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試述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

試述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12 03:10:54

A. 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主要是指( )

A.環境、資源和人口問題

B. 為什麼說全球性問題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呈現出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全球經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與配置,必然產生全球性問題。

C. 試述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研究出疫苗。

D. 新冠疫情下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為什麼

新冠疫情精確打擊了現代經濟賴以運轉的高流動性
人類社會對傳染病從來版都不陌生,權但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空氣傳播、長潛伏期、無症狀者也可傳播等特點,讓它成為人類幾十年來最難對付的敵手。對於疾病控制機構來說,要麼打斷日常的社交、工作鏈(類似於嚴厲的「封城」),否則就難以防住其隱蔽而廣泛的傳播。這種要求人類在被疾病感染和維持經濟運轉之間二選一的難題,讓很多國家無所適從。本次疫情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越是經濟先進、科技昌明、醫療發達的歐美國家,越是難以做出社交隔離、疫區封城的決策,非得逼到最後一刻才不得已實施有限的「社交隔離」。
一場疫情將可能如此深刻地改變世界形勢,也真實地暴露了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衛生條件不平等:如果人類不能跟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同步推動適應高人群流動條件下的公共衛生條件普遍改善,不能建立一套全球化的公共衛生服務標准化機制,世界經濟就會像一台存滿了重要數據但卻完全沒安裝殺毒軟體的電腦,時刻暴露在宕機的風險之下,甚至面臨格式化重來的結局。

E. 試述"全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提出的哲學意義

全球問題:1,聯系的普遍性,多樣性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原理,整體影響部分的功能狀態,要求立足整體,樹立全局觀念
3,意識的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指導我們正確的改造世界(或者是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可持續發展:1,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2,聯系有多樣性,不能忽視長遠的聯系和間接的聯系,要求注重分析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3,發展的普遍性要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其他的譬如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認識的上升性應該也行,自己需要按材料給的具體分析下,畢竟我只能給出原理和方法論

F. .試述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於強國和弱國,發展中和發達國家,都是個雙刃劍,就看你怎麼認識,怎麼行動。
對於發達國家,經濟的全球化可以使更多的跨國企業「走出去」找到更廣闊的市場,更廉價的勞動力,更加強大的優化資源配置的能力,通過本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強勢地位達到壓榨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目的,通過經濟全球化,更容易改變自身不合理經濟層次結構,將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遷出,引進高科技、綠色產業,並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經濟再次騰
飛。
另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因為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處於強勢地位,競爭力強,更容易推銷出產品,達到全球壟斷地位。
全球化經濟必然造成世界政治格局震盪,弱國更加沒有發言權,美英等西方國家更容易通過經濟牽制達到干涉別國內政,霸權世界的目的。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如果能在這個環境中抓住機遇,那麼經濟會更加平穩的發展,政治改革會遇到更少阻力,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與中國類似,經濟騰飛,政治崛起。但對弱國、貧窮國家,將是更加貧窮慘烈的下場。
經濟全球化,改變的是社會中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產品便宜了,旅遊去的地方更多了,留學更加便利,企業更容易開拓市場。但不要忘了,全球的經濟一體意味著競爭的加大,意味著我們的敵人可能更多更強。如果我們不能用好其利則必被其傷。

G. 試述經濟全球化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是否越開放越好

經濟全球化的兩重性一方面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有利於吸引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有利於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因素和風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相對落後,不僅面臨著發達國家經濟和技術優勢的巨大壓力,而且國家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也受到嚴重挑戰。正因為如此,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把全球化具有的兩重性比喻為「一柄雙刃劍」。
一、在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
幾百年資本主義、殖民主義統治的結果,世界經濟發展的嚴峻現實是,南北之間即南半球廣大發展中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與北半球發達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之間,也就是窮國和富國之間,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這是世界范圍的一種不公平現象。資本主義殖民主義體系崩潰之後,南北差距並未縮小,其原因是西方發達國家依靠國際經濟舊秩序,壟斷世界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通過壓低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的進口價格,抬高發達國家製成品和高精尖產品的出口價格,進行不等價交換,同時並進一步加強了資本輸出,從而使南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由原來的幾倍擴大到十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經濟全球化趨勢仍然是在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形成和發展的。西方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以及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方面都佔有優勢。目前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雖然其中有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面,但總體上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下制定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組織也都控制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手中。他們利用這些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經濟全球化由發達國家首先推動並在其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而發展中國家雖然是政治上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在國際經濟關系中處於受支配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帶來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二、在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主要產業乃至整個經濟命脈有可能被跨國公司與國際經濟組織所控制。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是跨國公司。根據聯合國《97年投資報告》的最新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個跨國公司母公司和28萬個在國外的子公司和附屬企業,形成了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產,掌握了全世界70%的對外直接投資、2/3的世界貿易與70%以上的專利和其他技術轉讓。我國部分國內市場已經被跨國公司控制,輕工行業如洗滌用品、飲料等,外商投資企業在產量、銷量上佔了35—50%;移動通訊設備僅美國摩托羅拉天津獨資企業一家已佔國內市場的90%,國內企業徹底退出競爭,外商一統天下;德國西門子在華39個合資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北京國際交換系統有限公司的產品今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23%,全國程式控制交換機外商佔70%的市場。
有的研究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一些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有的評論認為,從外部因素來說,西方國際壟斷資本先是使短期資金大量湧入亞洲國家,使之看作是難得的融資而紛紛引進;而當這些國家將資金造成大量不良資產時,西方金融投機家就利用短期資金進行套利,並把資金撤走;到了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需要國際援助時,他們又通過自己操縱的國際金融、經濟組織提出種種損害受援國的條件,進一步控制這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和經濟命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今世界各種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組織日趨增多,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他們對國家經濟主權的滲透性越來越大,已成為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強有力經濟干預的機構。為了獲得更大的國家利益,發展中國家不得不讓渡一部分國家經濟主權。
三、在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會日益尖銳。
經濟全球化已經和正在導致一種嶄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現:發達國家主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而把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廣大發展中國家除了繼續作為原材料、初級產品的供應者外,還成為越來越多的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基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相對落後,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參與國際競爭,爭取「後發效應」。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主要體現在資源的爭奪上,這實際上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會進一步強化西方發達國家在高新科技領域的壟斷地位,進一步加劇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本段]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的利:

1、經濟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圍內的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3、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好機會。
4、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5、經濟全球化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
6、經濟全球化加速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7、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國際間政治的協調。
8、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沖突。
經濟全球化的弊:

1、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貧富差距拉大。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3、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4、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5、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
6、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H. 當代世界經濟增長的全球性問題有哪些

當代世界經濟增長的全球性問題:
一、人口經濟問題。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問題,首先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其次是人口老齡化,全球人口中有5億多人年齡在60歲或以上,佔全球總人口近8%。龐大老年群體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未富先老」構成空前嚴峻的挑戰。
二、環境與經濟問題。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目前人類主要面臨十大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酸雨蔓延、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極端天氣災害頻發,給有關國家經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一些小島嶼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面臨直接威脅。氣候變化還可能通過影響糧食、水資源等戰略資源的供應與再分配,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國際沖突。
三、資源與經濟問題。全球性資源問題日益凸顯。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30年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3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5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35%;樹木種類減少15%。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資源問題主要表現是:世界森林衰退問題嚴重,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土壤退化問題不容樂觀,土壤退化導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據聯合國統計,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大約減少一半;水資源問題日趨嚴峻。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當代世界最嚴重和最重大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也是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聯合國在發布201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時指出,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對的「全球水虧缺」,即對水的需求和補水之間的差距,可能高達40%。
四、金融問題。金融沖擊是人類發展指數放緩最有可能的誘因。在國際資本流動性較高的時期,受到銀行業危機影響的國家似乎更多。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的金融危機讓全世界苦不堪言。這些金融危機能夠迅速蔓延到其他經濟部門,並導致全球經濟局勢撲朔迷離,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社會穩定遭到破壞。最近的一次危機導致全球失業人數在2007到2009年間增加了近3000萬,而且據估計,目前的失業人數仍遠遠超過危機發生前的水平。經濟沖擊可能帶來長期的不利後果,尤其是當沖擊引發了低人類發展水平和沖突的惡性循環時。
五、糧食安全問題。世界糧食安全面臨越來越多的非傳統挑戰和日趨復雜的形勢,極端天氣、用糧食生產生物燃料、國際游資炒作、有關國家囤積性采購,都是導致糧食短缺和國際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過後,糧食價格驟升和經濟衰退延緩了消除世界飢餓的步伐。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報告,在2011~2013年期間,大約8.42億,即世界八分之一的人口長期得不到維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物。同時,糧食價格波動對糧食安全和人類發展的威脅越來越大。由於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農產品市場的金融化和匯率波動等因素,未來糧價可能會更不穩定。近期的糧食價格走勢表明,未來將是糧食大國的天下,而非武器大國的天下。
六、移民潮與經濟問題。伴隨著商品、服務和投資在全世界流動,人們也以創紀錄的數量跨越國界。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和發達國家人口的老齡化,大批移民從發展中國家湧向歐美等西方國家。聯合國《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國際移民佔全球人口的3%以上。此外,地區性沖突不斷和自然災害頻仍,導致難民人數急劇增加。隨著移民(難民)的數量增多,移民(難民)接收國頻頻發生城市地區的種族沖突和增加勞動力市場的壓力,因而導致一些國家加強對移民的限制。針對發達國家的限制移民(難民)流入的措施,偷渡現象層出不窮,從而引起有關國家之間對外關系的緊張和人道主義的譴責。
七、貧困問題。在104個發展中國家中,有12億人口的日平均收入不超過1.25美元。如果按照多維貧困指數(MPI)來衡量,估計在91個發展中國家有15億多維貧困人口。多維貧困指數在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中首次提出,用於衡量人類發展指數的三個維度(健康、教育和生活標准)遭受的剝奪,按照該指標來衡量,全球有22億人口生活在多維貧困或准貧困之下。所以,今後發展目標仍應將脫貧置於核心和首要地位。

I. 試論述全球性問題對當代國際關系的影響!1500字

據我的認知,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與朝鮮有同盟條約的國家,最可惡的是這個條約在某種程度是一種不平等條約(一國處於戰時,另一國無任何條件竭全力協助,且不問戰爭目的及原因),是毛主席在當時中國和朝鮮「同志加兄弟」的條件下拍腦門兒簽定的……外交思維太短淺和幼稚了。

反正現在的事實是控制了2300萬人的朝鮮政權高層把13億人的中國給「反綁架」了,為了自己「主體政權的真正安全」在中朝邊境「製造地震」。它現在是誰不贊同自己就強烈反對誰,擁有170多個成員國家的「世界反核擴散組織」不贊同朝鮮就被朝鮮噴死;含中國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及歐盟、韓國、日本、東南亞聯盟(東盟)、幾乎全世界近200個主權國家都沒有一個國家支持朝鮮發展核武(可能除了一兩個穆斯林國家),但目前看是都被噴死。世界老百姓想和平,想繁榮,想追求愛情……等等都不行,金正日和朝鮮軍政高層說了算。中國最擔心的可能性是:一,如果朝鮮當局死硬的擁有並繼續發展核力量,會給日本已有右傾傾向的政治於「歷史性般的」借口,煽動日本國民公投在幾個月內成為核大國(美國也無法阻止全民公投這一「民主行為」),這樣的結果是釣魚島、琉球群島就永遠沒有了。其後,由於韓國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刻入骨髓的憎惡和領土主權等一系列問題,也立即成為核國家。再後,台灣看到朝鮮、日本、韓國相繼能成為核國家並有效的維護了主權,它也會迫於「中國的強權」而尋求「不對稱力量」,偷偷核武化,統一中國變的難上加難,而且中國幾乎只能成為一個陸權國家了。最後就是越南了,這個「抗擊中國侵略上千年」的國家,在看到朝鮮、台灣及國際反應後絕對會毫不動搖的選擇核武這個投入產出比超佳的工具,主張西沙、南沙……

自此,中國很快會擁有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台灣、越南、印度、巴基斯坦這八個核力量(他們幾乎全都是中國陸地近鄰或隔海相望國家,其中很多國家的社會都不成熟穩定且民族主義極強烈。你改革開放N年?一場核戰讓你發展水平回N年前去,頻繁互相威脅的結果是很有可能就走火)。
美國最不擔心(非要說擔心,只能是擔心伊朗遵循朝鮮戰略核武化威脅中東猶太人國家),因為美國的地緣優勢決定了美國今天的優勢:西邊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東邊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北邊是價值觀完全一樣的加拿大,南邊是落後的第三世界附庸國墨西哥,而中國……

不要「很隨意的」說「那乾脆讓世界所有國家都核武吧」這種話!目前美俄核力量即可毀滅地球,如果世界近200個國家都擁有核武就像我們生活中每人都拿一把AK一般,而生活中為什麼要禁槍呢?而且AK沒有核冬天問題,一旦發生全球性核戰爭可以說只有1%的人類「有可能活久點兒」(而且絕絕對對是有錢有勢的集團),因為在N年裡地表將沒有陽光照射且巨量核輻射。

「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不要因為這句話是個敵視中國人的資本主義帝國的西方人說的就反對,這句話本身是完全正確的。決定兩個國家關系的是:一,力量對比;二,利益需求,含經濟、資源、地緣位置等等等(對於完全沒有任何價值的國家,「落後就要挨打」定律失效);三,價值觀。

另:目前很多國人處於感性思維及傳統冷戰式非黑即白的思維主張中國無條件支持朝鮮,這是相當可怕的。在他們的腦中,朝鮮是中國對美國的旗子,因而如何如何……而真正的現實是朝鮮當局已完完全全的把中國當成了他的棋子(這是很多國人不知道和「不願知道的」)。
中國必須對金氏政權劃出紅線:絕不允許擁有、發展及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別的事都好說。所有國人都必須知道一件事:大家都知道英國和以色列是美國的鐵哥們兒吧?但是美國也給英國、以色列還有日本劃出戰略紅線,而且從不把自己最尖端的裝備賣給它們,更別說技術轉讓了。還有看看中國大陸人自己著的關於朝鮮戰爭的書:其中1953年最後停戰協議時中國代表問「聯合國軍」美國將領如果韓國單方違背停戰協議美國怎麼辦,美國人的回答是「韓國人後果自負」(韓國已是美國的盟國),而中國人是否同樣會這樣強力的要求朝鮮呢?
當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要跟蘇聯擼袖子玩命,就因為古巴距離美國太近了!(絕不單單是所謂意識形態這種虛無的玩意兒,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很現實的)美國絕不能接受鄰國玩核武,而朝鮮就是目前的古巴。「同志加兄弟」?奉勸大夥多瞧瞧世界地圖,多想想未來的中國,不要再盲目拍腦門兒。

現在世界已不是非黑即白的冷戰,因為實際上已經沒有了純粹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但最大的問題是在朝鮮政權心目中,冷戰還在進行中……

你可以有自己的感性認知,但請看看我這些你不曾想到或「不願正面去思考的」。

閱讀全文

與試述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