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劉少奇的經歷
[劉少奇](1898一1969)湖南寧鄉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1920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回國,被派往江西安源煤礦開展工人運動,同年9月參與組織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後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在廣州和上海參與領導了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1926年10月,任湖北省總工會組織部長兼秘書長。1927年1月,在武漢工人群眾爭取收回英租界的斗爭中,是主要領導人之一。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6月任中共中央駐順直省委特派員,並參加省委領導工作。1929年6月,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執行局委員。會後留赤色職工國際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秋回國,任臨時中央職工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根據長期的斗爭實踐,他主張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秘密工作必須實行深人群眾、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的方針。他在實際工作中對當時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錯誤進行過抵制。1932年冬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領導革命根據地的工人運動。1934年春,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同年10月參加長征,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八、第五軍團政治委員和第三軍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36年春任中央代表,前往天津指導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後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系統地批判了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錯誤,闡述了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斗爭策略,使華北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獲得了蓬勃的發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領導開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堅定地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斗爭的方針,組織力量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8月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黨的建設理論。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與陳毅等迅速扭轉了新四軍的困難處境,使長江中下游的抗日武裝力量得到了發展,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抗日根據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參加中共七大的籌備工作和領導整風運動。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統的論述。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提出和執行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佔領延安後,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轉移到華北,負責中央委託的工作。同年7月主持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推動了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發展。
1949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參與黨和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外交等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1954年9月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並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提出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規定了方向。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60年代初期,為扭轉國民經濟所出現的困難局面,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與制定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和措施,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大量的外事活動,從1963年起先後訪問了亞洲許多友好國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受到錯誤的批判,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政治誣陷和人身摧殘,並被開除黨籍。此後,被長期非法關押,於1969年11月12日病逝於河南開封。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屆五中全會作出決議,為他恢復了名譽。
㈡ 劉少奇對新中國成立做出哪些貢獻
劉少奇同志出生於湖南寧鄉一個農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和封建
[劉少奇與王光美]
劉少奇與王光美
勢力的腐朽統治,中國已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中華民族正處於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劉少奇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於危難之中的遠大志向,積極投身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奮起響應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走上探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夏,他赴俄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信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我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從此,劉少奇同志就把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劉少奇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了一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
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和主要領導者,是黨的正確路線在白區工作中的傑出代表。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他參與領導安源工人運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武漢工人奪回英租界的斗爭。大革命失敗後,劉少奇同志堅持戰斗在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他堅持從實際出發,獨立思考,善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黨內「左」傾錯誤進行堅決斗爭。他參加了中央紅軍長征,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堅定支持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主張。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黨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並派劉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漲的華北地區。他領導迅速恢復和發展了黨在華北地區的組織,成功實現黨在白區工作的歷史性轉變,鞏
[劉少奇同志]
劉少奇同志
固和發展了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的勝利成果。 劉少奇同志是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中原局書記、華中局書記,曾在三大戰略區獨當一面地開辟根據地和領導工作。他堅決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卓有成效地領導了華北抗日根據地和山西新軍創建工作。他組織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出色完成黨交付的發展華中的重任。皖南事變後,劉少奇同志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同陳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軍軍部,為把新四軍建設成為黨領導下的一支鐵軍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受毛澤東同志委託,統一山東黨政軍領導機構,調整策略方針和各方面政策,使山東抗日根據地迎來大發展的生動局面。
劉少奇同志長期擔任我們黨的重要領導職務。1931年,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3年3月,他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此後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黨中央領導崗位上,成為毛澤東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出科學概括,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正是從這次代表大會起,我們黨在黨章中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在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談判期間,主持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適時作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部署,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作出了卓越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以很大精力參與領導土地改革運動,指引億萬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剝削壓迫,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群眾基礎。受毛澤東同志委託,劉少奇同志對新中國經濟構成和發展道路進行系統研究,提出比較完整的設想,為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劉少奇同志]
劉少奇同志
繪制新中國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准備。他領導建立華北人民政府,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率領中共代表團訪問蘇聯,為建立新中國爭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 劉少奇同志是新中國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創立者之一。新中國建立初期,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主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導土地改革運動。他潛心研究合作社經濟問題,大力倡導農民組織供銷合作社,加強城鄉物資交流,對恢復國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參與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持起草並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為新中國憲法制定和實施作出了奠基性貢獻。他是新中國第一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個有偉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統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會和一切國家機關工作的出發點。」他先後主持召開5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和109次常委會會議,用很大精力來建立健全這個嶄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視察制度,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對新中國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劉少奇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者之一。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他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先後擔任黨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籌備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召開數十次座談會,為制定八大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黨的八大上,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所作的政治報告,科學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基本建立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強調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條件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高度重視由分配和物質利益引發的人民內部矛盾,高度重視由官僚主義作風引發的干群矛盾等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他響應毛澤東同志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深入農村、工廠開展調查研究。他堅決支持和指導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正確方針,對面臨的困難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計,提出戰勝困難的有力措施,為我國經濟走出困境、進入健康發展
[劉少奇同志]
劉少奇同志
軌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劉少奇同志對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提出許多指導意見,大力倡導試辦托拉斯,提出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改革物資管理流通體制,這些重要意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遠見卓識。 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黨的建設等領域作出許多理論建樹,留下數百萬字的著作,深入總結和提煉我們黨治黨治國的重要經驗,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在劉少奇同志的理論貢獻中,尤為突出的是關於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劉少奇同志十分重視黨的建設,是黨內公認的黨建理論家。他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論黨內斗爭》等都是黨建理論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政府,必須取得絕大多數人的擁護、贊成,才能鞏固。」「我們要信任群眾,群眾才會信任我們。」「一切工作都要走群眾路線,都要有群眾觀點。」他認為:「嚴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種執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黨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只要我們堅持民主集中制,我們就有可能少犯錯誤」。他強調,中國共產黨要求自己的黨員緊密結合黨的階級性質、最高理想、當前任務,在革命的實踐中努力加強個人的思想、品德、作風修養,努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同中華民族的優良思想道德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一個人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功夫,鄭重其事地去進行自我修養」,「而這種修養和鍛煉的唯一目的又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他還強調:「共產黨員的黨性鍛煉和修養,是黨員本質的改造。」「一切黨員必須執行黨的政策和決議,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對於黨內黨外一切損害黨的利益的現象必須進行斗爭。」這些重要思想,對於今天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劉少奇同志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他強調,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走路,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他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經濟既有計劃性,又有靈活性、多樣性,豐富多彩」;要用經濟的辦法來管理經濟,黨和政府「管計劃、平衡、仲裁、監督、思想政治工作。生產由公司、工廠去經營」;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場,利用價值規律來調節生產。他認為,「以農業為基礎來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是我們的一個根本方針」;農村生產和分配的單位不能太大,如果生產關系跑到生產力的前頭就會破壞生產力,主張在農業生產中實行同產量聯系起來的責任制。他指出:「科學上的真理是愈辯愈明的,藝術上的風格是必須兼容並包的。」「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同經濟建設的發展相適應。」劉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這些思想理論觀點,是非常寶貴的財富,至今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幸的是,劉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殘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艱難的時刻,他仍然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向中央建議「盡早結束『文化大革命』,使國家少受損失」,並堅信「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並高度評價了他的光輝一生。劉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緊密相連。劉少奇同志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㈢ 劉少奇的主要貢獻
劉少奇的主要貢獻如下:
1、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和主要領導者,是黨的正確路線在白區工作中的傑出代表。
2、劉少奇同志是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
3、劉少奇同志長期擔任我們黨的重要領導職務。
1931年,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3年3月,他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此後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黨中央領導崗位上,成為毛澤東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
4、繪制新中國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准備。
他領導建立華北人民政府,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率領中共代表團訪問蘇聯,為建立新中國爭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 劉少奇同志是新中國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創立者之一。
5、劉少奇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者之一。
6、劉少奇同志對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提出許多指導意見,大力倡導試辦托拉斯,提出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改革物資管理流通體制,這些重要意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遠見卓識。
7、劉少奇同志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現在仍有重要啟示。
(3)劉少奇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劉少奇的人物評價:
1、劉少奇同志幾十年如一日,為黨的鞏固和發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為反帝反殖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展,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2、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一貫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勤於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並且善於把實踐經驗提到理論高度。
他對我們黨的建設,對我國工人運動和黨在白區的工作,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的建樹。他在這幾方面提出的理論觀點和思想原則,是黨和人民幾十年英勇奮斗的經驗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
㈣ 關於劉少奇經濟思想問題
二樓回答得好,我復習一遍
國營經濟
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經濟形式。如國營工廠、國營農場、國營商店、國家銀行等。通過國家投資和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的辦法而產生。因國家的性質不同,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為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
合作社經濟
以勞動者或村民聯合組成,股分合作,集體勞動,集體經營,按股勞結合分配為主的合作經濟類型,是初級形式的全民所有制。有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勞動合作社,運輸合作社等形式合作社。建國前解放區已經有從事農業生產和信貸內容的合作社。合作社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在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政權管理之下的勞動人民群眾的集體經濟,它本身不是國營經濟。
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當然,過渡並不是沒有困難,但應看到有利條件。首先是肯定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是領導的經濟,其他各種經濟都要受國營經濟的領導。這是在《共同綱領》中規定了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國營經濟與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其中國營經濟部分是處於領導地位的。
(這是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十九次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報告》中的一段)
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國家經濟和私人資本合作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其前途是很快地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發展,它與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有本質區別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以資本家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為基礎、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私營經濟,主要是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保護的民族工商業經濟。
小商品經濟
小商品經濟 又稱「簡單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一
個歷史階段。商品經濟是一個歷史范疇,它同生產發
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從原始社會末期商品經濟開
始產生,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都以簡單商品
經濟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商品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
自己勞動,產品歸自己所有;他出賣自己的產品,是為了
藉以購買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其他產品。所以,小商品經
濟是一種以生產資料的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
商品經濟形式。小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1)社
會分工,各個生產者生產各種不同的產品;(2)生產資料
私有制。與這兩個條件相聯系,小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這樣的兩重性。一方面,由於這種勞
動建立在生產資料個體私有制基礎上,生產什麼,生產多
少,全由生產者個人決定,勞動產品也歸其個人所有,因
而它是私人性的勞動。另一方面,由於每個生產者都是社
會分工體系中的一員,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社會總勞動的
一部分,因而這種勞動又是社會性的勞動。這種私人勞動
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了小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小商
品經濟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歷史前驅。在價值規律的
作用下,小商品生產者之間不斷進行競爭,經常發生貧富
兩極分化。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
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
中,也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小商品經濟成分。在社會主義
商品經濟中,它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種補充形式,仍有
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必要性。
半自然經濟
以小農經濟為主要形式,以以戶為單位的分散個體勞動為主,通過簡單商品貨幣交換維持一定生存地位的經濟方式,其生產力水平低,抵坑天災人禍的能力弱,經濟地位不穩定。解放初期,通過農業合作道路來引導向社會主義合作經濟過渡。
關於建國初期過渡時期的經濟措導路線,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已經有了基本的構思.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
㈤ 文革前,劉少奇的「四大自由」和「三自一包」是什麼
四大自由指的是自由租地、自由貸款、自由僱工、自由貿易。
三自一包指的是擴大自留地,發展自由市場,自負盈虧,包產到戶。
「三自一包」是「自由市場」、「自留地」、「自負盈虧」和「包產到戶」的概括總稱,是建國後中共中央調整農村政策的產物,1960年至1962年中央進行國民經濟調整時,圍繞如何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存條件而出現的一種提法。
由於中央領導對此做法存在嚴重爭議,所以當時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貫徹實施,部分地區就某一方面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實驗,但未貫徹始終。三自一包,對後來中國政治形勢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自一包」包含的自由市場、自留地、自負盈虧、包產到戶四個概念,彼此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互相依存,相互促進;同時,發展農村自由市場、保留農民自留地、生產隊承包到組,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目的都是為了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所以從目標一致性方面,「三自一包」是統一的、一脈相承的聯合體。
(5)劉少奇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劉少奇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了一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
劉少奇同志對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他強調,中國應該學會自己走路,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他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經濟既有計劃性,又有靈活性、多樣性,豐富多彩」。
要用經濟的辦法來管理經濟,黨和政府「管計劃、平衡、仲裁、監督、思想政治工作。生產由公司、工廠去經營」;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場,利用價值規律來調節生產。他認為,「以農業為基礎來發展中國國民經濟,是中國的一個根本方針」。
農村生產和分配的單位不能太大,如果生產關系跑到生產力的前頭就會破壞生產力,主張在農業生產中實行同產量聯系起來的責任制。他指出:「科學上的真理是愈辯愈明的,藝術上的風格是必須兼容並包的。」「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同經濟建設的發展相適應。」
劉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這些思想理論觀點,是非常寶貴的財富,至今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㈥ 劉少奇的事跡
2003年3月17日 09:41
今年75歲的安徽省公安廳離休幹部李太和,從1962年起擔任劉少奇主席的衛士長,共歷時7年。最近他深情地追述起劉少奇鮮為人知的幾個生活片斷,現摘編如下。
有一次,劉少奇到上海視察工作。他在火車上休息時,摘下手錶,放在茶桌上。旅途中,由於火車顛簸,那隻上海表滑下茶桌掉進了痰盂里。李太和趁機說:「反正這表也夠舊的,早該換新的了。正好到上海,買塊新的得了!」劉少奇卻搖搖頭說:「這表撈出來洗洗還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到上海修理正好方便。」李太和幫忙把劉少奇的手錶撈出用水洗過後,劉少奇看看這表沒出毛病,於是又繼續戴上。此後,他一直沒有丟棄,直到去世,他還戴著這塊從痰盂里撈出來的上海表。
「三年困難時期」,糧食與副食品奇缺。一些地方負責人為了照顧中央首長,派人進京送些副食品。針對這種情況,劉少奇叮囑李太和等工作人員:能退的堅決退回,實在不能退的,也一定要按價付錢。李太和說,那一段時間,劉少奇外出無論到哪裡,都是自己帶上茶葉、香煙,不用人家招待,即使是在接見外賓時,出於禮節不能用自帶的茶葉沏茶了,但他仍舊吸自己帶的一般香煙。
劉少奇在農村調查時,有一天路過一個木匠家,見屋裡有老人病在床上,便走進去探望,並讓隨行醫生給老人看病。由於劉少奇著裝朴實得像個農民,那木匠沒太在意進來的幾個人是干什麼的。等他們嘮家常時,那木匠越發覺得其中一人眼熟,這時他對照了牆上貼的偉人畫像,才興奮地喊起來:「哎呀,您是劉主席呀!您老人家怎麼到我家了?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呀!」
在偏遠農村,信息不暢,也許便於領袖微服私訪,可在北京,誰不認識國家領導人?然而,劉少奇同樣願意身處群眾之間。那年,有位朝鮮國家領導人來中國訪問,劉少奇陪同他參觀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為了國家領導人的安全,李太和領著警衛員,把沒進館的群眾堵在外面,把進館的觀眾攔在一邊。見此情景,劉少奇皺起眉頭,因陪同貴賓無法脫身,他讓王光美轉告警衛員:「不要這樣做,要讓群眾繼續參觀。」
劉少奇的故事 —— 一卷票子
1942 年麥熟的時候,大樹村熊老爹家隔壁住下了一個高個子、約莫三十來歲的幹部。這幹部到村後,每天晌午,拿張報紙到熊老爹菜園里去看。逢著熊老爹沒事,他就嘮家常,還幫著熊老爹薅草。日子久啦,比一家人還親。熊老爹心裡可樂哈哈的,逢人就誇,說他懂窮人們的心思。
一天,這幹部到熊老爹菜園里來買菜。熊老爹正在摘黃瓜、刨小蔥,忙得團團轉。這幹部二話沒說,就幫著熊老爹一起摘,一起刨。待把菜弄好了,才從袋裡摸出一卷票子遞給熊老爹,說是菜錢。
熊老爹一看,就動了氣,兩手一推,說: 「同志啊 ! 你這就見外啦。自己種的,還能說要錢 ? 你三天兩頭地幫俺弄地,別說你來拿,俺送也得送給你呀 ! 」
這幹部見老爹高低不肯要,就坐下和老爹磨蹭了一會兒,只好拿著萊走了。
到了傍晚,熊老爹想吸袋煙,摸著煙袋裡有卷東西,不像煙絲。掏出一看,嗨,還不是那票子 ! 熊老爹氣又來了,沖著他老伴說:「這個人,他高低給錢,我高低不收,他又把錢放在我的煙袋裡啦 ! 」
說著,就要給送回去。大娘說:
「別啦 ! 天不早啦 ! 再去抹黑碰門的,驚動人家。明兒待他來看報,再給他不得啦 ? 」
這老爹才把票子疊了又疊,放進貼肉的小口袋裡。
可巧,打從這天起,熊老爹在家等了一天、兩天、三天,但再也不見那幹部來看報了。到了第四天,熊老爹等不及了,就出門找去。才出門,就見村上三個一堆兒、五個一圈兒地談得正歡。老爹上去一打聽,都說那幹部就是劉少奇同志。三天前就走啦 !
這一下,可把個熊老爹樂壞了。他一口氣奔回家,捏著那一卷票子,對老伴說:
「你曉得這卷票子是誰的 ? ——劉少奇同志的 ! 」
當下,熊老爹就叫老伴給他小褂上縫個口袋,縫在左襟靠胸口的地方。他把票子裝在小口袋裡,袋口又別了根兒別針。
打從這天起,熊老爹那件褂子再也不離身了。幹活熱了,別人對他說:「老爹,熱啦,把褂子脫了吧。」
熊老爹說:「我不熱,我褂子上有寶貝。」
累了,別人對他說:「老爹,累啦,歇會兒干吧。」
熊老爹說:「我不累,我褂子上有寶貝。」
這卷票子就一直靠在熊老爹的心上,從沒離開過
㈦ 劉少奇一生的偉大攻績
劉少奇一生的十大功績 一、領導早期工人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的發展內,訓練、組容織了無產階級隊伍。 二、扭轉中國共產黨在白區工作中的被動局面,提出一整套正確的白區斗爭策略方針。 三、開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華中抗日斗爭新局面,重建新四軍軍部。 四、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述毛澤東思想,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五、抗日戰爭勝利後,及時主持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全國戰略方針,調動10萬軍隊先機進入東北,並部署在東北「讓開大路,佔領兩廂」,建立根據地。 六、主持制訂《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指導老、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為在全國范圍內消滅封建土地所有製作出突出貢獻。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委託,提出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 八、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八大作政治報告,正確分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基本任務。 九、20世紀60年代,在第一線主持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為克服國民經濟嚴重困難作出重要貢獻。 十、提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理論。
㈧ 劉少奇說土地改革是「中國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的依據是什麼
土地,是農業國家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歷史上回的農民起義答、改朝換代,都沒能徹底改變封建官僚地主佔有絕大部分土地資源的社會現實。只有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使廣大的雇農、貧農和其他農民群眾,分得並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所以,就是「幾千年以來以來最大、最徹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