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

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

發布時間:2021-01-12 23:59:02

『壹』 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

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運轉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環境。

(1)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的特徵

1、平台化

平台是數字經濟2.0的基礎,依託「雲網端」新基礎設施,互聯網平台創造了全新的商業環境。信息流不再被工業經濟供應鏈體系中巨頭所阻隔,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距離大大縮短,溝通成本大大降低,直接支撐了大規模協作的形成。

2、數據化

工業時代的公司,以IT技術為核心實現數字化,數據的流動以及在線化范圍有限,數據應用場景主要局限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的生態圈之中。數字經濟2.0時代,數據的流動與共享,推動著商業流程跨越企業邊界,編織全新的生態網路與價值網路。

3、普惠化

在數字經濟環境中,「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特點,實現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貿易。在科技領域,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按需服務業務形態使得個人及各類企業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輕松獲得所需要的計算、存儲和網路資源,而不再需要購買昂貴的軟硬體產品和網路設備。

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根據阿里研究院測算,雲計算的使用可以使企業使用IT的成本降低70%,創新效率提升3倍。在金融領域,以互聯網信用為基礎的新型信用評分模型,對於普惠金融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大數據統計概率計算,可以使得不同風險的個體得到精準的風險評估,從而能夠匹配差異化的金融信貸服務,讓更多的個體享受到適合其各自風險特質的金融信貸服務。

『貳』 發展數字經濟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意義一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
。發展數字經濟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數字經濟本身就是新技術革命的產物,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新的資源配置方式,集中體現了創新的內在要求。數字經濟減少了信息流動障礙,加速了資源要素流動,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有助於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極大地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是綠色發展的最佳體現。數字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基於互聯網,而互聯網的特性就是開放共享。數字經濟也為落後地區、低收入人群創造了更多的參與經濟活動、共享發展成果的機會。

意義二
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發展數字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徵的智能製造模式,正在引發新一輪製造業變革,數字化、虛擬化、智能化技術將貫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柔性化、網路化、個性化生產將成為製造模式的新趨勢,全球化、服務化、平台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方式。數字經濟也在引領農業現代化,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農業發展新模式就是數字經濟在農業領域的實現與應用。在服務業領域,數字經濟的影響與作用已經得到較好體現,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網路教育、遠程醫療、在線娛樂等已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

意義三
是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場
。數字經濟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佳試驗場。現階段,數字經濟最能體現信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制度創新的要求。數字經濟的發展孕育了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企業,成為激發創新創業的驅動力量。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分享經濟模式本身就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意義四
是競爭優勢的先導力量
。數字經濟是構建信息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先導力量。在信息革命引發的世界經濟版圖重構過程中,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能力將越來越表現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能力、信息能力、網路能力。

『叄』 數字經濟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番,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快捷性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

自我膨脹性

數字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在數字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贏家通吃」的壟斷局面。

邊際效益遞增性

主要表現為:一是數字經濟邊際成本遞減;二是數字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

外部經濟性

網路的外部性是指,每個用戶從使用某產品中得到的效用與用戶的總數量有關。用戶人數越多,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可持續性

數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肆』 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

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運轉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環境。

(4)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

『伍』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5)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陸』 數字經濟時代應用層面的趨勢特徵有

想像一:自由連接體

在網路的連接下,數字經濟將為社會創造上億的就業機會,成為促進民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億萬個體將成為數字經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個自由連接體,未來社會就業將出現六個趨勢:

「平台 + 個人」的「平台式就業」將成為基本的就業景觀。

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式就業」將成為一種重要的就業方式。

U盤式就業、分時就業、斜杠職業等「靈活就業」將極大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基於網路、跨越地理距離的「分布式就業」將越來越普遍。

基於數字技術的產業、商業和經濟模式快速創新、快速演化、快速迭代,大量高度細分、快速演化的新職業將大量涌現。

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將獲得更加公平、更加可貴的就業機會。

預計未來十年到二十年:

未來十年,數字經濟將創造更多的崗位和就業機會,人類將更多地傾向於成為芭蕾舞演員、專職音樂家、數學家、運動員、服裝設計師、瑜伽大師、小說作者等等,成為給機器人安排任務的「主人」,人類和機器之間將形成一種共生共存關系。

未來二十年,八小時工作制將被打破,50%勞動力將通過網路實現自我僱傭和自由就業,靈活就業成為未來人們的重要就業形態。

未來二十年,在製造業領域60%、服務業領域30%的重復、枯燥、繁重勞動,以及大量的家庭服務將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成為重要的勞動力大軍,形成人類特定時期的技術性失業。

想像二:人人經濟

在網路的連接下,每一個個體都有權力、有機會成為數字經濟活動中的活躍主體。每一個個體的創新、創業、創意、創造能力將得到極大釋放,人人設計、人人製造、人人銷售、人人消費、人人貿易、人人銀行、人人物流等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將逐步涌現,催生人類經濟活動的新範式,形成人人經濟的新景象。

預計未來十年:

經濟和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數字經濟規模將超越製造業規模,貢獻全球25%的經濟總量。

眾創眾設將成為企業與用戶改進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的重要創新方式,用戶和消費者通過網路參與研發設計,成為企業聚集智慧,提升研發設計能力的新渠道。

4D列印將成為滿足個人化、快捷需求的重要製造模式。

自然人經營權、消費權、資源獲得權,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人類的重要權力。人人都有利用互聯網開設網店、開網約車、售賣自家農產品、交換個人閑置物品等的權力;人人都擁有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商品和服務的權力;人人都享有通過自己的信用、無需擔保平等地獲得貸款等金融普惠服務的權力。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將成為數字經濟服務業發展的新形態。每一個個體在獲得金融普惠服務、快捷高效物流服務的同時,也有權利和義務為經濟社會活動提供資金支持、物流快遞等服務並從中獲得收益和報酬。

想像三:平台經濟體

技術的創新將伴隨經濟組織的變革,「共享平台+企業/個人」的經濟組織方式在未來20年將獲得突破性進展。當小企業或個體接入到「平台經濟體」,他們將變得強大起來,能像大企業一樣可以自由地進行創造、 創作並在全球分享、交易。個體只要有一塊屋頂就能做太陽能的生意;有一輛車就可以做網約車;通過手機甚至聯網的眼鏡就能買賣全球。

想像四:萬物在線與數據核爆

移動互聯網如同一個強大吸引力的黑洞,將世界萬物連接在一起。到2016 年底,全球網民數量將突破35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6 。人的在線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物的在線化也正在迅猛發展。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構建了互聯互通的網路,人與機器自由穿梭在邊界日益模糊的虛擬與現實之間,共同編織著生動的實時在線世界。數據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真正成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在線數據、迭代演算法、實時計算匹配供需,進行市場資源配置。

預計未來十年:

超過萬億感測器將接入移動互聯網,超過10%的衣服、鞋、眼鏡等都能接入移動互聯網,首款植入人體式手機也將上市。

無人駕駛汽車將佔美國汽車保有量的10%,人們將樂於使用汽車共享計劃而非使用私家車,全球范圍內使用汽車共享服務的行駛里程將超過私家車。

超過10%的人擁有人工智慧私人助理,幫助我們買菜、飲食搭配、健康建議、安排行程、補充知識等。

自然人機交互成為主流,人類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身體動作甚至思考意識與機器進行交流。

全球的數據量將超過230ZB,以數據計算為基礎的零人工干預的經濟模式也將迅猛增加,將超過經濟總量的10%。

計算量將代替耗電量成為衡量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

想像五:再造經濟學理論

數字經濟是以交易和賬戶為中心的經濟體系,交易效率遠遠超過生產效率,不同於以生產為中心的工業經濟體系。從生產到消費,從櫃台到平台,從 IT 到 DT,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經濟學帶來三大沖擊:一是諸如市場理論、產業經濟學理論、邊際成本理論、博弈論、就業理論、產權理論、競爭理論等一些具體領域;二是資源稀缺性、理性人等基本假設;三是方法論。

預計未來十年:

經濟學研究者將更深入地參與到數字經濟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數字經濟的核心概念,研究數字經濟的核心問題,創造性地構建起數字經濟的理論體系或框架。

數據產權、C2B產業組織、「平台+個人」的企業組織、互聯網信用等理論研究將取得突破。

對「平台經濟體」的認識和測度取得突破並為社會各界接受,「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專門門類,成為國民經濟統計體系的新類別。不管我們熱切擁抱、還是熟視無睹,不管我們是興奮、還是焦慮,我們都將會與技術的大變革相伴而生。想像未來,許多主導我們生活、工作的數字產品、數字服務還在路上,數字經濟的創造才剛剛開始。

『柒』 數字經濟的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徵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專數的平方。屬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捌』 數字經濟的主要特點

1.虛擬性
數字經濟中的電子商務、數字交付服務等提供的服務產品均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並不象工業產品一樣必定會有實物產品相對應。如,電子商務網站的電子虛擬貨幣,以及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為客戶提供的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空間服務等,均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虛擬商品。因此,與非數字產品相比較,數字產品可以較少考慮產品的批發、零售及運輸渠道問題。
2.高附加性
數字產品的主要投入為知識(技術),知識成本目前是無法准確核算的,而且技術的壁壘造成了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完全沖破了傳統經濟學中的線性供求關系,因此數字產品的定價並不遵循傳統經濟學的市場定價策略。從傳統經濟學的視角來考查,數字經濟具有很高的價值附加性,並且數字經濟這一附加價值量與其投入技術的尖端程度成正比,即越是高科技產品,其附加價值越高,成本回收期則愈短。
3.高滲透性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信息與通信技術迅速向三次產業滲透,特別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這些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模式,同時,數字經濟的高度滲透也使得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這在發達國家的表現尤為突出。
4.價值增值性
數字經濟中的互聯網領域一直被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 Law)所支配—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因此,網路的價值會隨著與其聯接結點(計算機)數目的增加而快速增值。對一個的網站而言,點擊率便是「結點數目」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衡量網站價值的主要指標。
5.邊際成本遞減
與傳統經濟產品生產邊際成本遞增所不同的是,數字產品具有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其生產所費成本逐步減少。如,軟體行業在研發階段一次性投入研發成本,此後每生產一份軟體產品,只不過是研發結果的簡單拷貝,因此數字技術的虛擬性及可復制特性的決定了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6.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數字產品在使用時自身存在外部經濟性特點。如,為了吸引用戶訪問,所有的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在提供收費服務的同時,均提供額外的免費數字服務;二是部分數字產品的使用者越多,則每個用戶從使用該產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如,對於電子商務網站而言,使用者越多,商家與顧客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在實際交易中雙方就更容易實現整體效用的最大化。

『玖』 5g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之一有哪六個基本特徵

五追的數字經濟的話,可以從那個底層技術開始,可以開閃運營事物的一種相對性

『拾』 政府為什麼大力推行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第一、快捷性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第二、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

第三、自我膨脹性
數字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在數字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贏家通吃」的壟斷局面。

第四、邊際效益遞增性
主要表現為:一是數字經濟邊際成本遞減;二是數字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

第五、外部經濟性
網路的外部性是指,每個用戶從使用某產品中得到的效用與用戶的總數量有關。用戶人數越多,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第六、可持續性
數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正因為數字經濟的以上特徵,所以政府才大力推行數字經濟。

閱讀全文

與數字經濟的特徵在迅猛發展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