平滑地作出來。
當凸輪的理論輪廓曲線為外凸時,其工作廓線的曲率半徑ρa 等於理論廓線的曲率半徑ρ與滾子半徑rr之差。此時若ρ=rr,工作廓線的曲率半徑為零,則工作廓線將出現尖點,這種現象稱為變尖現象;若ρ<rr ,則工作廓線的曲率半徑 為負值,這時,工作廓線出現交叉,致使推桿不能按預期的運動規律運動,這種現象稱為失真現象。
因此,對於外凸的凸輪輪廓曲線,應使滾子半徑小於理論廓線的最小曲率半徑ρmin 。
(2)滾子推桿滾子半徑的選擇
滾子推桿滾子半徑的選擇,應根據凸輪輪廓曲線是否產生變尖或失真現象來恰當地確定。
1)凸輪工作廓線的最小曲率半徑ρa一般不應小於5mm 。如果不能滿足此要求時,就應增大基圓半徑或適當減小滾子半徑,或必要時須修改推桿的運動規律,或使凸輪工作廓線上出現尖點的地方代以合適的曲線。
2)滾子的尺寸還受其強度、結構的限制,因而也不能做得太小,通常取滾子半徑rr=(0.1~0.5)r0。

4.平底推桿平底尺寸的確定
當用作圖法作出凸輪廓線後,即可確定出推桿平底中心至推桿平底與凸輪廓線的接觸點間的最大距離。設平底兩側取同樣長度, 則推桿平底長也可用如下公式計算。

l = 2|ds/dδ|max + (5~7)mm

對於平底推桿凸輪機構,當凸輪的工作廓線不能與平底的位置線相切時,推桿將不能按預期的運動規律運動,即出現失真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適當增大凸輪的基圓半徑避免失真現象

閱讀全文

與教育發展進程與其經濟發展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