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階段
核心提示:當前,我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回期疊答加」的重要發展階段,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准確判斷說明中央敢於面對改革發展攻堅中的各種問題,善於抓住經濟發展的重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可以預測,在未來10年,我國經濟增長將會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針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中央提出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並認為當前我國正處於從高速發展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轉換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經濟發展階段。正確地理解「新常態」和「三期疊加」的經濟狀態,對於我們建立正確的經濟發展觀念,做好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維普網
Forum學術論壇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河池市委黨校梁祖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時至今日,GDP增速呈現出逐漸放緩的趨勢。自2011年之後GDP的增速下跌到了摘要:1位數後,開始呈現出回落之勢。部分地區經濟增長緩慢甚至下降,失業問題變得日益突出,較多企業經營遇到困境,經濟發展的壓力變大,因此,如何對待當前的經濟形勢變得非常重要。中國經濟形勢經濟增速GDP關鍵詞:F201A2096-0298(2017)04(c)-154-02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冷靜分析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並不意味著經濟危機會到來,也決然不會出現西方媒體的那種說法,「中國經濟會崩潰」「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沒有必要產生過度的「低增長恐懼」,而是要冷靜看待,分析其中的原因。1.1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面臨考驗出口、投資、消費這三項具體內容正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在當今形勢下都面臨著嚴峻考驗。出口方面,中國已經多年沒有完成預定目標。如2015年中國進出口增長目標為6%,但實際上沒有增長而是下降了7%。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排名前四的貿易夥伴出現了不同的問題。歐債危機使得歐洲需求萎縮;東盟的一些貿易夥伴與我國在南海的爭端愈演愈烈;和日本的關系不斷惡化;美國制定了新的貿易保護政策,貿易壁壘加強。二是出口企業的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環保等
C.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2017
2017年,中國經濟趨穩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經濟增速小幅回升至6.9%,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能利用率上升,企業盈利水平提高,質量和效益改善,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增強。
1、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
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增長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國際收支繼續改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總體上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指標更趨匹配,已逐步調整至與中高速增長潛力相適應的水平。
2、結構調整不斷深化。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增強,2017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高26.7個百分點,比2013-2017年最終消費的平均貢獻率高2.6個百分點。
3、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加快,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扭轉了金融危機後的下行局面。
4、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企業對中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適應性增強,盈利能力和利潤狀況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單位GDP能耗下降3.7%,好於年度目標,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
5、防範金融風險初現成效。
加大監管力度、整治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去杠桿取得進展,金融「脫實向虛」得到初步扭轉。各方面風險防範意識得到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3)經濟發展三疊加擴展閱讀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122億元,GDP總量在2016年站上70萬億元台階後,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增速在經過近7年調整後首次實現回升。
2017年,我國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
D. 經濟發展中三期疊加是啥意思
三期疊加:1.增長速度換擋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2.結構調整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E. 中國經濟新常態中 經濟發展的三期疊加是指
中國經濟新常復態中,制經濟發展的三期疊加是指:增長速度換檔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結構調整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結構調整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5)經濟發展三疊加擴展閱讀:
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恆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又要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及時發現和果斷處理可能發生的各類矛盾和風險。
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真正把功夫下在鞏固基礎、增強底氣上,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
F. 中國經濟「三期疊加」指的是什麼有人知道嗎
三期疊加:
1、增長速度換檔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
2、結構調整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
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G. 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三期什麼意思
一期:增長速度換檔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
二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
三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應對措施: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恆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又要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及時發現和果斷處理可能發生的各類矛盾和風險。
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真正把功夫下在鞏固基礎、增強底氣上,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
必須加快轉變作風,更加註重按「三嚴三實」要求做好經濟工作,精準分析和深入判斷經濟發展趨向、基本特徵和各方面影響,提高政策質量和可操作性,扎扎實實把事情辦好。
H. 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兩個概念,三期疊加指什麼
你好,新常態是指經歷一段不正常狀態以後重新回到正常狀態,我國經濟現在就處於內新常態,換言之就容是重新趨於正常的經濟發展態勢。至於三期疊加,也是我國經濟運行的一大特徵,顧名思義,三期疊加就是經濟發展同時進入三種時期,第一,是經濟發展速度換擋期,也就是經濟發展速度變化的時期,這是因為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簡單理解就是經濟發展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或者低速,到一定時期要換擋。第二,是結構調整陣痛期,也就是我過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這勢必會扯動整個經濟行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勢必會引起經濟發展的陣痛。第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通俗的講吧,就是以前的一些政策對經濟產生的後續影響不斷累計,到現在需要時間來化解這些積壓的矛盾,即消化期。希望能幫到你。
I. 我國經濟發現正處於三期疊加是指
主要特徵:新常態主要有四個特徵:一是中高速。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認為,從速度層面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將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徵。環顧世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後,都會出現增速「換擋」現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為9.7%,1973年—1990年期間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間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間,韓國GDP年均增速為8.02%,1997年—2012年期間僅為4.07%;1952年—1994年期間,我國台灣地區GDP年均增長8.62%,1995年—2013年期間下調至4.15%。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分析,中國是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各個經濟單元能接續發力、綿延不絕,導致發展能量巨大而持久,因而中國經濟有望在7%—8%的中高速擋運行一段時間。二是優結構。從結構層面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佔比上升,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在這些結構變遷中,先進生產力不斷產生、擴張,落後生產力不斷萎縮、退出,既涌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產能過剩等沉重代價。三是新動力。從動力層面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1998年至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僅為5.8%。製造業的持續艱難表明,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四是多挑戰。從風險層面看,新常態下面臨新的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這些風險因素相互關聯,有時一個點的爆發也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綜合這些特徵不難看出,我國當前的經濟新常態,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