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西太原,經濟如何
開煤礦,這個最發財
② 求關於太原的經濟建設情況
詳見太原經濟信息網http://www.tyeic.gov.cn/
2005年太原市國民經濟發展綜述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國民經濟各行業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十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年奮斗目標,加快改革開放,推進結構調整,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增長質量繼續提高,地方財力迅速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率先發展取得新進展。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895.49億元,增長14.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11億元,完成計劃103.6%:增長20.4%,增幅高於計劃0.4個百分點;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0.21億元,增長28.5%,增幅高於計劃8.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03億元,增長15.1%,增幅高於計劃0.1個百分點;
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3.72億美元,下降0.6%。其中:出口總額21.17億美元,下降19.5%:
財政總收入163.01億元,完成計劃114.8%;增長35.8%,增幅高於計劃17.8個百分點;
一般預算收入56.95億元,完成計劃116.2%增長33.6%,增幅高於計劃18.6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完成計劃100.0%,增長12.0%,增幅與計劃持平;
農民人均純收入4402元,完成計劃103.3%;增長13.7%增幅高於計劃3.7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1.1%,低於計劃1.9個百分點。
二、 「十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遞增
2005年,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順利完成「十五」奮斗目標劃上了圓滿句號。 「十五」時期的五年間,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
地區生產總值由396.27億元提高到895.49億元,增加499.22億元,年均遞增14.0%;
財政總收入由56.36億元提高到163.01億元,增加106.65億元,年均遞增23.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90.51億元提高到292.11億元,增加201.60億元,年均遞增19.6%;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山73.55提高到142.53,提高68.98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60.94億元,年度投資由104.77億元提高到438.51億元,年均遞增33.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89.42億元提高到384.03億元,增加194.61億元,年均遞增15.2%;
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0.31億美元提高到33.72億美元,增加23.41億美元,年均遞增26.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19元提高到10476元,增加4457元,年均遞增11.7%;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643元提高到4402元,增加1759元,年均遞增10.7%;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五年上漲3.2%,年均上漲0.6%。
「十五」時期,成為我市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最快、增長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
2005年國民經濟運行狀況
一、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重為:2.2:48.1:49.7,第二、第三產業構成全市經濟的主體。從發展趨勢看:
第一產業平穩發展。實現增加值19.99億元,增長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0.2%,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領先發展。實現增加值430.67億元,增長17.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1%,拉動GDP增長7.5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較快發展。實現增加值444.83億元,增長13.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7%,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
從2001年開始,我市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擴張周期,國民經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經過幾年的加速增長,目前正在從加速增長階段向穩定增長階段過渡,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明顯增強。
二、繼續優化農業結構,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預計2005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農業產值19.96億元,林業產值1.42億元,牧業產值11.44億元,漁業產值0.27億元。
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鼓舞下,我市繼續實施「惠農」政策,農民種地熱情進一步提高,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83.4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29千公頃,增長4.1%。糧食總產量為29.18萬噸,其中:夏糧產量3.09萬噸,秋糧產量26.09萬噸。
突出發展城市農業,蔬菜種植面積繼續擴人。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5.1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1%:蔬菜產量為143.22萬噸,增長3.4%。
畜牧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肉類總產量6.51萬噸,比上年增長9.1%;禽蛋產量4.32萬噸,增長2.3%;牛奶產量9.44萬噸,增長11.4%。
鄉鎮企業繼續發展。全年完成總產值620.87億元、增加值148.14億元,分別增長30.0%和29.9%;營業收入549.64億元、上交稅金29.96億元,分別增長30.6%和58.5%。鄉鎮企業的不斷發展,對於壯大農村經濟、改變農民的收入構成與生活方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規模工業生產趨穩,經濟效益繼續提高
2005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下同)工業增加值292.11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增幅比上年減緩3.6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完成增加值54.22億元,增長40.0%;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138.73億元,增長9.7%;市屬企業完成增加值17.74億元,增長19.8%:縣屬及以下企業完成增加值81.42億元,增長28.2%。
輕工業加速增長,完成增加值38.41億元,增長40.0%,增幅快於上年14.9個百分點;重工業平穩發展,完成增加值253.70億元,增長17.7%,增幅比上年減緩6.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比重為13.1:86.9,輕工業比例上升1.1個百分點。
國有控股企業仍保持主體地位,完成工業增加值210.39億元,增長16.0%: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2.2%,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
經濟效益繼續攀升。前11個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2.53,比上年同期提高13.31點;實現利潤34.95億元,增長26.0%;實現利稅91.89億元,增長22.5%。
煤、焦、鋼生產平穩,初步統計,全年原煤產量4070萬噸,焦炭產量1196.8萬噸,成品鋼材產量434.6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0%5.8%和8.4%。在重工業增速減緩的影響下,電力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全年發電量149.4億千瓦,比上年下降1.3%。
四、投資增幅趨於平穩,市屬投資比重較高
在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作用—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逐步從高位回落,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增速比上年回落37.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21億元,增長28.5%。增速回落22.9個百分點。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增長差距縮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差由上年的41.8個百分點下降為11.0個百分點,有效需求回升的均衡性有所提高。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特點如下:
工業投資主體地位突出。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26億元,增長75.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9.55億元,增長49.4%,其中:工業投資258.80億元,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64.7%,增長50.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9.40億元,增長1.8%,其中:房地產投資79.44億元,增長5.4%。
國有投資領先增長。國有投資完成232.39億元,增長48.5%,非國有投資完成167.82億元,增長8.4%。國有投資與非國有投資的比例為58.1:41.9,國有投資比例較上年上升7.8個百分點。
市屬項目投資仍佔有較高的份額。中央項目投資完成23.09億元,增長32.1%;省屬項目投資完成175.06億元,增長97.6%;市屬項日投資完成202.06億元,下降1.6%。三項投資主體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中的份額分別為:5.8%、43.7%、50.5%。
五、財政收入再創新高,金融運行持續平穩
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35.8%:其中:市級財政完成98.79億元,增長32.8%:縣區財政完成64.22億元,增長40.3%。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6.95億元,增長33.6%。一般預算支出執行72.03億元,增長26.9%。
在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帶動下,財政收入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第二產業較快增長,企業效益迅速攀升,使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87.1%;第三產業繁榮,消費需求明顯回升,使營業稅比上年增長18.4%。企業自主發展能力增強、骨幹財源的壯大,為財政增收提供了保障。
2005年,貨幣政策呈現「穩健」基調。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539.25億元,比年初增長15.3%: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69.14億元,比年初增長9.6%,分別比上年回落8.2和5.3個百分點,存、貸款增長差由上年的8.6個百分點下降為5.7個百分點。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4491.48億元,現金支出4361.41億元,凈回籠貨幣130.07億元。
六、消費需求繼續擴大,市場流通保持旺盛
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68.04億元,增長13.0%;縣城消費品零售額6.00億元,增長108.7%;縣以下零售額9.99億元,增長95.8%。
從消費地域看,城市零售額佔到全市的95.8%,城市消費主體仍然突出。但是由於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促進了農村消費品市場的活躍,出現了城鄉市場全面走旺的局面。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高於城市零售額,城鄉消費差距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
七、市屬外貿出口活躍,利用外資水平提高
受焦炭、金屬鎂出口量、平均出口價格下降,以及煤炭出口量減少的影響,地區出口出現下滑趨勢。2005年,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3.7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21.17億美元,下降19.5%:進口12.55億美元,增長64.2%,實現貿易順差8.62億美元。
在面臨出口政策調整,資源性、高能耗產品出口減少的情況下,我市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經過市政府與各出口企業的共同努力,市級外貿出口實現大幅增長,出口額在全地區的比重迅速上升。前11個月,市屬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5.8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2%。其中:出口3.36億美元,增長 31.9%;進口2.51億美元,增長2.4倍。市級出口額佔全地區出口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5%上升為17.4%。
2005年,全市新批准成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35戶,比上年增加8戶,實際利用外資16490萬美元,增長15.6%
八、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民人均純收入4402元,增長13.7%,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1.7個百分點,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由上年的100:41上升為100:42,呈現差距縮小趨勢。
居民收入增加帶動了消費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06元,比上年增長9.8%。消費多樣化趨勢明顯,恩格爾系數為30.9%,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在八大類消費支出中增長的有:食品支出增長5.5%,衣著支出增長24.1%,醫療保健支出增長35.7%,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3.4%,居住支出增長14.5%,雜項商品與服務支出增長31.5%。下降的有: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0.4%,交通及通信支出下降2.1%。
儲蓄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截止200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24.92億元,比年初增長25.7%。其中:城鎮居民儲蓄950.39億元,增長26.6%;農村居民儲蓄74.53億元,增長16.0%。
九、物價指數溫和上漲,消費價格總體平穩
2005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1%,與上年同期3.9%的上漲幅度相比,漲幅減緩2.8個百分點。物價水平回歸平穩,經濟形勢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了高增長低通漲的穩定運行格局。
從分類價格指數看,呈現「五漲、—平、兩降」的趨勢。上漲的五類是:食品類上漲3.8%,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2.4%。持平的是: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的兩類是:衣著類下降3.8%,交通和通訊類下降3.7%。
物價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糧食需求增長逐步趨於平穩,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食品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居住類、娛樂教育用品及服務類、煙酒及用品類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與上年相比有所同落。
十、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二級以上天數增多
2005年,我市共出現二級以上天氣245天,比上年增加21天。市區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為0.139毫克/立方米,下降15.2%;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為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2.5%;二氧化氮濃度年口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下降9.1%。綜合污染指數由上年的3.23下降到2.92,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2005年,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圓滿完成「十五」計劃寫下了最後的一筆,隨著「十—五」時期的來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又迎來一個新的、更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生產要素加速流動,有利於我市依託資源優勢,承接國外和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提升競爭力;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有利於我市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太原率先發展的支持力度,必將增強我市的發展動力、拓展發展空間:通過幾年的結構調整,我市經濟增長方式不斷轉變,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市經濟發展中還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如:經濟運行中結構矛盾仍比較突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任務仍很艱巨。
2006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當前經濟發展的有利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創新意識,提升發展水平,進一步鞏固「十五」成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為進一步加快太原率先發展步伐而繼續努力。
③ 現在的太原發展怎麼樣
2012年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480.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第一產業增加值專3.09億元屬,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94.74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282.31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2%、41.3%和58.5%。
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全市財政總收入116.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6%;全市一般預算收入55.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1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5%。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上漲2.9%
④ 山西太原的經濟發展怎麼樣那地方好不好
環境的話已經改善很明顯了,經濟發展還是要看個人,沒能力的人工資確實高不了,也就三四千頂死,但是一些有能力的,工資也挺高的。
⑤ 太原經濟圈的經濟發展
它是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地。發揮承東啟西的作用就是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中西部經濟發展。太原經濟圈以其雄厚的產業基礎、技術基礎和人才基礎,必將成為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太原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一五」時期投資的156項重點工程,有11項落戶太原。以這些項目為基礎,太原經濟圈的製造業快速發展,製造業競爭力在黃河中游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並擁有一批大型製造企業,如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大型起重機生產基地、最大的大型挖掘設備製造基地和最大的採煤機製造基地,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已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同時,太原經濟圈具有較為雄厚的技術力量,特別是煤炭能源領域的研發力量最為突出,現有13個能源領域的科技研發機構,2個國家級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室,能源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有1萬多人。另外,在長期的發展中,太原形成了一支具有豐富經驗的產業工人隊伍和熟悉冶金、化工、機械、煤炭開采加工的工程技術人員隊伍,為承接東部製造業提供了人才支撐。 此外,鎂業及其相關產業也是太原經濟圈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在08年4月舉行了中國(太原)鎂合金產業高端論壇上,太原市已經提出了打造「世界鎂都」的戰略目標,醞釀已久的《太原市鎂(產)業發展規劃(2008年-2020年)》也已通過專家論證,不久的將來世界將知道,太原不僅有煤,更有鎂!
⑥ 請問太原這個城市未來幾年發展前景怎麼樣啊
你好,我是目復前太原的一名碩制士生。
從我近7年來在太原的感覺看,自從05年以後,太原發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經濟結構還是很單一,主要體現在還是依附資源賺錢(煤礦。。。),大型企業就是太鋼、太重。這也說明太原的發展潛力巨大。
環境方面,太原已經好很多,完全可以放心,而且太原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社會福利,人均工資方面太原位置大概在全國中下(城市間),但是消費水平很高,這主要是因為太原大部分人收入並不高,所以平均收入低。收入低當然福利也就低了。而且物流不發達,本地物產不豐盛,製造業不發達,所以消費水平高。
幸福什麼的 就是個人看個人了,指數什麼的肯定高不了,高了是假的。
政府辦事能力,太原官僚作風在全國是比較出名的。。。。而且官員素質低下。
呵呵,求最佳答案,有空可以和我討論這些。
⑦ 太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與昆明相比怎樣
太原市資源型省份來的省會自 昆明的發展更多依靠的是景觀旅遊等
因為我學習在太原,對昆明的了解不如太原的深刻,但是我感覺太原的人文差太多。(昆明或許差不多?但是太原屬於比較胡氣那種感覺)
就業方面 太原現在也很不好,大家爭先恐後的往事業單位擠過去就可以看出來。
太原經濟結構單一,民風保守(我指經濟,,擇偶什麼的太原人很現實。。。很不保守,。。)。
說了太原的缺點 該說說優點了,太原人雖然素質平均較低,但是這可能跟文化地發展有關,也跟以前經濟的弱有關,可能以後會好點。太原以後的發展可能會很快,因為省委書記袁純清現在看來政策還算得當,山西也爭取到了綜改區的地位,發展好了的話可能會有大變化。
總之 太原經濟中下 人文下,潛力中上。
⑧ 山西經濟發展怎麼樣啊
<
#
#
^_^
#
#
><
#
#
^_^
#
#
>
改
革
開
放
二
十
多
年
來
,山西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來我省回經濟發展與全國答平均水平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遏制,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形勢,客觀全面地研究山西省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分析經濟發展的各個因素,對各地區經濟的綜合指標進行評價,是決策部門衡量本地區的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發現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重要參考。本文採用多元統計的因子分析方法,通過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對山西省10個行政區(由於呂梁某些原始統計數據取得比較困難,這里暫不研究——作者注)的經濟發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山西省經濟發展的特點,分析產業結構的格局,探討實現均衡、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⑨ 山西哪個城市最富啊,為什麼,靠什麼發展經濟。
經濟總量排名:
1.太原2.臨汾3.運城4.長治5.大同6.晉中7.朔州8.忻州9.呂梁10.晉城11.陽泉
人均經濟排名:
1.晉城2.長治3.太原版4.晉中 5.陽泉6.大同權 7.臨汾8.運城 9.忻州 10.朔州 11.呂梁
關於靠什麼 可以具體搜索城市的產業
⑩ 山西太原經濟如何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抄省會。簡稱並,別稱並州,古稱晉陽。北接忻州,東連陽泉,西交呂梁,南界晉中。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晉中盆地,是太原經濟圈和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國際交流中心。也是中國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亦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背靠二龍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餘年歷史的歷史名城,薈萃了自中華民族誕生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2010年,太原市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11年3月14日,太原市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
2012年5月10日,太原成為第六個「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
2012年11月23日,太原市成為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城市 2012年,太原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2013年1月17日,太原進入第二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
2013年1月29日,太原市正式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