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秋,戰國倆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四個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點或歷史事件
經濟井田制瓦解 小農經濟開始出現 魯國初稅畝開始承認小農經濟 商鞅變回法法律上承認小答農經濟
政治分封制瓦解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開始確立 各個諸侯國實行縣郡制(春秋時不是郡縣制)
思想上百家爭鳴局面出現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軍事上各國征戰 戰國後期秦國逐漸強大 兵家作為軍事方面的學派登上歷史舞台
『貳』 中國古代權力高度集中有什麼優缺點
優:經濟根源
——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提高導致舊的生產關系解體,秦國商鞅變法確立了封建經濟的統治地位,這種經濟的特點便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封建的個體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模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新興的地主階級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來鞏固其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保護其土地所有制度。這種封建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央集權制的建立。
2、社會根源
——鞏固、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諸侯割據局面下無能力的教訓,在統一全國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秦自商鞅變法後,一直以法家思想為統治思想。韓非子總結諸子百家學說,創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理論,為秦始皇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理論基礎。
4、地理原因
——由於中國屬於大河文明,以農業生產為主,土地束縛了過多的勞動力,無法更多的發展商業與手工業。而且領土面積較大,需要統一的管理
① 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 在統一的環境下,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缺: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與中央。隨著社會的發展,君主專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將繼續存在。當前世界上如法國、中國等都實行中央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但都不是君主專制體制①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
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否定君主專制思想的出現
元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早期的民主啟蒙思想也在潛滋暗長。宋代的鄧牧曾著書大膽斥責皇帝是最大的掠奪者和剝削者,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鄧牧的非君思想,對明清進步思想家有一定影響。明後期,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他揭露道學的虛偽,反對歧視婦女和壓抑商人。李贄是我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的色彩。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最激烈批判的要數明末清初的黃宗羲,他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黃宗羲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
『叄』 秦統一中國的原因和意義
1、秦統一中國的原因
(1)秦的統一是我國歷史的必然產物。
春秋戰國之際,我國是分裂割據的局面下進入封建社會的。各個統治集團利用割據奪取政權,在內部進行改革。但是,隨著封建生產力的發展,農民與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展開,統治集團為了維護和擴大自身的利益,要求打破這種割據狀態,實現封建國家的統一。
(2)實現全國統一,需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這樣的條件,在戰國後期逐漸成熟了。
戰國中期以後,秦國的社會改革比較徹底,自商鞅變法以來,繼續提倡耕戰,鼓勵發展生產,小農經濟得到穩定和發展,社會經濟一直向上,使秦國很快國富民強,無敵天下。
2、秦統一中國的意義
(1)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全國統一,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
(2)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秦的統一,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3)小農經濟對軍事的影響擴展閱讀
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措施:
1、政治方面
第一,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其中包含三層意思:
(1)皇帝稱號的由來及為何稱「始皇帝」;
(2)皇帝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一切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
(3)皇帝制度為此後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
(1)中央設「三公」「九卿」(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三公」的名稱、職責;「九卿」及分掌的事務)。
(2)地方實行郡縣制(理解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的意義在於打破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同時要了解郡、縣、鄉、里這些機構的職責)。
(3)三公、九卿和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夠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權力。
第三,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
(1)秦律制定的基礎是秦國自商鞅以來的律令。
(2)秦律集中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意志,影響了後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肆』 第一次鴉片戰爭對自然經濟,政治,軍事,財政有什麼影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是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伍』 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近代軍事工業建成,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哪個不是19世紀60年代發生的
民族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末就誕生了。所以不是。
『陸』 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來講
一、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英國割佔香港島,使中國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外國軍艦可以到中國沿海港口航行,損害了中國領海主權;領事裁判權損害了中國司法主權;協定關稅使中國的關稅主權和貿易主權遭到破壞。這樣,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成為領土和主權不完整的半獨立的國家。
第二、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戰後,英國輸華棉紡織品猛增,外國廉價的棉布、棉紗,充斥中國東南沿海市場,使中國東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逐漸破產。手工棉紡織業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重要的手工業,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結合是封建自然經濟的主要形式;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破產,造成耕與織開始分離,這是幾千年來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主要標志。戰後,中國茶、絲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國內茶、絲生產的發展和商品化。中國茶、絲出口貿易,幾乎全部為外商所操縱,使中國茶、絲生產服從於世界市場的需要,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原料供應地。這是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又一個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開始遭到破壞,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且,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深入,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革命任務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總之,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