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小城鎮的經濟發展

小城鎮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2 21:09:41

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小城鎮的發展逐漸暴露出什麼問題

我國現有的小城鎮大多數是經過歷史的沉澱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小城鎮的發展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在產業升級、科技發展、人才引入、生態環境等方面都面臨挑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為了深入貫徹新型城鎮化的國家戰略,「特色小鎮」應運而生。
自2003年十六大以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小城鎮的發展也逐漸得到重視,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然在這個過程中,小城鎮發展依舊面臨著一系列瓶頸和障礙:產業結構不合理,重點產業不突出;人才引進困難,科技創新缺乏;管理系統落後,生態問題嚴重;文化內涵單調,城鎮缺乏特色。
而「特色小鎮」的出現,很好的規避了這些問題。因為特色小鎮與傳統小鎮有所不同,在形態上,它既可以是大城市周邊的獨立社區,也可以是內部相對獨立的截取,可以共享大城市的社會服務和伏狸;在產業上,依託某一特色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人才,推動創新;在環境上,要求小鎮著力打造只殺3A級景區,有利地推動小鎮環境問題的解決。
同時,從宏觀層面來看,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當前國家層面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市民化」、基於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新常態下的「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等重大戰略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這些戰略的實施可以通過「特色小鎮」這個「抓手」去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又有這些大戰略的「保駕護航」。特色小鎮建設這樣一種發展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促進經濟社會轉型,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諸多難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遠景設計研究院)

2. 如何有效的發展小城市經濟

從實踐發展來看,近二十年來,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在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不管是人口的集聚,還是經濟活動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質是通過追求聚集效應而改變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最終實現城市現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體說,首先,城市化有利於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大量的農業勞動力不斷進入城市,一方面,農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農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上生產技術和勞動工具的發展,農業生產力將大為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長,由此刺激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帶動工業化的發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擴大了城市消費市場的規模,擴大了對工業製成品的需求,而這種市場的擴大,必然刺激日用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另一方面,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不僅滿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因為眾多的城市人口擁有不同的生產技能,為不同企業招收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提供了多種選擇。第三,城市化促進了商業、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的興起。城市作為聚集的中心,在勞動技術、資金、交通運輸、通信設施、市場容量、人力資源以及居住條件等方面,比周圍地區擁有更多的優勢,這就使得生產活動不斷向城市聚集,從而產生聚集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人口的聚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經濟活動聚集所帶來的規模生產活動產生了對供電、供水、公路、鐵路、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的需求,為第三產業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最後,城市化在帶動農業與工業發展、促使產品的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從而豐富城市居民物質生活的同時,通過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科學、文化、娛樂、教育等設施的建設,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物質、精神兩方面的豐富也就意味著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發展小城鎮是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選擇。第一,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城市化進程滯後,但近年來小城鎮數量擴張明顯,在中小城市的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因勢利導發展小城鎮有一定的基礎;第二由於地緣關系緊密,農民進入中小城市比進入大城市付出的心理成本要低一些;第三,中小城市的發展可以把城鄉兩個市場較好,較快地連接起來,迅速地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由此大量吸納農村剩 余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進而促進農業規模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同時又可以緩解大城市人口膨脹的壓力;第四,農村城鎮化曾是世界各國城市化起步階段的共同選擇;第五,以農村小城鎮為主加快城市化適合中國的國情它可以使大量的農民迅速非農化,較快地進入低水平的城市化階段,而後再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第六,發展小城鎮符合我國建設資金短缺的國情,鄉鎮企業對小城鎮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使小城鎮的發展無需過多依賴國家的財政投入。
發展就是硬道理。現在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全國城市化浪潮快速涌動,珠海市從過去一個落後的邊陲小漁村變成如今環境優美,朝氣蓬勃,初步邁向現代化的花園式海濱城市,這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應盡快跟上前進的步伐,實施相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戰略,招商引資,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生產。努力培育自我造血,自我完善與發展經濟增長極核,早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共同進步的現代化宏偉目標。

3. 看一個小鎮如何實現經濟「轉型」

收獲的季節,萊西市李權庄鎮高科技項目再傳喜訊:投資2億元、引進國外家電高新技術從事中高端電器設備的科技型重點企業——海力商用電器項目正式投產,預計年可實現產值2億元人民幣,上繳利稅2000萬元,項目正與澳洲、義大利等國外集團合作,並計劃在5年內完成上市。 翻開該鎮的項目列表,高科技大項目讓人振奮:世界第一套反式異戊橡膠研發生產裝置、亞洲首家國際商用飛機發動機核心零件的研發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合成橡膠研發生產基地、國內第一條環保無鉛銅生產線、國際領先水平的LOW-E高效節能玻璃生產線…… 這一項項世界一流、國內首家的科研型、尖端類高科技項目,齊聚在一個面積僅有90.8平方公里、3.5萬人口的小鎮。據了解,目前落戶在鎮內的科技型項目已有20多個,總投資達到110多億元。高科技項目的相繼落戶,成為農村鄉鎮發展藍色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更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使小鎮經濟「破繭化蝶」,連續5年被評為青島市經濟發展先進鎮。 「在經濟轉型中,要做到『轉得快、轉得准、轉得好』,就必須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構建能帶動全鎮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型工業經濟體系」,李權庄鎮黨委書記張維振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地處萊西南部改革開放最前沿、204國道橫貫南北、處在青島通往煙台、威海、濰坊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緊盯項目不放鬆、凝心聚力抓發展,從打造環境硬體入手,融資7億多元進行了小城鎮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高了小城鎮的集聚和吸納能力,有100多家內外資企業先後在鎮內落戶並投產,逐步形成了皮革加工、紡織印染、食品生產、機械製造、科技新材料五大產業鏈條,有8000多農民進企業上班,外來人口達到1.5萬人,小鎮經濟從傳統農業完成了「華麗轉身」,走上了以「工」富民強鎮的「快車道」。 隨著青龍高速公路的開建、青榮輕軌的鋪築、半島國際機場的北移,地處黃金位置的李權庄鎮又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他們審時度勢,高端定位,從長遠發展入手,重新調整發展思路,在項目引進上變「引資」為「選資」,著力在發展、培育高科技優質項目上做文章,致力構建更加超前、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經濟體系。 為搭建發展科技項目的優勢平台,他們投資3億元,實施了3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現了道路硬化、亮化、美化、通訊、供水、供電、排水、排污全部到位,提升了工業區的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為滿足外來人員的生活需求,投資1億元建成了集居住、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社區;為滿足科技專家、高端技術和營銷人才的生活需求,正在按照歐式風格規劃建設佔地190畝的標准化高檔公寓小區;從長遠發展著眼,自香港引進了投資67億元的思普園區生活配套項目,在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正在規劃建設寫字樓、高級會所、酒店式公寓、高品位餐廳等生活配套項目,以項目引進帶動人才引進,以人才引進提升項目質量。 「三分招商,七分安商」,張維振書記說,「要讓項目進得來、住得下、幹得好,就必須在感情上貼近項目、在政策上傾斜項目、在行動上支持項目。」為做好項目服務,他們對新簽約項目開工手續實行「一條龍」代辦服務,除必須上繳職能部門的稅費外,手續辦理中其他支出全由鎮政府負擔,做到了手續代辦「零費用」;對每一個開工建設項目,都安排專人到工地現場辦公,對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現場協調解決,做到現場服務「零障礙」;對投產項目實行分工包聯,每周走訪,上門服務,實現了項目服務「零距離」。華翔航空科技、愛科銅業等4個科技項目正是小鎮服務招商、以情招商的結果。 「一個零部件的價值按克計算,一克的價值高於黃金價格。」在青島華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密閉寬大的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介紹了飛機零部件製作技術的「含金量」,項目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將超過4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2500萬元。伊科思新材料與第派新材正在聯手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合成橡膠新材料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60億元,公司匯集了100多名專家和高級人才,代表了中國合成橡膠業的最高技術水平,其開發的新一代合成異戊橡膠技術,獲得了5項國家專利並通過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實現利稅10億元以上,將成為國內合成橡膠新材料的研發中心和產業集群龍頭。 科技電子、精密鑄造、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科技項目,帶動全鎮經濟實現了嬗變,2011年李權庄鎮地方財政收入將突破億元大關,預計5年後有望達到5億元,高科技項目的稅收將佔到70%以上。(呂樹明 王國師)

4. 小城鎮的經濟發展

小城鎮努力把糧食生產做優。組織農民積極發展綠稻,提高水稻的附加值,從1999年的公頃發展到2003年的1900公頃,每斤可多賣3--5分錢。此外種植優質大豆訂單1200公頃,同時還積極發展蘇子、白瓜籽、月莧草等小雜糧,所有這些種植業農民一年人均增收200—500元。努力把產業化經營做活。結合山區發展牧業的優勢,積極發展養殖業。目前已形成一批養殖大戶和基地村,20頭以上養鹿大戶5戶,最多的達300多頭,養牛基地村2個,50頭以上大戶33戶,全鎮養牛2萬頭;養鵝基地村6個,100隻以上的50多戶,全鎮養鵝10000多隻;養峰大戶20戶,最多的達80箱;養蛙72戶,封溝85條,年放養蛙1億多隻;食用菌基地村2個,全鎮種植150萬袋。這些養殖產業使農民人均收入增加200元。
努力把勞務經濟作大作強。抽調專人組織好勞務輸出,並在春種、夏鋤、秋收等環節,幫助外出人員家庭解決技術、生產、生活的困難,解除外出人員後顧之憂,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從事勞務的農民已達4000人,其中到韓國、俄羅斯經商打工的有2000多人,僅四合村在俄羅斯經商的就有1000多人,勞務輸出收入總額達1200多萬元,全鎮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5. 繁榮小城鎮經濟要注意哪些問題

繁榮小城鎮經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小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專業、推進農業產業屬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2)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支持小城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經濟規律支持小城鎮發展;(3)重點漁區漁港、林區和墾區場部建設要與小城鎮發展結合起來;(4)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推進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

6. 請結合身邊的一個小城鎮談談推動該小城鎮發展的動力有哪些

1、發展不均: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滯後,內產業支撐不shu足,就業容崗位較少,經濟社會發展後勁不足。

2、農民工市民化任務依然繁重。由於人地掛鉤、人錢掛鉤等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多元化成本分擔機制不完善,市、區級地方政府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6)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缺乏城市發展特色。在一些地方,城市化簡單地等同於城市建設。他們貪求速度,忽視現實,追求「最高的建築」。他們修建寬闊的道路和大型廣場,忽視了細致的城市管理和居民的需求,忽視了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忽視了城市個性的塑造。

要努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城鄉一體化的土地市場尚未形成,農村資源轉化為資本和財富的渠道還不暢通。

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全整合。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重道遠。承包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利益分配權「三權」制度不健全,沒有獨立退出的制度安排。這也不利於農業人口的有序轉移。

7.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小城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是啥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小城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農民收入提高帶來機遇,二是產業轉移和農民工回鄉創業帶來機遇,三是高鐵、公路、橋梁、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和完善帶來機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變化帶來機遇。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鎮建設理當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
遠景 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特色小城鎮的規劃設計,要根據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行規劃設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是根本原則。

8. 我國為何要發展特色小鎮小城鎮發展迎來哪些新機遇

特色小鎮的建設意義: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新型城鎮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同時也是搭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舉措,加快城鎮化特別是特色小城鎮建設步伐,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群眾過上美好生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最後,是探索推動小城鎮建設的科學方法。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小城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農民收入提高帶來機遇,二是產業轉移和農民工回鄉創業帶來機遇,三是高鐵、公路、橋梁、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和完善帶來機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變化帶來機遇。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鎮建設理當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農業農村規劃設計經驗和實踐案例,認為特色小城鎮的規劃設計,要根據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行規劃設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是根本原則。對於一些距離大中城市比較近的城郊地區,具備交通方便快捷、區域旅遊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題特色鮮明、地形地貌獨特等條件的,在規劃設計和後期建設運營上,應大力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解決農村就業,提供回鄉創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特色小城鎮。

9. 誰能幫我寫一下「加快小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高分)

中國小城鎮發展戰略
[一]. 中國小城鎮發展的宏觀戰略一. 拉動內需的作用:
1. 一個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超過3個農民的消費水平
2.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1%。可以拉動GDP增長2%
二. 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作用: 1. 21世紀初的前5-10年,中國要有大約2億農業剩餘勞動力要從農村轉移出來 2. 需要100萬人口城市200個 3. 需要50萬人口城市400個 4. 需佔地6億畝 5. 需投資12000億
三. 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的人口學概念: 1. 農村人口持續向城市集中,使城市規模和城市數量不斷增加的過程城市化社會學概念: 1. 城市發展過程中,將城市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模式向農村擴散和傳播,從而導致城鄉之間各種差異縮小的過程德國的經驗: 1. 城市人口30.4% 2. 小城鎮人口63.3% 3.
農村人口6.3# 世界城市化進程現狀: 1. 發達國家80%以上 2. 發展中國家55%-60% 3. 中國30.4%,相當於195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1. 工業化是實現資源、資本、勞動力、科學技術等生產要素相對集中,形成積聚效益和規模效應過程 2. 城市化是實現各種要素相對集中的空間形式 3. 城市化與工業化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 4. 城市化水平 工業化水平美國1870 26% 16% 美國1940 56% 30% 中國1992 27% 48%
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對比: 1. 4億城市人口分享城市工業化就業機會創造國內生產總值的70% 2. 8億農村人口分享農村農業就業機會,創造國內生產總值的30%
四. 提高中國農民的生活水準 1. 物質生活 2. 精神生活五. 促進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合理化 1. 發達國家一、二產與三產的從業人員比重為1:2 2. 我國為2.7:1 3. 在人口集中居住達到一定規模的前提下,每轉移1個農業剩餘勞動力到城鎮工業就業,就可以帶動轉移2個以上的農業剩餘勞動力進入第三產業 [二].中國小城鎮發展的指導原則 1. 循序漸進: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農民意見量力而行 2. 科學規劃:經濟發展水平區位特點資源條件 3. 創新機制:廣辟投、融資渠道以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 4. 協調發展:優化配置農業勞動力、資金、技術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教育、科技、衛生、環保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
[三].中國小城鎮發展的十年目標 1. 建成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健全、環境整潔、輻射力強的農村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2. 將其中一部分建成小城市
[四].中央對小城鎮建設的具體要求 1.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現有基礎好的建制鎮大城市周邊的衛星鎮發達地區重點提高建設水準西部地區側重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 2. 積極培育經濟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農業產業化基地作用商品批發市場功能吸引鄉鎮企業進鎮利用國企改組機遇吸引大中城市工商企業進鎮 3. 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經營依靠社會資金建小城鎮鼓勵共建、共享基礎設施 4. 妥善解決建設用地:集約用地、保護耕地遷村並點、改造舊鎮利用荒地、廢地、棄地重點城鎮、優先支持 5. 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鼓勵農民進鎮落戶社會保障制度 6. 完善政府管理職能:職能明確結構合理精幹高效 7. 加強法制文明建設:民主監督、依法行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精神文明建設幹部隊伍建設 8. 各級政府給予重視地方負責規劃組織中央負責建立示範
[五].當前中國小城鎮發展的機遇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經濟全球化、新經濟的崛起、現代農業的興起、農村改革、崇尚自然的時尚。 1. 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城鎮建設用地戶籍管理農民就業投融資體制 2. 經濟全球化: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製成品生產基地 3. 新經濟的崛起:高技術產業終端產品的組裝和元器件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經濟和消費水平增長保持高速度 4. 現代農業的興起:毗鄰市場交通方便環境無污染勞動力成本低廉生產「基地化」 5. 農村改革: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通改革農村股份合作化投資多元化 6. 崇尚自然的時尚:房地產開發
[六].小城鎮發展的微觀戰略: 1. 資源資本化:理論基礎政策環境實施平台 WTO機遇 2. 農業產業化:美國的農業產業化體系:農業食品產業體系(穀物、果蔬、畜牧)農業纖維產業體系(棉、麻)農業文化產業體系(園藝、觀賞、旅遊、教育)農業生態產業體系(林業、水土、資源、環境) 3. 土地集約化:集約化的意義集約化的措施政策環境市場條件 4. 生活城市化消費、就業、教育、文化、衛生 5. 建設標准化:市場引導的前瞻性規劃基礎設施的一步到位 6. 市場國際化:產品市場的國際化資源市場的國際化國際化分工協作 7. 行政法制化:健全法規體系提高執法水平完善監督機制善用國際法規 8. 管理服務化:服務化的觀念服務化的制度服務化的利益 [七].外國經驗美國「Dallas」通訊走廊背景:80年代末,美國高技術產業發展高潮認識: 產業跟著人才走 資金圍著人才轉 人才帶來經濟興對策: 強化社會治安 創辦最好的中、小學 立法美化環境 改善城市交通 支持人才培訓 對大型建築的風格進行審查 鼓勵地產商參與城鎮開發 成果: 全美第三大通訊科技園區 形成通訊、電子、軟體三大產業 北方貝爾電話等IT巨頭入駐 很多有特色大型建築 Informaket大樓年創收32億美國 經驗: 及時制定迎接新機遇的發展戰略 抓住了機遇的根本規律 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創造發展環境 用法律營造投資環境 讓企業發揮作用 日本: 50-70年代形成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名谷屋) 國家出資興建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發展特色產業 建造特色住宅 舊區改造保持傳統風格 讓企業發揮作用 英國: 1779年提出在蘇格蘭的新拉那克建立棉紡廠和工業村綜合區 1849年提出「新維多利亞」概念,由股份公司經營管理 1898年提出「花園城市」規劃理論 1946年頒布「新鎮法」 60年代後出現「第三代新鎮開發運動」
這是有關資料。給與你借鑒。
例如:

10. 小城市的經濟發展為何不行

小城市復靠特色發展,制有利於實現差別化個性化定位發展,避免「千城一面」,造成趨同、雷同、相似發展;有利於發揮各地優勢、揚長避短,提供基礎性、深厚的可持續發展支撐力量;有利於理清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與體系,使得那些接地氣的新興產業得以生根發芽、形成網路與價值鏈體系,茁壯發展;且避免在那些水土不服的產業上誤置生產要素、浪費資源和財富;同時,避免短期行為,使得追風嘗鮮作秀的做法失去土壤;有利於打破僵化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更好發揮各級各類城市的潛力和活力;有利於國家(政府)有針對性地實行經濟發展政策以及相關產業政策,使得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力。
小城市發展的特色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地獨有資源或條件,且隨著時代變化常常不斷增強。當然,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也會減弱。特色是未來每一個城市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特色的城市是沒有競爭力的。

閱讀全文

與小城鎮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