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廬江環湖鄉鎮未來如何發展
2011年6月上旬,中央批復文件已下達,將巢湖和六安的部分區域並入合肥,撤銷地級市巢湖市。合肥將在短期內基本實現政區面積、人口數量翻番,合肥市轄縣區數量也可能會增加到10多個。
《中國發展報告2010》對「十二五」期間及今後全國區域發展的大格局做了清晰的概括,江淮地區首次被列入全國重點發展的8大城市群當中,而合肥是江淮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因此「在全國最新的生產力布局中,合肥承擔起重要的戰略功能,向區域性特大城市新跨越就具有了必然性。
合肥濱臨巢湖,得天獨厚。但是巢湖作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卻是兩個城市共管,缺乏統一的政策和管理,導致巢湖存在問題很多。歷史上的巢湖市區域,很多也曾經就是廬州所轄。巢湖市地處巢湖和長江之間,是合肥通江達海的必然通道。
有關大合肥組建坊間已流傳已久,一位網友分析:擴大合肥市行政區域,將巢湖市部分縣市劃歸合肥二手房市,使合肥從「環城」走向「環湖」和「濱江」,使合肥的輻射帶動、規模發展、權重提高都上升一個層次,是個多贏的好辦法。
合肥現狀:四個區,3個縣;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人口445萬人,佔全省人口比例7%。
1、從全國省會城市行政區劃來看。剔除四個直轄市和港澳台特別區,餘下的27個省會城市平均轄區、縣(市)11個,平均面積13,79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33萬人,佔全省人口比例平均12%。而合肥市轄區縣只有7個,轄區縣(區)差4個,面積差快一半,人口差90萬人,連全國平均數都達不上。
2、從華東地區省會城市行政區劃來看。剔除上海市,餘下的6個省會城市平均轄區、縣(市)11個,平均面積9,64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60萬人,佔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市離這個平均數也有不小的差距。
3、從中部省會城市行政區劃來看。晉、豫、鄂、湘、贛、皖6個中部省會城市平均轄區、縣(市)10個,平均面積8,182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50萬人,佔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也沒有達到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平均數。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客觀地看出,合肥房地產偏小。所轄區域差3-4個,人口佔全省比例差2-5個百分點。這顯然制約了合肥的發展,也使合肥在全國橫向比較中吃虧,在省內縱向帶動中分量不重。
已泄密的消息是:2011年6月上旬,國務院已批准將巢湖市部分區域並入合肥。
目前,基本能確定的是2011年8月16日開始,巢湖市的無為縣將劃入蕪湖;含山縣、和縣將劃入馬鞍山市;居巢區、廬江縣劃入合肥。
六安的舒城、壽縣以及合肥的長豐部分區域具體如何區劃目前尚不明確。
據合肥市ZF有關專家分析:巢湖部分區域劃入合肥後,合肥將建成一個環巢湖的大城市,巢湖將變成合肥市的「內湖」。合肥將在巢湖邊建兩個新區:一是合肥至居巢區之間的大圩、烔楊、黃麓一線加合肥目前正在建設的濱湖區合並建成巢湖區;二是肥西三河和舒城、廬江部分沿湖區域建成三河區(或肥西縣),現肥西縣北部紫蓬山地區和山南長安區域將建一個旅遊區作為合肥的後花園,名稱可能會叫作紫蓬山區(或正處級風景區管委會)。
合肥市政務新區尚處於蜀山區轄區內,區劃調整後政務區將從蜀山區剝離與肥西縣桃花工業區、大學城合並成政務區(或桃花區),而蜀山區西北部的新橋機合肥房產網場和壽縣部分鄉鎮則劃歸蜀山區管轄。
合肥北部是整個區劃最復雜的區域,由於長豐縣遠離合肥,縣城發展遠不如靠近合肥的長豐縣雙鳳開發區,所以長豐劃給離的較近的淮南是基本敲定的,但是長豐南部臨近合肥市區的幾個鄉鎮和雙鳳開發區並入合肥市區後是歸市區北部的廬陽區管轄還是單獨成立新區尚未明確。
合肥西北以合肥東站(高鐵站)和磨店為中心的區域也在醞釀新的區劃,但是前提是位於磨店的職教基地人口要達到20萬,否則單靠高鐵輻射也難以實現短期建制的目標。
綜合以上,合肥區劃至少會有這些:廬陽區、瑤海區、蜀山區、包河區、巢湖區、居巢區、紫蓬山區、桃花區(政務新區)、三河區(肥西縣)、肥東縣、廬江縣、舒城縣。
調整區劃後,新合肥市所轄區縣達到至少10個,面積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萬人,人口佔全省比例12%,與全國省會平均水平相仿。
合肥正在建設的高鐵樞紐、環巢湖大道和國際機場等將有力帶動合肥的發展。
從2011年8月16日以後,中部地區、長江流域一個新興的濱湖大都市合肥將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有分量的大城市之一。
②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廬江縣是安徽抄省合肥市下轄縣,是周瑜故里,溫泉之鄉,礦業大縣。漢代置廬江郡,隋朝置廬江縣。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在合肥市南部。東臨巢湖市、無為縣,南靠樅陽縣、桐城市,西接舒城縣,北依肥西縣。距省會合肥市70公里,北臨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位居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是對外開放縣。
廬江縣名優特產主要有小紅頭、綠豆糕、綠茶等;風景名勝主要有湯池溫泉、周瑜墓、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③ 合肥市的肥西縣和廬江縣那個經濟好了
廬江房價比肥西高
④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怎麼樣
廬江縣地處安徽中部,北瀕巢湖,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脈。東與巢湖市、無為縣接壤,南以樅陽縣、桐城市為鄰,西靠舒城縣,北抵肥西縣,南北兩端相距62千米,東西最大間隔52千米,總面積2343.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廬江縣戶籍人口120.86萬人。廬江擁有眾多的資源,南邊探明儲量了豐富的明礬,鐵礦,銅礦等,是未來合肥的重要的資源基地,位於西邊的湯池是有名的溫泉度假村,各種天然溫泉令人神往,北邊的巢湖是漁場的基地,擁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著名的周瑜墓,丁汝昌雕像,孫立人紀念館等。
廬江經濟的大發展也帶動了廬江房價的上漲,碧桂園,恆大等全國知名房企紛紛落戶廬江,體現了各大房地產開發商對廬江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廬江的房價已經目前來到8千一平,對於縣城來說這個房價不算低。綜上可知,廬江未來的發展還是很有看頭,作為合肥的南大門,廬江未來有望繼續得到合肥市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持續支持。
⑤ 安徽省廬江房價為什麼比別的縣城高出1-2倍,發展也不怎麼樣,難道國家對房價調控不包括這個地方
這個不好講,有很多原因,整體上房價總是只升不降的,還有就是好幾年去就謠傳廬江遲早要劃到合肥的編制的,現在這謠傳好像真的要實現了吧,據說十月份省里下正式文件
⑥ 廬江縣市否撤縣設市!是否屬實
廬江還是縣城,廬江太高調了!當年劃到合肥市房價突然暴漲,在撤縣設市估計房價要上天了😜我在廬江縣城待了十年,現在來蕪湖市發展了
⑦ 安徽廬江怎麼樣各個方面
跟江蘇來怎麼能比呢。如果說源跟蘇北較貧困地區的縣城比可能還打個平手吧。前年國務院批準的區劃調整,巢湖市降級為縣級市由合肥市直管,廬江縣劃到合肥市。不知道你想問經濟的哪一方面。基本情況大工業企業不多經濟自然不能說有多好,隔壁的無為縣大型工業企業眾多,經濟實力整體很強。我們兩個縣第三產業的服務業都算不錯的,消費生活水平也不低。縣城不到,房價也5 6千了。總而言之,你期望不要太高。只能說希望劃歸合肥之後希望能蒸蒸日上。
⑧ 安徽省廬江縣經濟現在在安徽算怎樣的
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億元,財政收入2.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4元。
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104.8萬畝,年產糧食50萬噸以上,油料4.8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產百強縣。林業面積52 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產干茶320噸;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產品產量3.8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0萬只,為全省重點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准基地縣。
廬江農業是以稻米糧食生產為主,林 、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農業。全縣105萬農業人口耕地99萬畝。境內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為主。 廬江是「六五」期間國家首批投資建設的商品糧基地縣 ,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60萬噸,商品 量25萬噸,其中優質米佔40%以上;油料總產近5萬噸,1993年糧,油生產雙雙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優農產品聞名於世,楊柳鄉年產鮮荸薺3萬噸,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荸薺之鄉」;「白雲春毫」、「潛川雪峰」等部優名茶享譽省內外;蔬菜加工初具規模,「三葉」牌系列精製小菜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全縣生豬,家禽飼養量 分別為51.5萬頭和1846萬只,尤其是近年白鵝生產發展迅速,已形成區域特色。 縣、鄉、村、組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其中高級農藝師27人,農藝師77人。「九五」以來,全縣共引進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科技成 果130多項,共有11項推廣成果受到省部級以上的表彰獎勵。雜交稻累計制種3萬畝,種子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1993年在全國率先示範應用農業專家系統,改善了農技推廣條件,提高了農技推廣效果。
廬江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自然條件優越,養魚歷史悠久,自古盛產甲魚、河蟹、青蝦、鱖魚等名貴水產品。改革開放後,漁業生產日新月異,全縣養殖面積達17萬畝,年產水產品產量近4萬噸,位居全省第十位。 養殖品種除「四大家魚」外,還發展了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牛蛙、珍珠、烏鱧、羅非魚、革胡鯰等十多個名優品種養殖,其中河蟹養殖為一枝獨秀,養殖面積超過七萬畝,平均產量超過雙千噸,「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獲省名優產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獎。 全縣漁業科技發展迅速,漁業科普單位14個,水產業專干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33名,其中副高職稱一名,中級職稱三名。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推廣和發展了80:20池塘高產養殖、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稻田生態養殖、工廠養殖和立體綜合養殖,促使漁業步入高產高效,水產品產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長。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漁業基地建設,加大水產開發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大戶50多戶,引資達8000萬元新上水產項目60個,有力促進了全縣漁業的發展。我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獎,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範鄉鎮。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魚米之鄉」和「地下聚寶盆」之稱。年產糧食60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 ,干茶1000噸,水產品產量3萬噸,肉類總產量萬噸。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水產品、畜禽生產基地。該縣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佔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產品的主要產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製菜、白雲春毫名茶等。羽絨製品、蜂蜜製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⑨ 廬江經濟怎麼樣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專「魚米之鄉」屬和「地下聚寶盆」之稱。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准基地縣。該縣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佔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獲省名優產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獎。我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獎,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範鄉鎮。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產品的主要產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製菜、白雲春毫名茶等。羽絨製品、蜂蜜製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⑩ 安徽廬江依偎著合肥市,得到了什麼樣的發展優勢
得到了交通優勢,人口優勢,產業發展優勢。合肥正在成為新的“米”字型高鐵交通樞紐,廬江只需和合肥打通交通,就得到了商業交通等那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