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將來20年了,寧夏中衛的發展會是怎樣主要發展經濟是什麼
(一)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用5年到8年時間打造中衛工業區、中寧工業區、中衛能源化工基地三個千億元工業園區,不斷提高中小工業園區發展質量。著力培育新材料、精細化工與煤化工、天然氣化工、陶瓷工業、黑色和有色金屬深加工、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造紙八大工業基地。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電力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著力提升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畜牧養殖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夯實水利基礎設施,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加強生態移民工作、進一步加快扶貧開發步伐,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強力推進城鎮化進程。著力打造宜居宜業最具特色美城市,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加快中寧縣城和海原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 (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打造旅遊品牌;加快發展商貿流通和新型服務業。 (五)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快建設重點生態工程和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節能降耗。 (六)強力構築立體交通網路。進一步加強鐵路、公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西部交通樞紐城市。 (七)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 (八)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努力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防災減災,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管理,打牢社會進步基礎,保持中衛和諧穩定。 (九)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民生保障體制改革,協調推進城鄉綜合改革,穩妥推進社會服務改革,加快推進醫葯衛生體制,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十二五」發展目標: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年均增長14.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000元,年均增長14.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8億元,年均增長1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5年累計達到1774億元,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億元,年均增長1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3:51.4:34.3。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調整為40:35:25。城鎮集聚功能不斷增強,城鎮化率提高到50%。優勢特色農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00元,年均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不斷下降,城鄉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實現應保盡保,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8%。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125萬人以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7.5%,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2010-2020年遠景目標 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基本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通過一個時期的努力,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到2020年,實現如下目標: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0億元,10年平均增長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400元,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90%; ———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1.8億元,年均增長1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億元,年均增長12.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0元,年均增長6.2%;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年均增長7.2%; ———人口總量控制在125萬人之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之內。 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為目標,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和優勢企業群體,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到2010年,培育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100家,過1000萬元的工業企業50家,過億元的工業企業20家,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5家,過50億元的工業企業1家,全市現價工業總產值達到170億元,年均增長25%,工業增加值達到45億元,年均增長2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4.6%。 一、造紙及紙製品加工業 主要布局在美利造紙工業園區北區,重點抓好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項目,盡快完成30萬噸塗布白卡紙、10萬噸楊木化機漿和配套2×50MW熱電站等林紙一體化一期工程項目,啟動實施二期工程項目,研發生產高檔新聞、裝飾用紙;抓好造紙廢水廢渣的綜合利用,實現造紙工業用水良性循環,發展循環經濟。到2010年,形成100萬畝速生林、100萬噸造紙和60萬噸紙漿生產能力,現價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跨入我國造紙十強行列。同時,帶動紙製品深加工和高檔印刷包裝等行業快速發展,形成產業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冶金化工業 主要布局在美利造紙工業園區南區、中寧石空工業園區和寧新工業園區,依託秦毅集團、明巨化工公司等大型骨幹企業,重點發展電解鋁及鋁型材加工,金屬鎂及鎂合金、硅鐵合金、硅錳合金等新型材料,電石、聚氯乙烯及深加工產品,燒鹼及其深加工產品,大力發展冶金化工業下游產品,拉長產業鏈條,提高冶金化工業整體水平。到2010年,形成100萬噸電石、100萬噸生鐵及鑄造加工產品、20萬噸電解鋁、100萬噸其它冶金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現價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 三、釀酒、飲料製造及農副產品加工業 主要布局在城區和中寧縣城市工業功能區內,依託「寧夏紅」集團公司,香山中寧枸杞製品公司、贏嘉公司、恆興果汁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積極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重點發展枸杞酒、枸杞飲料、枸杞口服液等枸杞深加工產品,發展玉米澱粉、清真牛羊肉、乳製品系列、濃縮果汁、紅棗保健品系列、脫水蔬菜等深加工產品,抓好產品綠色環保認證,標准化管理,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到2010年農副產品深加工現價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 四、建築建材業 主要分布在中寧寧新工業園區和中衛城區的鎮羅、常樂、迎水鎮,依託賽馬水泥集團中寧分公司,中寧瀛海集團公司,城區華泰鑫水泥集團公司、科豪陶瓷有限公司、新亞陶瓷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幹企業,重點發展高標號專用水泥及水泥製品,高等級石膏系列產品,高抗壓輕型牆體材料,內外牆地磚,集中培育優勢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到2010年,形成1億平方米陶瓷製品,400萬噸水泥,1000萬平方米石膏板及系列製品,現價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五、機械製造和其他製造業 主要分布在城區工業功能區,依託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實施數控珩磨機床國產化項目,重點發展珩磨機床系列、加工中心系列、柱立式鑽床系列、專用組合機床等高科技產品。發展農機具、旅遊產品、地毯加工等投資少,見效快,環境污染少,吸納勞動力容量大的中小企業。到2010年,製造業現價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 六、能源電力工業 主要布局在城區沙坡頭和中寧石空鎮,依託沙坡頭水利發電公司和寧夏發電集團中寧分公司,加快建設美利紙業、秦毅集團等企業自備電廠,充分利用本地區的風能和日照時間長的優勢,積極發展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到2010年,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萬KW,年發電量達到60億度,現價產值達到15億元。加強電網建設,加大城市電網的配套和改造力度,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提高供電質量,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麻煩採納,謝謝!
⑵ 寧夏終於接入全國高鐵網,會對寧夏帶來什麼影響
寧夏銀西高鐵開通運營,會讓寧夏的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得寧夏的旅遊業,以及相關的特產,能夠更好地銷往全國各地,這對於寧夏的整體發展來講,非常的重要。
從2019年12月29號,寧夏第一條高鐵銀中高鐵開通以來,今年年末迎來了寧夏的第二條高鐵線路。
而且這次的高鐵線路,為一條跨省的線路,打通了寧夏和外界聯系的快速通道。使得從銀川到西安需要12小時左右的時間,如今被縮短到只需要3個小時。
我有大學同學就在寧夏居住,到時候就可以坐著高鐵,去他們那裡約飯了。
⑶ 為什麼寧夏這個地方經濟發展並不發達,可以說是落後,但消費水平卻那麼高呢
其實銀川地方經濟發展並不落後。
最近銀川又申請了全國最適宜居住城市。。
⑷ 寧夏的經濟概況
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現生產總值2565.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2.9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264.96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077.12億元,增長7.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39420元,增長8.6%。
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由2012年的8.5:49.5:42.0調整為2013年的8.7:49.3:42.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由2012年的4.5%、61.8%和33.7%轉變為2013年的3.8%、66.6%和29.6%。
2014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2750億元,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8億元,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01億元,增長1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3.2億元,增長10.3%。城鎮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3285元和841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4.0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 寧夏2013年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產值269.00億元,增長4.3%;林業產值9.84億元,增長0.7%;畜牧業產值120.01億元,增長3.8%;漁業產值13.22億元,增長1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93億元,增長9.6%。
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1202.40萬畝,比上年減少3.2%;糧食總產量373.40萬噸,減少0.4%,實現連續十年豐收。油料播種面積125.79萬畝,減少5.1%。蔬菜播種面積173.04萬畝,增長3.4%。
2013年末全區育苗面積52.70萬畝,比上年增長24.1%。
2013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801.98萬千瓦,機耕、機播和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338.66萬畝、1068.05萬畝和805.65萬畝。 50年來,寧夏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石化、機械、冶金、建材、醫葯等為主體,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能源工業已具備一定基礎。有大中型煤礦4座,年生產能力1800萬噸,寧夏人均擁有煤炭產量2.6噸,居中國第3位。有大中型發電廠5座,裝機容量223萬千瓦,人均佔有發電量居中國第2位。
電解鋁、鐵合金、碳素製品、碳化硅、電石、金屬鎂、水泥等產品的生產已初具規模。青銅峽鋁廠年產電解鋁10.6萬噸。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生產的鉭、鈮、鈹製品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國的高科技產品。
2013年寧夏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4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07.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118.80億元,增長15.2%;重工業增加值788.43億元,增長1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0.2%,集體企業增長21.1%,股份制企業增長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3%,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2%,私營企業增長21.6%。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5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
14個工業部門中除煙草外,其他都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冶金工業增長51.3%,紡織工業增長24.1%,建材工業增長19.3%,醫葯工業增長14.5%,石油石化工業增長14.3%,五大部門工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288.5億元。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503.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在統計的147種工業產品中,有83種保持增長,佔比為56.5%。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7%。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7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1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29.5%。
2013年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55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23.74萬元/人,同比減少1.37萬元/人。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65.9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4.9%;房屋竣工面積1927.79萬平方米,增長26.2%。 2013年寧夏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0.49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0.02億元,增長12.0%。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21.51億元,增長12.8%;餐飲收入額89.00億元,增長10.2%。
寧夏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1.0%,日用品類增長9.9%,中西葯品類增長31.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33.0%,金銀珠寶類增長33.2%,化妝品類增長1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4.7%,汽車類增長5.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5.8%。
2013年寧夏全區一般貿易出口額24.97億美元,增長53.7%,加工貿易實現出口額697萬美元,下降56.9%。機電產品出口6.07億美元,增長1.4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18億美元,下降1.2%。羊絨衫出口增長39.4%,鉭鈮鈹及製品出口下降9.6%,機床及鑄件出口增長8.7%,羊絨紗線出口增長78.9%。
⑸ 寧夏的經濟發展會有前途嗎
學個 手藝啊 你去哪 都有前途 比如 學個 餐飲啊
⑹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自治區黨委根據本地
(1)文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落後的小省區可以「辦大文化」,用版先進的、健權康的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文化產業本身也是重要的經濟部門,發展文化產業,可以直接促進經濟發展。
⑺ 寧夏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當前經濟形勢分析與發展
一、基本面:數據頻現積極信號 ⑻ 高中政治 寧夏經濟發展成就取得有哪些政治意義
可以看到全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事業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⑼ 寧夏經濟如何`/
寧夏五大支柱產業:冶金、醫葯、機電、建材和煤炭產業 寧夏冶金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第一,主要產品產量均保持增長,高載能產品增勢強勁。作為寧夏「十五」期間產值超百億的戰略主導產業之一的冶金工業,今年1--10月,冶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2億元,同比增長27.7%。全年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0億元,同比增長28%;工業增加值21.6億元,增長32.5%;實現利潤2億元。第二,盈利企業增多,中小冶金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1--10月,60戶規模以上冶金企業中,39戶盈利,21戶虧損,虧損面為35%,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低5個百分點。第三,對外貿易成效顯著,冶金產品出口大幅度增長。1--10月,冶金產品完成出口1.86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值的47.3%,比上年同期增長57.6%,比全區出口增幅高4.2個百分點。第四,投資力度加大,技術改造步伐加快。今年以來,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的強力拉動下,大部分冶金產品的市場繼續趨好。隨著青銅峽鋁業環保節能降耗、恆力集團冶軋系統改造等投資總額均超過4億元的重大技改項目的開工建設,冶金行業投資大幅度增加。1--10月,冶金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倍。 寧夏建材行業抓住市場需求旺盛的良好機遇,技術改造步伐加快,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並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生產快速增長。受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拉動,1-10月份,寧夏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完成總產值(不變價)7.33億元,增加值3.21億元,分別增長26.69%和25.84%。預計今年全區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銷售產值和增加值將比去年同期增長12%以上;實現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10%以上;主要產品水泥產量為46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20%以上。二是經濟效益顯著提高。1-10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利潤9477.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21%。三是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繼賽馬、宏威、贏海新型干法生產線今年全部建成發揮效益後,青銅峽水泥集團日產2000噸和宏威、鹽池萌生、固原六盤山日產1000噸等新型干法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可建成投產,將使寧夏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40%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寧夏醫葯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一是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截至11月底,寧夏醫葯工業 完成產值6.5億元,同比增長13.8%;完成工業增加值2.1億元,增長15.7%;完成出口交貨值1.64億元,增長32.1%;實現利潤6310萬元,增長41.26%。預計全年可完成產值6.6億元,增加值2.2億元,銷售收入4.5億元,實現利潤6500萬元。其次,技術改造力度加大。今年寧夏醫葯行業共有9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額達10.4億元。其中,寧夏啟元葯業公司投資5.6億元實施的年產2000噸紅黴素和4000噸四環素擴產項目、寧夏多維葯業公司投資2.8億元實施的鹽黴素及VB12等6個項目屬於技術改造項目和新建項目。這些項目達產後,預計可新增年產值18億元,利潤3.5億元。第三,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近年來,寧夏醫葯行業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出口產品為龍頭,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體制創新相結合,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抗生素原料葯在行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及國際市場份額均在70%以上。 寧夏經貿委主任解孟林說,除了以上三個行業發展態勢不錯之外,今年以來,寧夏煤炭工業產銷兩旺,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1-11月份,全自治區原煤產量1925.8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21%。預計全年自治區煤炭產量為2100萬噸左右,其中寧煤集團1810萬噸、市縣煤礦150萬噸、鄉鎮及其它煤礦140萬噸。與此同時,寧夏機電工業在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趨好的帶動下,主要產品市場需求增加,企業產能充分發揮,全行業保持了多年來少有的發展勢頭,生產增幅較大,企業虧損額下降幅度也較大,預計全年虧損額將下降到2000萬元以內,減虧76%。 主導產業——寧夏馬鈴薯產業 馬鈴薯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種植區域優勢和分工逐步顯現,產業優勢和鏈條業已形成,南部山區和中部乾旱帶主要種植加工和菜用型晚熟品種,灌區(主要是平羅)主要種植菜用型早熟品種。今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00萬畝,增長123%,其中固原市210.5萬畝,中部乾旱帶80.5萬畝,平羅縣9萬畝。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3138家,馬鈴薯加工率達到40%。2005年,馬鈴薯產業總產值約9.7億元,真正成為掘土生金的區域主導產業 ⑽ 寧夏經濟發展如何 寧夏區的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是滯緩的。山區(主要指西海固)自然條件惡劣,地勢崎版嶇,常年乾旱,沒權什麼工業,主要經濟命脈是農業,靠天吃飯,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民情很淳樸;川區相對好一點,土地平廣,黃河流經此地,農業富裕,有「塞上江南」之美譽,資源相對豐富,工業,旅遊業也相對發達一些。近年來,為促進寧夏區經濟發展,山區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或移民至川區,但效果不是很明顯。本人認為,寧夏的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薄弱,但可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業和農業。如:在西海固就能大量搞「農家樂」「回鄉特色食品」之類的旅遊項目等。 與寧夏地理位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