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4 01:01:21

Ⅰ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程

歐美社會的巨變(17.18世紀):含義歐美主要國家從封建社會和殖民的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
基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經濟)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思想)
早期殖民掠奪和殖民貿易(物質)
形式:資產階級革命
主要事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結果:資產階級統治初步確立
影響:1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2促進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
3法律文獻的頒布推動人類社會由人治到法治由專制到民主
4西方列強的殖民活動加劇,亞非拉人民的災難更為深重
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19世紀6~70年代)原因:工業革命
主要方式: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
主要事件: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影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維護了祖國統一一, 為日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奠定了基礎
俄國和日本改革基本掃清了封建制度的阻礙,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特點:壟斷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結果:導致一戰爆發
一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概況:凡-華體系形成後,資本主義進入相對穩定時期,出現短暫繁榮,但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美國為度過危機,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羅斯福新政),鞏固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特點: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結果:導致二戰爆發
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發展概況:美國經濟迅速發展,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西歐日本迅速崛起
發展中的矛盾:西歐日本經濟發展,動搖了美國霸主地位,70年代中期以後後 形成了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的局面
經濟飛速發展的原因: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重視科技教育培養人才3政府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加強宏觀指導4加強民主化建設,社會較穩定5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6世界形勢相對緩和,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終於打完了,選我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Ⅱ 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確立原因: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多極化趨勢不斷顯現。

(2)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擴展閱讀:

二戰之後,美國憑借其在戰爭之中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及道德力量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霸主。由此,世界資本主義的體系中心也正式遷移到美國。

繼荷蘭、英國之後,接續資本主義數百年歷史血脈的任務落到了美國人頭上。通過創制一整套的規則和一整套組織機構,美國在慘烈的戰爭廢墟上迅速重構了一個新的世界經濟體系。

在接下來的四十多年中,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不僅幫助老歐洲恢復了繁榮和增長,也孵化了新東亞的經濟奇跡。

雖然有冷戰的軍事及意識形態對峙,但毫無疑問,及至冷戰結束之前,作為一種歷史運動的資本主義版圖,在美國體系時代已經遠遠超出荷蘭及英國時代。

Ⅲ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具體表現有幾種形式

不知道下面的答案是不是你想要的。
只舉德國,日本,美國這三個例子吧,不同國家的具體形式都不同,不一一列舉了。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法產生之前,調整經濟關系的主要是民商法?

德國經濟法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世紀末至一戰前:1894年德國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的第一部法律——《保護商標法》;1896年出台了《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斗爭法》?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期間,德國頒布的經濟法有《一般授權法》?《關於限制契約的最高價格的通知》;一戰後,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先後頒布了《卡特爾規章法》?《煤炭經濟法》?《鉀鹽經濟法》?《防止濫用經濟權法令》等一系列經濟法,從而開創了把經濟法這個概念明確用於立法本身的先例?
二戰後:西德在美國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下,走上了「第三條道路」,實行社會市場體制?戰後初期,實行《反卡特爾法》?1966—1967年德國經濟危機,頒布了《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該法是實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法律?

日本經濟法產生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兩戰期間: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逐漸形成和壯大?日本的卡特爾在明治中期已產生。
最初,日本對卡特爾採取保護與扶植的政策?日本先後頒布《出口組合法》和《重要出口商品生產組織法》,它們屬於規制未加入卡特爾的組織使之從屬於卡特爾的強制卡特爾法;1931年《重要產業統製法》和1932年《工業組合法》也是促進卡特卡的法律?
二戰後:日本統治者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運用經濟手段調整和管理經濟,制定了大量的經濟法?

為了防止已被解散的財閥復活壟斷資本,日本於1947年頒布了《關於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的法律》,還頒布了《排除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1952年進入20年高速發展期,這時期的重要立法有《合理化促進法》?《中小基本法》?《農業基本法》?《消費者保護基本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為擺脫危機?振興經濟?通過立法活動不斷完善原有的各種經濟法。主要的立法有《投機防止法》?《穩定國民生活緊急措施法》?《石油供應適度化法》?《關於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中小破產互助法》?

美國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世紀末至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產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了對自由競爭產生極大妨礙的壟斷?美國頒布了一系列反壟斷和反限制競爭的法律?1890年國會通過了《保護貿易和商業免受非法限制與壟斷之害法》,後又通過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
自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至二戰結束:羅斯福上任後,通過頒布經濟立法全面干預經濟生活?如《緊急銀行條例》?《金融改革法案》?《產業復興法案》?《土壤保護法》?《新農業法》?《國家勞動關系法》?《恢復和救濟法》等?
二戰以來:美國運用凱恩斯主義理論,自覺用經濟立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手段。經濟立法有1981年《經濟復興稅法》?《經濟復興法》和1986年《稅法》等?

Ⅳ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歷程(急!)在線等

對不起,如果問題是經濟發展歷程,那涉及范圍太廣
請允許我還是回答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歷程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歷程就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化的過程,其本質是在生產力不斷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以及工業化向縱深方向的發展。科技進步是工業近代化發展的根本動力。以三次工業革命為依據可以把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六個時期:
第一階段為工場手工業時期,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一時期——經濟近代化的醞釀、啟動時期。此時,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第二階段為蒸汽時代,即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其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二時期——經濟近代化的發展時期。此時,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的率先完成,倫敦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第三階段為電氣化時代。19世紀70年代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電氣化的起步階段,這時期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三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化在全世界擴張的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一20世紀40年代中期是電氣化的進一步發展階段,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四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化調整和震盪時期。
第四階段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著壟斷經濟進一步調整,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五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化穩定發展時期。「一戰」後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後,紐約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以美元為貨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第五階段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出現新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興起,世界經濟出現全球化和區域化趨勢,這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第六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化出現了新趨勢。其時,知識經濟興起,可持續發展觀念得以形成和發展。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邁向經濟近代化的歷程中,必然要經歷工業化過程。同時又由於各國國情的不同使各國實現工業化的方式或多或少的呈現出各自的特色,走出了多種經濟發展的模式。
19世紀中期以前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重商主義,19世紀中期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思想成為工業資產階級進行革命或改革的思想基礎,並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凱恩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思想隨著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出現而得到重視,並不斷地得到完善。

Ⅳ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發展。 分時間,事件,思想,影響概括。1.原始資本主義時期。。。

看到沒人回答,姑且幫你一下。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是在新航路的開辟後,繁盛的海外貿易促進了資本的積累並確立了資本的地位。
其後到了十七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英國的光榮革命,資本主義經濟在英格蘭成為合法的主流的經濟體制。當時政權有資本家及貴族把持,資本經濟隨之進入自由發展的階段,即自由經濟主義開始形成。
在十八世紀八九十年代後,工業革命的掀起使西方各國相繼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放任自流」的觀點占據主流地位。
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二次工業革命使的工業體逐漸轉變成大型壟斷集團,各國相繼進入自由壟斷資本主義。這時期,各大集團把盈利作為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在「放任自流」之後有了「壟斷利益」的思想。
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經濟大蕭條的到來使得原有的經濟基礎瀕於崩潰。各國相繼出台挽救政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便是國有資本經濟和公共工程。其精髓,日後被凱恩斯總結成為「凱恩斯經濟理論」:國家掌握不盈利的、公共性的產業,經濟政策以促進消費為主。西方各國相繼施行「凱恩斯經濟理論」,因而四五十年代出現了黃金時期。這一時期既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來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黃金時代的西方各國相繼步入飽和時期,經濟遲緩不前。於是凱恩斯主義破產,各國逐漸放棄一些國有產業。形成了今天的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相結合的經濟體制。

Ⅵ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歷程急用!!!

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殖民掠奪,開始資本的原始積累。
自由資本主義專:英國資屬產階級革命勝利後,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壟斷資本主義: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開始干預經濟活動,存在一些國家壟斷資本形式
真正發展和強大是在羅斯福新政後,國家干預加大。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至於新自由主義,我們學的歷史里沒有涉及,所以回答不了。

Ⅶ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基本過程與中國有什麼不同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人們頭腦中揮之不去的政治概念。關於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先哲們原來有過嚴格的定義,即: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私有制+市場調控+資產階級政權,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計劃調控+無產階級政權。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已經非常清楚:私有制與公有制僅僅只是生產的組織工具,市場調控與計劃調控僅僅只是國民經濟的調控方式,因此它們都不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既然如此,就應該重新定義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否則將會引起人們思想上的混亂。

從社會分配環節來區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所謂資本主義,是指關於社會分配應該優先保障私有資本利益的舉張與制度,其根本標志與根本保障是實行財團政黨政治;所謂社會主義,是指關於社會分配應該堅持全民平等、公平的舉張與制度,其根本標志與根本保障是實行全民政黨政治。
資本主義社會並不是不舉張社會大眾利益,資本主義社會也要謀求社會大眾利益,但是,有個先決條件,就是要優先保障私有資本利益;而社會主義社會總是平等、公平對待所有社會成員,平等、公平對待勞資雙方。

二、根本目的
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目的是:通過保障人們的物質文化等需要而不斷滿足資本利益。
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目的是:通過保障資本利益而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等需要。
由上可知,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目的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目的並不完全對立,其表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並不扼殺人們的物質文化等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並不扼殺資本利益。但是二者之間是有顯著區別的,其表現是:資本主義社會對於人們的物質文化等需要的保障程度不及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對於資本利益的保障程度不及資本主義社會。

三、基本矛盾
私有資本者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即勞資矛盾既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對於勞資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為這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但是,對於勞資矛盾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個觀點,可能有些人將會很難理解,因為它突破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

那麼,怎樣認知勞資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呢?這是由公有資本的嚴重缺陷性所決定的。公有資本至少具有以下三個嚴重缺陷。

其一,公有資本管理者與生俱來就不是公有資本所有人,因而公有資本的損益必然無法與其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直接、等量掛鉤。所以,公有資本管理者對於資本利益或企事業利益的珍惜度天生不足。而企事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生產單元,也就成為分配的基本源泉。因此,深刻地講,公有資本管理者對於國民經濟的責任心天生不足。

其二,對於公有資本,必須有一套規范的管理與經營班子,這就要求公有資本必須具備一定的規模,否則公有資本將在經營管理上承受不起相應的可變成本。但是,組織具有一定市場需求的產品生產很有可能不需要那樣大的資本投入,因而這樣的產品也就得不到生產,造成人們的與此相關的生產生活需要得不到滿足。

其三,當市場供求狀況發生變化時,公有資本的經營管理者往往無法及時地調整企業經營策略,這必將使得資本利益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公有資本的嚴重缺陷決定了公有資本不能完全滿足社會主義社會的需要,因此,僅僅擁有公有資本的社會主義是不完善的社會主義。而私有資本的優點正好可以彌補公有資本的缺點,因此,私有資本也應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基本組織工具。這就說明:完善的、健康的社會主義社會應該兼有公有資本與私有資本。
正是因為私有資本同樣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基本組織工具,因此,勞資矛盾必然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四、勞資矛盾的化解

1.資本主義社會勞資矛盾的化解。
其一,政治化解。即實行多黨輪替的財團政黨政治制度和全民直選制度。這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所盛行的西式民主政治,簡稱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或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在這種政治制度之下,某個財團政黨要想成為執政黨,就必須比另一個財團政黨更能化解勞資矛盾,因為勞工對於財團政黨的取捨標準是兩害相權擇其輕。興辦社會公益是財團政黨化解勞資矛盾的重要方式。興辦社會公益是雙贏之舉,因為財團自身也能從興辦社會福利中獲得利益。因此,在財團政黨圍繞執政權力而展開的相互競爭之下,勞資矛盾顯然能夠逐步化解。但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對於勞資矛盾的化解是非常有限的。因為財團是財團政黨的組織者與供給者,是財團政黨的源泉,因此:無論是哪一個財團政黨執政,它首先考慮的必然是對財團的資本利益負責,財團政黨對財團的資本利益負責實際上就是財團政黨對其自身負責。這就決定了財團政黨的首要基本職能是維護私有資本對於勞工的剝削,而私有資本對於勞工的剝削是勞資矛盾的根源。

其二,技術化解。即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加勞工的絕對所得,從而減輕勞工的生存發展壓力。其主要途徑就是做大國民經濟這塊蛋糕。蛋糕做大了,勞工所能分到的蛋糕數量也就增加了。技術化解是資本主義國家化解勞資矛盾的主要手段。但這依賴於三個客觀條件,即資源、市場、技術。當國內環境不能滿足這些客觀條件時,資本主義國家就必須謀求國外資源、市場、技術,其主要方式一是發動戰爭,二是建立統一、開放、暢通的世界市場。這兩種方式在本質上都是侵略。因此,資本主義是國際矛盾與世界動盪之源,資本主義國家最具侵略性。

政治化解是資本主義國家化解勞資矛盾的短項,而技術化解則是長項,通過技術化解與政治化解的長短結合,強勢資本主義國家的勞資矛盾得到極大緩和,國內比較祥和、安定。但是這種祥和、安定是建立在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市場、技術之上的。

2.社會主義社會勞資矛盾的化解
其一,政治化解。即通過國家政權強行化解勞資矛盾。包括公平工資與社會公益。
所謂公平工資,是指能夠滿足勞工的正常消費需要的工資,即:一個正常勞工在正常勞動之後應該獲得能夠保障由其所負擔的正常社會人口的正常生存發展的工資。

按照社會主義公平原則所確定的公平工資包含在產品成本之中,而正常情況之下的產品售價是能夠保障私有資本正常利益的。那麼,當產品銷售成功時,私有資本者也就收回了向勞工支付的公平工資。公平工資對於勞資矛盾的化解與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運轉是有顯著區別的。其顯著區別在於:雖然公平工資擠佔了私有資本的部分利潤空間,但是這將更加有利於私有資本根本利益的發展,因為由此引起的社會購買力的增加將會直接帶來兩個效應:一是私有資本者能夠賣出更多的產品,二是私有資本者能夠獲得更大的投資空間。因此公平工資是社會主義社會化解勞資矛盾、促進勞資雙贏的基本社會制度。

發展與普及社會公益事業有利於減輕勞工的生存發展壓力。因此,發展與普及社會公益事業是化解勞資矛盾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社會制度。

其二,技術化解。即通過降低成本的方法來增加私有資本的絕對利潤或相對利潤,從而使得勞資矛盾有所化解。但是,這種技術化解是有限的,因為它所依賴的客觀條件——資源、市場、技術主要立足於國內環境。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全民政黨政治所決定的。全體國民是全民政黨的組織者與供給者,是全民政黨的源泉,因此全民政黨的基本職責是對全體國民負責,而私有資本者只是全體國民中的少數,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斷然不會為了少數國民的利益而去侵略他國。社會主義國家所舉張的國際關系只能是平等、公平、互利。社會主義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之源。

五、國民幸福感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普遍具有幸福感,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基本上沒有幸福感,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普遍具有幸福感。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利用國際資源、市場、技術發展了國內經濟,普遍保障了國民的正常生存、發展,因而其國民普遍具有幸福感。

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國內貧富懸殊,大多數國民的正常生存、發展得不到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又要經常面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發動的侵略或戰爭,因而其國民基本上沒有幸福感。
在公平的社會分配製度之下,社會主義國家不管是發達的還是不發達的,都不會出現較大的貧富差別,也就不會存在國民對於政界的憤恨和國民之間的相互仇恨。民不恨貧,唯恨貧富不公。既然不存在「貧富不公」,自然也就不存在「民恨」。因此,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普遍具有幸福感。雖然貧窮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幸福感僅僅只是一種建立在相互對比之上的心理慰藉,但是全體國民卻能在這種心理慰藉之下真誠團結起來,共渡難關,發展生產。一旦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到了能夠基本滿足全體國民的基本需求的階段時,絕大多數國民就能普遍擺脫吃飯難、飲水難、穿衣難、住房難、出外難、哺育難、養老難、上學難、看病難、生產難。此時,全體國民的幸福感既是心理的,又是生理的,因而是真實的。

六、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
因為:資本主義舉張社會分配應該優先保障私有資本利益,社會主義舉張社會分配應該平等、公平;資本主義實行財團政黨政治,社會主義社會實行全民政黨政治。
所以: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

七、社會主義社會不需要經過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
其理由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利用計劃手段來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當國民經濟發展到能夠確保國家安全、能夠基本具備進行社會化大生產所需要的工業基礎、能夠基本保障全體國民的溫飽需求時,就可以通過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而跨入現代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原始積累實際上是靠計劃經濟完成的,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合作。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始積累是靠資本剝削完成的,表現為「人吃人」。

Ⅷ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

三個階段:自由競復爭時期,壟制斷產生,國家干預。

自由競爭時期便是從手工工坊開始,經過商業資本到工業資本主義。手工工坊時便是那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時期,商業資本主義時期便是我們的血淚近代史,就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工業資本主義時期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會,工業革命,對外輸出工業產品。

壟斷產生便是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幾個大財團產生了,自由經濟時期,胡佛之前都算。對外開始依靠資本輸出。

國家干預是羅斯福那個時期。

閱讀全文

與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