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籌

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籌

發布時間:2021-01-13 22:35:47

Ⅰ 宿州市埇橋區2020年義烏商貿城以東的幾個村莊要拆遷嗎

宿州市埇橋區2020年義烏商貿城以東的幾個村莊應該是要拆遷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Ⅱ 你好,宿州市埇橋區高新區秦湖庄以納入2019年拆遷計劃是否准確

答:
宿州市
埇橋區
高新區秦湖庄是否納入2019年拆遷計劃,以
拆遷公告
為准

Ⅲ 宿州埇橋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秦湖庄2019年拆遷計劃是否准確

關於拆遷啟動的時間要看各地具體的徵收項目了,拆遷正式啟動會有公告,也會有一些信號。

一、調查摸底:根據徵收拆遷的法定程序,在確定拆遷范圍時要進行調查摸底,此時雖然拆遷從法律上還沒有啟動,但調查摸底活動會深入到老百姓中,當自家房屋或者區域出現類似工作時則意味著有啟動拆遷的可能。
二、查詢了解規劃:徵收項目的啟動要符合多項規劃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專項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上述涉及到區域發展的材料一般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獲取,有些信息也是政府主動公開的。因此,可以通過調查相關規劃預測拆遷徵收的可能性。
三、徵收拆遷正式啟動:拆遷正式開始還是要有正式的公告、文件為依據的,城市房屋拆遷依據的是《房屋徵收決定》;農村房屋土地徵收依據的是「征地批准文件」。

Ⅳ 宿州市埇橋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為響應安徽省來委、省政府實源施東向發展戰略的號召,積極融入徐州經濟圈。在埇橋區委、區政府經充分調研下於2006年9月7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籌建設立宿州市埇橋經濟開發區2012年,園區被評為「蘇商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今年埇橋經濟開發區將加強在徐州的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進徐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跨省合作共建。

Ⅳ 埇橋區的經濟概況

埇橋區農業資源豐富,是傳統的農業大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肉、蛋生產基地。是「全國超級產糧大區」、「產油大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省「生豬調出大縣(區)」、「蔬菜產業化十強縣(區)」,符離集燒雞、夾溝香稻米、樂石硯等特產聞名遐邇,久享盛譽,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安徽省前列。2008年全區糧食產量達到104.78萬噸,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71.09億元,全區糧食產量達104.78萬噸,油料作物產量達到3.75萬噸,棉花產量達9146噸,肉類總產量達10.48萬噸。
農業產業化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區共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38家、區級60家,年加工各類農產品150萬噸,產值突破10億元。建設基地46.1萬畝,帶動農戶15.2萬戶;現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03個,農民經紀人及會員1.4萬人,省級致富帶頭人2人,國家級農業特殊人才1個。形成了干雜果基地、蘿卜基地、土豆生產基地、粉絲加工基地、板材加工基地、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小食品加工基地、麻雞養殖基地、養鴨基地等。被評為「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僅50個),擁有省級名牌農產品2個,申報參評皖優農產品5個;通過質量認證的農產品17個,其中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14個;申報綠色食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申報小麥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5萬畝;已建立農業標准化示範區14個,其中國家級1個、市級3個、區級10個。解集牌無籽西瓜、褚蘭包莊牌蘿卜、豐發牌西甜瓜、永安牌馬鈴薯和邵陽牌大蔥5個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豐田牌無籽西瓜獲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乾山牌甜糯玉米及特一粉獲省級綠色食品稱號。 發展狀況
解放前夕,埇橋區工業經濟相當薄弱,產品種類少、質量低,1949年工業總產值僅472萬元,工業幾乎空白;到了1978年工業總產值只有10580萬元,工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到2009年,埇橋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91家,培育了一批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紡織、化工、建材、板材六大門類許多大型骨幹企業。2008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16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已達到86.2億元。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6.6%,拉動經濟增長8.5個百分點,工業已成為了埇橋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2008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2億元,1949年固定資產投資只有6萬元,1978年也只有425萬元。投資結構逐步趨向優化,為全區經濟發展積蓄了能量,增強了發展後勁。
產業構成
食品加工產業:食品行業為該區最大工業行業,約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全區現有食品工業企業約15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1家。主要分為四大類:
一是飲料酒類:以安特生化、誠志公司的食用酒精為代表,具有每年15萬噸生產能力;以安特生化、古沱酒廠系列白酒為代表,具有2萬噸生產能力。
二是農副產品加工類:全區擁有規模以上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1家,主要產品為麵粉、面製品和食用油。其中:麵粉、面製品加工企業26家,日處理加工小麥能力2500噸,2009年,規模以上企業加工麵粉20餘萬噸;食用油加工企業4家,主要以光大農副產品公司為龍頭,具有年加工棉籽、菜籽能力4.5萬噸。
三是燒雞食品類:是「中華燒雞之鄉」,擁有劉老二燒雞、徽香源燒雞等燒雞加工企業6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外出經營符離燒雞人員達1000多人,從事燒雞生產、運輸、銷售行業的人員近萬人,燒雞年產量達1300萬只,初步形成符離燒雞食品工業園。。
四是休閑小食品類:主要以支河鄉麻辣小食品產業群為代表,擁有小食品加工企業20多家,其中金地食品、佳樂食品、永樂食品等規模以上企業17家。。
化工化纖產業(包括醫葯製造業):化工化纖產業為我區傳統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以安特生化、中元化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擁有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紡織服裝產業:以朱仙庄輕紡工業集中區為代表,全區共有紡織服裝企業3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從業人員約5000人,擁有紗錠約5萬錠,織布機400餘台,各種縫紉設備約3000台(套)。全年可生產棉紗約5萬噸,無紡布約7000噸,服裝約1800萬件(套),坯布約1200萬米。主要產品有:棉紗、無紡布、白坯布、服裝等。
機械製造產業:機械製造業為我區傳統優勢產業,擁有安徽車橋、寶龍電器、龍華礦機、新園機電等機械工業企業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4家,從業人員5000人左右。主要設備有:數控車機、立式車床、普通車床、萬能磨床、銑床、刨床等;機械產品門類眾多,有十餘個系列近百個產品。
林木板材產業:以順河板材加工集中區為代表,全區共有林木板材加工企業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擁有綠洲人造板、東大木業、東建木業、東平木業、宿北木業、岩華木業等多家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高密度纖維板、膠合板、細木工板、多層板、地板基材等;部分企業通過ISO9000產品質量認證和ISO14000環保管理認證,產品暢銷國內外。
新型建材產業:以新型水泥、矸石磚、塑料管材等為代表的新型建材業,有明麗水泥、百通集團、金垣建材、仙珠工貿等22家規模以上企業。
煤炭電力產業:主要以氣煤、肥煤為主,煤質優良、煤層穩定,易於開采。2009年底,全區擁有礦井9對,包括正在建設中的3對礦井,其中省屬大型礦山企業8家,地方小型煤礦企業1家(年產量6萬噸);擁有火力發電廠5家,年發電量40萬千瓦。 到2009年底,埇橋區有四大經濟園區:
埇橋經濟開發區。規劃佔地8.1平方公里,位於埇橋北部,與銅山經濟開發區二期規劃連為一體。開發區內206國道、京滬鐵路貫穿南北,301省道溝通東西,北至連霍高速、西至京福高速出口均不足10公里,距徐州觀音機場30公里,距出海口連雲港210公里。距徐州市城區僅20分鍾車程,交通十分便捷。區內擁有桃山集鐵路貨運站,便於倉儲運輸業的發展。現入駐企業已達40家,以機械製造、精細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板材加工、現代物流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工業集中、產業集群效應日漸凸顯。
宿州市循環經濟示範園。位於宿州城區東部,一期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核心區佔地約4平方公里,未來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
符離鄉村工業示範園。地處符離鎮區東部,主體區域位於京滬鐵路以東和206國道、302省道兩側,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圍繞「中國第一雞」、「安徽第一電」、「安徽第一面」引商擴張,拉長鏈條,構築四大循環經濟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鄉村工業集中區。
朱仙庄輕工業集中區。位於宿州市埇橋區東10公里處的朱仙庄鎮境內,佔地6000畝,整體規劃和朱仙庄鎮區自成一體,區內主幹道規劃三橫四縱,水電氣及污水排放設施齊全,是一個以農產品加工和紡織服裝行業為主導的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涌現出宿州市三維無紡布公司、宿州市龍福紡織有限公司、安徽綠洲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培育了一批諸如電力、紡織、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等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名優產品。

Ⅵ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承包多少土地能拿到國家補貼

你好

這個當地有標準的,請有關部門出示文件即可。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Ⅶ 宿州市每個縣市區的人口是多少

截止2019年9月21日宿州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埇橋四縣一區,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宿馬現代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9939平方公里,總人口654.05萬人。

1、埇橋區位於安徽省北部,地處蘇豫皖三省交界處,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區。全區總面積2907平方公里,人口188.09萬。

2、碭山縣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交界處,全縣轄13個鎮,總面積11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0.46萬。

3、蕭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總面積1854平方公里,人口142.91萬,轄23個鄉鎮。

4、靈璧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北與江蘇省接壤。轄6鄉13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萬畝,人口125.8萬。

5、泗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蘇皖兩省五縣交界地帶,總面積1857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94.41萬人。

(7)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籌擴展閱讀

1、宿州經濟開發區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正式啟動建設,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目前管轄面積23.5平方公里。

2、宿州馬鞍山現代產業園區是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振興皖北發展戰略,確定馬鞍山市與宿州市結對合作。2011年5月14日正式掛牌,2012年元月正式批復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規劃50平方公里,預計2020年,園區建成面積達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過30萬人。

3、安徽宿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籌建於2011年6月,位於宿州市汴北新區(下轄5個行政村),緊鄰市政務新區,為承接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主戰場,是宿州市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帶動區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Ⅷ 宿州市埇橋區包括哪些鄉鎮

截至到2019年10月10日,埇橋區下轄11個街道、16個鎮、11個鄉、1個農場、2個開發區,具體名稱如下:

埇橋街道、沱河街道、道東街道、東關街道、三里灣街道、南關街道、西關街道、北關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東街道;

符離鎮、蘆嶺鎮、朱仙庄鎮、褚蘭鎮、曹村鎮、夾溝鎮、欄桿鎮、時村鎮、永安鎮、灰古鎮、大店鎮、大澤鄉鎮、桃園鎮、蘄縣鎮、大營鎮;

楊庄鄉、支河鄉、解集鄉、桃溝鄉、順河鄉、永鎮鄉、西二鋪鄉、北楊寨鄉、苗安鄉、蒿溝鄉;

夾溝農場、宿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


(8)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籌擴展閱讀

埇橋區區劃沿革

埇橋區歷史悠久,位於古汴河南岸,古稱埇橋鎮。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置宿州於埇橋鎮,以符離、虹、蘄、臨渙四縣屬之。民國初期廢宿州為宿縣,屬安徽省。

1948年宿縣城解放,設宿城市,1949年劃屬宿縣。1951年復置宿城市,1953年又並入宿縣。1979年再析出宿縣城關鎮及城郊、城西兩公社置縣級宿州市,與宿縣均屬宿縣地區行署管轄。

1992年宿縣和縣級宿州市合並為新的縣級宿州市。1999年初,國務院批准撤銷宿縣地區,設立省轄宿州市,合並後的縣級宿州市更名為宿州市埇橋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埇橋區

參考資料來源:埇橋區人民政府—人文歷史

Ⅸ 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有哪些企業

你說的是沱河南邊的那個經濟開發區吧
有個福香園食品加工廠 還有個電纜廠 聽說過了年有個電瓶廠也要建好 十幾個工廠來吧那邊

閱讀全文

與宿州埇橋經濟開發區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