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代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不斷變化著。
❷ 中國經濟社會如何與傳統文化相適應
想給網址,但只有快照(如何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貼過來了。請記住原作作者以示尊敬。因字數限制,刪去了第一、二、三部分,請參考原作。網路快照地址:http://cache..com/c?m=ba0ea13d7e3478e05fb2cfc2b1&p=9839c64ad1961bff57eb943b1343&user=
何蔚萍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五千年的歷史,從何講起,今天講四個問題。
一、 什麼是文化?
二、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三、 中國文化的優點與缺點。
四、 今天如何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四、今天如何繼承祖先的文化遺產?
首先要了解當今國情。今天的中國如一列巨大的快速賓士的火車,但這個火車的製作很粗糙,材質良莠不齊,所以它邊飛馳,邊掉零件,邊換零件,邊維護,一邊還得繼續快速運行。三個特點,
1、濃縮。如果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算,則中國的發展不到100年;如果從1949全國解放開始算,則發展不到60年;如果從1979改革開放開始算,則真正的發展不到30年;我們的這一百年是和美國的230年在比較,和歐洲的450年在比較。我們今天是用30年的時間來解決別人450年所遇到的問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錯。是我們今天所能夠做的最好選擇。我們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我們不用450年,也不用230年來達到今天歐美的水平。我們大約用50——80年就夠了。與歐洲比,我們贏得了300多,將近400年的時間。與美國比,我們也贏得了100多年的時間。當我們跟北歐國家相比較,我們會羨慕他們的高收入,高福利,高就業率,低犯罪率。問題是他們的高福利從何而來。那是建立在企業的高稅收上的。他們企業的稅收達到50%——60%之多。這樣高的稅收我們的企業能承受嗎?當然不能。他們的高稅收也是通過幾百年時間慢慢提上來的。所以,這里同樣有個時間的問題。而我們這一代人就看到了最多的社會形態。是一種痛苦。很多的困難和問題都被集中起來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將眼看著有很多很多的人因為跟不上時代而被淘汰。這個淘汰比例會非常之高。換個角度,這也是一種幸運。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同時擁有那麼多的機會。只要你肯努力,差不多都能成功。
2、快速。快速本身會產生很多問題。
人類社會的發展成加速度態勢。據科學家研究,地球存在自今已有四十六億年了。但人類的出現是在大約距今3000萬年至1000萬年之間。在這漫長的3000萬年至1000萬年之間,人類所做的是慢慢站起來,學會直立行走。那時侯的人還不能叫做人,而只能叫做「類人猿 」。真正我們認定的人應有兩個特徵,一是「直立行走」,二是「製造工具」。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出現是在距今100萬年之間,他們製造的第一把工具,是一把「石斧」。把一塊石頭磨得鋒利些,可以用來割肉或與野獸搏鬥。
直立行走 大約距今3000萬年至1000萬年
製造工具 距今 300萬至100萬年之間,
學會使用火 距今約50萬年之間
用骨針縫衣服 距今約10萬年之間
製造鐵器 距今約6000年
四大發明 距今約600至700年
第一部電話 距今125年
第一台計算機 距今58年 1945年
互連網 距今十來年 發明到推廣 原來只是斯坦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之間互通一些學術信息。90年代進入商界。
人類社會加速度發展的現實,加上我們國家前幾百年落後的狀態,使得我們不得不奮起直追。而由於這種快速發展,就必須支付額外的代價。
前幾年老是有學校塌下來。後來學校不塌了;又常有大橋垮塌。後來大橋不塌了;又總有煤礦垮塌。
又如幹部隊伍的腐敗問題。
漢代的司馬遷就說,「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逐利是人的本性。
乾隆問紀曉嵐,「江上船隻數百,往來不歇。你看到底是幾只?」 紀曉嵐說,「在我看來,卻只有二艘。一艘是名,而另一艘是利」。
今天大量幹部出現腐敗的原因,是很多的幹部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的錢。對金錢的誘惑沒有免疫力。比較一下老一輩革命家,拋棄家產,投身革命,真正是視錢財如糞土。他們會不會貪污呢?當然不會。拿破倫說,「第一代,發財;第二代,發展;第三代,進入政界。擁有財產之後進入政界,就不會那麼容易被金錢迷惑。而我們,因為有一個財產斷層。所以大部分都是第一代就進入政界了。這些不斷的垮塌和貪污現象,就是我們整個火車上製作最粗糙的零部件,無法適應列車的快速運動而掉下去。這是我們必須制服的成本。但我們不能停下來修理。我們得一邊開著車,一邊把掉下的零件揀起來,打磨好,再裝上去。一直要把所有的零件邊開邊換過來,直到換成一輛材質優良,運行平穩的列車。而我們坐著的這一路,一定是不太舒服的。但我們又無法不快。因為我們之前耽擱了太多的時間。
有時候我說,雖然對許多人來講,退休還是很遠的事情。但今天,有多少幹部不能平安退休啊!報上刊載,去年一年,全國有副處以上因經濟問題而犯錯誤的幹部有1萬多人。
3、不均衡。發達與不發達,東部與西部,高素質與低素質等等。西部的貧困是我們身處東部的人很難想像的。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如何繼承與發揚?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老祖宗的理論拿來發展今天的經濟。要調整我們的「義利」觀。要對儒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見利思義」的觀點進行重新認識。儒學在南宋有了發展。以呂祖謙、葉適為首的儒學家提出了「義利並重」的思想使得南方經濟有了大發展。亞洲四小龍就是用我們南孔儒學的「義利並重」取得了社會的快速發展。等於是我們老祖宗的理論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檢驗。這是我們的祖傳秘方。我們用起來肯定比人家還要靈。只要我們一旦領會了理論的實質,別人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因這個理論孕育、生長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幾千年,它已經滲入到我們的血液中。
(二)、宏揚我們民族傳統的道德中優秀的部分,吸收西方道德中的精華。今天光做一個好人還不夠。我們要好人的基礎上學會做一個能人。等我們做了能人之後。就象彼爾。蓋茨。我們要根據今天時代的要求,構建新時代的民族道德標准。
我們現在的困惑在於,我們好象感覺到老祖宗的道德標准已經過時了。但我們卻不知道今天怎樣的標准才是正確的,適時的,有效的。於是我們的道德就失去了準星。我們不知道怎樣才是對的,怎樣是錯的。很多的問題和麻煩變由此而出現了。我們今天要很明確地告訴大家。老祖宗原有的五德:忠誠、禮儀、勇敢、信義、節儉
原有的五德依然是很有效,今天還要強化。
但同時要在這基礎上予以發展,新加上現代人應具備的品德:
自信 自律 敬業 合作 寬容
原有的五德加上新增加的五德就構成了現代道德標准。
忠誠,就是對你好的人你不能對他壞。誰對你最好?國家,母親。秦檜後裔秦澗泉到杭州做官,看到秦檜像很不舒服,就悄悄把它扔到西湖裡。結果西湖水突然變臭。老百姓議論紛紛。秦澗泉十分恐懼,只好把鐵像重新搬到岳飛墓前,並懊喪地作了一副對聯:自打宋後名少檜,我到墳前愧性秦。我們講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指的是因為自己的突出貢獻而使祖宗家人同享榮華富貴。但身為宰相的秦檜卻使子子孫孫代代蒙羞。這是一個不忠的典型。這是道德審判,也是文化審判。中華民族最無法原諒的就是漢奸。
自信——過去我們講了太多的謙虛。謙虛依然需要。但現代社會,面對競爭,還必須學會擁有自信。英格麗·保曼的故事。好萊塢最著名的巨星之一英格麗·保曼,出道之前是一個帽店的售貨員。一次得知皇家戲劇學院招生,便也興沖沖地去報名。那次的考試是在舞台上做一個即興表演。英格麗·保曼精心設計了一段小品。表演一個快樂的農家少女逗弄一個農家小夥子。考試那天,英格麗·保曼出台了,她跑兩步往空中一跳而至舞台中間,快樂地大笑,接著說出了第一句台詞。然後,她想起應該看一下評委的反映,於是,她就向著評委席看去。使她驚奇的是,她發現評委們並沒有在看她的表演,而是在交頭接耳,大聲評論。片刻,評判團主席揮了揮手,說「停止吧。謝謝你——小姐,下一個。」英格麗·保曼怎麼也沒想到,她辛辛苦苦設計好的節目,評委居然看也沒看就把它槍斃了。英格麗·保曼絕望了。她決定去自殺。她來到河邊,看看河水。河水是暗黑色的,骯臟得很。她想,等她死了別人把她從水裡拖出來的時候,身上會沾滿臟東西,還得吞下那些臟水。「晤,那不行。」她把自殺的念頭打消了。
第二天,她接到了錄取通知。
很多年後,英格麗·保曼已經很出名。她又碰到了那個評判員,便問他,「請告訴我,為什麼在初試的時對我那麼不好?就因為你們那麼不喜歡我,我曾經去自殺過。」
那個評判員瞪大眼睛望著她,「不喜歡你?親愛的姑娘,你真是瘋了!就在你跳到舞台正中對我們大笑的那一瞬間。我們就轉身彼此互相說:『好了,她被選中了,看看她是多麼自信看看她的台風!我們不需要再浪費一秒鍾了。還有十幾個人要測試吶!叫下一個吧。』」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在得到社會肯定之前都是缺乏自信的。哪怕象英格麗·保曼這樣具有巨星潛質的人。那麼,象我們這樣普通人,培養自信就猶為重要了。
敬業——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古時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講究效率,所以敬業不是很重要。但在工業社會,在現代社會它卻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工作者是美麗的」,但前提是熱愛這份工作。沒有熱愛,工作就變成了勞役。如何敬業,原杭州大學校園里有許多照相館為學生提供各種攝影服務。但只有其中一家業務特別好,它的門口總是有學生排著隊等候。邊上有許多家照相館很空閑,學生卻不願去。探其原因,這家照相館的女主人原是一家國有照相館的職工,工作特別認真負責。她給人拍照片,一定要拍到她滿意的那張為止。有一回碰到一個長得不好看的學生,拍了半天終於滿意了。學生來取照片時,很開心的笑了。她發現這個笑容比照片上更美,馬上說,「等等,讓我把你這個笑容拍下來,我覺得你剛才這個笑容比照片上還漂亮。」試想,拍照片的目的是什麼?是想留下自己的美好記憶。那麼,遇到一個那麼努力要把你美好形象拍下來的攝影師,你還會有另外的選擇嗎?而這個攝影師全部行為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敬業」。鄭建中的故事。敬業是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法寶,其實也是今天許許多多的人事業之所以成功的秘訣。
自律——今天的社會有太多的誘惑,生活中有太多的陷阱。如果不能自律,不能管好自己,很難有所成就。愛惜衣服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小的時候起。
合作——這是我們今天太需要培養的品質。傳統文化中「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是農耕社會的特徵。今天每一個人都無法離開他人單獨生活,也無法靠個人力量單獨獲得成功。不學會合作就不可能成功。
寬容——現代社會的特徵是豐富而多元,寬容也就成為現代人的必備特質。吸收各種不同信息,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與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共事,沒有一種開放和寬容的心態,就不可能獲得生活與事業的成功。
(三)、讓自己建立具有現代特徵的,良好的人際關系。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其專業知識只佔15%,其他85%是人際關系。
今天是一個綜合的時代,多元的時代,因而也是一個協作的時代,在今天,任何人都很難僅憑靠個人的努力獲得成功。
如何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了解人的普遍心理。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揭示了不同境遇中人的不同的需求。
(1)、學會發現和欣賞別人的優點,並給予真誠和恰如其分的贊揚。
只要你肯耐心地去尋找,你周圍的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會有自己的優點。你可以把你看到的優點告訴他。要恰如其分。過分的誇大會讓人有虛假和奉承之感。
(2)、真誠的對別人感興趣,能為你贏得朋友。
(3)、如果自己錯了,就勇敢地承認下來。推委和辯解只會更讓人瞧不起。在工作中,任何問題出現時,先檢查自己,先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如果先別人的問題和責任,下次別人就不願再與你合作。
(4)、不要抱怨。學會心平氣和地處世。
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抱怨有兩種,一種是不幹活光抱怨。這是一種消極的反抗。它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和困境的改善,卻會破壞團隊融洽的氣氛和上進的精神狀況,導致士氣下降。所以特別讓領導者生氣。另一種是邊干邊抱怨。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那些挺能乾的人的身上。他抱怨並不是不想干這事,而是覺得他所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贊揚,他希望通過抱怨讓人家知道他自己所干之事的重要價值和他所付出的額外辛勞。這種抱怨因為同樣帶著消極和抵觸情緒,而且常常帶著突出自己,誇大自己和貶低別人的成分,所以也往往引起領導和同事的不滿。人們形容這種人的一句話是,「腳下的辛苦都讓嘴上的痛苦給抵消了。」要溝通,不要抱怨。
如果你工作很努力,領導卻一直看不到,怎麼辦?找個機會,悄悄的與領導溝通一下。
(5)、不要輕易批評和指責別人。如果必須批評,要以一種友善的方式開始。
生活中沒有人願意挨批評。但為了工作順利進行,有時候必須指出工作和個人存在的問題,以使錯誤得到糾正。這時候請注意三點:一、盡可能個別地批評,不要當著很多人的面;二、以友善的方式。從替他考慮,為他著想的角度告訴他,問題存在何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三、批評之前,先肯定他工作中好的地方。
(6)、學會尊重別人,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最基本的關系。讓別人保護自尊。保有面子。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候犯一些錯誤。有時候一表現出來便已覺得,有時候卻要等好久或有人提醒才明白。一明白時會覺得非常尷尬和後悔。這時候,你作為朋友和同事,不能在一旁幸災樂禍,甚至火上澆油。而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替人著想,為人排解,並給予幫助。記住,要讓別人保留面子,保留自尊。
(7)、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所有你說的壞話最後都會傳到本人的耳朵里。而你就有了一個永不肯原諒你的敵人。
(四)、最大限度地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來解決我們今天所遭遇的問題。資本主義400多年的歷史,遭遇了所有市場經濟已經遇到的問題並且已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發展經驗。這一切都可以為我們今天所用。
心理學上兩個重要的理論:
霍桑實驗,1924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在芝加哥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做照明實驗。人是社會的人。人無法離開社會單獨生存;人需要得到社會的肯定。為個人;為家族;為社會;三個層面。我們為什麼要評三好學生,先進工作者,排一百所重點大學?就是基於這個原理。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揭示了人性的本質。為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1、生存需要;2、安全的需求;3、社交的需求;4、愛和尊重的需求;5、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今天的跨國公司動輒數千數萬員工,老闆怎樣能在自己不到場的情況下,讓所有的員工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就是按照人的不同層次的需求來設置調動不同的人的積極性的方法。
(五) 、會創新。改變自古以來「槍打出頭鳥」,「不敢為天下先」的觀念。
談談創造力。有人在街上叫賣一塊銅,開價28萬元。好奇的記者一打聽,方知此人是個藝術家。但對於只值9美元的銅來說,這是個天價。他於是被請進電視台,講述了他的道理:一塊銅價值9美元;如果製成門柄,價值就增值21美元;如果製成藝術品,價值就增值為300美元;如果製成紀念碑,價值就應該值28萬美元。他的創意打動了華爾街的一位金融家,結果那塊銅最終製成了一尊優美的胸像。從9美元到30萬美元之間的差距就是創造力,或者說是創造力的價格。
在今天,創新在很多時候,不是制創造一種全新的東西。而是把已有的東西、觀念、形式用新的理念進行新的組合而產生新的成果和效應。
我們今天在廣泛使用的帶橡皮的鉛筆,就是一種創新思維的範例。二十世紀之初,鉛筆和橡皮都已經發明並流行。一個粗心的畫家總是在修改他的畫稿,也每一次都需手忙腳亂地尋找橡皮。為了減少不斷尋找的麻煩,畫家偶爾用一根繩子將橡皮綁在鉛筆上。不想這一舉動被一個有心的商家發現,他立刻發現了其中無限的商機。這個有心的商家立刻將這種新款式的鉛筆大批量投入生產。我們無法計算這一項發明給商家帶來多少利潤。我們只能說每一個學生都使用過帶橡皮的鉛筆。
培養自己良好的現代人應有的品行。富裕能使你快樂,但不一定,也可能使你家破人亡,苦不堪言;但美德能使你平安、幸福,使你在生活和事業上獲得成功。
總結:人生是赴一場免費的滿漢全席,看你怎樣有計劃的努力去吃到盡可能多的好菜。千萬不要剛上冷盤時就狼吞虎咽吃了一肚子。等真正好菜上來時只能看人家吃。在不知道總共有多少菜的時候。每樣都淺嘗輒止。直到你真正明白自己到底喜歡吃什麼和真正好吃的和怎麼吃,再來控制該吃多少如何吃。早戀,沉迷網路游戲的都是這種情況。成功的人是在80歲時依然在席上談笑風生的那一位。
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依然沒有獲得成功(一般來說不可能),但也還是會有這種情況。那麼你可以回頭對自己做一個回顧總結。探找一下原因。我們有一句話,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仍然無法成功,那麼,這就是你的命運。命運是什麼?命運是你生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家,接受什麼教育,因而決定你的一輩子會怎麼過。你的智商如何?你的悟性如何?你的胸懷,眼界如何?你的父親是否在你十歲之前就已經告訴你,目光要遠大,胸懷要開闊,要志存高遠。如果沒有,就不要傷心了。但請記得把這些話告訴給你的孩子。要在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大家不是在一代人身上完成的。一個家族的發展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們都只是每個長長鏈條的一環。要給自己一個平和的心態。然後,為你的孩子打一些基礎。而你,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掌握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即使你無法獲得成功人生,你依然可以有幸福人生。傑出有傑出的幸福,平凡有平凡的幸福。
中國文化正處在一個偉大復興的前夜,我們甚至已經可以感覺到它漸趨漸進的腳步聲。在積蓄千年之後,這一回的爆發,是又一輪的摧枯拉朽。但這一回不只是純理論的建樹,而是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它將帶著中國文化的胎記將這世界廣泛地覆蓋。誰能較早的意識到這一點,誰就可以捷足先登,獲取最早,最大,最有分量的的那桶金。
最終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定是中國文化。因為它更本質,更純粹,更著眼長遠,也必然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那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兩千多年前,從孔子的思想那兒汲取智慧。」
他說對了。
❸ 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文化從來都是與社會的經濟緊密聯系的,它由經濟決定,又對經濟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是一種廣泛的社會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它絕非是被動的,實際上,它同經濟永遠處於互動的過程之中。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環境要素,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或推動或阻礙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與該區域的文化特質有非常大的關系。當該區域的文化內涵與外在經濟環境相協調時,它會成為促進和推動該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強大要素,否則文化會成為該區域經濟增長的阻礙。那麼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的經濟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在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傳統價值觀受到了嚴重沖擊。盡管如此,我們從深層次上看,中國的改革發展仍然展現出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弘揚和發展。這既是「中國模式」成功的原因,也表現為其內容。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強調集體觀念,重義輕利的價值訴求,並沒有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盪然無存,市場經濟帶來「利益至上」的文化觀念的同時,趨利避義的價值取向並沒有為所有大眾所接受和推崇。同時越來越多的理論工作者開始引導民眾進行發展目的的反思,「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這一中國文化的根基被重塑。這些表面上看與市場經濟精神相悖的傳統文化,正在中國模式的形成中承擔著拯救現代文明的使命。中國模式應該從世界主流發展模式中汲取營養,但始終要紮根於中國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獨特實踐之中,兼具東方文化的典型特徵和現代化的普遍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能簡單的歸結為有利或有害,而應對具體的文化觀念和因素進行分析。總的來說,傳統文化觀念對經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而且一些文化觀念具有轉化的可能,因此在經濟發展中要重視文化的因素。研究一個國家的經濟,離不開對該國家的文化研究。通過挖掘文化的深層內涵,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層的理論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撲面而來的新世紀,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發揮文化的優勢,挖掘文化資源。復旦大學胡守鈞教授說過:「文化有很重要的協調力量,它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影響和制約人們的行動。如果沒有文化為綱領,經濟發展就會迷失方向,也難以持續發展,所以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文脈。」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僅可以影響和制約人們的行動,還會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發生作用,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要取得快速經濟發展,必須認真審視本地區長期存在的文化傳統觀念。首先要認真調研和分析本地區的文化內涵,分析和研究其符合當今經濟發展的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其精華部分,也要批判和克服其糟粕部分,以消除不利於發展與進步的傳統觀念。同時,要不斷學習其它地區的先進理念。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也需要創新,文化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發展根源於創新,而要激發創新精神,使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則必須回到中華文化原創,摒棄限制社會微觀活力和民眾創造力的文化和傳統,吸收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成果,進行文化和制度創新。」
總的來說,傳統文化觀念對經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而且一些文化觀念具有轉化的可能。所以,一定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❹ 如何寫一份弘揚傳統文化與促進經濟發展的綱要
傳統文化是農耕文明下產生的,要促進經濟發展則需要現代化的法則,這兩者看上去是矛盾的。但是矛盾之下又有共通點。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決定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一個國家的特色與價值取向,同時也可以成為經濟的增長點。
弘揚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文化來賺錢:比如日本的居酒屋、壽司這類飲食文化;劍道、花道、茶道、書法這類行動文化;動漫、偵探小說、日式恐怖電影這類傳統衍生出的現代文化;和服、夏服、櫻花祭這樣的民俗化的傳統文化;甚至包括A那啥文化,全部都是極其龐大的產業。這些產業的龐大程度不亞於房地產、工業、農業;同時它們又保證了日本文化向全世界的推廣,甚至在歐美一些國家眼中,日本才是東方文明的代表,而不是中國。
那麼現當今中國有什麼文化產業呢?影視、新聞、出版、飲食,以上除了飲食中間有中國傳統文化以外,其它全是舶來品;不僅是舶來品,而且全無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傳統文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發掘,更需要培養。哪些是可以賺錢的,可以大力推廣的,哪些是破四舊被當糟粕丟掉的的。找到這樣發展起來的傳統文化,培養、宣傳、包裝。這就是弘揚傳統文化。
❺ 傳統文化可不可以與經濟全球化並進
傳統文化很難和經濟全球化並進。
原因如下:
1. 所謂傳統文化要保持傳統的風骨,但是經濟全球化,必然對其進行沖擊。
2.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本身就是一種長久的積累。但是經濟全球化,是以一種強制融合而發展。
❻ 用文化生活分析我國傳統文化融入經濟發展的依據
不知什麼說的 好
❼ 中國古代經濟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這個題目應該反過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代經濟基礎的影響?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向內心去探索、追求所以不太注重外在的經濟、科技的發展與追求。因為經濟、科技的發展會膨脹人們的貪欲,而貪欲會蒙蔽我們自心的智慧顯現即「致知在格物」!
❽ 誰能推薦幾本介紹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之間關系的書籍。
《試論地區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儒商與中國傳統文化 》、《制度與經濟發展研究 》
《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文獻綜述 》、《經濟發展理論 》
❾ 高中政治傳統文化如何帶動經濟發展
文化發展對經濟發展有能動反作用,這是文化發展相對獨立的最突出表現。要知道任何文化都不會憑空出現,只能是適應一定社會物質生活發展的要求產生的。所以其必有其歷史的因果,這樣的因果我們就稱之為傳統。傳統文化本身不能對社會經濟造成什麼影響,如中國結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種,其本身不能創造出經濟價值,但其卻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其承載的是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正是這種感情的承載,一旦引起國人的廣泛共鳴,其身上的商業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對經濟的拉動自然是不可小覷的。再比如傳統節日,如中秋,春節對經濟的拉動也是巨大的。
可見雖然是經濟發展決定文化發展,但文化的發展又其相對獨立性、連續性,並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最後符合馬克思原理的總結是一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