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給全世界帶來了哪些損失
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是世界歷史上破壞力最強、持續最久、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在這4年中,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價值損失了2500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損失還大。
2. 1929年經濟危機導致了全球各國貿易與經濟產生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在國際貿易方面,整個世界國際貿易額下降2/3。其中美國下降50.8%,德國下降47.6%,英國專下降21.9%,法屬國下降34.1%,瑞典下降32.1%。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倒退了25年。其中,美國倒退了27年,德國倒退了36年。
經濟危機導致銀行倒閉, 經濟蕭條。圖為英國百萬礦工舉行大罷工。
3. 1929-1933經濟危機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1929-1933美國引發抄的經濟導致全球經襲濟萎靡,其原因如下:
1、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2、直接原因 :整個社會生產和銷售之間矛盾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
3、具體原因 :貧富差距過大,股票投機過度,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泛濫1929年經濟危機是在整體世界形成之後發生的。這時,世界經濟已經最終形成,各國經濟相互依存。
4.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爆發原因如下:
1、具體原因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1)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2)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3)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4)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2、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4)1929年經濟危機哪些行業發展增速擴展閱讀:
1、經濟危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的相對穩定時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2、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
(1)經濟上的調整惡化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提高關稅,實行貨幣貶值等。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2)引發政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資本主義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
5.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原因請具體分析這些原因之間的關系
對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具體原因的邏輯整合 湖南醴陵第四中學 胡 慶
2008年到2009年,世界上最熱的詞彙莫過於經濟危機一詞了,報刊、雜志討論得最多的莫過於如何避免經濟危機與如何刺激經濟發展。學習歷史的人總喜歡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索相關的問題。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克羅齊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為當代服務的。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把經濟危機的相關問題弄清呢?作為歷史教師,要結合社會現實去合理整合教材,做到生動、通俗、易懂。
高中歷史必修2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課中,教材對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具體原因表述為: 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卻相對貧困;國民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毫無顧忌的分期會款和銀行貸款,更烘托出市場的繁榮假象。資本家被眼前的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 。 同時,在「繁榮」的激勵下,人們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醉心於股票等投機活動 ,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價大幅度提高。……
貧富差距擴大導致人們的實際消費能力小,但是人們可以從銀行貸款、分期付款的方式來暫時彌補自己的消費能力不足的現實,這就掩蓋了實際存在的供求矛盾。資本家出於對利潤的追求以及虛假「繁榮需求」刺激,從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等途徑獲得大量資金,進一步擴大生產,使原本緊張的供求矛盾更加緊張。另一方面,人們對企業前景普遍預期過高,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大肆投機股票。至此,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資金、銀行資金以各種方式湧向資本家的企業,支撐著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繁榮市場」,只要哪根資金鏈出了問題,都會迅速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全局。 股票是經濟的晴雨表,對經濟的反應相對敏感,再加上最早投資股票的部分投資者獲利回吐,股票價格一路狂跌,股市崩潰,投機股票的資金鏈崩潰了,接下來馬上引向了經濟的各個領域。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 一場被稱為資本主義「世界末日已經來臨」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6. 1929年經濟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年10月29日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豎立在汽車上的牌子寫道:「100美元可買下這輛轎車。在股市上喪失了一切,急需現鈔。」
在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
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發生在1929年10月29日的華爾街大崩盤或許是金融世界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隨著投機者大量蜂擁進股市追
求快速、大量的利潤,一些主要工業股票的價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時間以內,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隨
著投資者大把將錢撒進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從利潤較低的投資領域撤出轉向股市。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涌進
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O億元供給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之後不久,曾試
圖通過拒絕借款給那些資助投機的銀行來控制股市,但股價仍不斷猛漲,到1929年9月3日到達歷史最高點。當
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過800萬股。
同月,股市價格首次開始下挫,但專家和政府的聲明卻向公眾保證,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可他們大錯特
錯了。在10 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隨著股市以平均每天18點的速度狂瀉,驚慌失措籠罩了華爾街。由於投
機者們蜂擁著爭取在股價跌得更低之前賣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
僅10月24日一天,便發生了1200萬筆交易,一個由銀行組成的聯盟迅速採取行動以控制局勢,但這僅僅是暫時
的拖延。股價不久便又開始了無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隨著一些主要股票的
價格縮減超過2/3,在大崩潰的頭一個月便有260億美元在股市化為烏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
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但這僅僅是大蕭條的第一輪可怕打擊。
過去,美國也曾經歷過股市恐慌與金融蕭條,但沒有一次像這一次一樣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
刻的影響,因為緊接而來的大蕭條將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難。
20世紀20年代,在經歷了一次大戰和死亡2000萬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世界進入一個暫時的和平時期
,人們開始享受災難之後的歡愉:經過幾年的調整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尤其是美國,它在許多
經濟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和穩定的國家。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21年,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
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紐約時報》工業指數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復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
469.49的歷史最高點。
當時,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定金交易」花一美元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人們
第一次發現賺錢的機會是那麼多。於是,大量中小投資者爭相涌進股市。每天,人們熱切地討論著股票走勢,
小道消息滿天飛。隨著股價扶搖直上,華爾街陷入了狂熱之中,電梯工、接線員和報童也和金融巨頭一起玩起
了股票。華爾街甚至成了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參觀的去處:每天早上,旅遊者們夾道歡迎那些來上班的經紀人們
,向他們鼓掌。
美國做了個噩夢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人們卻沒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
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這絲毫沒有給華爾街的瘋狂帶來多少警醒。從1928年開始,股市的上漲進入最後的瘋
狂。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
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美國
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
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
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
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
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
,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9月3日,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
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
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此話
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
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
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
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
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
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
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
,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鍾,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
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
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
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
傾家盪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從1929年最高的
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
當於1929年9月的1/6。
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
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經濟學家研究,這次股市崩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股市的過度狂熱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而融資買賣
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賣壓之下失去控制。二是當時美聯儲運用調高利率的錯誤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量大幅
減少,造成市場資金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勢。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
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
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歷史名詞解釋:
經濟大蕭條(經濟大恐慌),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
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
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
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
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
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
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
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
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經濟大恐慌對拉丁美洲
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原因
關於經濟大恐慌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認為市場對商品總
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這一
點成為了五、六、七十年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觀點。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認為是因當時美國興起了消費借貸所致。持續性
的借款終使美國人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就在大蕭條時期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則
認為是當時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
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
經過
1920年代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會似乎向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美國人敞開了自己吝嗇的大門
。整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胡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在取
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
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
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但美國股票巿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
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隨著股票巿
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
關門。
金融危機時期
今日領導傳輸了時下最為流行的金融危機,回家又運用了「80」後的習慣網路了一下金融危機,條條標題
波及眼球,危機、辭職、創業,一些出鏡率頗高的詞彙佔去了大面積的屏幕,隨手進入幾條,大致了解一番,
7.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後有什麼行業最先興起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 1920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次經濟危機內。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在股票容、債券等「經濟泡沫」的影響下迅速增長,創造了資本主義經濟史上的奇跡。從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產率增長幅度達4%。與此同時,整個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念都在發生變化。雖然清教徒傳統的價值觀念仍在農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導道德觀念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財致富成了人們最大的夢想,投機活動備受青睞,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以及享樂之風盛行。相當一部分人終日沉醉於物質享樂之中,而精神生活則體現出浮躁和粗鄙,以至於許多美國歷史學家把這時的美國稱為精神上的「飢餓時代」或「瘋狂的20年代」。
8. 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是什麼。 詳細介紹一下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隨著投機者大量蜂擁進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潤,一些主要工業股票的價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時間以內,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0萬股。隨著投資者大把將錢撒進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從利潤較低的投資領域撤出轉向股市。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涌進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0億元供給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之後不久,曾試圖通過拒絕借款給那些資助投機的銀行來控制股市,但股價仍不斷猛漲,到1929年9月3日到達歷史最高點。當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過800萬股。
同月,股市價格首次開始出現下挫,但專家和政府的聲明卻向公眾保證,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可他們大錯特錯了。在10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隨著股市以平均每天18點的速度狂瀉,驚慌失措籠罩了華爾街。由於投機者們蜂擁著爭取在股價跌得更低之前賣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僅10月24日一天,便發生了1200萬筆交易,一個由銀行組成的聯盟迅速採取行動以控制局勢,但這僅僅是暫時的拖延。股價不久便又開始了無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隨著一些主要股票的價格縮減超過2/3,在大崩潰的頭一個月便有260億美元在股市化為烏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但這僅僅是大蕭條的第一輪可怕打擊。
過去,美國也曾經歷過股市恐慌與金融蕭條,但沒有一次像這一次一樣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因為緊接而來的大蕭條將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難。
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延續自由放任政策,胡佛總統反對由政府採取大規模的救濟措施,認為只要把失業、救濟等問題交給各種非政府的慈善組織去處理,危機很快會過去,結果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9. 1929年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災難
1929年經濟危機指的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危機。中國國內正是民族資本家蓬勃興起之時,當美國經濟崩潰,大蕭條之時。中國加緊發展民族資本的發展,南京政府特別對江浙兩省的民族扶植,特別是紡織,製造等行業有了極大發展。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相比增長187%。政府還趁美金,英鎊等貨幣貶值之際,大幅償還北洋所欠外債。至1932年底,基本償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債。並且還大量購入生產設備,使中國的工業有了一定發展。
中國的發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蕭條所產生的影響也波及日本。為了轉嫁影響,壓制中國發展,進一步擴張,日本借機製造了9.18事變。大蕭條是隨後中國農村崩潰、工業蕭條、地產暴跌,金融恐慌的重要因素。
1934年美國實施《白銀收購法案》更造成白銀價格的大幅上漲。白銀價格上漲(本幣升值,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全無,小農經濟瀕臨破產,城市工業蕭條。白銀大量外流,逐漸形成貿易逆差。
(9)1929年經濟危機哪些行業發展增速擴展閱讀
大蕭條對全球的普遍影響導致了:
1、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即凱恩斯主義。
2、以關稅的形式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
3、激起了作為共產主義替代物的浪漫-極權主義政治運動(如德國納粹),在1932年到1938年之間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各國政治逐漸右翼化。
4、使德國、日本為了擺脫大蕭條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法西斯主義道路。
5、阿道夫·希特勒、東條英機等獨裁者的崛起,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6、為蘇聯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期。
10. 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哪些損失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突然崩潰,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來勢兇猛,由美國開始,迅速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蔓延,造成了災難性的社會政治後果。
經濟危機引起工廠停工、商店倒閉、銀行破產、失業激增,整個工農商業陷於癱瘓。國家工業生產指數以1913年為100,1929~1932年降至66,其中美國降至52,德國降至46.5。德國和美國受危機的打擊最為嚴重。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農業危機。農產品銷售額大幅度下降,德國幾乎下降一半,美國下降一半有餘。為了確保大地主和交易所大亨謀取暴利,資本家和大地主曾有計劃地大量銷毀農產品、食品和原料。例如,美國焚毀小麥和玉米,巴西焚毀大量咖啡,丹麥大肆屠宰乳豬。
在財政金融方面,銀行信貸系統崩潰。1929~1932年,美國有5萬家銀行倒閉,1933年達到11703家。繼美國之後,英國不得不放棄金本位制。1931年5月,維也納一家主要銀行——信貸銀行破產,隨即引發了德國一家大銀行達姆施塔特國家銀行破產,德國全部銀行交易所被迫關閉。
在國際貿易方面,整個世界國際貿易額下降2/3。其中美國下降50.8%,德國下降47.6%,英國下降21.9%,法國下降34.1%,瑞典下降32.1%。
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倒退了25年。其中,美國倒退了27年,德國倒退了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