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湖北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

湖北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2 15:43:56

1. 簡述一下湖北經濟發展狀況.

武漢可以佔三分之一強;接下來就是宜昌和襄陽,都是發展蠻快的;再往下都差不多了(黃石、荊門、荊州、孝感、黃岡等),還有仙桃、潛江、天門這三個省直管發展的相對來說也還不錯,可能就恩施和神龍架林區那邊相對來說總量小點!

2. 金融與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方面,金融通過促進儲蓄和投資增長、優化資源配置、便利交換等活動,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風險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發展又令經濟增長受阻。因此,合理發展金融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

3. 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的增長與金融的發展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相關關系受到了許多學者的研究與質疑。在二十世紀70年代前,許多學者認為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並不存在相關關系,金融體系的產生與發展只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被動反應,並不存在實際的相關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後,人們逐漸對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關系出現了新的認識。
第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與經濟的發展與進行緊密相關,只有較為發達的金融市場才能為經濟提供開拓的市場。金融市場對貨幣資金的集中與運用具有較為良好的條件,在資金的集中運用下,許多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更容易開展,實現規模經濟的效益。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對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提供了保障,加強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經濟效益,實現了經濟的穩定持續的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幫助人們對金融工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們的儲蓄比例會下降,更多的資金流入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加強,更有利於刺激經濟活動的產生,實現經濟的增長。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刺激了貨幣的流動與市場經濟的開展,只有相對穩定發達的金融發展最為基礎,我國的經濟才能持續穩定的實現增長的目標。
第二,經濟的增長對金融發展也產生了影響。經濟的增長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較為良好的生活水平下,人們的投機心理逐漸加重,對金融市場開始產生關注,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經濟的增長推動了社會的則很難個體前進,金融市場也在社會的進步中進步,為人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面對金融市場的發展,越來越豐富的金融產品也為經濟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風險,只有合理的控制可能發生的風險才能保證經濟發展為金融市場帶來的積極影響。經濟的增長為我國的企業帶來了較為良好的企業盈利效果,促進了企業的投資,見解的實現了金融市場的發展。

4. 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是怎樣相互促進

金融發展可以加快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可以完善金融制度和秩序等衍生工具

5.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金融是經濟的一種,金融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誕生,並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要加強金融建設。

6. 回眸2013年湖北經濟發展亮點 ,湖北的經濟在哪裡

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扎實推進 2013年,在農業生產獲得好收成的同時,工業結構的改善同樣讓人欣喜。全省節能減排工作扎實推進,政府加大實施重點工程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強化了經濟政策的激勵作用。全年以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葯與醫療器械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6.1%,其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5%。全省規上小型企業、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全省平均水平,對全省工業的貢獻率較高。與此同時,全省淘汰高能耗和落後產能成效明顯。 查看更多答案>>

7. 求一篇關於湖北經濟發展的論文!急急急!!!

湖北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效益較好、物價較低、運行較穩、後勁較足」,是十年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但是,與潛在的發展優勢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當前,在提倡「大開放」的背景下,有一些問題要予以特別關注。

□在堅持「好」的同時,盡可能加快發展

對於經濟發展來說,「好」當然是首要的,但「快」也是必須的,兩者兼顧,經濟才能健康、快速發展。

從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GDP數據看,湖北的總量位於第二,增長率為第四。河南6817.02億(1位),增長14.7%(1位);湖北3953.6億(2位),增長13.3%;湖南3930.38億(3位),增長14.2%(2位);山西2511.6億,增長14.1%(3位)。

上半年,我省的GDP在全國居第11位,但之前的10位速度更快。譬如,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遼寧、四川的增速分別為14.3%、14.7%、15%、14.7%、14.7%、14.8%、13.7%。

我們發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開放不夠,經濟潛力沒有轉變為經濟實力。

□完善投資環境,增強湖北的投資魅力

從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投資情況來看,我省投資增長31.6%,總量位居第三。在投資中一些大項目尤其是電子信息項目明顯增加,如80萬噸乙烯、中芯國際(總投資100億元)、富士康(一期10億美元)等。但是整個投資規模增長並不快,環境招商與產業鏈招商成為兩個關鍵問題。

□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動力,提高配套能力

我省的大企業在中部獨占鰲頭。「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中部地區有55家,湖北有11家,東風汽車公司(22位)、武漢鋼鐵(集團)公司(48位)位居前列。

與大企業驕人業績相比,我省中小企業卻成了發展的「短板」。「2006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湖北只有10家,僅佔2%。

中小企業發展不快主要是企業的經營環境問題,中小企業在缺資金、人才、技術的同時,還受到發展環境不優的制約。

□縣域經濟的擴張能力急待增強

縣域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軟肋」。2006年12月,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第六屆百強縣公布,河南省3個、湖南省2個、山西省1個,我省榜上無名;中部百強縣(市)中,山西有12個、安徽有10個、江西有9個、河南有40個、湖南有20個、湖北僅有9個。經濟發展具有「動車組效應」,一個縣域經濟的發展,需要縣城和15個左右的鄉鎮的共同發展。目前,我省雖然已經對恩施之外的縣市全部實行擴權,其他省份則又有新的進步。浙江已經從「強縣擴權」發展到「強鎮擴權」,今年5月給141個省級中心鎮部分賦予縣級許可權,鼓勵山區農民到中心鎮落戶。

□在中部崛起機遇中謀發展

中央2006年3月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戰略之後,進一步明確了享受政策區域、中部辦、增值稅轉型等問題,中部各省都相應修改了發展戰略。我省在發展戰略上也應做一些調整:學習川渝經濟區,建設鄂豫經濟區;「三圈鼎立,三帶均衡」,拉動湖北經濟發展。即在武漢之外,發展宜昌、襄樊經濟圈,發展長江、漢江、清江經濟帶。

□積極爭取國家級新區,協調武漢城市圈發展

從中央同時批重慶、成都兩個西部新區來看,「四大板塊各設1-2個新區」的說法有可能。武漢市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是中部單體最大的城市,但是,鄭州、長沙在全力追趕。2003年鄭州、長沙的經濟總量分別為武漢的 66.3%和55.8%,2004年分別為 70.3%和56.7%,2005年則分別高達73.7%和67.9%。鄭州圈從2002年起在中部一直領先。2004年中原城市圈的經濟總量超過武漢城市圈1100億,2005年超過1900億,2006年超過近2500億。關鍵的問題是武漢衛星城市規模小。經濟學中有一個「獅狼之爭」:一群狼肯定能夠打敗由一頭獅子帶領的羊群。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GDP:鄭州2001億,洛陽1331億,許昌717億,焦作698億,平頂山671億,新鄉633億,開封472億,漯河377億,濟源180億,共計7080億(一年增加1166億)。而2006年武漢城市圈的GDP分別為:武漢2590億,孝感404億,黃岡391億,黃石401億,咸寧234億,鄂州168億,仙桃162億,天門122億,潛江125億,共計4597億(一年增長596億)。

為使圈內8個城市與武漢同步發展,建議結合武漢新區的爭取和建設,採取以下措施:武漢城市圈應該1+8+3,即增加岳陽、信陽、九江,相當於原來的武漢經濟協作區,打破行政區的局限;發揮武漢科教實力,實行1+1戰略,即一所著名大學幫助一個地級市;大圈套小圈,如黃岡、黃石、鄂州,或者天門、潛江、仙桃本身就是一個小經濟圈,目前合作不足,競爭有餘。

8. 論述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可表達為:二者緊密聯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具體來說,(1)經濟發展對金融起決定作用,金融則居從屬地位,不能凌駕於經濟發展之上;金融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影響和副作用。經濟發展對金融的決定性作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並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二是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決定了金融發展的結構、階段和層次。
(2)金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通過金融運作的特點、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機構的運作以及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這四條途徑來實現的:①通過金融運作為經濟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②通過金融的基本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③通過金融機構的經營運作來提高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效率;④通過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直接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在經濟發展中,金融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表現在因金融總量失控出現信用膨脹導致社會總供求失衡;因金融運作不善使風險加大,一旦風險失控將導致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因信用過度膨脹而產生金融泡沫,膨脹虛擬資本、刺激過度投機、破壞經濟發展三個方面上。
正確認識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充分重視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積極防範金融對經濟的不良影響。擺正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應有位置,使金融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獲得自身的健康成長,從而最大限度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9. 湖北省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湖北GDP總量首次過1萬億元,達到11,330.3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較,GDP總量居全國第十位,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1,780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4,963.61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4,586.77億元,增長12.4%。人均GDP達到18,796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3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0.24億元,增長20.3%,稅收收入537.14億元,增長23.8%。與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湖北的發展速度屬於中等偏後;同時湖北農業經濟數量大,所佔比重高,屬於農業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蠢仿60.6倍;根據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3%,增長速度次於重慶、天津等22個省份居23位,低於全國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間輪替,1978年位居全國第10位,1990年第滑改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據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978-2007年30年湖北經濟的年增長率,有9年低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21年高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30年間有15年年增長率低於10%,15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1992年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8年突破1萬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國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2007年,湖北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9,150.01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5%,佔全國的比重達到3.3%;其中第一產業1,422.80億元,佔GDP比重15.55%;第二產業3,633.02億元,佔44.75%;第三產業3,632.39億元,佔39.71%;人均GDP為16,064元,次於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經濟結構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年為40.5:42.2:17.3(同期全國為28.2:47.9:23.9);2007年為15.5:44.7:39.7(同期全國為11.1:48.5:40.4),從1978年-2007年經過30年的發展,經濟結構漸漸趨向信檔判於合理,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舊佔有較大比重,第三產業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河南、吉林等12省區居全國第13位;二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產業佔GDP比重次於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絕對數比較,一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江蘇、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遼寧、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閱讀全文

與湖北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