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介紹
蚌埠,是華東地抄區重要襲的交通樞紐城市,皖北地區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城市。同時,蚌埠市也是「安徽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員,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城市西南部,1994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36.7平方公里。2013年9月,經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禹會區秦集鎮及所轄秦集、大周、大徐、彭巷、姜顧、仁和、河北、九塘、大孔、棗林、高埂11個行政村,馬城鎮新城口、貢姚、葉姚、姚郢、洪集、殳李、團結、禹廟、東周、崗李10個行政村和長青鄉黃山、山香、九龍3個行政村的行政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及部分法律事務、行政執法事項整體移交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擴容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將增至約130平方公里。
2. 蚌埠有幾個區
蚌山區來、
禹會區
、
龍子湖區源
、
淮上區
,就是以前的中區、西區、東區、郊區,另轄懷遠、固鎮、五河三縣,可能2018年鳳陽要劃歸蚌埠,這兩個地方歷史上就是一個地方,以前蚌埠始終屬鳳陽管轄,後來清朝的時候才屬懷遠管轄。
3. 蚌埠市有什麼開發區急
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蚌埠經濟技術開發區(原新城綜合開發區)、蚌埠工業園區
各縣有懷遠經濟開發區、五河經濟開發區、固鎮經濟開發區
還有蚌埠精細化工產業園(沫河口工業區)、蚌埠玻璃工業園兩個工業園區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4. 蚌埠蚌山區中的經開區是什麼意思
蚌埠市行政區劃現在有蚌山區、龍子湖區、禹會區、淮上區。經開區的全稱是經濟開發區,經開區的區劃是從蚌山區、龍子湖區劃出來的,是一個經濟功能區劃,沒有自己獨立的行政區劃,沒有區政府,只有管委會,目前行政區劃全權歸屬於蚌山區。
5. 蚌埠經濟開發區的基本概況
2004年6月全市區劃調整,又將其它行政區的8個村和2個街道劃歸開發區管轄,規劃面積46.9平方公里,全區人口約12萬。為更好地優化區內資源配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開發區從成立之初就積極申報國家生態示範區,並於2002年6月獲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試點單位。2003年10月,所轄龍子湖風景區又被水利部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和「精簡、高效、透明」的原則,開發區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行政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管委會現內設七個部門,即黨政辦公室、財經局、國土規劃局、環保建設局、社會事業局、市容管理局、民航籌備處,每個部門一般只有5—6人,並成立了實行企業化運作的招商中心、建設服務中心、航空服務中心3個中心機構,把大批的行政職權轉變為服務職能,建立了開放式辦公制度,對進區項目實行了審批備案登記制,制定實施了投資鼓勵政策,為投資項目提供「陪伴式」服務,為區內群眾和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了行政效能,優化了投資環境。同時,管委會下轄淮河、湖濱兩個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和勝利、龍湖新村兩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基層管理機構。工商、國稅、地稅、公安、交警、城市綜合執法、衛生監督等部門也在區內派駐機構,共同做好區內的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
6. 蚌埠市包括哪幾個縣
蚌埠市轄4個市轄區、3個縣。共設鎮36個,鄉19個(其中民族鄉1個),街道辦事處19個,村民委員會124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4個。市人民政府駐安徽省蚌埠市東海大道
市轄區
蚌山區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南山路。
轄 天橋街道、青年街道、緯二路街道、勝利街道、黃庄街道、宏業村街道、龍湖新村街道、雪華鄉、燕山鄉
龍子湖區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轄 東風街道、治淮街道、東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長淮衛鎮、李樓鄉
禹會區面積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10。區人民政府駐紅旗一路。
轄 大慶街道、張公山街道、緯四街道、朝陽街道、釣魚台街道、秦集鎮、長青鄉
淮上區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萬。郵政編碼233002。區人民政府駐淮上大道。
轄 淮濱街道、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鄉
縣
懷遠縣面積2400平方千米,人口129萬。郵政編碼23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雙橋集鎮、魏庄鎮、萬福鎮、鮑集鎮、龍亢鎮、河溜鎮、唐集鎮、常墳鎮、馬城鎮、褚城鄉、古城鄉、徐圩鄉、蘭橋鄉、陳集鄉、淝河鄉、淝南鄉、找郢鄉、荊芡鄉
五河縣面積1580平方千米,人口 73萬。郵政編碼23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新集鎮、沫河口鎮、小溪鎮、雙忠廟鎮、小圩鎮、東劉集鎮、大新鎮、頭鋪鎮、武橋鎮、澮南鎮、申集鎮、朱頂鎮
沱湖鄉、臨北回族鄉
固鎮縣面積1363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233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王莊鎮、連城鎮、濠城鎮、新馬橋鎮、劉集鎮、湖溝鎮、任橋鎮、石湖鄉、楊廟鄉、仲興鄉
開發區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
7. 蚌埠那個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啊 靠近那裡
屬於蚌山區,在新城區,典型的代表像淮河文化廣場周圍都是經濟開發區。
8. 蚌埠有幾個區
蚌埠市下設蚌復山區、禹制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
9. 蚌埠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啊
蚌埠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叫「蚌埠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你可以查閱蚌埠市市政府的網站。
蚌埠有禹會區、蚌山區、淮上區、龍子湖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其中高新區的級別最高。屬副市級的。
另外蚌埠還有三個縣。懷遠、五河、固鎮。
近幾年加快發展南邊准備把鳳陽劃進來。
10. 蚌埠市有幾區和幾個縣
截至2019年8月,蚌埠市下轄4個市轄區、3個縣: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蚌埠經濟開發區。
1、懷遠地處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譽。縣域總面積2212平方公里,總人口131萬。全縣轄18個鄉鎮、361個村(居),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白蓮坡食品科技產業園),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懷遠經濟開發區、龍亢經濟開發區),
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龍亢農場、古城鎮),蚌埠市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龍亢農場)。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
2、五河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下段,因境內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
建縣於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1073平方公里、丘陵面積17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85平方公里,人口67.7萬,轄14個鄉鎮、217個村(居),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沱湖)和1個省級森林公園(大鞏山)。
3、固鎮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北岸,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兼有南北之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90C,降雨量871毫米,日照2170小時,南北方大部分動植物能在此繁衍生長。
全縣地勢平坦,海拔16.0-22.5米,面積1363平方公里,人口65.2萬,耕地132.8萬畝,現轄11個鄉鎮,228個村(居)。縣城規劃面積38.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9.7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
4、龍子湖區位於蚌埠城區東部,北依淮河,東鄰鳳陽縣,與鳳陽新城和縣工業園區接壤,下設1個鄉、6個街道(中心)。轄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21萬餘人,區人民政府駐治淮路706號。
5、蚌山區,是蚌埠市的中心城區,也是蚌埠市發源地。行政區劃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約33萬人,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商貿中心,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文明城區、電子商務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6、禹會區轄區總面積331平方公里,其中原馬城經濟開發區、秦集鎮、長青鄉所轄共24個村由高新區託管,共114平方公里,禹會區實際管轄面積217平方公里。禹會區轄區戶籍總人口36萬人,其中高新區9.3萬人,實有26.7萬人(城鎮人口16.7萬人、農村人口10萬人),另有流動人口3萬人。
7、淮上區位於淮河北岸,是2004年3月蚌埠市委、市政府為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實施擁河發展戰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新區。新區歷經兩次區劃調整,現轄5個鎮2個社區,總人口26.8萬人,面積412平方公里,是全市轄區面積最大的行政區。
(10)蚌埠有幾個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蚌埠的歷史沿革:
史前時期,今蚌埠(含市區及所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下同)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過今禹會區境內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今蚌埠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邑地。
秦朝時期,秦王朝建立後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屬九江郡曲陽縣、鍾離縣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南宋時期,至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分鍾離縣(今鳳陽縣)置懷遠軍和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南宋、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朝時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屬濠州(治今鳳陽),今蚌埠市區西屬濠州懷遠縣,東屬濠州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宿州靈璧縣、泗州五河、濠州懷遠縣分領。
明朝時期,明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鳳陽府懷遠縣,東屬鳳陽府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鳳陽府宿州及鳳陽府懷遠縣、鳳陽府宿州靈璧縣、鳳陽府泗州五河縣、鳳陽府鳳陽縣。濠州先更名臨濠府後更名鳳陽府,全境均屬鳳陽府。
清朝時期,清沿襲明制全境屬鳳陽府,雍正年間泗州脫離鳳陽府,五河縣屬泗州,其餘均屬鳳陽府。其中鳳陽縣主簿衙門駐小蚌埠鎮,清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
1914年,全境屬安徽省淮泗道(治鳳陽縣)。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鳳陽、五河、懷遠等縣分領。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
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後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
1938年,鳳陽縣城由府城遷至蚌埠,同時蚌埠又為安徽省會(當時名為鳳陽縣蚌埠鎮)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脫離鳳陽縣(府城又重新作為鳳陽縣城),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市、懷遠縣、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
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
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宿縣地區。
1983年7月,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劃屬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